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赞平  汪旭东  王彬  牟春红  吴先军 《种子》2005,24(11):39-43
概述了水稻不育系异交性能影响因素间的遗传相关关系及其改良策略.指出了影响水稻不育系异交性能的因素彼此相互关联,互相影响.改良不育系异交性能对于优化其生产应用前景和提高杂交育种亲本选择的预见性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丁军  余显权 《种子》2016,(5):115-117
为增加水稻三系不育系的多样性,同时为优良不育系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资料,2014年在海南省三亚市对贵州大学水稻研究所新育成稳定的10个水稻新育三系不育系田间特征特性进行了调查,并对所观测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新育成的10个水稻三系不育系播始历期为77~84 d,抽穗历期6~8 d,主茎叶数均为13片,株高为56.33~69.00 cm.单株颖花数最多为504 A,最少为510 A;不育系单株颖花数与有效分蘖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09*,与单穗颖花数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98*.  相似文献   

3.
中国水稻籼型三系不育系选育的进展与讨论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开拓不育系新质源、扩大保持系遗传基础、改进不育系选育方法和转变不育系育种目标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中国在水稻籼型三系不育系选育中取得的进展,提出了水稻籼型三系不育系育种的主攻方向,认为围绕不育系的综合育种目标,应用常规与生物技术相结合的育种技术,进行种质创新及亲本遗传背景改良是今后水稻籼型三系不育系育种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正>直播栽培模式应用于三系不育系繁殖还处在一个摸索与探讨阶段。为此,笔者近年来对杂交水稻三系不育系直播高产繁殖技术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改传统水育秧移栽或软盘旱育秧抛秧生产为"不育系直播,保  相似文献   

5.
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近几年在选种以及提高产量方面有了重大的技术突破.通过阐述水稻两系不育系103S选育要点中的制定选育目标、选育方法以及总结过程结果,进一步探究了水稻两系不育系103S的配组以及应用,从特征、繁殖要点以及配合力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水稻种植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不同自然生态条件下对编号为Ms-3,Ms-7,Ms-8,Ms-9的4份水稻温敏不育系分期播种,进行育性观察、差异性分析及稳定性研究,从而鉴定水稻温敏不育系育性转换是否彻底以及育性是否稳定.结果表明:4份水稻温敏不育系在元江可以繁殖,同期播种品种间育性差异不显著,不同播期对育性的影响较大,以3月8日播种水稻温敏不育系自交结实率最高;建水不同播期对水稻温敏不育系育性影响不大,但品种间育性差异显著,除Ms-7外,其它几个温敏不育系在不同播期不育度达99%以上,育性转换彻底,自交结实率的变异系数小,不育性稳定,可以制种.  相似文献   

7.
水稻不育系陈种发芽技术研究福建省宁德地区农校高绍良在杂交水稻制种工作中,由于不育系的种子产量受气候、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变化较大,造成不育系种子有时供大于求,有时供不应求。不育系陈种的利用可以缓解这个矛盾,但发芽率明显降低。为了提高不育系陈种的利用率,我...  相似文献   

8.
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是实现杂交稻超高产育种目标途经之一,粳型亲籼系的选育和利用是籼粳交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途经。作为籼粳亚种间超高产杂交水稻三系不育系选育方法之一,就是创造粳型亲籼不育系。该不育系必备不育系及胞质与保持系和籼稻恢复系具有遗传协调性;不育系基因组属于粳或粳偏籼型;对现有恢复系有很高的配合力;具有良好的农艺性状和不育特性;不育系对病虫抗性除主效基因外还应累积其他有效抗性基因。  相似文献   

9.
我国两系杂交水稻选育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两系不育系被发现以来,两系杂交水稻育种几十年间取得显著成就。本文根据国家水稻数据中心两系不育系及两系品种审定数据等信息,概述了目前为止我国两系不育系及两系杂交稻品种审定情况和良好发展态势,将四川省和湖南省两个育种大省的两系杂交稻审定情况进行了对比和育种方向的分析,并对两系杂交水稻育种做出了进一步的展望。  相似文献   

