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气相色谱法检测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式脂肪酸是一种具有反式构型的不饱和脂肪酸,来源广泛,反式脂肪酸摄入过量对人体健康有很大危害。介绍了反式脂肪酸的结构、性质、食物来源及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我国气相色谱法对反式脂肪酸的检测。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红外光谱分析法、气相色谱法、银离子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等反式脂肪酸的检测方法,分析了TFA的性质、危害、来源与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3.
针对大豆油常规低压氢化反应速度慢、反式脂肪酸大量生成的弊端,对大豆油氢化条件进行优化改进。主要考查了反应氢气压力、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搅拌速度对氢化大豆油中碘值、反式脂肪酸含量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得出最佳氢化反应条件为氢气压力2.5 MPa,反应温度110℃,反应时间120 min,搅拌速度300 r/min,催化剂添加量1.5%。在此工艺条件下,氢化产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为17.387%,与常规氢化相比,反式脂肪酸含量降低了16%左右。  相似文献   

4.
<正>吃高脂肪加工食物的危害已经被多项研究证实,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院新研究证实:加工食品里的反式脂肪会严重损害记忆。该研究由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院的碧翠斯·戈洛姆博士领导进行。研究人员针对1 000名年龄在45岁以下的健康男性进行调查,以问卷方式评估每人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量。随后对他们进行单词记忆测试。结果发现,摄取反式脂肪酸最多的参与者,在单词记忆测试方面成绩最差。在全部104个单词中,所有受  相似文献   

5.
以酸价为1.067 mg KOH/g的山核桃毛油为原料,分别采用不同的脱胶方法 (磷酸脱胶、草酸脱胶)和脱酸方法(甲醇脱酸、乙醇脱酸、碱炼脱酸),重点研究了不同方法对山核桃油中反式脂肪酸(TFA)的组成及含量的影响,探讨了不同方法中山核桃油的酸价及TFA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采用磷酸脱胶,山核桃毛油的TFA含量降至0.017 5%;采用甲醇脱酸,TFA含量仅由0.017 5%上升至0.053 2%。在对山核桃毛油进行精炼后得出TFA组成变化:脱臭前只产生反式油酸,脱臭后同时产生反式亚油酸,且反式亚油酸的含量显著高于反式油酸,前者是后者的2.58倍。  相似文献   

6.
大豆油脂在低温储存过程中出现絮凝的现象影响了用户体验和产品销售,是油脂生产企业和学界关注的重点。对大豆絮凝影响因素及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通过比较不同精炼工序大豆油和不同一级大豆油的抗冻性差异,研究微量成分对一级大豆油抗冻性的影响。通过絮凝物质的分离提取和成分检测,分析絮凝物质的主要成因是精炼过程中产生的反式脂肪酸、不饱和结构分解、含硫化合物等的共同作用。通过理论分析概述大豆油低温絮凝的控制措施,在油脂精炼过程中要控制脱色和脱臭的温度和时间,控制油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的分解和反式脂肪酸的形成,同时还应关注机械杂质、残留白土、含硫化合物等外界物质的引入和残留。  相似文献   

