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火旭堂  贾昊  曹兵 《草地学报》2019,27(4):1096-1101
为探究草木樨(Melilotus suaveolens Ledeb.)、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 Pall.)、沙米(Agriophyllum squarrosum(Linn.)Moq.)、蒙古冰草(Agropyron mongolicum Keng)4种牧草种子在不同浓度NaCl处理下的萌发情况,本试验采用50 mmol·L-1,100 mmol·L-1,150 mmol·L-1,200 mmol·L-1,300 mmol·L-15种NaCl浓度处理这4种牧草种子,测定其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等。结果表明:低浓度NaCl(50 mmol·L-1和100 mmol·L-1)处理对草木樨和沙打旺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的影响不显著,但对沙米和蒙古冰草种子的发芽有显著抑制作用;当NaCl浓度达到150 mmol·L-1和300 mmol·L-1时,沙米和蒙古冰草种子均不能发芽;4种牧草种子对NaCl的耐受程度由强到弱的顺序为:草木樨、沙打旺、蒙古冰草、沙米。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蒙古冰草种群动态及叶功能性状在不同群落生境的变化,以宁夏盐池县荒漠草原蒙古冰草+草木樨状黄芪(MC)、蒙古冰草+老瓜头(ML)、蒙古冰草+牛枝子(MN)3种不同群落生境为研究对象,按丛径将蒙古冰草个体划分为Ⅰ级株丛(0~2.0 cm)、Ⅱ级株丛(2.1~4.0 cm)、Ⅲ级株丛(4.1~6.0 cm)、Ⅳ级株丛(6.1~8.0 cm)、Ⅴ级株丛(8.1~10.0 cm)和Ⅵ级株丛(>10.0 cm),研究了不同群落生境蒙古冰草种群的株丛结构和叶功能性状。结果表明:在蒙古冰草+草木樨状黄芪和蒙古冰草+牛枝子群落生境中,Ⅰ、Ⅱ级株丛较多,株丛密度较大,在蒙古冰草+老瓜头群落生境中,以Ⅲ、Ⅳ级株丛为主,株丛密度较小。蒙古冰草+草木樨状黄芪和蒙古冰草+老瓜头群落生境中蒙古冰草叶面积和比叶面积分别为4.68 cm2和41.2 cm2·g-1、4.70 cm2和39.2 cm2·g-1,显著高于蒙古冰草+牛枝子群落生境的3.38 cm2和27.7 cm2·g-1。蒙古冰草株丛结构主要受土壤全钾的影响,而土壤水分、有机碳、全氮和全磷是影响叶功能性状的主要因子。由此,可通过改变种群数量特征和叶功能性状以适应自然生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适宜的生态恢复模式,本试验对比分析了衡阳紫色土地区草地(白花草木樨(Melilotus albus)-猪屎豆(Crotalaria pallid))、灌草(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白花草木樨)、灌丛(沙地柏(Sabina vulgaris)-马桑(Coriaria nepalensis))、乔灌(枫香(Liquidamdar formosana)+紫穗槐)与自然恢复模式下的土壤养分和植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恢复20年后,自然恢复、草地、灌草、灌丛与乔灌模式下出现的植物种类分别为8,17,16,20,13种,自然恢复模式以一年生草本植物为主,草地、灌草、灌丛与乔灌模式则以人工种植的植物为主,各恢复模式主要伴生种为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马兰(Kalimeris indica),鬼针草(Bidens pilosa),狗肝菜(Disliptera chinensis),铁苋菜(Acalypha australis)以及酢浆草(Oxalis corniculata)等;灌草模式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最高,Pielou均匀度指数最大,土壤全氮、有机质含量较高;基于土壤养分、pH值、物种多样性指数共11项指标的4个主成分变量(累计贡献率达90.5%)综合评价得出,灌草模式即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白花草木樨的恢复效果较好,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藏北嵩草(Kobresia littledalei C. B. Clarke)种子休眠与发芽的特性,采用浓度为20~40 g·L-1 NaOH处理1,2,3 h及不同浓度(0~400 μmol·L-1)的赤霉素(Gibberellin,GA3,GA4+7)、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氟啶酮(Fluridone,FL)和多效唑(Paclobutrazol,PA)等外源植物生长物质单独及两两混合后处理藏北嵩草种子。结果表明藏北嵩草种子不存在吸水障碍;20 g·L-1NaOH处理2 h,30 g·L-1,40 g·L-1 NaOH处理1 h均可显著提高发芽率(P<0.05);50 ~200 μmol·L-1 GA4+7,200 μmol·L-1 GA3,200~400 μmol·L-1FL单独作用时对发芽有促进作用,而任何浓度ABA和高浓度PA(≥200 μmol·L-1)则表现为抑制作用;除GA3+FL处理外,植物生长调节剂互作处理都未显著提升发芽率。藏北嵩草种子属于生理性休眠;40 g·L-1 NaOH浸种1 h可有效打破休眠,发芽率达98%;添加适宜浓度的GA3,GA4+7,ABA,FL,PA及GA3+ABA、ABA+FL等外源植物生长物质均有利于保持藏北嵩草种胚的活性。  相似文献   

5.
