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引起泌乳牛群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其引发的乳房炎极难防控;具有大罐奶样体细胞数超过20万个/m L且逐日波动明显、治愈率低、病程长和传播快等发病特点,显著影响牧场的经济效益。本文就金黄色葡萄球菌乳房炎的鉴别诊断方法和发病特征进行阐述,为奶牛场有效防控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奶牛金黄色葡萄球菌性乳房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奶牛乳房炎是对世界奶牛业造成经济损失最大的疾病之一,它不仅直接导致乳品工业的经济损失,而且由于患乳房炎的奶牛其乳汁中经常含有大量的毒素、病原微生物以及治疗后残留的抗生素,使得该病日益引起公众的关注。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奶牛乳房炎的主要病原,由于其极易产生耐药性,使得治疗变得相当困难,因此使用预防或治疗性疫苗防治乳房炎就成为首选。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上皮细胞的黏附和侵袭力被认为是奶牛金黄色葡萄球菌性乳房炎的主要致病机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力涉及到许多不同的毒力因子,如黏附素、荚膜、各种毒素和酶类等。研究表明,以这些毒力因子为靶位进行疫苗研究,可能是预防奶牛金黄色葡萄球菌性乳房炎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河北地区隐性乳房炎的发病情况,试验采用乳房炎体细胞数间接测定法(BMT)和细菌培养技术对河北地区6个牛场的720份奶样进行隐性乳房炎筛查和病原微生物诊断。结果表明:720份乳样中有182份为隐性乳房炎乳样,发病率为25.3%;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无乳链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为引起河北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的主要病原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所占比例最大,为20.9%。  相似文献   

4.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引起乳牛乳房炎的最主要病原菌,也是临床上最难治疗、造成经济损失最大的致病菌。为了了解临床上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乳牛乳房炎的发病情况,笔者调查了山东省威海地区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乳牛乳房炎的流行情况,并对在威海地区大部分乳牛场所采的150份乳样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且对鉴定好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按溶血型的不同进行了分类。  相似文献   

5.
奶牛乳房炎研究现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回顾了近几年来有关奶牛乳房炎的研究情况 ,综述了乳房炎对奶牛饲养业的危害和造成的损失 ,发病奶牛所表现的临床症状及乳汁性质的变化 ,以及诊断奶牛隐性乳房炎常用的方法。阐述了该病发病的原因和发病规律。该病的发生在不同年龄的奶牛差异显著 ,同一奶牛的不同乳区也有一定差异 ;该病常见病原有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杆菌等 ;季节、气温等因素对该病的发生有显著的影响 ;微量元素的缺乏可以使易感奶牛发病。另外 ,乳房炎的发生还与管理因素有一定关系。文章还总结了针对该病的部分治疗措施 ,表明环丙沙星、转移因子以及中药如丹参等在对该病的治疗效果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6.
奶牛乳房炎是造成奶牛养殖业巨大经济损失的疾病,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导致奶牛乳房炎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以生物被膜的群落形式存在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更易逃避宿主免疫系统、降低药物敏感性,从而导致奶牛乳房炎反复发作,最终形成顽固性乳房炎。研究显示,天然抗生物被膜物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抑制作用明显,可作为新的抗菌药物应用于奶牛乳房炎的防治。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耐药机制和天然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物质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以期对防治金黄色葡萄球菌导致的奶牛乳房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奶牛乳房炎金黄色葡萄球菌黏附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黏附素是其引起奶牛乳房炎的关键因素之一,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奶牛乳房中定植有关的的黏附素主要是ClfA、FnBPA和FnBPB3种。曾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黏附素表达调控的研究发现,在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早期主要表达黏附素,之后才表达毒素和荚膜,所以人们认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黏附进行干预,可以减少或阻止毒素和荚膜的表达,而以黏附素作为靶位进行疫苗研制可能是预防奶牛金黄色葡萄球菌性乳房炎的有效途径。国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黏附素的研究历史相对较久,并且也取得了许多可喜成绩,而国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研究相对滞后。因此,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黏附素对预防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奶牛乳房炎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牛乳房炎是造成奶牛业损失的最主要疾病之一,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导致本病发生的主要病原菌.本研究拟采用溶葡萄球菌酶对奶牛隐性乳房炎进行防治并观察其作用效果,为今后有效防治该病,避免药物残留提供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9.
