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应用生态足迹理论对秦皇岛市旅游生态足迹进行了分析和定量计算.从旅游者消费结构特征出发,将旅游区生态足迹模型分为旅游交通、餐饮、住宿、购物、游览、娱乐6个子模型,计算得出2005-2009年的旅游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秦皇岛市近5 a出现不同程度的旅游生态赤字和生态压力,平均存在0.1193hm2·人-1...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盘锦市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可持续和资源利用效率,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对盘锦市2002—2007年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及万元GDP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盘锦市人均生态足迹从2002年的5.13 hm2增加到2007年的7.41 hm2,各种土地类型占生态足迹的比重由大到小分别为化石能源用地、水域、耕地、草地、建筑用地和林地;人均生态承载力从0.624 hm2下降至0.611 hm2;万元GDP生态足迹从2002年的1.93 hm2下降到2007年的1.42 hm2。盘锦市在2002—2007年一直处于生态赤字状态,且生态赤字有增加趋势。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有利于盘锦市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果洛州2002年生态足迹与发展能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介绍生态足迹概念及计算方法的基础上,以江河源区果洛州6县2002年统计年鉴的数据为依 据,对果洛州2002年的生产性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发展能力和GDP生态足迹进行了计 算。结果表明,果洛州2002年的生态足迹为465 405.112 hm2,实际可供的生态承载力为545 353.338 hm2,人均生 态足迹盈余为0.591 hm2,其中果洛州的甘德县和玛多县为生态足迹赤字,班玛县、久治县、玛沁县和达日县为生态 足迹盈余,说明在当前生产技术水平下,果洛州处于较弱的可持续发展状态。果洛州2002年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 和发展能力低,而GDP生态足迹较高,反映该区域生态系统结构单一,稳定性差,资源利用效率低。  相似文献   

4.
基于生态足迹和灰色关联度的湖南省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生态足迹分析法对湖南省1998-2007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测算,并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研究了湖南省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的关系.结果表明:湖南省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都出现了增长,但生态足迹增长的速度高于生态承载力,人均生态足迹供需发生了由盈余到出现赤字且逐年恶化的变化.草地、水域生态足迹与经济发展的关联度最大,第一产业对生态赤字的影响最大,第三产业对生态赤字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5.
改进的生态足迹法从生物资源、水资源和碳排放三方面入手,对传统生态足迹法进行了改进。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利用改进生态足迹法对淮南市2002和2010年的生态足迹需求、供给和生态赢余进行了计算和分析,评估了淮南市的生态承载力状况。结果表明,2002~2010年淮南市的生态赤字上升极快,其中2010年人均生态需求为16.52 hm2/人,供给为0.21 hm2/人,生态赤字为16.31hm2/人。淮南市目前的发展属于不可持续性的。改良生态足迹法的评价指标的丰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评价的公正性和准确性,结果更符合实际,对于其他城市的生态规划和建设也具有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山西省2002年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可持续发展的定量评价方法研究是当前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前沿和热点。生态足迹是一种通过定量测量人类对自然利用程度,从而来确定区域发展是否仍处于生态承载力范围之内的新的可持续发展评估方法。通过应用当前国际上流行的可持续性测量方法———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对山西省2002年的生态足迹指标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显示2002年山西省的人均生态赤字1.01hm2,表明山西省的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  相似文献   

7.
生态足迹是一种度量可持续发展程度的定量方法,在阐述生态足迹的概念和计算模型的基础上,运用生态足迹分析法,测算及比较福建1993~2002年和台湾1981~1990年、1993~2002年2个阶段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闽台人均土地需求都在逐年增加,而人均承载力变化不大,使得人均生态赤字日趋增加,闽台均处于绝对生态压力区。台湾的生态压力指数高于福建,但其增长率已逐渐降低,而福建仍处在快速上升时期。  相似文献   

8.
陕西省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动态研究   总被引:68,自引:1,他引:68  
 利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对陕西省1978~2002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研究,获得了该地区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随时间变化的预测模型,并预测了未来陕西省的可持续发展趋势。结果表明,陕西省人均生态足迹由1978年的0.5508 ha逐年增加至2002年的1.1059 ha,而人均生态承载力则由0.9517 ha逐年减少到0.8102 ha。可见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呈反方向发展趋势。陕西省1978年的生态盈余为0.4009 ha,1992年出现生态赤字,2002年人均生态赤字增至0.2958 ha。预测陕西省2010年和2015年人均生态足迹分别为1.2013 ha 和1.2528 ha,人均生态承载力分别是0.7638 ha和0.7198 ha,其人均生态赤字分别达到0.4378 ha和0.533 ha。说明陕西省人口对自然资源的利用逐年增加,目前已超出了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承载力范围,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之间的矛盾加剧,现有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可持续性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Wackernagel等提出的生态足迹分析法对安徽省近年来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计算,以此对安徽省可持续性发展现状进行度量,并利用灰色模型对安徽省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预测,试图对安徽省人均足迹将来一段时间内的占有情况进行分析。分析表明,2005年安徽省人均生态赤字已达1.289 5 hm2,若按现在的发展态势,安徽省生态赤字将持续增大,如不改变现状,安徽省可持续发展将面临更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0.
基于生态足迹分析法的河南省可持续发展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河南省2006年各方面对于资源和能源的消费情况,运用生态足迹分析法定量测度河南省可持续发展。结果显示,河南省2006年生态赤字为2.2567hm^2,表明在现有发展和消费水平下,河南的发展超过了生态系统的承载力。针对此问题,分析提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以期为河南省区域发展规划及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唐东旗  侯江涛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11522-11524
生态足迹分析法是近年来国际国内度量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方法。在简要介绍生态足迹理论的基础上,对2004年鹤壁市生态足迹及其生态承载力进行了测算,通过盈亏平衡分析以及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比较分析,得到鹤壁市的可持续发展状态。根据计算结果,建议通过增加生态足迹的多样性,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生态足迹,促进鹤壁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基于成都市1998~2008年统计数据,运用生态足迹法、生态承载力以及GIS空间分析法,从时空两个尺度对成都市这10年间的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并据此对2009~2019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1998~2008年成都市土地生态足迹和生态赤字数值逐年升高,区域差异显著;在其所辖的9区4市6县中,中心城区生态赤字一直处于较高水平,生态赤字增幅以双流县、崇州市、青羊区最为显著,且高生态赤字区域在空间上呈现扇状分布;成都市经济社会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处于非持续发展状态且生态足迹数值在空间分布不均。  相似文献   

