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土地征收与农民权利的宪法保障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世建 《湖北农业科学》2011,(16):3439-3442
我国土地征收之所以会造成很多社会悲剧,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宪法在规范政府土地征收权力、保障农民权利方面没有完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现行的土地征收制度中,由于政府既是土地征收的决策者,也是土地征收纠纷的主要裁判者,政府土地征收权力与被征地的农民权利的失衡,使得一些地方政府在土地征收中对保障农民权利重视不够,引起被征地农民的不满,从而引发了一些不利于和谐与稳定的社会悲剧。为根治土地征收纠纷,实现农民权利和国家利益的双赢,应当考虑通过保障农民对土地征收的参与权、构建土地征收宪法评价机制等措施,让宪法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冯双生  张桂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3,(31):12470-12472
采用文献研究法、实证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由地方政府主导的宅基地置换中因土地财政原因导致的农民权益受损问题及保护农民权益的对策。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在推进置换中,存在着“通过制度设租获取尽可能多的利益及以行政命令手段强势推进”等现象;为保护农民权益,必须合理分配政府间的财权和事权,完善对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制度。  相似文献   

3.
农地非农化的经济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构建农地非农化理论模型,从农地非农化过程中的直接参与者农民、地方政府以及土地需求者来分析农地非农化的经济机制,结果发现,农民将农地非农化的意愿由农产品价格和农业生产技术决定,诱致地方政府将农地非农化的因素包括土地出让金和土地补偿费等,驱动土地需求者农地非农化的因素有房屋销售价格和企业生产技术。因此,为防止农地过度非农化,应调整现有土地补偿方式及农地非农化后的土地收益分配机制,明晰土地产权,提高农产品价格。  相似文献   

4.
一、地方政府在土地征收政策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地方政府公务员在政策执行中曲解政策地方政府公务员存在自利倾向,在执行过程中,曲解政策,将政策朝自己有利的方面理解并执行。征地费与出让费之间如此之大的差价对地方政府产生巨大的诱惑,导致地方政府在强大的利益驱动下,以公共利益为幌子占用农村集体一些有很大增值潜力的"黄金地段",导致农民利益受损。另外地方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在土地征用过程中由于监督的缺失,公开性不够,存在暗箱操作现象,滋生寻租行为。政府由于自利性而随意征收农民土地,致使农民失去生活来源与依靠,势必会增加农村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农民承包地流转速度加快,问题也在增多,许多地方在政府主导下强迫农民放弃土地承包权,使农民的权益受到侵犯。土地关系着农民的生存与发展,土地流转也不是单一事件,维护农民的土地权益,必须建设规范的农地流转速度,更要把土地流转与转变思想观念、地方机构改革、城镇化建设、社会保障建设和法制建设融合起来。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民土地权益在地方政府和村集体组织两个层面缺乏保护。通过对我国农村建设用地流转的典型代表芜湖模式、南海模式、昆山模式及台湾模式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农村建设用地流转过程中,农民参与程度越高、政府和集体介入程度越低,农民分享到的土地增值收益越高,农民土地权益保障越完善。因此,构建兼顾国家、地方政府、集体和农民利益,尤其是切实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的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体系,应赋予农民充分的参与权及退出权,转变政府职能及完善集体经济组织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7.
农村土地规模经营与农民权益保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认为土地规模化经营过程中应以农民为市场主体,应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地方政府应该改变过去越权代包的做法,转向为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建立和农民权益的保障服务。  相似文献   