采集南宁地区奶牛临床型和隐性乳房炎乳样共50份,进行细菌分离鉴定,结果确定南宁地区奶牛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杆菌。对分离的细菌进行药敏试验,针对不同的细菌,挑选出高度敏感的药物;并对南宁地区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现状进行分析,从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病原学等角度进行探讨,探求根治奶牛乳房炎的办法。同时,通过本试验,为奶牛场防治该病提供指导,为建立与奶牛养殖业发展相适应的乳房炎防制体系奠定有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奶牛乳房炎的最主要病原之一,由其引起的奶牛乳房炎发病率高、防治困难,常常会给奶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对食品安全造成巨大威胁.以新疆阿克苏地区奶牛乳房炎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为研究对象,详细观察了菌株在刚果红培养基上的形态,并通过K-B扩散法分析了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乳房炎分离株对19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结果表明,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具有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且对青霉素、链霉素、氨苄西林和四环素等常用抗生素完全耐药,对万古霉素、环丙沙星、诺氟沙星、阿米卡星等抗生素中度敏感,而对恩诺沙星、头孢西丁和头孢噻肟3种抗生素高度敏感.研究结果提示,乳房炎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耐药性,而这种耐药性可能与其生物被膜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对由患慢性奶牛乳房炎奶样中分离出的1株疑似金黄色葡萄球菌小菌落突变株(SCVs)进行形态观察、金黄色葡萄球菌相关保守基因片段(nuc、nucA、16S rDNA) 多重PCR扩增鉴定、药敏试验、生理生化特性研究及补偿试验。结果显示分离出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SCVs,该菌含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菌种特异性基因nuc和nucA;与金黄色葡萄球菌质控菌株ATCC 25923的抑菌圈大小明显不同;菌落形态主要表现为菌落细小、生长缓慢、溶血能力下降;凝固酶活性下降;耐盐能力降低;革兰氏染色为革兰氏阳性球菌,呈葡萄状排列;补偿试验鉴定该金黄色葡萄球菌SCVs为胸腺嘧啶依赖型。结果表明成功分离鉴定出1株胸腺嘧啶依赖型金黄色葡萄球菌SCVs,为由金黄色葡萄球菌SCVs引起的奶牛慢性乳房炎的预防和控制及其致病机制的研究奠定前期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奶牛乳房炎源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溶原性噬菌体的存在情况及其裂解能力,对采集的45份临床型乳房炎乳样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及PCR鉴定,通过丝裂霉素C对分离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诱导溶原性噬菌体,对诱导出的噬菌体进行纯化并测定其裂解能力.结果表明分离到了1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为35.56%(16/45);诱导出了...  相似文献   

13.
研究天然化合物肉桂醛对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的抑菌效果。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得肉桂醛对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标准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3.2 mmol/L和1.6 mmol/L;链球菌1.6 mmol/L;大肠杆菌和标准大肠杆菌6.4 mmol/L和3.2 mmol/L,且能完全抑制这三种菌的生长。肉桂醛的最小杀菌浓度(MBC)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标准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为25.6 mmol/L和12.8 mmol/L;链球菌12.8 mmol/L;大肠杆菌和标准大肠杆菌25.6 mmol/L和12.8 mmol/L;在7 h内能有效杀灭这三种菌,肉桂醛对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有抑菌和杀菌能力,是一种潜在的奶牛乳房炎的临床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4.