王亚楠  赵思明  曹兵 《草地学报》2020,28(4):983-989
本研究采用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的方法,测定10种生长分布在宁夏煤炭基地的草本植物种子在干旱胁迫下的萌芽率、发芽指数等指标,旨在比较其萌发期的抗旱性。结果表明:不同PEG浓度处理对草本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不同。随着PEG浓度的增加,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幼苗胚根长和胚根粗总体上呈降低趋势;其中低浓度PEG(5%)胁迫处理,对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 Pall.)的发芽势、沙蒿(Artemisia desertorum Spreng.Syst.Veg.)的发芽率、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胚根长以及蜀葵(Althaea rosea(Linn.)Cavan.)的胚根粗等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与对照相比,在PEG浓度为15%的处理下,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蜀葵、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的发芽率、发芽势下降幅度最大;PEG浓度为20%时,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 L.)、紫花苜蓿、碱蓬(Suaeda glauca (Bunge) Bunge.)、白三叶的发芽率、发芽势下降幅度最大。采用隶属函数法对10种草本植物的萌发期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其抗旱性顺序为:甘草 > 草木樨(Melilotus suaveolens Ledeb.) > 碱蓬 > 沙米(Agriophyllum squarrosum (Linn.) Moq.) > 紫花苜蓿 > 苦豆子 > 沙蒿 > 沙打旺 > 蜀葵 > 白三叶。  相似文献   

6.
陈立强  白小明  蔺胜权 《草地学报》2020,28(6):1643-1649
为了发掘野生种质资源的优良性状,选育一年生草木樨(Melilotus)新品种,本试验以采自新疆阿拉尔市区稀有的野生一年生细齿草木樨(Melilotus dentatus Pers.)和野生一年生白花草木樨(M.albus Desr.)为材料,以‘牧科草木樨1号’(M.officinalis ‘Muke sweet clover No.1’)为对照,于2016-2017年在新疆阿拉尔市对其农艺性状和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一年生细齿草木樨的初花期比‘牧科草木樨1号’晚39~41 d,干草产量为12 078.64 kg·hm-2(2016年)和10 473.83 kg·hm-2(2017年),比‘牧科草木樨1号’产量增加200.96%(2016年)和106.78%(2017年),等权关联度最高。一年生白花草木樨的初花期比‘牧科草木樨1号’晚6 d,干草产量为5 610.43 kg·hm-2(2016年)和5 335.68 kg·hm-2(2017年),比‘牧科草木樨1号’产量增加39.79%(2016年)和5.34%(2017年),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为18.33%,42.00%和35.23%,等权关联度排列第二。阿拉尔野生一年生细齿草木樨和野生一年生白花草木樨种质资源的产量较高,综合表现较好,是一年生草木樨新品种选育的重要基因资源和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7.
