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放牧对小叶锦鸡儿种群数量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通过测定禁牧(CK)、轻度放牧(LG)、中度放牧(MG)和重度放牧(HG)下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种群总盖度、密度、高度和总生物量,旨在掌握放牧对小叶锦鸡儿种群数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小叶锦鸡儿灌丛密度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但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11)。这说明中度放牧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小叶锦鸡儿的繁殖。灌丛盖度、高度和总生物量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这说明放牧对灌木种群有明显的负作用。综合考虑小叶锦鸡儿种群的数量特征和生产力,在荒漠草原上适宜的载畜率应为中度放牧。  相似文献   

2.
以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为研究对象,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不同海拔梯度下小叶锦鸡儿6个居群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8条ISSR扩增引物得到142条清晰的DNA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126条,多态位点百分率为88.73%。用POPGENE软件计算不同海拔梯度下各居群间和居群内的遗传参数,结果表明,Nei’s基因多样性为0.292 9,香农信息指数为0.441 7,表明在物种水平上小叶锦鸡儿居群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低海拔区域居群的所有遗传多样性高于高海拔区域居群,表明海拔高度增加阻碍了居群间的基因交流,导致小叶锦鸡儿居群遗传多样性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3.
小叶锦鸡儿是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开发利用的非竞争性饲料资源之一,目前其产业化利用仍处于瓶颈期,探寻其适宜饲用加工技术已成为当务之急.因此本研究以科尔沁沙地区花期(A1)、果期(A2)和生长季末期(A3)小叶锦鸡儿为原材料,添加糖蜜[不添加(C0)、10 g·kg-1(C1)]和菌剂[不添加(B0)、0.02 g·kg-1(B1)、0.04 g·kg-1(B2)、0.06 g·kg-1(B3)],分期进行青贮加工,以青贮前各生育期样品作为对照(CK1、CK2、CK3).通过评价不同青贮小叶锦鸡儿营养价值的高低筛选出其最佳青贮加工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除磷(P)含量外,小叶锦鸡儿青贮前的各营养成分含量均随生育期推移而变化显著;各生育期小叶锦鸡儿青贮前的营养价值大小排序为:生长季末期>花期>果期.菌剂在果期和生长季末期对青贮小叶锦鸡儿的营养成分影响较大,而糖蜜在花期影响较大,两者几乎不存在交互作用;小叶锦鸡儿青贮后的各营养成分含量在不同生育期之间无明显变化规律.最佳青贮加工技术为A2+B1+C0(果期、添加菌剂0.02 g·kg-1,但不添加糖蜜),各项营养成分指标的权重大小顺序为粗蛋白(CP)>粗纤维(CF)>粗灰分(Ash)>酸性洗涤木质素(ADL)>磷(P)>无氮浸出物(NFE)>粗脂肪(EE)>钙(Ca);经A2+B1+C0处理后,小叶锦鸡儿CP、EE、NFE和Ash含量较3个对照均有提高,分别为15.70%、1.79%、28.16%和5.59%,CF和ADL含量均有下降,分别为40.65%和11.83%.本研究可为我国北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锦鸡儿属非常规粗饲料的饲用青贮加工提供技术支持,对促进区域固沙植物资源化利用和养殖业的精致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小叶锦鸡儿对牲畜啃食补偿效应的模拟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人工模拟和对比研究的方法,研究了沙地天然和人工小叶锦鸡儿被牲畜啃食后,枝条在生长上的反应.结果表明,小叶锦鸡儿对牲畜的啃食具有一定程度的补偿和超补偿能力,当啃食程度较轻时,可促进枝条的生长,增加其可食部分的生物量,即出现超补偿效应;随着啃食强度的增加,其补偿能力逐渐降低;密度较大的人工小叶锦鸡儿对牲畜啃食的补偿能力明显低于天然植株.建立了小叶锦鸡儿补偿效应模型,对补偿效应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在阿古拉生态水文试验区的固定沙丘上选取了两组具有代表性的3、5和9年生小叶锦鸡儿灌丛,采用氧稳定同位素技术,在连续15 d内比较了干旱、两次降水后(15.6、33.1 mm)灌丛内距离基茎3等分点及边缘处土壤水、降水与植株木质部水的δ18O值,研究了小叶锦鸡儿从干旱到雨后的用水模式变化,同时结合不同位置根系密度和灌丛内不同位置水分动态分析其变化原因。结果表明:小叶锦鸡儿在干旱条件下主要靠减少体内水量损失来维持生存而非利用深层土壤水,可能会将表层凝结水作为用水来源;雨后1 d内3种小叶锦鸡儿植物水δ18O值均趋向降水,3 d内3、5年生小叶锦鸡儿植物水δ18O值变化显著,9年生则基本不变;雨后5 d内10~60 cm为3种树龄小叶锦鸡儿的主要吸水层位,0~10 cm土壤水不是稳定的用水来源,3、5年生小叶锦鸡儿灌丛1/3处和边缘处及9年生边缘处水会优先被利用;随树龄增加小叶锦鸡儿的浅根系密度显著增大使其能有效利用降水,但灌丛下深层土壤水补给愈发困难,不利于地区水文平衡。建议人为控制大树龄小叶锦鸡儿的分布密度。  相似文献   

