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 农业版《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茶业卷《是由茶业卷编辑委员会组织了全国100多位茶业界专家、学者编撰,并经过审稿、定稿后编辑而成的。书中荟萃了古今中外的茶业科学知识,是农业科学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茶业干部和茶农、  相似文献   

2.
刘昱 《福建茶叶》2016,(11):82-83
在茶农经济环境下看待茶企的管理问题,其涉及到对茶农茶园的入股问题,以及对茶农的雇佣问题,那么如何确保茶农获得工资性收入和资产性收入,则成为了目前研究的盲区。从以上视角入手将茶企的管理特征相契合,才能增强茶企新型管理方法的现实应用价值。可以提炼出茶企新型管理的目标定位,其方法归纳为:发挥移动智能平台的信息发布功能、重视思想文化建设和激励机制设计、从自然禀赋条件入手实施产品开发。  相似文献   

3.
利用16个茶叶主产省2 210份茶农调查数据,借助Logit模型分析了影响茶农绿色防控技术采用行为的因素。结果表明,茶农采用绿色防控技术受个人特征、家庭特征、茶园经营特征和组织与技术服务特征4个方面的因素影响,其中组织与技术服务特征因素的影响最大。具体来看,年龄、家庭人口规模和茶园规模对茶农采用绿色防控技术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农残限量标准认知、家庭年收入、组织化程度、技术培训和技术交流对茶农采用绿色防控技术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了解农残限量标准的茶农采用绿色防控技术的概率约是不了解的2倍;家庭收入每增加1万元,技术采用发生比相对增加2%;加入合作社的茶农采用绿色防控技术的概率是未加入的1.73倍;茶农参加病虫害防治培训次数每增加1次,技术采用发生比提升为原来的150%。受教育程度、打工收入占比、农药价格敏感性等因素在本研究中对茶农绿色防控技术采用的影响不显著。由此,有关政府部门需要通过增强茶农组织化程度,加强农户病虫害防治培训,降低技术使用成本等手段促进农户绿色防控技术的采用,以便实现绿色农业。  相似文献   

4.
基于16个茶叶主产省1 693份茶叶种植户样本数据,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和Heckman两阶段模型,实证分析移动互联网使用对茶农收入增长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移动互联网使用是影响茶农增收的重要因素,可以通过知识获取和网店经营这两项应用能力作为中介变量促进茶农增收。据此,针对性提出完善农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整合数字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活动资源,推进茶农数字技术的教育培训等3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新发展会员     
《茶世界》2015,(6)
<正>宜都市安明有机富锌茶业有限公司宜都市安明有机富锌茶业公司,是以有机富锌茶为主导的规模龙头企业,也是宜都市获得国家认证的四家有机茶企业之一。公司将进一步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为网络的农户提供技术服务,增强农业龙头企业服务茶农的能力,保证茶农的收益,提高茶农种茶的积极性,带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群众。更好的实现企业与茶农的双赢,带动茶农增收,为天然富锌茶产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正>本刊讯金秋时节,贵州省湄潭县秋茶茶青交易十分活跃,每公斤售价36元,茶农每天收入100元以上。目前,遵义市茶叶种植面积已经超过152万亩,"湄潭翠芽"、"凤冈锌硒茶"、"正安白茶"等茶叶畅销海内外,是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图为9月15日,茶商正忙着收购茶农  相似文献   

7.
福安茶树主要病虫发生特点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安市是全国农业生产大县(市),茶叶的病虫害发生严重影响着我市茶农的经济收入。本文概述了福安茶叶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年及其防治技术,望能给茶叶生产带来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8.
<正>本刊讯10月16日,由云南省永德县茶办、大雪山乡人民政府和永德紫玉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共同举办的标准茶园建设培训会在蚂蝗箐村大麦地茶园举行,该村30多名茶农代表参加了培训会。培训会上,茶办技术员以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专业术语与农俗俚语相并用的方式,深入浅出地为茶农讲解了标准茶园建设的相关知识,让当地茶农受益匪浅。通过此次标准茶园建设培训,大力提高了茶农对标准茶园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正石门县地处湘西北边陲,全县68万人,国土面积3973平方公里,有"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俗称,是典型的湘西北山区贫困县。茶叶产业是该县的农业支柱产业,茶叶是山区农民现金收入的重要来源。该县先后荣获"中国名茶之乡""中国禅茶之乡""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全国产茶100强县"等荣誉称号。全县茶园总面积15.6万亩,11个乡镇(区)、2个国有农林场主产茶叶;2015年干茶总产量17710吨,茶叶农业总产值4.15亿元,茶叶综合产值近8亿元;全县19.5万茶农,茶农  相似文献   

10.
茶庄园是茶产业提档升级的新型生产经营模式,它的推广与完善,离不开茶农的参与。本文从个体特征、社会经济特征、茶庄园功能认知3个维度探讨农户参与茶庄园生产的意愿和行为,构建一个茶农对茶庄园经营模式认知与参与的理论分析框架,并运用福建省438份茶农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茶农的年龄、茶叶收入、茶叶收入与预期比较、对茶庄园品牌和茶旅游的认知,对其参与茶庄园生产的意愿和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茶庄园生产是否吸引年轻人回乡创业和茶庄园生产是否促进茶叶生产加工新技术的采用两者对茶农参与茶庄园生产的意愿和行为影响不显著。因此,完善地方政府服务职能,提高茶农对茶庄园经营模式的认知水平,政府应增加茶农参与茶庄园经营模式的财政补贴,培育茶庄园经营模式的示范户。  相似文献   