火炬树(Rhus typhina Nutt.)因其较高的观赏价值,常与其他地被植物应用于景观配置中。然而,火炬树较强的化感效应影响其冠下植物的正常生长。本文研究了3种浓度(0.1,0.005,0.025 g·L-1)火炬树当年生枝条、种子、种皮浸提液对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和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L.)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旨在厘清火炬树对草坪草种子的化感效应,为火炬树与草坪草的合理搭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火炬树的化感效应随浸提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强;0.1 g·L-1浸提液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最强;火炬树不同部位不同浓度浸提液对草坪草种子的抑制作用排序为种皮>枝条>种子,说明化感物质主要存在于种皮中。火炬树化感作用对草地早熟禾种子的影响高于多年生黑麦草,多年生黑麦草更适合作为火炬树的冠下地被植物。  相似文献   

8.
王升升  段珍  张吉宇 《草地学报》2021,29(11):2591-2599
白花草木樨(Melilotus albus Medic.ex Desr.)是草木樨最常见的栽培用种之一,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固氮能力。为了开发一套高效的草木樨转化体系,本研究以白花草木樨为材料,以结瘤基因MaROP6为目的基因,建立了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介导的高效白花草木樨毛状根转化体系。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可以在两周左右获得毛状根,其发生率可达78%,MaROP6基因的毛状根转化率可达70.8%。qRT-PCR鉴定结果表明,MaROP6转基因毛状根的平均相对表达量为对照的36.87倍。毛状根转化体系的建立为白花草木樨基因功能的验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Na2CO3胁迫对同德小花碱茅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不同浓度Na2CO3处理同德小花碱茅幼苗,7d后测定叶片的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s)、胞间CO3浓度(Ci)、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等生理指标,以研究Na2CO3胁迫对同德小花碱茅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Na2CO3胁迫下,同德小花碱茅幼苗Ci基本保持不变,Pn、Tr有所促进,水分利用率有所增加;随着Na2CO3胁迫浓度的增加,Gs、Tr、Pn、Ci均受到抑制,而WUE增大。同德小花碱茅对Na2CO3耐受的极限浓度为1.2%。  相似文献   

10.
许爱云  曹兵  谢云 《草业学报》2020,29(10):22-34
为筛选适宜于西北干旱风沙区煤炭基地植被恢复建设需要的草本植物,以二色补血草、蒙古冰草、沙生冰草、沙打旺、草木樨、白三叶、苜蓿、甘草、沙蒿、碱蓬、蜀葵、沙米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控制土壤水分的方法,研究了土壤自然渐进干旱胁迫下12种草本植物功能性状、光合特性及抗氧化保护酶的变化,并基于主成分分析与隶属函数值相结合的方法,对其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土壤渐进干旱胁迫过程中,12种草本植物的株高(H)、比叶面积(SLA)、叶片干物质含量(LDMC)、叶片相对含水量(LRWC)与根冠比(R/S)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并在胁迫14 d后影响更显著(P<0.05)。渐进干旱胁迫至21 d(土壤含水量为1.35%),12种草本植物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与蒸腾速率(Tr)均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均升高;复水后,各草本植物SOD、CAT活性均降低,而MDA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其中蒙古冰草、沙生冰草、沙打旺与苜蓿的MDA含量均升高。主成分分析表明,功能性状与抗氧化保护酶等指标贡献率较大,可作为评价各草种适应干旱胁迫的重要指标。基于主成分分析与隶属函数值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评价12种草本植物的抗旱能力排序为:沙蒿>沙打旺>草木樨>蜀葵>蒙古冰草>碱蓬>白三叶>苜蓿=甘草>沙生冰草>二色补血草>沙米。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通过不同浓度的脱落酸(Abscisicacid,ABA)和赤霉素(Gibberellins,GA3)浸种,研究其对山韭(Allium senescens L.)种子萌发特征的影响及促进萌发的生理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00 mg·L-1 ABA和100 mg·L-1 GA3处理显著提高了山韭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胚芽长、胚根长和胚芽胚根的鲜重(P<0.05)。与施加蒸馏水处理相比,ABA和GA3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可溶性蛋白含量、脂肪酶和蛋白酶活性(P<0.05);100 mg·L-1 GA3处理显著提高了山韭胚芽乙烯(Ethrel,ETH)含量和ABA含量(P<0.05),100 mg·L-1 ABA处理显著增加了山韭胚芽GA3的含量而显著降低了ABA含量(P<0.05)。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表明:山韭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与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以及酶活性之间显著正相关。100 mg·L-1 ABA和100 mg·L-1 GA3对山韭种子的萌发及生长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ABA处理通过提高山韭胚芽内源GA3含量促进种子萌发,GA3处理通过提高山韭胚芽内源ETH含量促进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12.