10.
水稻光温敏雄性核不育系的系谱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 我国两系杂交水稻快速发展, 截止2010年底, 共有427个两系组合通过审定。两系杂交水稻已经奠定了在我国水稻生产中的重要地位, 而光温敏核不育系是两系杂交水稻的基础。本文从实用性角度研究了1994年以来通过审定和获得新品种保护权的两系组合所涉及的130个光温敏核不育系, 分析了光温敏核不育系的基本来源和其中126个不育系的系谱。以原始光温敏核不育系为起点演绎了不育系之间的衍生关系, 介绍了大面积应用及获得新品种保护权的73个不育系的系谱, 归纳了新光温敏核不育系的育成途径。讨论了不育系育性转换的光温反应类型与其核不育基因来源的关系。提出利用光温敏核不育系开展分子生物学研究过程中, 有必要通过系谱分析不育系之间的衍生关系, 对不育系材料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强调了促进光温敏核不育资源的开放与共享, 对加快实用性光温敏核不育系的选育, 积极应对两系杂交稻制种环境的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赛清  唐平徕  覃明 《种子》2007,26(6):84-86
初步分析了不同的水稻核质互作型不育系(CMS)和光(温)敏核不育系(TGMS)在不同的温度处理下,两种不同类型的不育系在败育时期、败育方式、花药和散粉特性、卡茎率、开花4天后的柱头活力等方面差别等进行初步研究,对不育系的选育提出了自己的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12.
杂交水稻不育系繁殖的质量保证体系贵州省遵义市种子公司(563000)苟开礼水稻不育系是杂交水稻制种的基础。要获得高质量的杂交稻种子,首先必须有高质量的不育系。遵义市种子公司每年都要做水稻不育系的提纯复壮和大面积高产繁殖工作,并建立了一套较完整的质量保...  相似文献   

13.
杂交水稻不育系育性及鉴定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德明 《种子》1990,(5):47-50
在杂交水稻的繁殖和制种过程中,亲本不育系种子的纯度不仅直接影响繁殖制种的产量,而且还影响杂交水稻杂种优势的发挥。本文通过对13个不育系两地三季鉴定试验结果的分析,力求对杂交水稻不育系育性变异及鉴定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2004年度登陆浙江的4个台风"云娜"(RANANIM)、"艾利"(AERE)、"桑达"(SONGDA)、"海马"(HAIMA)产生不同程度的降温效应,"桑达"和"海马"导致杭州日平均最低温度低于25℃,并持续数天,对水稻温敏不育系育性产生了明显影响.台风侵扰期间在杭州自然条件下观察攀定了11个温敏不育系花粉育性的转换特性.在持续<25℃的低温2 d下,不育系育性并无影响,但日平均温度和日最低温度<25℃持续4 d以上时,则会导致不育系育性转换.台风到达后10~12 d,多数温敏不育系会出现正常花粉比率高峰,将对两系法杂交水稻种子生产有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5.
籼型优质香型三系不育系溪香A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培育优质、多抗、强配合力的不育系是开展杂交水稻育种的前提和基础。我国 70年代育成的珍汕 97A、V2 0A等不育系 ,在当时为杂交水稻的三系配套 ,及配制强优势组合作出了重大的贡献。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 ,对优质杂交稻的需求愈来愈迫切。但品质育种起步时间不长 ,目前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优质杂交稻组合 ,米质大多是省部级三级及以下优质米 ,且多为野败类型。其原因在于目前生产上使用的不育系 ,特别三系不育系 ,绝大多数为早稻类型 ,品质较差 ,表现在垩白度大、透明度差、直链淀粉含量偏高 ,胶稠度偏硬 ,稻米主要…  相似文献   

16.
杂交水稻不育系蓉18 A是成都市农林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经过多年选育的高抗稻瘟病,高配合力新的水稻不育系,系四川省目前米质和抗稻瘟病这2个性状结合得最好的骨干不育系之一,蓉18 A配组已经选育20余个组合通过国家及省级品种审定.主要结合成都市气候条件,分析总结蓉18 A杂交水稻制种高产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7.
为了发展高效农业,促进杂交水稻亲本种子生产,笔者多年来对杂交水稻三系不育系繁殖技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改传统的水育秧移栽或软盘旱育秧抛秧生产为"母本直播、父本小苗移栽"生产模式,获得了成功,提高了种子质量、产量,降低了生产成本,有效缓解了劳动力季节性紧张,不失为一种省工、节本、增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根据甘蓝型隐性核不育纯合两型系"ZWAB"亲本特点及应用模式,通过隐性核不育纯舍两型系、临保系、恢复系的亲本繁殖和全不育系试制,总结出该不育系及其配套的临保系、全不育系、恢复系亲本的繁殖技术,以确保杂交种的制种质量和产量潜力.  相似文献   

19.
龄前远缘籼型光温敏不育系玉-1s利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水稻不育系为受体,通过水稻-玉米远缘杂交技术培育出水稻远缘光温敏两用不育系玉-1s.该不育系具有育性转换稳定、不育起点温度低、包颈程度轻、可恢复性好、配合力强的特点.所配组合均表现杂种优势强,株型好、穗大、粒多、结实率高、高产稳产,初步显示出远缘杂种优势在生产中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0.
赵光明  朱原平  李中华  田军 《种子》2005,24(3):77-78
水稻三系法杂种优势的缺点是可利用的亲本有限,及时发掘并利用已有的或新创造出来的优质种质是品种改良的前提.笔者根据南方稻区的气候特点,以及当前生产不育系所存在的问题,育成了柱头外露率高、易繁易制、败育彻底、不育性状稳定遗传、米质优、配合力强的,适于四川及相似生态区使用的籼型水稻不育系"Z 833 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