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为了探究河北某貉养殖场引起貉肠炎的病原,以便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解决当前貉肠炎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问题。本研究对采集的病料进行了常规处理,离心取上清液,采用血凝试验、细胞接种、传代培养、分离毒PCR鉴定、序列分析、动物回归等方法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貉肠炎病料上清液有血凝性,血凝值为l:128,接种猫肾细胞(F81细胞),盲传3代,F81细胞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经鉴定分离的病毒为细小病毒,基因比对为犬细小病毒(CPV-CL01株)。貉回归试验可复制出病毒性肠炎典型临床病症及病变,是一强毒株。  相似文献   

2.
随着狐貉养殖的发展,常见病也逐渐增多,除了犬瘟热、脑炎外,肠炎病也是威胁狐貉业养殖的大敌。肠炎病主要分病毒性肠炎和细菌性肠炎两方面。1病毒性肠炎病毒性肠炎主要由细小病毒引起。  相似文献   

3.
正貉细小病毒能够引起貉细小病毒性肠炎,这是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是危害貉业养殖与发展的重要传染病之一。目前貉细小病毒性肠炎广泛存在于世界各个国家。不同年龄和品种的貉均有易感性,但尤以50~60日龄的仔貉和幼貉最为易感,幼貉的发病率为70%以上,死亡率高达90%;成年貉的发病率为30%左右,死亡率在30%以下。患病貉和耐过貉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病毒通过粪、  相似文献   

4.
1 流行特点 该病主要传染源是病貉、耐过貉,患泛白细胞减少症的猫、病毒性肠炎貉和患细小病毒性肠炎的犬,也可传播貉病毒性肠炎.主要是直接或间接通过消化和呼吸道传染,也可经病貉的粪、尿和唾液传播.由于污染饲料、水源、用具和环境,也可使易感动物受到感染.该病多发于6~10月,在幼貉群中常呈地方性流行,发病率可达50%~60%,致死率高达90%.成龄貉发病和死亡率一般为20%左右,且多呈慢性和隐性感染.患病康复貉可获较长时间的免疫力,但仍带毒,为最危险的传染源.  相似文献   

5.
貉传染性肠炎又称貉病毒性肠炎,是由貉肠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以腹泻、粪便含有灰白色脱落肠黏膜、纤维蛋白和肠黏液管状物,血液白细胞显著减少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临床应做好防疫,定期消毒,保持环境卫生,发现症状及时治疗,用中药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乌苏里貉细小病毒性肠炎又称传染性肠炎,是由细小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幼貉多发,死亡率20%以上。该病传染性强,死亡率高,是夏季门诊中常见疾病。1发病情况我县克山镇某养貉户饲养乌苏里貉69只,其中  相似文献   

7.
<正> 貉是季节性一年发情一次的动物,母貉发情期为6—9天,交配最佳期(即性欲期)仅为2—4天。因此,掌握貉的发情规律,适时配种,是发展养貉的关键。 一、发情 幼貉9—10月龄性成熟,每年2月上旬至4月上旬是配种季节。公貉在整个配种季节内均有性欲,可随时参加配种;母貉多在2月中旬至3月中旬发情配种。母貉发情情况如表1。 母貉发情周期可分为四期:  相似文献   

8.
为研制貉细小病毒性肠炎疫苗,筛选出针对貉细小病毒性肠炎免疫原性好、安全高效的疫苗备选株,应用CRFK细胞从辽宁省发病貉的粪便中分离病毒,并通过形态学、血清学、分子生物学、动物回归及免疫接种等方法对分离株进行鉴定。鉴定结果表明成功分离出1株貉细小病毒,命名为LN10-1株。其VP2基因核苷酸序列与猕猴源猫泛白细胞综合征病毒株(BJ-22/2008/CHN株)相似性高达99.7%。VP2蛋白上决定宿主范围的2个氨基酸位点发生了突变。VP2基因种系发生分析显示,LN10-1株位于猫泛白细胞综合征病毒(Feline panleukopenia virus,FPLV)、蓝狐细小病毒(Blue fox parvovirus,BFPV)、水貂肠炎病毒(Mink enteritis virus,MEV)组成的食肉类动物细小病毒聚类分支与由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CPV)组成的聚类分支。由LN10-1株制备的灭活疫苗免疫结果显示,接种28d细小病毒中和抗体滴度可达到1∶256以上。推测LN10-1株可能正处于FPLV与CPV进化的中间状态,或是CPV适应新宿主(貉)而形成的一种新病毒,可以作为针对貉细小病毒性肠炎灭活疫苗的候选株。  相似文献   

9.
貉病毒性肠炎的诊治张砀生陈志国(江苏省泗洪县畜牧兽医站223900)水貂的病毒性肠炎,临床上较为多见,而乌苏里貉因其抗病力强则较少发生。但随着养貉业的发展,有的养殖户盲目引种带进了许多疾病,其中发病较严重、死亡率较高的即为貉的病毒性肠炎。特别是近年来...  相似文献   

10.
1病毒性肠炎 病原体为细小病毒,被病毒污染的笼舍,病毒能保持1年的毒力。狐、貉均可感染发病,但以幼狐(3~4月龄)最易感。我国各地一些凡不接种疫苗的养狐、貉场(户),狐、貉病毒性肠炎均有发生。本病的传染源为患病动物和带毒动物,  相似文献   