苜蓿光合速率日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利用LI-6400光合仪测定苜蓿叶片净光合速率,研究其日变化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苜蓿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日变化均呈现"双峰"曲线,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净光合速率峰值出现在10:00和13:00,分别为33.55和27.88μmol CO2·m-2·s-1,第1峰值大于第2峰值;蒸腾速率的峰值出现在11:00和14:00,比光合速率滞后1小时;相关分析表明,苜蓿净光合速率与光合有效辐射、气孔导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0.8433**、0.8223**),与田间CO2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r=-0.8125**);在光照强度、CO2浓度、气温和空气湿度4个环境因子中,影响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的主要因子是田间CO2浓度。  相似文献   

13.
王宁  袁美丽  王磊  陈浩  李真真 《草地学报》2018,26(6):1428-1434
设置节节麦和小麦单种及混种2种模式,以NH4NO3为外加氮源,研究N0、N5、N10及N15(分别为0、5、10、15 g·m-2·a-1)4个梯度氮沉降量对节节麦表型可塑性及竞争能力的影响,为氮沉降背景下节节麦的入侵风险预测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无竞争条件下,节节麦形态指标(株高、叶面积及分蘖数)和生物量指标(地上部分、地下部分及总生物量)均随氮沉降量的增加而增加,表明氮沉降促进了节节麦生长。此外,节节麦形态及生物量指标的可塑性指数均值明显高于小麦;竞争条件下,至N15处理时节节麦生物量的各指标较CK增幅均明显高于小麦,表明节节麦较高的氮利率。基于生物量变化的竞争效应及竞争响应结果显示,氮沉降量的增加对节节麦竞争能力的提高主要体现在其对小麦的竞争效应上。综上所述,氮沉降量的增加促进了节节麦竞争能力的提升,加剧了其入侵的危害性。  相似文献   

14.
密度对三种豆科牧草生产力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播种密度对3种豆科牧草生产力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探讨其在草地农业系统中的合理优化模式。结果表明:沙打旺(Astragelus adsurgens)在高密区第2年生产力最高(18321 kg·hm-2),第3年开始下滑;苜蓿(Medicago sativa)在中、高密区生产力的增幅和增量差别不显著,以第3年最高(22563和22108kg·hm-2);胡枝子(Lespedeza daurica)在中密区第3年最高(7856 kg·hm-2);加大密度使沙打旺提早进入生长盛期,第2年即达到高生产力和较高水分利用效率;苜蓿以中密区(20~30株/m2)效果最好;达乌里胡枝子的生产力和水分利用率偏低,在黄土塬区草地农业中没有优势。  相似文献   

15.
王玉祥  汪鹏  李姣  李倩  张博 《草地学报》2022,30(11):2996-3008
试验以‘Redhybrid’,‘Salina’,‘86PK1280-007’,‘Ladino’,‘Orbit’”和‘08-2’等三叶草(Trifolium L.)为材料,设置三个不同EC(Electrical Conductivity)值处理(2.5,5.0,7.5dS·m–1),以营养液作为对照(EC=1.2dS·m-1),通过研究盐水浇灌对三叶草生长,光合效率和叶绿素荧光等指标的影响,以期为三叶草耐盐性评价、耐盐品种选育及其机理研究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随着EC值的增加,三叶草的GI,PH,LA,FW,SPAD,PI,Fv/Fo,Pn,Tr和WUE均是先升后降的趋势,NB,DW,DR,Ci和Gs是逐渐降低的趋势。其中,GI,PH,LA,FW,SPAD,Pn和Tr的值均是在EC2.5时最高,PI,Fv/Fo和WUE的值则是在EC5.0时最高。主成分分析表明,DR,LA,SPAD,WUE和Ci可作为三叶草的耐盐性鉴定的关键指标。隶属函数值表明,六个材料的耐盐性顺序为:Ladino>08-2>86PK1280-007>Redhybrid>Orbit>Salina。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外源褪黑素(Melatonin, MT)对盐胁迫下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生理及光合特性的影响,本研究以紫花苜蓿‘中苜1号’(耐盐)和‘渭南’(敏盐)为材料,根施浓度为25(MT1),50(MT2),70(MT3),100(MT4),150(MT5)μmol·L-1的褪黑素预处理,用浓度为150 mmol·L-1的盐溶液胁迫并分析处理前后紫花苜蓿幼苗生理及光合指标。结果表明:150 mmol·L-1盐浓度使植株生长受明显抑制,当褪黑素浓度为50,70,100μmol·L-1时可显著提高盐胁迫下2种紫花苜蓿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脯氨酸和叶绿素含量,降低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各浓度褪黑素处理均显著提高2种紫花苜蓿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活性。50,70,100μmol·L-1MT处理显著提高2种紫花苜蓿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外源褪黑素浓度为100μmol·L-1时对...  相似文献   

17.
