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6 毫秒
1.
灰鹦鹉的饲养及繁育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成都动物园饲养的1对灰鹦鹉及其于2003~2009年间产下的19枚卵和孵化出的17只幼年鹦鹉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成年灰鹦鹉在圈养条件下的饲养和繁殖过程,包括巢箱的设计制作、人工孵育流程、人工育雏饲料配方等,并以收集自然育雏条件下雏鸟增重的数据为依据,对人工育雏幼年鹦鹉的饲喂量和饲喂方式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给配对的灰鹦鹉提供种类丰富、营养均衡的食物是繁殖的关键;繁殖巢箱是自然孵育的关键;人工孵育是提高灰鹦鹉繁殖率的重要手段;灰鹦鹉的孵化期为28~30 d。  相似文献   

2.
非洲灰冠鹤的饲养繁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以石家庄市等为代表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地区人工饲养繁殖非洲灰冠鹤的技术要点,基于灰冠鹤的生物学特性以及人工饲养条件下的环境、行为、营养、繁殖、人工育雏等多方面的分析总结,提出了在中高纬度地区饲养以灰冠鹤为代表的低纬度鹤类的饲养措施,为灰冠鹤的饲养繁殖提供一定的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广州动物园和广州鹦鹉研究中心饲养的3对小金刚鹦鹉及其于2008-2013年间产下的72枚卵和孵化出的37只幼年鹦鹉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成年小金刚鹦鹉在圈养条件下的饲养和繁殖过程,包括巢箱的设计制作、人工孵化、人工育雏、饲料配方等,并以收集自然育雏条件下雏鸟增重的资料为依据,对人育锥幼年鹦鹉的饲喂量和饲喂方式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小金刚鹦鹉自然孵化的时间为28-30 d,种类丰富和营养均衡的日粮有利于小金刚鹦鹉的繁殖;繁殖巢箱的设计与挂置应满足亲鸟的繁殖需求,人工孵育可以提高小金刚鹦鹉繁殖率和成活率,可分别达300%和100%。  相似文献   

4.
<正>啄羽症是笼养鹦鹉常见的一种疾病,临床中常见自啄羽毛和被啄羽毛2种情况,但尚未发现同一个体同时发生自啄和被啄羽毛的情况。该病发病原因比较复杂,主要包括营养、心理及笼舍环境等。1发病及治疗情况笔者根据近2年临床诊治案例,发现发病鹦鹉主要集中于非洲灰鹦鹉、葵花凤头鹦鹉、牡丹鹦鹉、太阳鹦鹉及和尚鹦鹉。发病的非洲灰鹦鹉、葵花凤头鹦鹉通常自啄羽毛,一般啄去胸腹部、双腿内侧及前侧、翅膀内侧等部位羽毛,严重时会导致皮肤外伤;牡丹鹦鹉、太阳鹦鹉及和尚鹦鹉等小型鹦鹉  相似文献   

5.
人工育雏期非洲鸵鸟的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人工饲养条件下育雏期非洲鸵鸟的采食、饮水、休息、啄食、排泄、清理羽毛、沙浴、好奇及嬉戏等行为的系统观察,发现有许多行为特征不同于其它鸟纲动物。为揭示育雏期非洲鸵鸟的行为规律、制定其饲养管理计划、提高人工养殖条件下育雏期非洲鸵鸟的成活率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讨论了南京地区灰冠鹤亲鸟孵化人工育雏的技术要点,基于灰冠鹤的亲鸟孵化、育雏设施、人工饲喂、体重监测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提出灰冠鹤在该地区的饲养措施,为灰冠鹤的人工繁殖技术提供一定的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蓝马鸡的孵化效果,对郑州市动物园内饲养的1对蓝马鸡产下的28枚蛋的孵化进行了研究,初步探讨了蓝马鸡的繁殖行为、孵化、人工育幼及个体生长发育、羽毛生长和脱换等一系列问题。试验结果显示:蓝马鸡卵的受精率较低,蓝马鸡的育幼中最重要的是温度、食物、水和卫生条件,随着幼雏长大,育雏温度应逐渐降低,蓝马鸡人工孵化的最佳温度为38.5℃,湿度为50%~65%。  相似文献   

