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霉菌毒素是霉菌在谷物的田间生长阶段、收获和储藏或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其广泛存在于饲料原料和人类食品中。霉菌毒素不仅会使饲料品质大大降低,而且严重损害动物的健康、降低动物生产性能,其在畜产品中的残留会给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大量研究表明霉菌毒素会破坏肠道黏膜屏障,影响肠道菌群组成,改变肠道免疫应答,诱导肠道病变,引起肠道炎症等。而由肠道杯状细胞分泌的黏蛋白是肠道固有免疫第1道防线——黏液层的主要组成部分。肠道黏蛋白对维持肠黏膜动态平衡、调控微生物-宿主免疫反应起重要作用。本文结合国内外的研究,就霉菌毒素对肠道黏蛋白产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今后在此领域开展更深入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摘要]肠上皮最重要的作用之一是消化摄入的饲料,吸收营养,同时上皮细胞为病原体、毒素和变应原从腔体扩散到黏膜组织提供了生化-物理屏障。屏障完整性的缺陷会强烈激活免疫细胞,导致肠道组织慢性炎症,而当屏障受损时,内毒素等炎症分子可通过循环到达不同器官,在非肠道疾病如酒糖尿病、肥胖、慢性肾病等发病机制中发挥作用。紧密连接在肠道屏障功能中起重要作用,其中肠上皮细胞中的紧密连接由不同的连接分子组成,它们调控相邻细胞中水、离子和大分子的细胞旁通透性。为了进一步了解肠道屏障的作用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本文综述了饲料中营养物质因素对肠道功能和健康的调节作用。 [关键词]营养物质|肠道功能|肠道健康|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3.
呕吐毒素是饲料原料中最为常见,对畜禽健康危害最大的一种霉菌毒素,其给畜牧业生产造成极大经济损失。大量研究结果发现,动物肠道可能是呕吐毒素进入机体内产生毒理作用的重要靶器官,因此,呕吐毒素诱导的动物肠道健康损伤也成为目前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综述了饲料中呕吐毒素污染对畜禽肠道健康的影响与毒理机制,以及相关防治措施,为饲料生产及畜禽健康养殖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饲料|呕吐毒素|畜禽|肠道健康  相似文献   

4.
霉菌毒素影响肠道黏膜屏障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霉菌毒素是一类广泛存在于饲料原料和人类食品中,对动物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的危害因子。作为机体抵御外来污染物的第1道屏障,肠道黏膜屏障主要由相互联系的机械屏障、化学屏障、免疫屏障和生物屏障构成。本文在国内外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对霉菌毒素对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肠道黏蛋白是由杯状细胞合成与分泌的一类由黏多糖组成的大分子糖蛋白,主要作用是通过与肠黏膜上皮细胞表面的黏附分子相互结合,维持肠黏膜屏障的完整性和功能性。开展肠道相关黏蛋白及肠道黏膜屏障的研究对调节动物的肠道健康至关重要。本文概述了黏蛋白的结构、种类、生理功能以及黏蛋白与肠道黏膜屏障的关系。此外,本文还介绍了肠道黏蛋白与肠道炎症和其他肠道疾病的密切联系,为深入探究黏蛋白在动物肠道中的生理作用为肠道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饲料工业》2017,(17):24-29
<正>常的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及其良好的生理状态对于畜禽健康的维持至关重要。高温作为集约化养殖模式下最为常见的应激源,可引起肠道黏膜萎缩、通透性增大,损害畜禽肠道黏膜结构,破坏其屏障功能,进而引起肠道代谢功能障碍,畜禽生长发育受阻。因此筛查或研制可有效缓解肠道黏膜损伤的功能性物质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主要就热应激对畜禽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及其损伤修复机制调控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低聚果糖作为益生元的代表性物质,因为特殊的理化性质,添加于饲料中具有防水防霉等优势。低聚果糖可选择性被肠道双歧杆菌、乳酸菌等有益菌利用促进其增殖,而对大肠杆菌等有害菌具有抑制作用。低聚果糖除能通过促进生长、降低腹泻和死亡率等来改善畜禽生产性能,还能通过调控肠道菌群、肠道发酵、维持肠黏膜形态和提高机体免疫等来促进畜禽肠道健康。本文对低聚果糖在畜禽肠道健康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其在饲料中的开发利用提供应用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 低聚果糖|畜禽|肠道健康  相似文献   