13.
王颖  徐迎碧  巩如英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8):4173-4177
在深入解析生态型生活小区特点的基础上,综合评述了秦皇岛市生态型生活小区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秦皇岛市近年城市建设发展情况,从提高城市竞争力、提升城市品位等方面具体分析了秦皇岛市生态型生活小区建设的实践意义.在做好宣传、提高市民意识、推动实施政策等方面提出了今后秦皇岛市生态型生活小区发展的建议,以期促进秦皇岛市城市的良性运作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唐素然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1):10045-10046
应用生态足迹模型对白银市2003年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白银市人均生态赤字达1.341 28 hm2,超出生态承载力的186%,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生态足迹的需求空间以化石燃料用地为主,其需求空间占全部需求空间的65.5%,是生态足迹总供给面积的1.52倍。针对计算和分析结果,提出了城市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5.
基于能值生态足迹法的山东省可持续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凤华  李维德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7):8186-8189
传统生态足迹方法自提出以来已广泛应用到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中,但其改进方法能值生态足迹法在可持续发展中的运用还很少。简要介绍了传统生态足迹模型和基于能值分析理论的生态足迹模型,并运用这两种方法对山东省2002~2006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与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测算了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程度的两个指标: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和生态协调系数,计算结果均呈下降趋势,表明山东省对各种土地的需求越来越不平衡,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山东省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通过对比研究,与传统生态足迹模型相比,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计算结果更能真实反映生态经济系统的环境状况。  相似文献   

16.
为定量评价株洲市可持续发展状态,应用生态足迹模型对株洲市2001~2013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实证分析,并利用灰色GM(1,1)模型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株洲市人均生态足迹由2001年的1.394 6 hm~2逐渐增加到2013年的2.487 5 hm~2;同期人均可利用生态承载力由0.528 4hm~2逐渐下降到0.509 9 hm~2,人均生态赤字由0.866 1 hm~2逐渐增加到1.977 5 hm~2。同时根据预测出的研究区域2016~2025年的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可利用生态承载力,2025年研究区域人均生态赤字将增加到2.569 9 hm~2,表明当前株洲市的生态环境处于中等不可持续状态,并呈现向强不可持续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基于生态足迹的沧州市土地生态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生态足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利用相关的统计数据,对沧州市2007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沧州市的人均生态足迹为1.904707hm2,是其生态承载力的1.57倍,目前处于不可持续的状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减小生态赤字,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8.
王成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425-16428
该研究采用改进生态足迹模型,对桐城市2007年的可持续发展情况进行计算和分析。由于不同地域间的土地生产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所以对模型中的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进行重新测算,然后对该市2007年的生态足迹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桐城市2007年生态赤字为1.643847hm2/人,为不可持续发展。最后提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传统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的不足,引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数对模型进行改进,计算辽宁省朝阳市2010-2013年水资源生态足迹、水生态承载力、水生态盈亏、万元GDP水生态足迹、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数,并分析朝阳市2010-2013年水资源生态足迹变化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情况。结果表明,朝阳市2010-2013年平均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为0.267 2 hm~2,平均人均水资源生态承载力为0.062 5 hm~2,平均人均水资源生态赤字为0.204 7 hm~2,平均万元GDP水生态足迹为0.109 0 hm~2,平均水资源压力指数为4.33,平均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数为0.19,水资源利用处于不可持续状态。  相似文献   

20.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连云港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连云港市2004年的生态足迹,主要包括生物资源消费和能源消费两部分进行计算,评价研究了该市可持续发展状况。结果表明,连云港市2004年人均生态足迹为1.988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704 hm2,人均生态赤字为1.369 hm2。人均生态足迹赤字是人均生态承载力的2.2倍。连云港市2004年人均生态足迹是全国人均生态足迹(1.5 hm2)的1.33倍,而人均生态承载力又低于全国人均水平(0.700 hm2),这反映出生态足迹需求超过了其生态承载力,影响了该市的可持续发展。最后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