6.
在阿古拉生态水文试验区的固定沙丘上选取了两组具有代表性的3、5和9年生小叶锦鸡儿灌丛,采用氧稳定同位素技术,在连续15d内比较了干旱、两次降水后(15.6、33.1mm)灌丛内距离基茎3等分点及边缘处土壤水、降水与植株木质部水的δ18 O值,研究了小叶锦鸡儿从干旱到雨后的用水模式变化,同时结合不同位置根系密度和灌丛内不同位置水分动态分析其变化原因。结果表明:小叶锦鸡儿在干旱条件下主要靠减少体内水量损失来维持生存而非利用深层土壤水,可能会将表层凝结水作为用水来源;雨后1d内3种小叶锦鸡儿植物水δ18 O值均趋向降水,3d内3、5年生小叶锦鸡儿植物水δ18 O值变化显著,9年生则基本不变;雨后5d内10~60cm为3种树龄小叶锦鸡儿的主要吸水层位,0~10cm土壤水不是稳定的用水来源,3、5年生小叶锦鸡儿灌丛1/3处和边缘处及9年生边缘处水会优先被利用;随树龄增加小叶锦鸡儿的浅根系密度显著增大使其能有效利用降水,但灌丛下深层土壤水补给愈发困难,不利于地区水文平衡。建议人为控制大树龄小叶锦鸡儿的分布密度。  相似文献   

7.
小叶锦鸡儿灌丛化草地,是内蒙古草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文在简述了小叶锦鸡儿灌丛化草地演替过程及其在内蒙古草原区的主要演替类型的基础上,通过灌丛化与非灌丛化草地类型化学成分分析资料对比,说明小叶锦鸡儿灌丛化草地具有较高的放牧利用价值。强大的抗旱性能和有关生物学特性,揭示出在干旱草原区小叶锦鸡儿所特有的生态效益,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8.
林燕  白永飞 《草业学报》2010,19(5):170-178
针对全球范围内由于长期过度放牧引起的草原群落灌丛化问题,本研究以内蒙古锡林河流域小叶锦鸡儿灌丛化的羊草草原为研究对象,通过连续2年的人为控制火烧实验,从株丛和群落2个组织水平研究了火烧对小叶锦鸡儿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内蒙古锡林河流域的退化恢复草原群落中,小叶锦鸡儿种群属于增长型的种群,中、小株丛所占的比例较大。实验区内所调查的6588个株丛中,冠幅为0~50cm的株丛占30%,50~150cm的株丛占49%,>150cm的株丛仅占21%;2)在群落水平上,一年火烧和连续2年火烧对小叶锦鸡儿株丛的生长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地上净初级生产力比火烧前分别减少了27%和66%;3)火烧显著地增加了小叶锦鸡儿的枝条密度和茎的生物量分配,减少了叶的生物量分配,使茎叶比由1∶4.4升高为1∶1.1;4)同50~150和>150cm2个冠幅组的大株丛相比,火烧对0~50cm小灌丛影响最为明显,一年火烧和连续2年火烧使其地上净生物量分别下降了57%和60%。实验结果表明,火烧显著地削弱了小叶锦鸡儿的生活力,有效地抑制了其小株丛的生长,对控制灌丛的进一步扩张具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锡林河流域草原小叶锦鸡儿分布增加的趋势、原因和结局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14  
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说明了锡林河流域草原中小叶锦鸡儿分布增加的趋势,认为在过度放牧引起草原退化、甚至荒漠化(沙化)发生的情况下,小叶锦鸡儿分布的增加首先与其生物-生态学特性和生活史特征有密切关系,同时也与放牧引起的系统物理环境的改变有关,最终可能形成以小叶锦鸡儿为优势种的灌丛化牧场或沙丘灌丛地。  相似文献   

10.
齐泰高速公路位于松嫩平原干旱、半干旱地区,耐旱护坡植物的选择对防止公路边坡水土流失,增强路基稳定性及公路周边生态恢复具有重要意义。以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柽柳(Tamarix chinensis)和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2年龄灌木为试验材料,采用干旱棚控水法,对灌木进行5个水分梯度处理(对照、轻度胁迫、中度胁迫、重度胁迫、极重度胁迫)21 d后,测定灌木叶片的电导率、叶绿素(Chl)总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SS)含量以及脯氨酸(Pro)含量,探讨3种植物的抗干旱能力。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3种灌木叶片的Pro含量、膜质透性(RPP)呈上升趋势;叶片的Chl总量、SOD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紫穗槐和小叶锦鸡儿的叶片MDA含量和SS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柽柳叶片MDA和SS含量呈上升趋势。通过隶属度函数得出3种灌木对干旱胁迫适应程度由高至低为紫穗槐>小叶锦鸡儿>柽柳。紫穗槐适宜种植在轻度干旱和极重度干旱边坡,柽柳适宜种植在中度干旱边坡,小叶锦鸡儿适宜种植在重度干旱边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