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南方茶区发生的小绿叶蝉主要为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E.)Vitis(Gothe),是危害茶树的关键性害虫,一般减产20%左右.多年来各地对此虫的发生为害及防治进行了大量研究,在防治上仍以化防为主,每年每亩喷药7—8次,高达10—20次,加上施用不合理,每年花费的成本为防治茶园其他害之首.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并不是化防不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6个高氨基酸茶树品种(系)白叶1号、中黄1号、黄金茶1号、苏茶早、E1和20-2-1的主要生化成分,以湖北茶区主栽品种鄂茶1号为对照,分析了6个品种(系)春季新梢(一芽二叶)中主要生化成分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6个高氨基酸茶树品种(系)中天冬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组氨酸、精氨酸、茶氨酸及氨基酸总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水浸出物、茶多酚、酚氨比、EGCG、GCG及儿茶素总量均显著低于对照,其它组分变化规律不明显.基于主要生化成分含量聚类分析显示,白叶l号、苏茶早、黄金茶1号、中黄1号、E1等5个品种(系)聚为一类,该类具有氨基酸含量高、茶多酚和儿茶素含量低的特性;此外,高氨基酸含量、相对较高茶多酚和儿茶素含量的品系20-2-1则单独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3.
二月茶事     
《中国茶叶》2010,32(2)
1.茶树栽植进行茶苗栽植、定型修剪、浇定根水,建设新茶园。改造茶园要完成换种改植或归并移植。2.茶树施肥生产茶园春茶开采前30~40天施催芽肥(沿树冠滴水线开施肥沟深10cm,宽10cm,施肥后以土盖沟平地),做好春茶生产准备。3.茶园防寒北方茶区要做好茶树越冬防护扫  相似文献   

4.
中国茶树昆虫区系及其区域性发生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张汉鹄 《茶叶科学》1999,19(2):81-86
我国茶树有害昆虫多达808 种, 分别属于2 纲14 目109 科, 其中以食叶的蛾类和同翅目种类居多。在世界动物区系中, 东洋区种类所占比率最大。在国内动物地理中, 以华南区等南方种类所占比率最大。南方种与北方种相互交错延伸, 在地理上自北向南呈现随纬度增加而种类相应减少的趋势。四大茶区茶树昆虫的种数是: 华南茶区> 江南茶区> 西南茶区> 江北茶区。各茶区茶树害虫的总体结构与优势种不尽相同, 既有共有的全国性重要害虫, 也有许多区域性的代表或特有的重要种类。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目的是探讨两种叶面制剂———植物动力2 0 0 3 (叶面肥 )和天然芸苔素 (植物生长调节剂 )在茶树上应用 ,对茶树新梢发芽密度、单芽重、叶绿素含量、光合强度及茶叶产量等方面效果 ,看其是否在茶叶生产上有推广价值。1 材料和方法1 1 供试药剂  0 15 %天然芸苔素乳油 (义乌市皇嘉生化有限公司生产 ) ;植物动力 2 0 0 3 (德国原液进口 )。1 2 供试地点 宁德市农校教学实习茶园 ,福云6号品种 ,九年生 ,茶树长势较一致。1 3 试验设计 本试验设 3个处理。处理 1喷天然芸苔素 10 0 0 0倍液 (简称A1) ,处理 2喷植物动力 2 0 0 310 …  相似文献   

6.
茶短须螨的生物学特性和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短须螨(Brevipalpus obovatus Donnadieu)是茶树上一种重要害螨。寄主范围广,能为害45科120多种植物。全年发生7代。以雌成螨在表土下根颈部越冬,但在我国南方茶区则无明显的滞育现象。螨体和卵多分布于茶树中、下部,以成叶或老叶的背面居多。雌、雄性比约2000∶1,以行孤雌生殖为主,也可行两性生殖,后代绝大多数为雌螨。雌成螨平均寿命为35—46天,长的可达6个月,平均产卵量35—40粒。在杭州地区,每年4月份平均气温上升至10—15℃时开始出蛰;24—30℃为适温范围,8月中旬—  相似文献   

