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9 毫秒
1.
差异蛋白质组学在食用真菌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差异蛋白质组学是蛋白质组学的研究策略之一。本文简介了差异蛋白质组学应用于食用菌的主要技术方法,并概述了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在食用菌中应用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内容及进展。同时指出差异蛋白质组学将是食用菌未来研究的强有力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
基于双向电泳技术的植物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拟南芥、水稻等模式植物基因组测序的完成,植物基因组学的研究重点已经转变为功能基因组学研究,蛋白质组学研究是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有助于从分子水平上了解植物功能。经典的双向电泳技术是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支撑技术,本文综述了基于双向电泳技术的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和外界环境胁迫下不同器官及亚细胞结构的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最后提出了蛋白质组学技术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并展望了其前景。  相似文献   

3.
近十几年来,随着人类全基因组测序工作的顺利完成,部分生物全基因组的测序也相继完成,生命科学研究随之步入后基因组时代。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作为后基因组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快速发展,而食用菌蛋白质组学研究却相对较少,并且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差异蛋白质组学方面。本综述对蛋白质组学主要的研究内容和常用技术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对当前蛋白质组学技术在食用菌研究中的应用情况展开综述。最后对蛋白质组学技术在食用菌中的应用及开发前景进行了展望,为蛋白质组学在食用菌中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随着蛋白质组学相关研究技术的飞速发展,蛋白质组学已成为后基因时代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对蛋白质组学主要研究技术包括蛋白质的提取、分离、鉴定等技术进行了简要的概述,并对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烟草科学研究上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及其在烟草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蛋白质组学相关研究技术的飞速发展,蛋白质组学已成为后基因时代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对蛋白质组学主要研究技术包括蛋白质的提取、分离、鉴定等技术进行了简要的概述,并对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烟草科学研究上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全球流行性的人兽共患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及畜牧业的发展。随着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的快速发展,通过不同布鲁氏菌菌株间蛋白质组学研究,分析羊种布鲁氏菌强毒株与疫苗株间的差异蛋白,牛种布鲁氏菌与羊种布鲁氏菌间的差异蛋白,猪种布鲁氏菌强毒株与疫苗株间的差异蛋白,可为探求布鲁氏菌在致病机制、毒力因子、代谢通路、诊断标志物以及新型疫苗的研制等热点研究方面提供理论依据和解决方法。通过对布鲁氏菌的蛋白质组学研究,以期在布鲁氏菌病诊断防治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7.
蛋白质组学在农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拟南芥、水稻等模式植物基因组测序的完成,植物基因组学的研究重点已经转变为功能基因组学研究。蛋白质组学是后基因组时代——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新兴学科和热点领域。本文简要介绍了蛋白质组学产生的背景、蛋白质组学的含义和研究方法。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为主的蛋白分离技术(2-DE)和以质谱(Mass-spectrometry)分析为主的蛋白鉴定技术。本文详细评述了蛋白质组学技术在农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如核不育和细胞质雄性研究,病虫害等生物胁迫蛋白质组学研究,缺氧胁迫、热胁迫、损伤胁迫等非生物胁迫研究、各种突变体研究、组织和细胞器(叶绿体、线粒体等)蛋白质组研究等。最后展望了蛋白质组学在农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双向电泳技术在蛋白质组学研究领域中处于核心地位。从样品制备、第一向等电聚焦电泳及第二向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蛋白检测等关键环节方面对双向电泳技术的研究进展作了详细综述,并简要分析评价了以经典双向电泳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差异凝胶电泳;同时重点介绍了双向电泳技术在农业生物蛋白质组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范围,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最后对双向电泳技术的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生物质谱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在蛋白质组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随着蛋白质组学的快速发展,生物质谱技术在蛋白质组学中的应用不断深入,逐渐成为这一领域的核心技术。为系统揭示生物质谱技术在蛋白质组学中的具体应用。本文综述了生物质谱仪器的快速发展和其在蛋白质鉴定、翻译后修饰和蛋白质定量分析等方面的应用和研究进展。生物质谱技术的进步加快了蛋白质组学研究的进程,但样品的复杂性和庞大数据的处理是生物质谱技术面临的不可避免的挑战。相信随着生物质谱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改进,必将会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揭示复等位基因遗传的大白菜雄性不育分子机制,通过基于质谱的蛋白质组学同位素相对标记与绝对定量技术技术(i TRAQ),开展了大白菜核基因雄性不育蛋白质组学研究,以找到不育与可育材料中差异表达蛋白,从蛋白水平来进一步揭示大白菜雄性不育的分子遗传机制。通过研究,共发现了358个差异蛋白,其中可育中上调表达的蛋白有226个,下调表达的蛋白有132个,GO分析结果表明,鉴定的蛋白质组数据具有较好的生物学功能覆盖范围。通过双向电泳验证,差异蛋白点差异特性与i TRAQ结果类似,表明i TRAQ用于差异蛋白分析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1.