7.
综述毛细管电泳在检测食用油中脂肪酸的应用,并指出其研究发展趋势。食用油的营养价值主要体现在其构成的脂肪酸(FA)种类和比例,通过脂肪酸的检测,可以确定食用油的来源和纯度等。目前,脂肪酸检测方法很多,由于毛细管电泳(CE)具有样品量少、溶剂消耗量少、分离速度快、环境污染小、样品处理简单等优点,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8.
综述毛细管电泳在检测食用油中脂肪酸的应用,并指出其研究发展趋势。食用油的营养价值主要体现在其构成的脂肪酸(FA)种类和比例,通过脂肪酸的检测,可以确定食用油的来源和纯度等。目前,脂肪酸检测方法很多,由于毛细管电泳(CE)具有样品量少、溶剂消耗量少、分离速度快、环境污染小、样品处理简单等优点,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9.
以花生油(分装)为例,简述其工艺流程,探讨其基于风险的HACCP体系的预防控制措施,包括危害分析和加工控制措施、卫生控制措施、召回计划及加强运输环节管控、预防润滑油污染、加强反式脂肪酸检测和管控、建立完善可追溯体系等其他预防控制措施,提出对其监控、纠偏和验证的程序要求,并对预防控制显著危害的关键控制点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0.
不同氮量和氮源的烟叶高级脂肪酸含量及其与香吃味的关系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韩锦峰  官春云 《作物学报》1998,24(1):125-128
Swain等(1962)考察了7个烟草类型陈化或发酵后烟叶中的游离高级脂肪酸含量,表明棕榈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相对较高.Mold等(1966)也证明烤烟中主要游离态和结合态的高级脂肪酸具有16或18个碳原子.Chu和Tso(1968)研究了马里兰烟在生长期间烟叶各个器官中高级脂肪酸含量的变化,表明在移栽后4周总脂肪酸含量达到高峰,衰老后不饱和脂肪酸降低,而短链的饱和脂肪酸增加.Wilkinson等(1980)研究表明烟叶脂肪酸的种类和数量显著受光、温环境条件的影响.但目前关于烟叶脂肪酸含量与栽培条件的关系,国内外尚未报道.而且烟叶脂肪酸组成和含量与烟叶香吃味的关系还不清楚.本试验在不同施氮水平和氮素来源下研究了烟叶烘烤后脂肪酸组成和含量的变化及其与香吃味的关系,以进一步丰富烟草品质栽培理论.  相似文献   

11.
大豆种子脂肪酸合成代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任波  李毅 《分子植物育种》2005,3(3):301-306
大豆种子油是人类食用油的重要来源,该油用量占全世界食用油的31%。大豆种子油的主要成分是三酰甘油,其中的重要营养是脂肪酸。一般大豆品种的种子含油量约为18%~22%,其中的脂肪酸含量与组成分别是11.73%的棕榈酸(16:0)、3.29%的硬脂酸(18:0)、21.81%的油酸(18:1^△9)、54.16%的亚油酸(18:2^△9.12)以及8.98%的亚麻酸(18:3^△9,12,15。大豆种子脂肪酸合成主要发生在质体中,参与脂肪酸合成的酶主要为乙酰辅酶A羧化酶和脂肪酸合酶。通过基因工程改造大豆脂肪酸生物合成代谢,包括提高种子脂肪酸含量、改善脂肪酸组成,可以满足人类对大豆油日益增长的需求,并可以使大豆油更具有营养价值与特殊的工业应用价值。本文介绍了大豆种子脂肪酸合成代谢的基本途径,对近来脂肪酸合成代谢的基因工程调控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与展望。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乙醇浸出法测定稻谷脂肪酸值的过程研究,分析该方法不确定度的来源,对主要不确定度分量进行评定,从而找出影响稻谷脂肪酸值测定中的最大不确定度分量。  相似文献   

13.
日粮不饱和脂肪酸对乳脂CLA合成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CLA是一组18碳二烯酸结构和位置异构体的总称,反刍动物产品(尤其乳制品)中CLA含量丰富,是人类天然食物中CLA主要来源,是唯一具有抗癌作用的动物源脂肪酸,已成为最近几年的研究热点。在此,从日粮不饱和脂肪酸对乳脂CLA的生物合成的影响及调节机理方面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14.
广义地说,凡含有羧基(-COOH)的有机化合物都可以叫做有机酸。然而从茶叶化学成份和实际测定的观点来说,则某些有机酸已各有归属。例如氨基酸为蛋白质的基本组成而自成一类;抗坏血酸是一种维生素;没食子酸和绿原酸可划归多酚类;而乙酸、丙酸、丁酸,以及顺式或反式己烯酸则属于挥发性化合物。于是茶叶中所论有机酸,通常即指一些二元羧酸(如草酸)和羟基多元羧酸(如枸橼酸)或环状结构的脂肪酸(如鸡纳酸)而言。在茶的鲜叶新梢中,这些有机酸若按其含量多寡排列则首推草酸(即乙二酸),其余依递减的顺序为:  相似文献   