7.
张汉鹄 《茶叶》2003,29(2):100-101,105
安徽是我国主要产茶省之一 ,茶区遍及南部半省 ,横跨 2 9.5~ 32 .0°N之间 ,北亚热带北部和暖温带南缘。随茶树栽培历史久远和近代扩大种植 ,茶树害虫多达 2 80余种 ,主要害虫亦不下 2 0种之多 ,较之 5 0年前 ,种类增多 ,危害加大 ,种群的演替与发展 ,更带来诸多严重的防治问题。1 安徽茶树害虫区域性发生的基本格局安徽自然地理生态特征客观形成皖南山地茶区、皖西大别山茶区、沿江江南和江淮丘陵平原茶区。一些广布种害虫各地均有发生 ,但其危害程度有异 ,各茶区且另有其主要的和代表性种类。1 .1 皖南山地茶区在生态地理上位于北亚热…  相似文献   

8.
杭茶14号是从红云和平云10号人工杂交后代中,经单株选择—系统选种育成的茶树新品系.品系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杭茶14号为早生种,春季萌发期与福鼎大白茶相当;春季一芽一叶鲜叶2年平均产量472.5 kg/hm2,较福鼎大白茶低33.5%;茶多酚含量高于福鼎大白茶;抗寒性和抗旱性弱于对照福鼎大白茶;制绿茶品质与福鼎大白茶相当...  相似文献   

9.
正茶树,属山茶科山茶属系亚热带多年生常绿植物,原产于我国西南地区、缅甸北部和印度阿萨姆一带。我国的茶树资源丰富,茶区地域辽阔,分为江南茶区、江北茶区、西南茶区、华南茶区等四大茶区~([1])。如今,我国南方地区易出现倒春寒现象,即每年3-5月出现温度骤降、雨雪天气。因倒春寒而产生的冷害、寒害会影响茶树生长,轻则影响茶叶产量与  相似文献   

10.
采取随机调查和定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崂山茶区茶树害虫及其捕食性天敌的种类和数量。共记录茶树害虫(包括害螨)34种,分属于6目22科;捕食性天敌44种,分属于7目22科,其中天敌昆虫16种,捕食螨1种,蜘蛛27种。研究表明,该茶区茶树害虫大部分是由南方引进茶苗时带入的。目前该茶区的主要害虫是刺吸式口器害虫,主要捕食性天敌是蜘蛛。农药是影响天敌生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扶晓  郭桂义  杨洁  高俊峰 《茶叶》2005,31(1):42-44
以福鼎大白茶为对照,对茶树新品种舒茶早、凫早2号在江北茶区信阳区域适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舒茶早发芽期比福鼎大白茶早3~5天,为早生种,生长势强,鲜叶产量显著高于福鼎大白茶,抗性良好,适制绿茶,品质优良,适于信阳茶区及江北茶区推广。凫早2号发芽期比福鼎大白茶略早,为早生种,产量低于对照,抗性强,适制绿茶,品质优异,适于信阳茶区及江北茶区推广。  相似文献   

12.
茶硬胶蚧     
茶硬胶蚧 Paratachar-dina theae(Green)是近年来在部分茶区发生蔓延的一种茶树蚧壳虫,为害后招致严重的煤菌附生,严重地影响茶树的代谢功能,使茶树发芽密度下降,造成茶叶产量的损失,一般可使茶叶减产5—10%,严重时可达25—40%,是一种毁灭性的茶树害虫。此蚧国内主要分布于浙江、安徽、江西、福建、  相似文献   

13.
假眼小绿叶蝉及其主要天敌类群数量消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国南方茶区发生的小绿叶蝉主要为假眼小绿叶蝉 Empoasca(E.)vitis(Got-he),是为害茶树的关键性害虫,一般减产20%左右。历年来各地对此虫花了大量的精力,年喷药7~8次,甚至10余次以上,每年牦费的成本为防治茶园其它害虫之首。加上药剂施用不合理,杀死了大量天敌,破坏了生态平衡。为了探索减少全园施用灭生性农药次数,合理用药、保护利用自然天敌  相似文献   

