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药治疗虹鳟鱼链球菌病报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郭建坤  杨雪珍 《淡水渔业》1999,29(12):27-27
链球菌病是虹鳟鱼养殖中的一种常见病,也是虹鳟鱼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俗称“营养性肝病”。近年来,发病呈上升趋势,它的发生与食物中毒有关,临床上较难治愈。1998年邢台县冀家村乡石板房村一虹鳟鱼养殖场发生此病,我们进行了药物治疗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 诊断情况1-1 发病经过:该鱼场养殖水面为0-4亩,养有1~2龄虹鳟鱼3200多尾,其中发病约2100尾,发病率65-6%发病自6月初开始,不间断的零星死亡,至7月2日共计死鱼295尾。主要症状:2龄以上病鱼体色变黑,个别鱼眼球外突、白浊、鳃呈粉红…  相似文献   

2.
虹鳟鱼是一种冷水性经济鱼类且需氧量高,气温在17℃至31℃的情况下,运输上浮一个月的仔鱼(0.5-0.7g)在国内还属首次。本次运输,在运输箱中有充足的氧气和冰,箱箱内装仔鱼3800尾,在运输时间达15小时时,成活率达95%,在运输时间达21小时时,成活率达92%。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了饲料中添加300mg/kg和400mg/kg稀土氨基酸配合物(由稀土蛋氨酸和稀土赖氨酸各50%混合而成),在网箱养鲤应用试验中,实验鲤鱼比对照鲤鱼增重率分别提高6.3%和16%。在虹鳟鱼养殖应用保,实验虹鳟鱼比对照虹鳟鱼分别提高11.2%和29.6%。试验结果初步表明:饲料中添加400mg/kg稀土氨基酸配合物有促进鲤鱼和虹鳟鱼快速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淡水渔业》1977,(4):27-27
1972年开始,我所与营口县建一公社厢房水库共同协作组成“三结合”的科研小组开展了虹鳟鱼池塘和水库养殖试验。三年来,进行了亲鱼培育、鱼卵运输、人工采卵孵化、鱼苗鱼种饲养、鱼病防治等科学试验工作,与此同时,对水库养殖虹鳟鱼亦进行了试验,都初步获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5.
利用水库底层水和井水进行流水养殖虹鳟鱼,2000年元月25日投入规格50g/尾的虹鳟鱼种4000余尾,经10个月饲养,两个流水池共产虹鳟1800多千克,产量达18kg/m^3以上,平均规格450g/尾,饲料系数2.5,投入产出比1:1.5。  相似文献   

6.
虹鳟鱼(Oncorhynchus mykiss),又名三文鳟、彩虹鳟,原产于北美洲的北太平洋沿岸,是深受消费者欢迎的名优冷水性鱼类。虹鳟鱼是当今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养殖鱼类之一,黑龙江省是我国养殖虹鳟鱼历史最早的省份,已有近50年历史。目前,虹鳟鱼的主要养殖方式为池塘流水养殖和网箱养殖。为探索虹鳟鱼的其它养殖方式,我们承担了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科技攻关项目“虹鳟鱼放牧式养殖技术”,2007年选择了4处中小水面进行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虹鳟鱼对漂白粉耐受能力的试验结果,试验采用不同规格的鱼,在不同水温情况下进行,虹鳟鱼对漂白粉的耐受能力不同。同时介绍了使用漂白粉时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8.
每年的5~7月份正值鳗种(黑仔、幼鳗)运输高峰。有些鳗场采用尼龙袋充氧过冰运输,往往出现一些破袋现象造成缺氧死亡或回池时未认真处理好温差问题,造成部分鳗种死亡或产生其它病变,甚至导致狂奔病,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从1997~1999年以来我们采用蓬布篓加氯化钠充氧进行150公里以内的短途运输,取得良好的效果,运输、饲养成活率均达100%,现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运输时间:为避免运输过程中受环境条件变化的影响,一般选在晚上运输或在阴雨天运输。以第二天早晨7点前到达目的地投放入池为宜。2.工具配备:一辆4吨农用车可装放…  相似文献   

9.
金鳟于 1996年从日本引进我国 ,现已大面积推广 ,成为我国养鳟业继虹鳟鱼后第二个可以实施全人工养殖的优良品种。随着推广区域的迅速扩展 ,苗种运输成了一个重要的生产环节。本文初步探讨了金鳟大规格苗种长途托运技术。1 材料与方法1 1 试验用金鳟苗种为北京顺通虹鳟鱼养殖中心人工采卵繁殖的 11月龄鱼 ,规格整齐无病无伤无畸形 ,符合出场产品质量标准。起运前 5天选出5 0 4尾放入 3m2 流水池暂养 ,停止投饵。起运前一天 16时打样 ,平均每尾 83 3克 ,然后将苗种移入鱼篓。篓内水面积 1 38m2 ,水深 0 3m ,水体积0 4 1m3,水温 10 0…  相似文献   