15.
粮食脂肪酸含量是品质变化的灵敏指标之一。通过脂肪酸的测定可以判断粮食品质变化情况,研究和改善贮藏条件和方法。如果粮食脂肪酸增加就说明粮食在变质。因此,测定粮食脂肪酸含量已成为检查粮食品质好坏的重要手段之一。测定粮食脂肪酸一般分为粉碎、提取、过滤、滴定以及氢氧化钾酒精溶液标定等步骤。脂肪酸与脂肪一样能溶解于有机溶剂中,通常用苯浸出提取,过滤后取出一部份滤液,用氢氧化钾酒精溶液滴定,根据滴定结果可以计算出脂肪酸的含量,要求测定的结  相似文献   

16.
以牛油、茶籽油和棕榈硬脂为基本原料,通过特异性固定化脂肪酶Lipozyme RM IM催化制备零反式脂肪酸食品专用油脂基料油。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设计,考查了底物比、酶添加量、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产物滑动熔点的影响,建立了响应面回归模型,确定了酶催化酯交换反应的最优条件为底物比7.55∶2.45∶4.00(牛油∶茶籽油∶棕榈硬脂),酶添加量3.65%,反应时间3.85 h,反应温度72.6℃,所得产物滑动熔点为36.8℃,与理论值37℃接近,误差1%,与酯交换反应前相比,经酯交换反应后产物油脂的固体脂肪指数降低,可作为良好的替代氢化油的人造奶油基料油。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建立快速、高效的大豆脂肪酸组分检测方法,为大豆脂肪酸的遗传改良和食品质量检测等奠定基础。以16个大豆品种为材料,对大豆脂肪酸甲酯化提取方法进行了优化,并对脂肪酸检测的气相色谱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大豆脂肪酸的内标法和外标法检测方法。结果表明:大豆脂肪酸甲酯化提取的最优处理温度为50℃,最优处理时间为35 min;基于赛默飞气相色谱仪检测平台的内标法和外标法检测结果基本一致,两种方法均适用于大豆脂肪酸组分含量的检测,但内标法更方便快捷、且成本较低。本研究确立的大豆脂肪酸检测方法可以满足检测灵敏度高、处理简单快速、线性范围良好的要求,可应用于大豆脂肪酸含量的快速准确测定及大豆脂肪酸的品质改良。  相似文献   

18.
三种测定粮食脂肪酸值标准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脂肪酸值是粮食品质劣变的灵敏指标之一。我国目前的测定方法GB5510-85是采用苯提取脂肪酸、GB/T15684-95是采用无水乙醇提取脂肪酸,国际标准ISO7305:1998是用95%乙醇提取脂肪酸。为了与国际标准接轨,对三种标准方法进行对照实验,并将提取的脂肪酸进行气相色谱分析,得出方法之间的差异,为今后修订国家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对脂肪酸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脂肪酸与机体的健康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近年来,脂肪酸与机体免疫系统的关系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笔者概述了脂肪酸的分类,着重归纳了饱和、单不饱和及多不饱和脂肪酸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并阐述了脂肪酸影响免疫功能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20.
中短链脂肪酸在工业、医药、能源方面有广泛的用途,靠天然植物物种提取远远不能满足目前的需求。利用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用油菜生产中短链脂肪酸已成为目前的发展趋势。本文从中链脂肪酸的种质资源,相关基因的分离及克隆,以及转基因油菜产生中短碳链脂肪酸等几方面介绍了植物中链脂肪酸产生及在油菜基因工程中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