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日前指出,要持续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畜禽养殖,争取到2020年规模养殖场配套建设粪污处理设施比例达75%以上,畜禽粪污基本资源化利用。据新华社10月19日消息,"当前畜禽养殖污染已经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来源,破解粪污综合利用问题迫在眉睫。"于康震在全国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暨粪污综合利用现场会上指出,近年来农业部持续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畜牧业发展成效显著,规模化水平、设施化装备水平和生产水平明显提高。但与此同时,畜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云南省鹤庆县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2019年鹤庆县畜牧业产值33.5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51.3%,成为鹤庆县三大支柱产业之一。与此同时,畜禽养殖所产生的粪污不仅是农业面源污染的首要污染源,更污染着养殖场周边的生态环境,威胁居民的身体健康。畜禽养殖所产生的粪污已然成为畜禽养殖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将有效缓解农业面源污染,实现对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和水质安全的保护,从而推进畜禽养殖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以规模养殖场、粪肥收运还田社会化服务组织、集中处理中心为重点,进一步提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能力和种养结合发展水平,笔者结合自身多年从事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现与广大同行交流探讨。  相似文献   

3.
畜禽养殖会产生大量废水和粪便,畜禽粪便只用于农业生产,不仅造成了浪费还造成了环境污染。随着沼气工程不断地开发以及推广,畜禽粪便得到了最大化的利用。沼气工程不仅能够实现节能减排,还能够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利用现代化的先进技术,在畜禽养殖场中建设沼气发电工程,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污等可再生资源最大化利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猪业》2012,(12):69-69
据江西日报2012年11月29日报道,江西省农业系统按照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总体要求和部署,科学规划畜禽养殖布局,积极探索畜禽粪污治理模式,加快畜禽养殖场标准化改造。通过三年多的努力,该省有3000多家规模养猪场完成了粪污治理改造,建设了205家标准化示范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率达73%、资源化利用率达67%,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骤升,规模养殖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5.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是治理畜禽养殖污染的根本途径,关乎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近两年来,在实施《天水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项目之时,针对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情况开展了摸底调查,为进一步全面掌握我市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产生、处理方式和消纳情况,总结适合畜禽废弃物处理与利用的有效推广模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畜禽规模化养殖场发展迅速,畜牧业的不断发展,畜禽养殖规模不断增加,致使畜禽养殖粪污增多,环境污染也随之而来。因此,如何在增长畜禽养殖规模的同时减少环境污染,如何加大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和资源化利用成为当今的热点话题。本文围绕山西省朔州市畜牧养殖基本情况,介绍了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的基本思路及方法,对防治畜禽粪污污染,提高粪肥资源化利用率,推进畜禽健康可持续发展提出一些建议,供同行参考。朔州市围绕"养殖现代、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生态有机、产出高效"的工作重心,深入贯彻落实十九  相似文献   

7.
<正>日前,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在全国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暨粪污综合利用现场会上指出,要持续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畜禽养殖,争取到2020年规模养殖场配套建设粪污处理设施比例达75%以上,畜禽粪污基本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8.
养猪业作为助推精准扶贫的重要产业,大规模养猪场产生的粪污,若不进行妥善处理,将严重影响人居环境质量和人体健康。本文重点论述了规模化猪场粪污综合处理关键技术,包括发酵床养殖技术、沼气池发酵技术、生物处理方法等无害化处理技术体系,可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体系的建立,加快解决突出的畜禽养殖污染问题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正>一、畜禽养殖粪污及其危害(一)畜禽养殖粪污数量年排放38亿吨的畜禽粪便,面广、点多,是造成COD\N\P等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造成的水体、土壤等生态环境恶化危机凸显。1000头猪的规模化养殖场,日产养殖污水可达到8吨。(二)畜禽养殖粪污危害大量的粪污如果不治理排放到环境中,将使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壤、水体、大气受到污染。土壤  相似文献   