10.
虹鳟鱼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淡水鱼类,我国从五十年代末开始人工养殖。由于虹鳟鱼具有生长快,产量高,经济效益大等特点.深受群众的欢迎,近几年来,虹鳟鱼养殖发展较快。不过,要养好虹鳟鱼,必须了解水劝虹鳟鱼生长,繁殖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大马哈鱼和虹鳟鱼是生长在不同区域和环境下的两种鱼类,前者生活在亚洲,后者生活在北美。在自然条件下,它们是不可能杂交成功和繁育后代的。日本东京大学海洋学院利用动物的原始生殖细胞(PGC),实现了这两个不同品种的杂交并繁育出了健康的后代。其方法是:提取虹鳟鱼的PGC,将其植入雄性大马哈鱼的幼体中,等大马哈鱼成年后,用其精子给虹鳟鱼鱼卵授精。  相似文献   

12.
赤峰市松山区二道河子水库2004年利用水库渗漏水试养冷水鱼获得成功,2005年9月引进规格为4厘米/尾虹鳟鱼苗1万尾,放养后陆续死亡。检查确定为长期低氧导致,经治疗后鱼病痊愈。  相似文献   

13.
虹鳟鱼属冷水性鱼类,因其体侧有一条如同彩虹色的纵纹而得名。虹鳟鱼具有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刺少肉多,食用价值高,生长迅速等特点。其生活水温为1-24℃,最适水温为12-18℃,对水质和溶氧要求较高,流水养殖效果较好,一年四季都可生长,每667m^2产量可达1—2.5万kg,因此养殖虹鳟鱼前景十分广阔。其成鱼养殖技术操作规程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 链球菌病是虹鳟鱼养殖中的一种常见病,也是导致虹鳟鱼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俗称“营养性肝病”。近年来,发病呈上升趋势,它的发生与食物中毒有关,临床上较难治愈。1998年邢台县冀家村乡石板房村一虹鳟鱼养殖场发生此病。为了找出有效的治疗办法,我们进行了药物治疗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诊断及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为开发山区流水资源,加快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大力发展名特优水产养殖,湖南省郴州市畜牧水产局,2000年从北京顺通虹鳟鱼养殖中心引进虹鳟鱼4000尾,在郴州市五盖山国际狩猎场的高海拔山区,开展流水培育虹鳟鱼种试验,获得可喜效果。现将情况报告如下:一、池塘条件鱼种投放在设置于游泳池的网箱中。游泳池地处海拔1400米,游泳池规格为40米×20米×(1~2)米。网箱规格为3米×2米×1米,敞口式,用纱窗布做成。共2口网箱,放置于游泳池中部,水深1.5米。采用从林区流出的山涧流水,自池的浅水处引入,至深水处流出,使整个游泳池形成微流…  相似文献   

16.
利用山涧溪流泉水、地下井水、水库底层排水等养殖虹鳟鱼是农民致富的一条快捷门路,而随着养殖规模的逐渐扩大,病害也频频发生,为了这一养殖行业健康发展。笔者将丹东地区养殖虹鳟鱼出现的几种病害预防和治疗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虹鳟鱼的养殖在我国已有四、五十年的历史,从初步实验到规模化养殖,已形成良好的体系。发展虹鳟鱼养殖,首先要有适应虹鳟鱼养殖的良好的生态环境,宁安市钻心湖渔场具有虹鳟鱼养殖的优越条件,从孵化到稚鱼、鱼种、成鱼的培育已取得很大的成功。对于虹鳟鱼的养殖,在稚鱼培育期间需要特别的精心管理,因为从上浮到摄饵的上浮稚鱼和从摄饵到5个月左右的稚鱼培育,是搞好虹鳟鱼养殖的关键环节。因此,  相似文献   

18.
本报道了利用显微注射技术导入外源基因分别对鲤鱼和虹鳟鱼授精卵孵化率影响的研究。从1993年-1996年4年中,我们用显微注射方法,将全鱼生长激素基因导入虹鳟鱼授精卵(包括囊胚期卵)5,676粒,孵出鱼苗364尾,孵化率为6.4%(4年平均,虹鳟鱼正常孵化率为80%);而用这种方法,将全鱼生长激素基因导入鲤鱼授精卵12,196粒,孵出鱼苗4,290,孵化率为34.0%(4年平均,鲤鱼正常孵化率为70%左右)。实验结果:显微注射技术在虹鳟鱼和鲤鱼两种受精卵上的效果明显不同,斑点杂交和SouthernBlot杂交结果相近。  相似文献   

19.
虹鳟鱼是一种生长快,产量高,肉味鲜美,营养丰富,经济价值较高的名贵鱼类,在有稳定的冷水资源条件的地方,都可以养殖。但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保证水源的洪应。虹鳟要流水养殖,保证水流稳定的供应,是使虹鳟鱼正常生长的先决条件。2.放养规裕要整齐:如果个体相差太大会出现大鱼吃小鱼的现象,降低成活率。  相似文献   

20.
蛙红腿病病原:细菌病症:由于放养密度和捕捉、运输、转池过程中,挤压受伤,加之栖息环境不佳,导致细菌感染。病蛙精神不振,低头伏地或潜入水中不动,对通常的刺激反应迟钝,停止摄食。肉眼可见后腿内侧、腹部皮肤上出现红点或红斑,严重者发炎溃烂,解剖可观察到肠、肾、肺等内脏器官也并发炎症。流行:池水污染,密度过大,蛙体外伤等是蚌红腿病的主要诱因,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冬眠期间或天气转冷时发病最为严重。该病传染性强,发病快,死亡率高,发病较急时3-4天死亡。预防:1、在放养、捕捉、运输和转地等过程中,操作要仔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