泛素化修饰是真核生物中一种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几乎参与调控细胞内所有重要的生命活动过程。近年来,随着泛素化蛋白质富集技术和质谱技术的不断发展,泛素化蛋白质组学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目前泛素化蛋白质组学研究多集中在动物和酵母中,而在植物中开展的相对较少。为了总结植物中泛素化蛋白质组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本文对泛素化修饰、质谱法鉴定泛素化位点、泛素化蛋白的富集方法及泛素化蛋白质组学在植物光调节、激素处理和逆境胁迫条件下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为泛素化修饰在植物领域的最新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植物雄性不育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雄性不育在植物中普遍存在,是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途径。已广泛从遗传育种、生理生化、细胞学、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对植物雄性不育进行了研究。近年来蛋白质组学的相应研究技术不断发展,已广泛应用于植物雄性不育的研究中,为植物雄性不育的分子机理解析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细胞质雄性不育和细胞核雄性不育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成果,认为植物雄性不育与一些蛋白质的表达上调、下降、缺失或者一些蛋白的新增表达有关,这些蛋白质分别参与了代谢、转录、信号转导、蛋白质合成、淀粉合成、细胞凋亡等重要生理过程,并指出了蛋白质组学在植物雄性不育研究上的不足和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作为固着生物,植物需要面对持续变化的环境,不断地受到温度和其他非生物因素的影响。未来植物所面临的平均环境温度将会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逐渐上升,因此高温愈发成为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地理分布及产量的非生物胁迫因子。了解植物对高温胁迫的适应机制,有助于开发耐热品种,改善温暖气候地区植物的生长状况以及提高作物的生产力。植物体中,在分子水平,转录组学及蛋白质组学联合揭示了mRNA以及蛋白水平的植物应答高温胁迫的基因表达模式变化;另外高温胁迫广泛涉及植物体内多种信号转导机制。因此,本综述主要从植物响应高温胁迫分子水平上的转录组、蛋白质组学方面,以及信号转导等方面全面总结了植物响应高温胁迫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为了解近几年高温胁迫研究动态和高温胁迫常见研究方式,解析植物高温胁迫耐受机理以及耐高温品种的培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植物与尖孢镰刀菌的互作机制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能够更全面地揭示植物与尖孢镰刀菌的互作机制,本文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尖孢镰刀菌对植物的致病机制,植物对尖孢镰刀菌的抗病机制以及植物与尖孢镰刀菌之间的互作机制,认为尖孢镰刀菌与植物之间主要通过小RNA水平、基因水平、蛋白质与化合物水平三方面进行互作。而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小RNA分析也将是今后研究尖孢镰刀菌与植物互作机制的主要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15.
2D-DIGE蛋白质组技术体系及其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蛋白质组技术是植物基因功能鉴定和分析的强有力工具.经典的双向电泳技术是蛋白质组研究的核心技术,但差异蛋白质组分析使其具有更大的挑战性,因此在蛋白质水平的基因表达的定量分析研究需要更高灵敏度和更宽动力线性范围的技术.双向差异凝胶电泳(two dimension difference gel electrophoresis,2D-DIGE)是一种新出现的荧光标记的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比经典的2-DE具有更高的动力学范围和灵敏性.该方法通过引入内标使得多个样品在一块胶上分离,进而减少了实验条件不一致引起的误差.2D-DIGE结合质谱、生物信息学及高可信度的统计分析使得成功地定量、鉴定植物蛋白质成为可能.本文综述了2D-DIGE蛋白质组学的基本原理,实验方法,2D-DIGE蛋白质组的优缺点和可能解决的方法,以及该技术体系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低温伤害是农业生产中经常发生的自然灾害,不仅会严重影响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甚至造成农作物大面积死亡。本研究归纳了国内外有关植物耐寒生理的研究动态及进展,包括低温胁迫对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膜系统稳定性、保护酶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并简述了蛋白质组学技术在植物耐寒研究中的应用,提出未来植物耐寒性研究的重点方向,为植物耐寒育种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转录组学的主要技术方法及其原理,并对转录组学在蔬菜及其他植物上的应用做了分析。认为研究转录组学可克服蔬菜基因组数据匮乏的障碍,弄清楚蔬菜特定基因的结构及其在抗逆、抗病等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表明,当前转录组学方法主要基于杂交技术或者测序技术,代表性方法有基因芯片、SAGE(serial analysis of gene expression)、MPSS(massively parallel signature sequencing)、RNA-Seq(RNA-sequencing)等;转录组学可用于了解蔬菜抗逆、抗病分子机制,证明特定基因表达情况,但是如何快速测序以及科学分析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因素。因此,笔者认为转录组学在论证分子机制时需要谨慎,更需要借助蛋白组学、生物信息学等方法综合验证;但是,以转录组学为代表的前沿生物学理论应更多地应用于蔬菜学这门古老学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