11.
2003年夏季,某貉养殖场发生了以败血症和肠炎以及母貉流产为特征的疫病。经综合诊断确诊为貉沙门氏菌病。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貉腹泻病较为常见,但病毒性肠炎临床上并不多见,因貉耐粗放易饲养,适应性强而很少发生。但随着养貉业的波动式发展,周期越来越短,规律性不强,利好时养殖户大量跟进,造成基础貉数量过大,有的养殖户不按标准饲养、不按程序免疫,甚至对病貉不积极进行治疗,导致许多疾病快速传播,其中发病严重、死亡率较高的即为貉病毒性肠炎。特别是近年来,有蔓延趋势,使许多养貉专业户经济损失不少。现笔者将一例有关貉病毒性肠炎的发病及诊治情况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3.
貉腹泻病较为常见,但病毒性肠炎临床上并不多见,因貉耐粗放易饲养,适应性强而很少发生。但随着养貉业的波动式发展,周期越来越短,规律性不强,利好时养殖户大量跟进,造成基础貉数量过大,有的养殖户不按标准饲养、不按程序免疫,甚至对病貉不积极进行治疗,导致许多疾病快速传播,其中发病严重、死亡率较高的即为貉病毒性肠炎。特别是近年来,有蔓延趋势,使许多养貉专业户经济损失不少。现笔者将一例有关貉病毒性肠炎的发病及诊治情况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4.
问:养貉前景如何?能挣钱吗? 答:养貉前景看好,能挣钱。《农村养殖技术》2002年第4期,已做了简明的分析和论述。 问:哪些地区适合发展养貉? 答:貉原产地在我国北方地区,凡在北纬30°以北地区都可以饲养。纬度较高地区所产貉皮质量优于纬度较低地区(30°~40°)的貉皮质量,为保证貉皮质量应尽量从高纬度(40°以北)地区引种,最好每年都要引进一部分新种,更新血缘,以提高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5.
材料和方法一、病例本县自1988年10月份以来,貉及蓝狐自然发病共54例,均为出血性肠炎。1.轻病(26例):多为发病初、中期,体温升高(40℃以下),心跳加快(在140次/  相似文献   

16.
正貉细小病毒性肠炎是貉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是严重危害养貉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1流行特点该病主要传染源是病貉和患细小病毒性肠炎的犬。主要通过消化和呼吸道传播,也可经粪、尿和唾液传播。多发于6~10月,常呈地方性流行,发病率可达70%,致死率高达85-90%。成年貉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低,一般为20%左右,且多呈慢性和隐性感染。患病康复貉可获较长时间的免疫力,但仍带毒,是最危险的传染源。  相似文献   

17.
<正> 为了促进养貉事业的发展,提高母貉的准胎率,探索激光对母貉的影响,我们于1987年春季,对不发情及发情不正常的母貉应用激光照射阴蒂诱导母貉发情和受孕取得初步成果.一、材料和方法(一)仪器:哈尔滨激光技术研究所生产的He—Ne Ⅰ型激光器,输出功率18毫瓦,波长6328埃,光班直径0.2厘米,工作电流是8—10毫安,功率密度为573.2毫瓦/厘米~2(二)试验动物:个体户饲养的在发情季节里不发情和发情不正常的母貉.  相似文献   

18.
水貂病毒性肠炎,目前已成为我国水貉三大疫病之首,每年为了预防和紧急接种需要大量水貂病毒性肠炎脏器灭活苗。但如何保证疫苗的质量,保证其安全有效,是现在急需解决的问题。例如水貂病毒性肠炎脏器灭活苗的最小免疫量、免疫产生期、免疫期、疫苗的检验标准及疫苗的保存条件等均没有系统的研究和报导,尤其是缺乏一个水貂病毒性肠炎脏器灭活苗的制造及检验规程。为了填补这方面的空白,我们开展了本项课题的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摘要报导如下: 1、分离出一株具有良好免疫原性及抗原性的水貂肠炎病毒,定名为MEV—DL1。此毒株给水貂肠炎脏器灭活苗的研究打下了可行的基础。 1)MEV—DL1种毒的效价为1024×(HI  相似文献   

19.
2013—2018年,齐鲁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研究所临床检测中心接诊毛皮动物病例3 601例,经过剖检、实验室PCR检测,确诊细小病毒性肠炎案例98例,对这些病例进行了汇总分析,结果表明:毛皮动物细小病毒性肠炎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当年幼兽最易发,7月份是该病发病高峰期;通过对近6年国内细小病毒性肠炎发病率统计分析,发现毛皮动物细小病毒性肠炎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018年发病率9%左右,发病兽主要是当年仔兽及青年兽,水貂、狐发病率在低位徘徊,貉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貉细小病毒,试验从来自黑龙江省的疑似貉细小病毒感染貉的病料分离出1株貉细小病毒(Raccoon dog parvovirus,RDPV),进行了形态学、血清学、生物学和病毒分子生物学鉴定,并对分离株VP2基因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分离的病毒为CPV突变株;该株病毒与肉食动物细小病毒有很高的同源性,属于CPV-2a突变株,命名为RDPV HLJ11-1,接近于CPV-2型毒株。说明RDPV HLJ11-1株可能正处于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FPLV)与犬细小病毒(CPV)进化的中间状态,或是为CPV适应新宿主(貉)而形成的一种新病毒,可以作为针对貉细小病毒性肠炎灭活疫苗的候选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