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预防应激性溃疡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预防应激性溃疡(stress ulceration,SU)对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治疗疗效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1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未出现SU之前给予预防性治疗措施作为预防组;另从同期重型颅脑伤未出现SU的患者中随机抽取150例给予常规治疗作为对照组。结果:预防组出现SU14例(9.3%),死亡25例(16.7%);对照组出现SU69例(46.0%),死亡41例(27.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早期SU的预防治疗是减少其发生率和降低患者病死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早期活动配合穴位按摩对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1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05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试验组除给予对照组的常规护理外,实施早期活动配合穴位按摩。观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第7天试验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下肢肿胀及疼痛情况较对照组明显减少(1.0%vs 7.6%,3.8%vs 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活动配合穴位按摩能促进下肢深静脉血液回流,安全、有效地预防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治疗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颅脑损伤240例,HBO组125例,对照组115例,两组均根据病情给予手术或药物治疗.HBO组加用高压氧治疗,采用0.22MPa压力,吸氧70min,每日1次.结果HBO组总有效率96.8%,治愈率43.2%,同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对意识恢复、失语、偏瘫、耳聋、皮质盲、面瘫、精神症状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高压氧是治疗颅脑损伤的重要辅助方法,早期治疗能够提高疗效,减少后遗症.  相似文献   

4.
醉酒后颅脑损伤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醉酒后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诊治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酒醉后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醉酒后容易发生颅脑损伤,并且颅脑损伤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合并症和并发症多,常易误吸致呼吸道堵塞。特重型,重型颅脑损伤比例高(占54.3%).残废率、病死率高(分别为59.7%、17.1%)。结论:密切观察神经系统体征的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早期应用纳洛酮,动态复查头部CT,可以提高醉酒后颅脑损伤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床头抬高30~45°对机械通气患者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行机械通气的患者25例作为对照组,将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行机械通气的患者30例作为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床头抬高30~45°卧位。观察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两组患者的心率(H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结果试验组VAP发生率为20.0%,低于对照组的48.0%(P〈0.01)。两组患者的HR、MAP、RR无明显变化;两组的血氧饱和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患者给予床头抬高30~45°卧位,能改善通气功能,减少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改良T型切口阶梯式颅内减压术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72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随机进行改良T型切口阶梯式颅内减压术(试验组)或标准去骨瓣减压术(对照组)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7 d神经功能及血清神经损伤因子(NSE、S-100β)水平.结果 试验组住院时间、NIHSS评分及血...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综合干预预防全麻术后患者躁动的临床效果.方法 320例全身麻醉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综合干预组,每组16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常规护理,综合干预组采用综合干预.比较两组全麻术后发生躁动的发生率、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320例全麻术后患者术后发生躁动108例.发生躁动原因的前3位依次是伤口疼痛、留置导尿管不适和不能耐受气管导管.综合干预组的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7.5% vs 60.0%),且躁动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1).综合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1% (P<0.01).结论 综合干预可减少全麻术后患者躁动的发生,降低其躁动状况,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医疗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安全护理对急性重症颅脑损伤鼻饲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安全护理模式,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鼻饲知识知晓度、鼻饲管脱出率、堵管率、鼻饲并发症发生率和满意度调查。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鼻饲知识知晓率、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00.0%vs 72.0%和98.0%vs 78.0,P〈0.05);观察组患者的脱管率、堵管率、鼻饲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0%vs 16.0%,0%vs 18.0%,2.0%vs 24.0%,P〈0.05)。结论安全护理模式可保证鼻饲患者的营养、水分、药物的安全供给,减少鼻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心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60例重型颅脑损伤康复期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及康复护理训练3个月.干预组在常规的药物治疗及康复护理训练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即在患者康复早期、中期、晚期给予不同的心理支持、心理疏导等方法.采用独立功能评定量表(FIM及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定两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康复疗效.结果 经过3个月的康复护理及心理干预,干预组的FIM和FMA评分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康复疗效比较,干预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Hc=3.8642,P<0.05).