10.
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是制约规模化养殖产业发展的亟需解决的难题。随着畜禽养殖规模不断扩大,规模化养殖产生的粪污废弃物由于处理方式不当而造成对周边环境的污染问题日趋严重,成为各级政府开展环保整治工作的重点,其中畜禽养殖场污水处理问题尤为突出,加强对畜禽养殖场污水治理势在必行。近几年来,南宁市开展应用狐尾藻治理畜禽养殖污水问题的探索研究,取得了较好显著试验推广成效,笔者就运用狐尾藻治理畜禽养殖污水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以期探索出适合南宁市的畜禽养殖污水治理的模式。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随着我国畜禽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养殖生产方式正朝着规模化、集约化模式前行,畜禽粪污产生量也在不断增加,养殖污染风险日益加剧。加强对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模式的探索,促进养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已经成为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也是提升畜禽养殖综合效益的有效途径。如何科学处理并综合利用畜禽粪污,是摆在养殖场面前的一道难题?日前,记者走访了河北省内多家规模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山东畜禽粪污染资源化利用产业投资情况作一简要分析。1山东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目标及措施1.1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目标到2020年,山东固体粪便利用率达到90%,污水利用率达到63%,粪污利用率达到81%。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区全部配套建设粪污贮存、处理、利用设施并正常运行,或者委托第三方处理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对畜禽粪污代为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提前一年达到100%,畜牧大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园率先实现上述目标。  相似文献   

13.
畜禽规模化养殖污染治理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畜禽规模化养殖所产生的粪便、污水以及孳生的病原菌,已成为环境污染的一大公害。提出了一系列养殖污染治理技术的方法及推进治污减排的措施,并使畜禽养殖和粪污无害化处理同步进行,从而实现养殖场(园区)清洁的生产环境。  相似文献   

14.
畜禽规模化养殖产生的粪便、污水及其孳生的致病菌,成为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危害人畜健康。防控畜禽养殖污染要在选择养殖场址、建立配套的粪污处理设施、优化饲料配方、场区植树绿化、畜禽饲养管理上采取综合性治理技术,推行治理技术方案要有必要的保障措施,使养殖生产与粪污处理同步进行,实现清洁养殖。  相似文献   

15.
正阜南县位于安徽省西北部,是养殖大县,2018年阜南县生猪、家禽、牛、羊饲养量分别达136.59万头、1541.46万只、11.6万头、68.84万只;全县有规模养殖场513家,规模养殖比重达78%,年产值达29.22亿元,同时畜禽养殖粪污年产生量达240余万吨,如何解决好畜禽养殖粪污污染,实现畜禽养殖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一、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规划1.源头减量。源头减量是从源头上减少不必要的粪污产生,畜禽养殖生产上常见的雨水和饮水增加了污染量。据估算,源头减量实施后规模养殖场可降低超过40%的粪污产生量。阜南县为规模养殖场规划了雨污分流、水位控制器或者饮水槽,雨污分流让雨水进入自然河流,粪污产生量  相似文献   

16.
根据规模化养殖场(主要是养猪场)粪污处理情况的调研,结合相关法规、政策以及文献资料,概述了我国畜禽养殖粪污处理利用现状,探讨了畜禽养殖粪污处理的问题及限制因素,并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为管理部门、养殖场业主和粪污处理工程设计调试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根据规模化养殖场(主要是养猪场)粪污处理情况的调研,结合相关法规、政策以及文献资料,概述了我国畜禽养殖粪污处理利用现状,探讨了畜禽养殖粪污处理的问题及限制因素,并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为管理部门、养殖场业主和粪污处理工程设计调试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在畜禽规模化养殖快速发展的同时,养殖污染问题日渐突显,引发社会高度关注。比照国外畜牧业发达国家的成功做法,我国畜禽养殖带来的农业面源污染要达到有效治理水平,究竟该怎么做。1我国畜禽养殖场污染现状与问题我国年养殖生猪50头以下的养殖户,粪污基本能就近处理;养殖规模超500头的养殖场污染防治和粪便利用还是比较规范。而养殖50~300头左右的小型养殖场,污染防治很不规范。近几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稳定发展畜牧业生产的  相似文献   

19.
当前畜禽养殖场所产生的粪污对大气、水体及土壤产生很大的污染,畜牧业污染已成为我国水体污染的主要因素,也是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根源。加强对畜禽养殖场的环境污染治理、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状况。通过对规模化养殖场对环境污染的现状、形式与原因的详细分析,提出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畜禽养殖由千家万户的散养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畜禽养殖也由边远农村向人口密集的城市转移,畜禽粪污的污染,已影响到城镇居民的生活环境,并且日显严重。畜禽养殖业无害化处理技术显得尤为重要,为了给养殖场(小区)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也给人的居住条件产生较好的影响,通过人为控制污染,实现清洁生产的源头治理,因此笔者提出畜禽粪便污物的无害化处理技术,从而达到畜禽养殖业粪污处理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