杨有武 《中国畜牧兽医》2011,38(10):171-173
为了掌握导致青海地区奶牛乳房炎的最主要病原菌——葡萄球菌流行情况及其对常用药物的敏感性,从而为奶牛乳房炎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本试验在青海地区18个奶牛场共采集243份乳房炎乳样。应用传统方法进行葡萄球菌的分离培养;通过试管法血浆凝固酶试验与生化鉴定方法,本次共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43株,木糖葡萄球菌与产色葡萄球菌各6株,腐生葡萄球菌5株,松鼠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人葡萄球菌各4 株,头葡萄球菌和模仿葡萄球菌各2株;经K-B纸片扩散法对葡萄球菌耐药性检测结果显示,该地区葡萄球菌主要对头孢类、林可霉素、阿米卡星比较敏感,部分菌株对恩诺沙星与庆大霉素敏感,从而为该地区奶牛乳房炎的有效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The dairy herd at 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 had an outbreak of mastitis caused by a single strain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 The outbreak strain, termed novel, could not be controlled with routine contagious mastitis pathogen control procedures (incidence, 3.4 infections/100 cow months; peak prevalence > 22%). Our objective was to implement mastitis control measures that would decrease the incidence and prevalence of intramammary infection (IMI) caused by S aureus in the herd. The following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were successfully implemented: strict segregation of cattle with IMI caused by S aureus, intensified culling of cattle with multiple-quarter IMI caused by S aureus, and inducing cessation of lactation of infected quarters in single-mammary-quarter infected cattle. One year after implementation of these control measures, incidence of IMI caused by S aureus was 0.35 infections/100 cow months, and prevalence had decreased from 20 to 8%.  相似文献   

16.
细菌通用引物在奶牛乳房炎病原菌检测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建立PCR直接检测奶牛乳房炎致病菌的方法,探索通用引物在奶牛乳房炎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价值。利用16S rRNA基因的高度保守性,设计并合成细菌的通用引物,采用合成的引物扩增标准菌株及患有奶牛乳房炎的奶样。结果表明,通用引物扩增7 种标准菌株,370 bp处均可得到清晰的电泳条带;通用引物PCR 可检出250 ng/L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DNA;对患有奶牛乳房炎的奶样进行扩增,370 bp处也得到了清晰的电泳条带。建立在16S rRNA基础上的通用引物在奶牛乳房炎的检测中,初步显示具有特异、快速等优点,为进一步判断细菌的种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奶牛乳房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了解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黑龙江省、上海市和山东省奶牛体内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情况,从5个省市自治区共收集247份患乳房炎奶牛乳样,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通过染色镜检、PCR和微量肉汤稀释法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并检测其耐药性。结果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12.15%。所分离得到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氨曲南的耐药率最高,达到了100%;其次为青霉素(80%)、氧氟沙星(43.33%)、头孢西丁(43.33%)和美罗培南(43.33%),耐药率均高于40%。耐药率低于10%的为万古霉素(全部敏感)、苯唑西林(全部敏感)、利奈唑胺(全部敏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全部敏感)、氯霉素(3.33%)、复方新诺明(3.33%)、利福平(6.67%)和环丙沙星(6.67%)。检测结果为奶牛乳房炎的防控和临床用药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掌握辽宁地区奶牛乳房炎主要细菌性病原种类及致奶牛乳房炎大肠杆菌药物敏感性特征,本研究选取辽宁地区某大型奶牛场75头临床表现为乳房炎的奶样进行细菌培养与分离,通过生化方法对分离到的细菌进行鉴定,并对分离到的奶牛源大肠杆菌进行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研究。结果发现,该场奶牛乳房炎细菌性病原主要为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其检出率分别为58.7%、64.0%和54.7%,存在二重感染和三重感染等混合感染的情况。大肠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该场分离株对磺胺类药物(耐药率>85%)及氯霉素类药物(耐药率>30%)耐药性较高,对氨苄西林(9.5%)、环丙沙星(9.5%)、头孢噻呋(7.1%)和氧氟沙星(4.8%)比较敏感。上述研究结果为该地区奶牛乳房炎的防制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