结论 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心理干预,能增强患者生活信心,更好地恢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颅脑损伤后吸入性肺炎69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总结颅脑损伤后吸入性肺炎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对69例颅脑损伤后吸入性肺炎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69例中行气管插管62例,插管后转行气管切开58例,发生呼吸衰竭35例.24例因呼吸衰竭而死亡、病死率为34.8%。结论:重型颅脑损伤、颅底骨折并脑脊液口鼻漏、酒醉后脑外伤、头面部损伤者易致吸入性肺炎、对于此类患者应加强防治。早期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气道冲洗、控制感染对吸入性肺炎的治疗和预防有一定效果;机控呼吸和早期大剂量激素的应用对防治呼吸衰竭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良肢位摆放对预防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良肢位摆放.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肩手综合征的发生率、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差异.结果 干预后,对照组有33例(55.0%)发生肩手综合征,观察组有13例(2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疼痛、水肿及关节活动度的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Fugl-Meyer积分和Bathel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良肢位摆放能降低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发生率,可提高患侧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醉酒后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醉酒后重型颅脑损伤65例.结果:根据GOS标准判断,良好35例(53.8%),中残11例(16.9%),重残4例(6.1%),植物生存1例(1.5%),死亡14例(21.5%),其中延误诊断8例(12.3%),出现并发症23例(35.4%).结论:避免延误诊断关键在于提高医务工作者对醉酒与颅脑损伤之间相互关系的认识,消除对醉酒患者的厌恶情绪,同时使用纳洛酮消除急性酒精中毒对神志判断的影响,加强呼吸道的管理、早期气管切开及使用制酸剂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活动对广泛性子宫全切加盆腔淋巴清扫术患者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广泛性子宫全切加盆腔淋巴清扫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拔管前3天夹管训练膀胱反射性排尿功能。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拔管前3天夹管训练膀胱反射性排尿功能和手术后早期活动,比较两组术后膀胱残余尿量和留置导尿管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膀胱残余尿量〉100ml和留置导尿时间较对照组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活动可促进广泛子宫全切加盆腔淋巴清扫术患者的膀胱功能恢复,减少膀胱残余尿量,缩短留置导尿管的时间,减少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重型颅脑损伤鼻饲患者60例的观察护理,探讨鼻饲并发症的发生原因,提高护理人员防范意识,强化对置管和鼻饲的护理,正确给予肠内营养制剂,预防和减少并发症及正确处理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纳洛酮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GCS3—8分的成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20调为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4mg,随机选择20例同等伤情仅予常规治疗(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颅内压、意识情况、CT改变以及预后等情况。结果:伤后l周内治疗组颅内压显著升高和高度脑水肿者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且觉醒时间缩短。结论:早期应用纳洛酮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可降低颅内压的升高幅度,缩短昏迷时间,促进患者康复,降低伤残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微生态调节剂对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预防作用。方法89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44)和对照组(n=45)。两组患者均给予鼻饲瑞先肠内营养液,试验组加用鼻饲微生态调节剂1周。观察两组患者腹泻和菌群失调发生率、粪便中分泌型IgA(S-lgA)水平、肠内营养液达到目标供给量的时间。结果试验组腹泻和菌群失调发生率、肠内营养液达到目标供给量的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鼻饲第8天粪便中S-IgA含量比对照组明显升高[(1.713±0.241)vs(1.567±0.193)g/L,P〈0.01]。结论机械通气患者应用微生态调节剂可有效防止肠道菌群失调,减少腹泻发生,利于肠内营养治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7.
詹桂清 《湛江医学院学报》2005,23(4):469-469,478
目的:总结颅脑损伤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和治疗手段。方法:对我院1994~2004年颅脑损伤致急性上消化逆出血43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保守治疗36例.成功32例,4例死亡,死亡原因:脑干衰竭2例,肾功能衰竭1例.急性出血导致窒息1例。手术治疗7例.治愈5例,死亡2例,死亡原因为术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结论:重视严重颅脑损伤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工作,加强对该病早期、有效的治疗可降低其发生率、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中肌肉痉挛的影响.方法 采取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对护理干预前后患者血液透析中肌肉痉挛的发生率及需提前结束透析的患者例次进行比较.结果 护理干预后患者血液透析中肌肉痉挛的发生率及需提前结束透析的患者例次明显低于护理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通过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减少血液透析中肌肉痉挛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颅脑损伤并发尿崩症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尿崩症(TCDI)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颅脑损伤并发尿崩症21例.结果:21例中暂时性尿崩19例,永久性尿崩2例.结论:为患者积极采取护理措施,准确全面了解病情,及时监测尿量、尿比重和血、尿电解质等,为早期诊断和治疗TCDI,处理原发颅脑损伤提供依据,能明显改善TCDI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早期肠内营养疗法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疗法的确切疗效和减少并发症发生等作用。方法:采用m eta分析方法,对国内已公开发表的5篇文献作分析。按肠内营养疗法组(EN组)与肠外营养疗法组(PN组)进行统计。结果: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疗法组(EN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有确切的疗效,同肠外营养组比较,血清白蛋白质量浓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淋巴细胞总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早期肠内营养疗法能达到肠道外营养同样的效果,在提高淋巴细胞数水平方面还优于肠外营养,其在减少胃肠道并发症、防止肠源性感染等方面效果较好,费用低廉,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