8.
肠道屏障功能主要是通过调节黏蛋白和紧密连接(TJ)蛋白的合成来实现的,这对维持动物肠道健康和生产性能至关重要。作为先天性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宿主防御肽(HDPs)在黏膜防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肠道中的HDPs缺乏与屏障功能障碍和稳态失调有关。HDPs通过直接诱导多种黏蛋白和TJ蛋白的表达来增强肠道屏障功能。HDPs的诱导化合物有改善动物肠道形态、生产性能和饲料转化率的功能。本文将从HDPs对黏蛋白和TJ蛋白的转录调控作用、肠道屏障的分子调控机制以及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综合阐述。  相似文献   

9.
肠黏膜屏障在抵御外来病原微生物和毒素入侵机体时起着重要作用,其在正常状态下可保证机体处于健康状态。但肠黏膜屏障如果遭到破坏,肠道中的致病微生物和其产生的毒素会通过肠黏膜屏障入侵机体,导致肠通透性增加、促炎因子含量升高和肠道菌群紊乱等,从而进一步引起机体腹泻,甚至发展为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  相似文献   

10.
肠道屏障功能主要是通过调节黏蛋白和紧密连接(TJ)蛋白的合成来实现的,这对维持动物肠道健康和生产性能至关重要。作为先天性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宿主防御肽(HDPs)在黏膜防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肠道中的HDPs缺乏与屏障功能障碍和稳态失调有关。HDPs通过直接诱导多种黏蛋白和TJ蛋白的表达来增强肠道屏障功能。HDPs的诱导化合物有改善动物肠道形态、生产性能和饲料转化率的功能。本文将从HDPs对黏蛋白和TJ蛋白的转录调控作用、肠道屏障的分子调控机制以及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综合阐述。  相似文献   

11.
肠道不仅是消化吸收的重要场所,也是生物体最大的免疫器官.肠道黏膜面积庞大,它的结构和功能构成了强大的黏膜免疫系统,加之在肠道中生存着大量的微生物菌群,致使外源细菌和病毒很难突破这道防线而对生物体产生危害,所以肠黏膜屏障结构的完整性对机体健康至关重要.肠内细菌移位、菌群紊乱和失调、肠黏膜屏障功能遭到破坏及局部免疫功能下降等极易引发肠源性感染.益生菌能降低肠道pH、减少细菌移位、阻止细菌黏附、防止肠黏膜屏障功能的破坏及增强局部免疫功能,预防和治疗肠源性感染.可见,肠内益生菌所形成的肠黏膜生物屏障在防止致病菌和内毒素经肠道入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将其如何发挥屏障作用并与肠黏膜机械和免疫屏障协同配合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乳酸菌是一种有益于宿主健康的益生菌。近年来随着对乳酸菌的深入研究,研究者发现灭活状态的乳酸菌在生理功能和应用中具备更大优势。灭活乳酸菌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杀死不再具有生长繁殖能力的乳酸菌。其在吸附毒素、黏附病原菌、增强肠黏膜屏障功能及调控肠道菌群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畜禽生产中具有较大应用潜力。文章就灭活乳酸菌主要生理功能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并探讨了灭活乳酸菌作为畜禽饲料添加剂的应用前景,旨在为灭活乳酸菌作为新型饲料添加剂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肠道是肉鸡重要的消化、内分泌及免疫器官,肠道健康主要依赖于营养物质、微生物菌群和肠道黏膜之间的动态平衡。肠道消化吸收功能与肠黏膜上皮细胞的生长及肠道形态结构的完整性直接相关。研究表明,丁酸钠作为能量来源,可刺激肉鸡肠道上皮细胞增殖并改善肠道黏膜形态,促进绒毛生长和肠道组织发育。丁酸钠通过肠道游离脂肪酸受体FFAR2和FFAR3介导肠道内分泌细胞分泌多种激素,促进胃肠黏膜的发育,刺激胃和胰腺分泌消化酶,促进养分消化吸收。丁酸钠是肠道稳态的重要调节因子,可刺激黏蛋白的产生,增加黏液层厚度,降低结肠上皮的通透性,维持肠道完整性和黏膜屏障功能。丁酸钠促进宿主防御肽(HPDs)的合成,抑制肠道内有害菌的增殖,降低内毒素对肠黏膜上皮细胞的损伤。丁酸钠通过抑制NF-κB激酶(IKK)下调促炎症途径,抑制NF-κB的活化,预防肠黏膜炎症发生,进而促进消化吸收和保护肠道健康。综上,丁酸钠具有肠道保护和抗菌作用,可增强肠道完整性,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提高免疫力和抗病力。在饲料工业禁抗的背景下,对抗生素替代品丁酸钠的研究和应用非常重要,作者就丁酸钠对肠道功能的作用机制进行重点阐述,以期为其在肉鸡饲料中替代抗生素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谷氨酰胺对动物肠道黏膜屏障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道黏膜屏障是指肠道能防止肠腔内有害物质(如细菌和毒素)穿过肠黏膜进人体内其他组织器官和血液循环的结构和功能的总合包括,肠黏膜上皮、肠黏液、肠道菌群、分泌型免疫球蛋白、肠道相关淋巴组织、胆盐、激素和胃酸等.  相似文献   