8.
2016年2月19日上海动物园收容救助一批鹦鹉卵,对其进行人工孵化与育雏研究。鹦鹉卵27枚,其中受精卵25枚。在孵化温度36.9℃、湿度65%~70%和翻蛋1次/2 h的条件下,出雏23羽,出雏率达到了92%。通过对鹦鹉雏鸟进行温湿度管理、食物选择、饲喂方式和断奶期管理,育成鹦鹉22羽,育成率达到了95.65%。经鉴定,此次收容救助鹦鹉包括折衷鹦鹉、灰鹦鹉、黄冠亚马逊鹦鹉、蓝黄金刚鹦鹉、绯红金刚鹦鹉、戈芬氏凤头鹦鹉、葵花凤头鹦鹉和小葵花凤头鹦鹉共8种。  相似文献   

9.
概率统计推断能力是通过对多个单独认知因素进行整合分析而进行的一种能力。在本研究中我们以非洲灰鹦鹉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开展概率统计推断能力的研究,探索非哺乳动物-鸟类的概率推断能力。实验结果表明,非洲灰鹦鹉能够综合各种认知因子,整合各种获取的信息,最后选择有概率大的利于奖励食物的罐子,揭示其具有概率推断的能力。这是除了啄羊鹦鹉以外的又一鸟类具有概率推断能力,这一结果揭示非哺乳动物也具有概率推断能力。  相似文献   

10.
翁善钢 《动物保健》2011,(12):69-70
前胃扩张症(PDD)最早于20世纪70年代发现。起初该病被称为金刚鹦鹉,因为该病只发生在金刚鹦鹉身上。到20世纪80年代早期的时候,该病也开始感染其他品种的鹦鹉了,包括非洲灰鹦鹉,亚马逊鹦鹉,长尾小鹦鹉,玄凤鹦鹉,折衷鹦鹉,风头鹦鹉等。最近几年琵鹭、鹅、巨嘴鸟、老鹰等鸟类也都有该病的报道。  相似文献   

11.
翁善钢 《兽医导刊》2011,(12):69-70
前胃扩张症(PDD)最早于20世纪70年代发现。起初该病被称为金刚鹦鹉,因为该病只发生在金刚鹦鹉身上。到20世纪80年代早期的时候,该病也开始感染其他品种的鹦鹉了,包括非洲灰鹦鹉,亚马逊鹦鹉,长尾小鹦鹉,玄凤鹦鹉,折衷鹦鹉,风头鹦鹉等。最近几年琵鹭、鹅、巨嘴鸟、老鹰等鸟类也都有该病的报道。PDD是宠物鸟常见的一种疾病,对于很多观赏鸟饲养者来说该病每年可能会发生好几次。当鸟儿患PDD  相似文献   