硅对镉胁迫下不同狼尾草属牧草生理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将  陈瑶  刘大林  陈鸣晖  吴亚  黄玉婷 《草地学报》2018,26(5):1223-1228
采用盆栽试验法,研究外源硅添加(1.0,2.0,4.0 mmol·L-1)对镉(20,40,80 mg·L-1)胁迫下2种狼尾草生理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添加4.0 mmol·L-1的硅能显著降低高镉(80 mg·L-1)胁迫下美洲狼尾草(Pennisetum americanum)和杂交狼尾草(Pennisetum americanum×P.purpureum)叶片中的丙二醛(MDA)和脯氨酸含量(P<0.05),显著降低美洲狼尾草在所有镉处理下叶片的相对电导率(P<0.05),能显著降低杂交狼尾草在镉浓度40、80 mg·L-1下叶片的相对电导率(P<0.05);加外源硅2.0 mmol·L-1处理组显著降低高镉(80 mg·L-1)胁迫下美洲狼尾草丙二醛(MDA)含量以及2种狼尾草脯氨酸含量;2种狼尾草随着镉浓度的增加,其SOD、POD活性呈现先增后减趋势,外源硅4.0 mmol·L-1处理组提高了美洲狼尾草和杂家狼尾草在镉浓度80 mg·L-1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P<0.05),显著提高了杂交狼尾草在镉浓度40 mg·L-1下POD活性(P<0.05)。表明硅可以增强2种狼尾草属牧草适应镉胁迫的能力,对2种狼尾草的生理代谢有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盐分胁迫对紫穗槐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本研究通过人为控制土壤盐分梯度,以盆栽当年生紫穗槐幼苗为材料,研究不同盐分条件下紫穗槐叶片光合速率、酶活性、有机渗透调节物质等生理特性,探讨紫穗槐耐盐机制。结果表明,随盐分胁迫程度的加剧,紫穗槐幼苗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K+含量逐渐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歧化酶(POD)活性、Na+、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则显著上升;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类胡萝卜素含量随土壤盐分浓度的增加逐渐增大,而叶绿素a与叶绿素b含量之比无显著变化。以上生理指标反映出紫穗槐幼苗对盐渍环境的适应性变化,是其抵御逆境的一种积极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氮添加对高寒人工草地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试验以高寒生态条件下垂穗披碱草为研究对象,通过施加不同水平氮素[0 kg·hm-2·a-1(N0),12 kg·hm-2·a-1(N1),24 kg·hm-2·a-1(N2),48 kg·hm-2·a-1(N3),96 kg·hm-2·a-1(N4)],探讨氮素对人工建植垂穗披碱草生长以及光合特性的影响,以期揭示垂穗披碱草对氮添加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N2,N3处理明显提高了垂穗披碱草株高、叶长、叶宽以及单叶面积;整个生育时期,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垂穗披碱草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胞间CO2浓度大体呈上升趋势,气孔导度变化不显著。综上,N2,N3处理可提高垂穗披碱草生长性能,促进其光合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试验结果为垂穗披碱草的生长以及光合特性对氮沉降的响应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