8.
庄炎 《中国农垦》2006,(11):34-36
随着国民经济宏观调控政策的逐步加强,地方政府向农民征地的成本迅速增加,非农建设用地的供应门槛越来越高,土地供应将越来越紧缺.农垦国有农场土地是国有土地,正越来越受到地方政府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升温,土地价格的暴涨,地方政府通过向农民征收土地,再面向市场拍卖,从中取得土地非农化的巨额收益,并形成了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文章通过分析土地财政问题,指出了土地财政依赖的不可持续性,并提出地方政府财政转型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一、农村土地流转的前提条件1、把保护农民土地财产权放在首位一旦农村土地流转放活之后,城市资本允许进入农村土地,掌握大量资本的城市居民可以拥有几千亩、甚至上万亩的土地,他自己不耕作,雇佣原地居民耕作,这样就可能出现农民将大量土地卖给城市居民的现象,当然这只是一种假设。如果政府不采取措施强制规定,就会有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推行所谓的"规模经营",通过各级政府的权力,很有可能将大片土地转让到城市居民手中,导致出现城里的所谓"大地主"。而这不是我省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初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伴随着大量土地被征用,这引发了地方政府、农民和土地开发商三者的利益冲突。本文简要阐述了现阶段城市化过程中地方政府征地的现状,选用博弈分析方法,对农民与征地方的各种博弈关系进行分析,剖析了在征地过程中失地农民与地方政府、开发商在征地补偿、再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矛盾,并提出了缓解矛盾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民土地权益的有效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有效保障农民土地权益是解决城乡矛盾及由此引发的社会利益冲突的关键.目前,我国农民土地权益受损主要表现在征地补偿标准偏低、补偿方式单一、土地征收范围过宽、征地补偿资金管理混乱等.农民土地权益受损的原因主要有5个方面:土地产权的法律界定不清是根本原因,现行征地制度不完善是制度原因,缺乏统一的利益表达机构是组织原因,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是直接原因,以经济为指标的政府考核体制是间接原因.有效保障农民土地权益,重点是要建立公平合理的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土地征用制度和和现行财税体制;改变单一的以经济为指标的政府考核体制;建立农民统一的利益表达机构.  相似文献   

13.
地方政府招商引资中的土地出让利益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芳  周江涛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1):5147-5148
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可以较好地解释当前我国许多地方政府通过征用农民土地并以低价出让的政策优惠方式来招商引资之现象,但却忽视了土地开发商所可能存在的道德风险,因而有必要建立一个改进的完全而不完美的动态博弈模型来进行深入全面分析,从而在协调博弈双方各自利益的同时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14.
旅游开发过程中,地方政府与乡村农民的博弈焦点问题主要是土地征用。地方政府往往利用手中的行政权利使其与当地居民的博弈过程中往往占据主动地位。通过构建土地征用的博弈分析模型,来分析地方政府与乡村农民的博弈。最明智的选择就是合作,只有合作才能确保在博弈中来保证自己的收益。溱湖风景区当地政府在征地事件上扮演重要角色,博弈结果是乡村旅游地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围绕农民土地权益的矛盾纠纷多了起来,甚至在一些地方形成了农民群众和基层政府的激烈冲突,农村干部群众多有疑惑,社会上争议不断。当前农民土地权益问题有哪些?农村基层组织应如何维护农民的土地权益呢?  相似文献   

16.
农村建设用地入市会导致农民群体与当地政府之间的利益冲突。地方政府只有通过一定的政策措施使农民获得较为可观的财产性收入,才能促进农村建设用地资源的科学使用,从而对财政区域带来一定的积极影响。因此,针对农村建设用地入市对土地财政区域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一直以来,有一种观点认为,阻碍中国农民城市化的主要障碍是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如果取消目前基于身份基础上的户籍,中国的城市化速度将大为加快,城市化率将大幅提升。不仅学术界在讨论,一些地方政府已经开始"土地换户籍"的实践。从一个方面来讲,若农民愿意退出自己的土地,国家或地方政府因此  相似文献   

18.
浅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农民利益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农民利益受损的主要表现
  (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强制流转违背了农民意愿
  地方政府的适度参与对于土地流转具有积极作用:一方面,可以通过贯彻宏观调控政策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机制的形成提供良好的条件。但是,在实践中部分地方政府在多种利益目标的诱导下,对土地流转的参与性过强,在流转中扮演着十分强势的角色。如有的乡村组织不尊重农民的意愿,直接充当土地流转的主体,随意改变土地承包关系,搞强制性的土地流转;有的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作为增加乡村收入的手段,强迫农民流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  相似文献   

19.
<正>今年3月,在安徽省绩溪县,由浙江省供销社直属企业浙江兴合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牵头,联合阿里巴巴集团旗下聚划算平台、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地方政府共同推出"首个互联网私人订制农场"(被称作"耕地宝")。项目采取将土地流转与电子商务结合起来的全新模式,农民将土地流转至电子商务公司名下,电子商务公司再将土地交予  相似文献   

20.
安徽省不同经济发展地区对土地整理的态度及政策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章超  鲁成树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10004-10006
结合近几年在土地整理中的实践和认识,通过安徽省不同经济发展地区地方政府和农民对土地整理态度及起因的分析,得出不同经济发展地区对土地整理态度不一致的结论,并就安徽省全面推进土地整理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