11.
茶业是乡村振兴与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目前茶业发展呈现良好的态势,但依然存在4个突出制约生产种植发展的因素:优良品种选育与更新换代;茶园水土流失与生态恢复;土壤酸化与有效改良技术;多样功能发挥与"四生茶园"(生产-生活-生态-生命耦合联动茶园).实践表明,有机循环茶园的优化构建与有效运作,有助于解决制约茶叶生产的关键问题,进而促进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有机循环茶园是现阶段乡村绿色发展的新动态,也是常规有机茶业的转型升级版.本文阐述了有机循环茶园发展内涵、体系优化构建、基本技术要求,并提出了促进山区乡村有机循环茶园高质量发展对策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2.
扬优势 补短板 促进茶产业提升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新森 《茶叶》2016,(3):165-169
茶叶作为磬安特色产业之一,得到了磐安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为提高茶叶的规模、品种以及品牌力度,磐安县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增加销售渠道,并且提高茶叶的品质,从而取得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了农民收入,带动了磬安县的经济发展。但是,磬安茶产业也存在茶文化发展不足的问题;面对挑战,磐安茶叶始终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为发展理念,以"生态高效、特色精品"为目标,并且对茶产业的发展提出健康,持续,高效规划方案,走出一条茶产业、茶生态、茶经济、茶旅游和茶文化融合发展的特色道路。  相似文献   

13.
王静 《北方水稻》2013,43(3):73-75
介绍了农业机械化在节约农业生产成本、提升农产品品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业产出,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中的积极作用。提出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提高和优化农机装备水平;实施农机服务组织创新,提高农机利用率和机械化作业水平;加强农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非农产业,促进劳动力转移;加强农机培训工作,提高农民自身素质等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Human-wildlife conflict (HWC) is a growing global issue that seriously threatens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livelihoods. Study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ildlife damage, land use, and livelihood enables us to understand the dilemma facing current wildlife protection 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policies and to amend existing policies effectively. Using participatory rural appraisal (PRA),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a Multilevel Logit regression model, this paper analyzed land use and livelihoods among 160 households subject to wild boar (Sus scrofa) damage in four villages within Youyang County in the poor mountainous areas of Chongqing, China. The findings showed the following: (i) wild boars in Youyang County were responsible for large-scale crop and property damage; (ii) cultivated land abandonment has become a significant trend in land use, and the most important perceived driver for abandoning farmland is the land plot's vulnerability to wild boar damage; (iii) when protecting cultivated land plots, households tend to protect those plots that are close to the road, have larger land area, and have a slight or abrupt slope; however, households with more members working in non-farm labor, more female agricultural workers, and/or higher non-farm income are more inclined to abandon protection of their plots. This paper discusses seven main measures that are frequently adopted by farmers to protect their crops and livestock and are perceived by these farmers as the most effective and sensible countermeasures.  相似文献   

15.
杨清  李应祥  陈跃华 《茶叶通讯》2012,(3):47-49,52
黔南州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品质优良,所产都匀毛尖茶是贵州省唯一的全国十大名茶之一,中华老字号品牌.茶产业在全州农业结构调整中具有较强的区域优势和经济优势,茶产业的发展对促进黔南州区域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黔南州2008年以来茶产业发展情况进行总结,对下一步茶产业的发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许咏梅 《茶叶》2013,39(3):159-163
本文对中国地区间茶农户的收入水平差异进行了深入细致地比较,j,f此承础上分析影响各区域茶农户收入水平差异的主要原因,以及茶农户收入水平对茶产业发展水平、对区域经济发展地影响;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我省茶农建设生态茶园的意愿,使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对安溪县181户茶农的调查结果发现,当地茶农茶园规模小而分散、生态建设跟不上、对生态茶园理解不够准确、建设能力不足,对生态茶园建设的决策谨慎,存在劳动力缺乏、资金不足等困难,进一步用logistic计量模型分析得知,生态茶园建设成本和生态茶园的收益对茶农生态茶园建设意愿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而生态茶园建设培训和生态茶园建设补贴力度对茶农生态茶园建设意愿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相邻茶园生态情况对茶农生态茶园建设意愿也有较大影响。因此,可以通过加强茶园生态建设的培训与引导、组织连片建设与示范、优化补偿方式、提供专业服务以降低管理成本、以养代补提高收入预期等措施补偿生态茶园建设的外部性,激发茶农建设生态茶园的积极性,促进生态茶园的推广。  相似文献   

18.
邴静静  高红梅  王誌达 《作物研究》2019,(5):482-486,510
近年来,农村电商发展迅猛,已成为促进农民增收、扩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但目前,农产品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落后,产品品牌意识薄弱,产品综合质量不高.因此,中国农业需要探索新的发展道路,创新农产品品牌,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开拓农业新的发展方式,使农民从互联网中受益.基于此背景,以天津"小站稻"为例,从微观角度出发,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品牌价值来推广农产品.提出在电子商务视角下,推动天津"小站稻"品牌增值的建议,让农村电子商务成为农村发展的新动力,对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东北地区的微观调研数据,通过构建处理效应模型,分析农户种植结构调整对家庭总收入及收入构成的影响,测算种植结构调整对家庭收入的影响效应,进一步通过分位数回归方法讨论种植结构调整对收入异质性农户存在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农户种植结构调整降低了家庭经营性收入以及转移性收入,导致家庭总收入减少,三者分别下降4.982%、3.587%、3.754%。种植结构调整对收入的影响会因不同家庭收入水平存在明显的异质性,中等收入水平以下农户无法弥补种植结构调整带来的收入损失;农业技术培训、机械利用程度对家庭总收入产生正向促进作用。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合理引导农户种植结构调整,提高改种作物相对收益;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培育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小农户生产能力提升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