12.
琉璃金刚鹦鹉人工饲养与繁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琉璃金刚鹦鹉(Ara ararauna)又名蓝黄金刚鹦鹉,属大型攀禽,原产于美洲热带地区,色彩漂亮,面部无羽毛,布满条纹,有点像京剧中的花脸脸谱。它喜亲近人的特质使其在动物园特别受欢迎。我园饲养蓝黄金刚鹦鹉已10多年,偶有繁育成活。近年来,上海野生动物园通过饲养管理方式的调整、人工巢箱的改进和亲鸟自然孵化与人工育雏相结合的方法,提高了蓝黄金刚鹦鹉繁育成活率和数量。1饲养管理1.1饲养环境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上海动物园饲养的1对蓝黄金刚鹦鹉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蓝黄金刚鹦鹉在人工圈养条件下的饲养和繁殖过程,包括笼舍的环境管理、饲养流程、饲料配比和巢箱的设计制作等方面,并以收集自然育雏条件下雏鸟增重的资料为依据,对雏幼年鹦鹉的饲喂量和饲喂方式进行了探讨,通过人工行为训练的方式来研究其日常行为的影响,以及针对鹦鹉常见的疾病进行预防和保护。结果表明:蓝黄金刚鹦鹉自然孵化的时间为28~32d,种类丰富度、营养均衡的日粮有利于蓝黄金刚鹦鹉的繁殖;繁殖巢箱的设计应满足亲鸟的繁殖需求,由亲鸟孵育可以提高蓝黄金刚鹦鹉的繁殖率和成活率,人工行为训练方式可以提升动物福利并且消除其刻板行为;提前做好日常消毒工作,可以有效地预防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了上海动物园首次繁殖灰翅喇叭鸟的人工孵化和育雏条件。结果表明:灰翅喇叭鸟受精率80.0%,在孵化温度37.8℃、相对湿度55.0%、翻蛋频次0.5次/h的条件下,灰翅喇叭鸟出雏率达到87.5%;人工育雏期间选择种类多样的饲料进行人工诱食,雏鸟存活率达到85.7%。诱食时间的长短和饲料种类的多样是影响雏鸟存活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正>鸟类的嗉囊破裂在整个嗉囊的疾病中占有相当的比例。造成鸟类嗉囊破裂的原因有很多种,如在飞行时的意外碰撞或跌落,遭遇到自然环境中的猎食者、猛禽类攻击,甚至是猫狗的攻击抓咬,人工饲养的雏鸟还可因饲喂不当造成嗉囊破裂。笔者在临床中遇见一起鹦鹉嗉囊破裂的病例,现将诊治过程报道如下,并重点讨论了鸟类嗉囊的结构特点、破裂原因和手术治疗的注意事项。1病史非洲灰鹦鹉,3月龄,体重500 g,平日用温水泡  相似文献   

16.
<正>1病例情况该病例为1只患病的非洲灰鹦鹉,因为受外伤引起颈部皮肤及食道穿透伤导致食道瘘,由于羽毛的覆盖,主人没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就医,发现时是因为看到鸟儿在饮水后颈部羽毛会湿,沾上水和食糜,这时才立刻来院就诊。本病例于2017年2月8日来本院就诊。8个月龄的非洲灰鹦鹉,最近一周发现进食后颈部周边羽毛会沾有水和食糜,体重减轻,之前体重约360 g左右。2临床检查与诊断  相似文献   

17.
人工育幼是提高动物幼仔存活率、扩大种群的关键技术措施。本文以上海动物园近几年成功育幼的9只美洲狮(6公3母)为研究对象,结合育幼经验总结一套适合国内美洲狮人工育幼的操作流程,着重阐述环境条件的控制、人工奶的饲喂和辅食添加、体重的监测和行为观察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8.
志强 《兽医导刊》2016,(15):50-52
正一只体重40kg(88磅)的9岁已去势拉布拉多寻回犬杂交犬因在听到较大的噪音(包括一只非洲灰鹦鹉(Psittacus erithacus)模仿烟雾探测器产生的声音)时表现出无端恐惧而入院检查。一、病史犬主人表示,该犬于1年前由朋友赠与,同时他还饲养有1只非洲灰鹦鹉。该主人经营宠物托管业务,该犬会定期与不同年龄和品种的其他犬接触。据该犬前任主人表示,该犬小时候曾被小孩围堵于墙  相似文献   

19.
2007年3月11日,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的黄颊长臂猿"园园"出生不久便被亲代遗弃,该园首次尝试人工育幼并成功。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至今尝试人工育幼并成功9只。对黄颊长臂猿的人工育幼做出研究总结,描述了幼龄黄颊长臂猿对温度、湿度的要求,对人工育幼黄颊长臂猿的育幼方法、人工乳的配制、饲养管理以及疾病防治方面给出了建议,并对1~180日龄的黄颊长臂猿幼仔体重进行了测量。  相似文献   

20.
红领绿鹦鹉(Psittacula krameri)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CITES列入附录Ⅱ。红领绿鹦鹉分布于非洲、东南亚,我国见于东南部、云南极西部。该鸟体形优美、羽毛艳丽、鸣声悠扬,是国际上知名的观赏鸟;易于饲养和繁殖,故具有很高的经济和生态价值。本文简介了其人工的饲养和繁殖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