14.
茶树树冠培养,以往是采用定型修剪法。定型修剪每年进行一次,共需进行3次,这要花去3年时间,而且每次都剪去大量枝叶,给茶树带来严重机械创伤,削弱了树势,影响树体生长,甚至造成茶苗死亡。因此,目前斯里兰卡和东非各产茶国都已广泛采用“弯技法”来培养茶树丰产型树冠,我国南方茶区近年也开始应用这种方法。实践证明,弯枝法是培养茶树丰产型树冠的一种好方法,很有推广前途。 一、弯枝法养蓬的优越性 幼龄茶树采用弯枝法养蓬,与定型修剪法相比,具有以下优越性。 1.保护了幼龄茶树的生物产量,可有效地利用土地和光能,尽快转化为经济产量,促进茶树快速成园,早期丰产。一般能提早一年半到两年时间投产。 2.避免了茶树因修剪造成创伤和对树势的削弱,  相似文献   

15.
太丰系列植物性有机液肥系台湾产品 ,是利用制糖糖蜜发酵产品酒精浓缩后混合含N、P、K化学原料调配而成的有机液肥 ,为探讨该产品在对茶树的肥效和施用技术 ,为今后进一步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试验在春、夏、秋茶上连续进行。1 试验材料与方法1 1 试验材料 :太丰 3号 ,供试品种 :六年生黄旦茶树 ,试验地点 :武夷山市冬瓜岩茶园 ,试验时间 :1999年 3— 10月 (春、夏、秋 )。1 2 试验方法 :试验分四个处理 :①叶面喷施“太丰 3号” 50 0倍液 ;②土壤灌注“太丰 3号”4 0 0倍液 ;③“太丰 3号”土壤灌注 +叶面喷施 ;④清水对照。三次重复 ,…  相似文献   

16.
红绿茶兼用良种——安徽1号安徽1号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从祁门群体品种中单株筛选育成的无性系品种,属灌木、中小叶类。其特点是:(1)发芽期中等,发芽整齐;(2)芽叶壮、重,茸毛较多;(3)产量较高,13龄茶树平均亩产280公斤干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不同茶树品种在湖北地区的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客观准确地评价19个茶树品种在湖北地区的适应性。本研究以‘福鼎大白茶’(CK)为对照,对19个茶树品种在湖北地区的茶苗成活率、新梢物候期、产量性状、制茶品质和抗逆性等指标进行系统比较分析,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茶树品种在湖北地区的适应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主成分分析时前3个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76.96%,分别为“产量抗性因子”“物候期因子”“品质因子”;以前3个主成分的线性回归方程和贡献率构建适应性综合评价模型,综合得分超过CK的有10个品种,其中‘茶农98’‘鄂茶12’‘陕茶1号’和‘岚里香’4个品种的综合评价得分明显高于其他品种,为最适宜湖北及相似茶区推广应用品种;综合得分低于CK的有9个品种,其中‘白叶一号’‘中黄1号’‘漕溪1号’和‘鸟王106’4个品种的综合得分明显低于其他品种,为不适宜湖北及相似茶区推广应用品种。  相似文献   

18.
为了获得茶树钾素的适宜施用量与营养诊断的基础资料。自1974年8月——1975年6月,用一年生的薮北种茶苗进行水培试验。培养液的钾浓度分为:0K、1K、2K、3K、4K、5K、6K(K为培养液的单位浓度,25ppm)等处理。研究了茶树生育及与品质有关成分的钾素临界值和营养诊断指标。茶树生育以1K区为最好,顺序为1K>  相似文献   

19.
山东茶树冻害预防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山东属我国江北茶区,是茶树生长的次适宜区。因季风气候明显,冬季气温较低,持续低温时间较长,全年降雨量少于南方茶区,且四季降雨分布不均匀,特别是冬季干旱,茶树易遭受冻害。"冻害年年有;三年一小冻,五年一大冻"成为影响山东茶叶生产的不利因素。多年来,在研究分析茶树冻害成因的基础上,探索积累了预防冻害的一系列技术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一、主要冻害情况及气候因素1.主要冻害情况  相似文献   

20.
1概述 福建省茶树种质资源极为丰富,品种繁多,地方品种及育成的新品种在全国同行中排名首位,这个成绩与其当地政府对茶叶发展的重视和支持的力度以及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辛勤耕耘是分不开的,每个育成的优良品种都凝结着育种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由于广西气候条件与福建各茶区气候环境条件相似,故从1980年以来先后引种福建无性系品种共30多个,而且生长都表现优良,并通过无性繁殖不断扩大推广面积,面积达10万亩以上,其中以种植福云6号品种占多数,其次是福鼎大毫、福鼎大白、福安大白、福云7号、福云595、梅占、九龙袍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