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筛选适宜定兴县种植的玉米品种,在河北省定兴县特定气候和土壤条件下,对7个玉米品种进行了性状和产量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京单28’叶片光合速率最高,综合性状好,单产达10321.5kg/hm2,产量构成因素为:穗数74025株/hm2,穗粒数395粒,千粒重353.0g。参试品种中‘京单28’和‘郑单958’产量水平显著高于其余5个品种。‘京单28’和‘郑单958’适宜定兴县及光热资源相近区域的玉米高产栽培,对提高单产增总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充分挖掘旱地玉米生产潜力,找出适宜本地区的高产关键栽培技术措施,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不同类型品种和密度对旱地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紧凑耐密型品种‘郑单958’经济产量、生物产量、收获指数显著大于稀植大穗型品种‘咏丰1号’,分别较‘咏丰1号’增加15.1%、7.8%、6.8%。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随着密度的加大明显增加,但‘郑单958’在密度为7.2万株/hm2、‘咏丰1号’在密度为4.8万株/hm2时,都有较低的生物产量和较高的经济产量,源库关系更加协调。  相似文献   

3.
巡天1102是河北巡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培育的玉米新品种,2015年通过国家审定。为挖掘该品种增产潜力,通过田间不同密度对比试验,对该品种在不同密度情况下的植株及穗部性状和耐密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67 500~90 000株/hm2范围内,巡天1102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穗位、基部节间粗、穗粒数、单穗粒重、千粒重等指标随密度增加下降幅度和秃尖增加幅度均明显小于对照品种郑单958,耐密系数明显高于对照郑单958;巡天1102产量以密度82 500株/hm2时最高,而郑单958以密度75 000株/hm2时最高,单产较对照郑单958增加显著。  相似文献   

4.
甘肃耐密玉米品种种植密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陇单3号、先玉335、郑单958在甘肃的种植密度效应,分析了各个品种在不同密度下的穗部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陇单3号的适宜栽培密度为82500株/hm2,在此密度下产量为20319.75kg/km2,穗粒数625粒、千粒重392g;先玉335的适宜栽培密度为90000株/hm2,在此密度下产量为19494.00kg/km2,穗粒数601粒、千粒重343.6g;郑单958的适宜栽培密度为90000株/hm2,在此密度下产量为16173.00kg/km2,穗粒数568粒、千粒重359.1g。分析结果还表明,各穗部性状中,随着密度的增加秃尖变长,其余性状的结果随着密度的增加都在降低。  相似文献   

5.
为选择铁茬条件下夏玉米的适播品种,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方法对20个玉米品种(品系)在小麦收获后铁茬播种条件下的产量、生物产量、经济系数和穗部性状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燕202、浚单22、雅玉12、郑单958和矮225在中等肥力土壤下可以达到9000kg/hm2高产水平,穗数>60000穗/hm2、穗粒数420 ̄515粒/穗、公顷粒数>2778万粒、千粒重>280g、生物产量>16300kg/hm2、经济系数>0.54、出米率(88±1.34)%。大穗型品种、特别是平展大穗型品种无高产优势。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经济系数、收获穗数、公顷粒数、生物产量成极显著正相关。中小穗型品种穗粗、穗行数与产量显著正相关对产量影响较大;大穗型品种产量与穗粗为负相关,且产量与穗长、行粒数和出米率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6.
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研究一定生态条件下玉米高产的适宜种植密度。[方法]采用大田试验,以豫单998和郑单958玉米品种为对象,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2个品种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在试验密度范围内,郑单958的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豫单998的产量开始随密度的增加而提高,当密度为67 500株/hm^2时,产量达最大(9 375.47 kg/hm^2),当种植密度为75 000株/hm^2时,产量反而下降。2个供试品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穗长、行粒数、穗粒重、千粒重均呈逐渐下降趋势;秃尖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穗行数和穗粗无明显差异。[结论]不同玉米品种的耐密性有所差异,郑单958的适宜高产密度为75 000株/hm^2,豫单998的适宜高产种植密度为67 500株/hm^2。  相似文献   

7.
为了揭示皖北地区主栽玉米品种适宜密度,为玉米高产创建的合理密植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穗粒数、千粒重等参数的监测,研究淮北地区密度对主栽品种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连续2年在宿州市农科院农试场,以‘郑单958’、‘鲁单981’、‘隆平206’为试验材料,以审定密度为基准,每7 500株/hm2为一个密度阶梯,设置从减少7 500株/hm2至增加30 000株/hm2不同密度处理,在充分满足水肥需求条件下进行高产栽培实践,在实现高产基础上分析其产量及相关性状特征。结果表明,除平展型玉米品种‘鲁单981’外,其他2个品种密度与产量呈抛物线关系,紧凑型品种‘郑单958’最适宜种植密度为73 300株/hm2,半紧凑型品种‘隆平206’适宜种植密度为68 600株/hm2左右,平展型品种‘鲁单981’最适宜种植密度为45 000~52 500株/hm2。由此得出,品种株型越紧凑,种植密度可适当增大;随密度增大,穗粒数与千粒重与密度呈越显著负相关,品种‘鲁单981’生产上应适当稀植以规避风险。  相似文献   