15.
周欢  戚璇 《中国猪业》2013,8(8):60-61
本文主要阐述肠黏膜屏障功能及其在仔猪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建议养殖者在饲养过程中应采取添加功能性物质及控制霉菌毒素和抗营养因子等营养调控措施以保障仔猪的肠黏膜屏障功能,促进仔猪的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16.
硅酸盐矿物是经沉积物风化成岩后完成元素分配,形成具有强吸附性、离子交换性的层状或层链状构造的硅酸盐矿物及含水的非晶质硅酸盐矿物总称,可以吸附霉菌毒素、重金属、细菌、病毒,并可修复保护肠膜,增强肠道屏障功能,维持肠道的正常结构与菌群,提高肠道酶活性。硅酸盐矿物可作为营养性饲料添加剂,促进动物生产,增强机体抗氧化、免疫功能,改善畜产品品质,改善畜禽舍环境。本文综述了硅酸盐黏土矿物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为硅酸盐矿物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家禽肠道既是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重要器官,又是保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先天性屏障,正常肠道内的黏膜屏障对于维持家禽的健康至关重要。在热应激过程中,家禽的肠黏膜是热应激机体损伤的敏感部位,容易造成肠黏膜损伤,破坏其屏障功能,阻碍肠道正常代谢功能,降低家禽的生产性能。文章主要就热应激对肠道黏膜屏障的损伤及营养性修复作用进行综述,旨在为缓解家禽肠道黏膜损伤的营养性物质的开发与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肠道上皮细胞(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IECs)是动物机体抵御病原微生物的第一道防线,是黏膜机械屏障、免疫屏障和化学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吸收和屏障双层功能。肠道中微生物数量庞大、种类繁多,根据其与宿主的关系,主要分为共生菌、条件致病菌和病原菌3类,在肠道屏障的构建中发挥重要作用。IECs首先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对肠道微生物进行识别,区别自身与非自身,对自身物质(即共生菌)免疫耐受,对非自身物质(即病原菌)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IECs与肠道共生菌共同抵御肠道病原微生物,维持肠道健康,病原微生物侵入肠道,IECs主要通过胞外分泌物和细胞表面黏液层双重屏障发挥作用,其中胞外分泌物主要包括黏蛋白、抗菌分子和抗微生物免疫球蛋白。肠道共生菌可以通过竞争识别位点,分泌抗菌物质,增加黏液分泌,诱导IECs更新、增殖和修复等方式抵御病原微生物,维护正常的肠黏膜屏障功能。在IECs抵御肠道病原微生物入侵过程中,病原微生物通过自身运动、分泌毒素和酶等破坏肠上皮屏障,直接接触IECs,对其进行损伤。因此IECs和肠道菌群间相互作用,共同维持肠道内环境稳态。作者就IECs和肠道微生物结构、功能的适应性变化作一综述,以期阐述肠道微生物-上皮细胞屏障互作的机制。  相似文献   

19.
正当肠上皮防御屏障结构被破坏后,细胞外基质暴露,一些细菌利用表面成分黏附素与细胞外基质结合而进行黏附;同时可溶性细胞外基质结合到细菌表面形成伪装层,使宿主免疫系统不能识别而逃避免疫杀灭,细菌得以定植而感染。一、肠道的黏膜屏障功能胃肠道为机体抵御病原体感染的第一道防线,肠道固有的防御屏障包括微生物屏障、物理屏障、化学屏障和免疫屏障。物理屏障中肠道的完整性可阻止大的饲料颗粒、微生物和微生物毒素从内腔渗透入黏膜固有层,肠道完整性为主要由连续的上  相似文献   

20.
从动物消化道、土壤和其他来源分离的发酵食品或饲料中常见的微生物证实了微生物是适用于霉菌毒素降解的主要生物。但迄今为止取得的成果可能只是可实际应用技术的第一步,因为大多数研究是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的。在许多情况下,培养物和微生物混合通常不是食品或饲料中微生物区系的一部分,因此不具备应用性。动物消化道中存在的霉菌毒素降解微生物的活性可能会增加,它们可能被用于体内降解霉菌毒素或作为益生菌。因此,本文综述了食品和饲料中霉菌毒素污染及生物降解方法,从经济角度出发,为开发和控制霉菌毒素污染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饲料|食品|霉菌毒素|降解|生物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