8.
种植密度对黑龙江省部分晚熟耐密玉米品种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选用耐密品种并合理密植是玉米增产的主要途径。以6个玉米品种郑单958、先玉335、吉单261、久龙8号、东农253和京单28号在三种密度下进行产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吉单261、东农253适宜的种植密度为5.25万株·hm-2;郑单958、先玉335、久龙8号、京单28号适宜种植密度在4.50~6.00万株·hm-2范围内,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9.
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进行了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种植密度在5.25万~8.25万株/hm2范围内,玉米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大,每穗粒数和百粒重均呈下降趋势,耐密品种郑单958在蒙城地区适宜的种植密度为7.50万~8.2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0.
不同氮水平下超高产玉米品种的产量性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方法对8个超高产玉米杂交种穗部性状与产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高氮条件下(474kg/hm2),穗部各性状对玉米产量的作用依次为行粒数>百粒重>穗行数,保证吐丝期具有较高的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在低氮条件下,应注重选育穗粒数多、百粒重大、吐丝期叶绿素和灌浆期生物量高的耐低氮品种(郑单958)。金山27和先玉335是高氮高效型品种,高氮水平下金山27产量较低氮水平下高68.18%,先玉335产量在高氮水平下比低氮水平增加90.40%,可在高氮水平下加以利用,郑单958在低氮水平下产量高于高氮水平,是低氮高效型品种。  相似文献   

11.
以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4个普通玉米品种、2个鲜食玉米品种在甘蔗行间种植,调查分析玉米甘蔗农艺性状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玉米品种不同、生育期的长短与植株性状差异,对甘蔗株高、有效茎数的形成、甘蔗产量及全年收益有一定的影响。鲜食糯玉米品种玉美头601、桂糯519和普通玉米品种浚单20植株矮、生育期短,间种甘蔗植株高,有效茎数在81778-84325条/hm2,甘蔗产量在112.6-116.1t/hm2,与单种甘蔗的有效茎数及产量差异不显著,与间种其它玉米品种甘蔗有效茎数、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比单种甘蔗效益高443.8-11393.8元/hm2,适合用于甘蔗间套种。  相似文献   

12.
为给太原地区麦茬夏播玉米适宜播期和适宜栽培的品种提供理论依据,以早、中、晚3个熟期极早熟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分3个播期处理研究了播期对夏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夏玉米生育期从早熟到晚熟表现延长加剧的趋势.品种间、播期间以及品种与播期互作间玉米产量差异均达极显著,品种间表现为‘九玉5号’>‘并单6号’>‘冀承单3号’>‘九玉早熟1号’,播期间表现为6月25日>6月30日>7月5日,播期与品种互作表现为6月25日夏播‘并单6号’产量最高,6月30日夏播‘九玉5号’和7月5日夏播‘九玉早熟1号’品种均可获得较高玉米产量.播期推迟,百粒重减轻,穗行粒数减少,产量降低.因此,在太原地区冬小麦收获后,6月25日—7月5日可以选择不同熟期极早熟玉米品种进行夏播,早播对实现玉米高产有利,为获得不同播期条件下较高玉米产量必须注重品种熟期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通过玉米新品种引进试验研究,筛选出了适宜定西市安定区种植的玉米新品种,产量排在前列的为陇单8号、凳义2号、甘农565、陇关单键词9号。玉其米中;陇单8号较对照承单20号增产916.67 kg/hm2,增幅为12.9%。凳义2号较对照增产508.33 kg/hm2,增幅为7.1%。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适合广西凤山县山区栽培的玉米抗旱新品种,我们对该县主推的玉米品种迪卡007、正大818、花单1号和南玉5号等进行耐旱性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迪卡007产量最高,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在当地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其次是正大818,产量排第二;第三是花单1号。而南玉5号在该试验中表现为减产。因此,不适宜在广西凤山县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针对化肥和禽畜废弃物引起的农村面源污染问题,探究种养结合区最佳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选择豫东地区,应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不同有机肥替代比例对上海青产量、品质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确定最佳替代比例。结果表明,施肥量(20.00 gN/m2、9.68 gP2O5/m2)相同条件下,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可保证上海青高产优质,提高氮磷含量和养分利用率。有机肥替代组产量均较100%化肥组(H5)小幅度上升,硝酸盐和亚硝酸含量最高可降低28.13%和83.64%;其中75%有机肥替代组(H2)可溶性糖含量最高,达到化肥组的1.55倍。此外,有机肥替代比例为75%和50%组的氮磷利用率较高,分别为化肥组的1.64倍和1.31倍。有机肥最佳替代比例为75%,可提高上海青产量、品质和氮磷肥利用率。本研究结果为区域确定有机肥合理替代化肥提供科学依据,减少化肥用量,降低氮磷流失风险,有效控制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16.
关中地区冬小麦新品种示范与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对关中地区的冬小麦新品种栽培提供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于2011—2012在关中地区(宝鸡陈仓区)对不同冬小麦新品种进行示范栽培。结果表明,‘西农979’品种具有良好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宜在关中地区川道高水肥及旱肥地种植;‘登峰168’早熟、抗倒伏、田间综合抗病性好,在关中地区建议推迟播期;‘九麦2号’株型紧凑,穗层整齐,千粒重高,适应强,丰产潜力较大。由此可见,‘西农979’、‘登峰168’和‘九麦2号’这3个品种较其他品种更适合在关中地区栽培。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湿润冷凉区中熟玉米品种试验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在吉林省湿润冷凉区,以15个玉米杂交种为材料,比较了在相同栽培条件下各品种产量的高低。结果表明,供试品种以先玉335和雷奥150产量最高,分别为12 600.0 kg/hm2和12 448.8 kg/hm2;先玉335和雷奥150平均产量极显著高于其它13个供试品种。在每公顷种植密度6.00万~6.21万株的情况下,以先玉335和雷奥150单产最高;在每公顷种植密度5.04万~5.5万株,以长单529、吉单536和吉单275的单产最高。  相似文献   

18.
王宝地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9):1745-1746,1818
在大田开放种植条件下,对高产春玉米京单28的光合产物积累和产量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京单28开花期叶面积指数达最大值,为6.13,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呈上升趋势,蜡熟期达最大值,为238.79 g/株。从拔节期到灌浆期,单株叶面积与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884 4)。在90 000株/hm2密度条件下,单产为13 680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