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鱼塘如果水质恶化,会造成鱼类缺氧、中毒,甚至死亡.防止鱼塘水质恶化,应注意以下措施.  相似文献   

2.
影响鱼类生长的水质因子机理与控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水产养殖在饲料稳定性差、养殖密度过大、换水不勤时,会导致饲料残渣和排泄物累积,引起水质恶化。水质的好坏主要表现为水的酸碱度值、溶解氧含量、化学耗氧量、透明度、氨氮含量、亚硝酸盐含量以及硫化物浓度等指标的变化。水质恶化极易引起鱼类发病,甚至死亡。笔者对主要水质因子影响鱼类生长的机理和控制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对虾养殖中水质恶化的危害与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我国对虾养殖,在经历了因无法治愈的爆发性疾病而导致的低谷后,正在慢慢复苏,但是疾病的阴影仍然笼罩着我国的对虾养殖业。造成对虾疾病的原因很多,水质的恶化就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而对虾养殖中最容易忽略的因素往往也是水质。水是对虾赖以生存的  相似文献   

4.
发电厂中,循环水水质直接影响机组的安全性、经济性,水质恶化将导致凝汽器结垢,机组真空降低,甚至被迫停运。本文对循环水处理的必要性及关键点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1池塘水质的调节 为了防止池水老化和鱼类发病,对水源不足、排灌不方便和池底淤泥较厚的池塘可用以下方法调节水质。 施用水质改良剂,每半月向池塘施洒1次,每次用量5克/立方米,当水质比较恶化、透明度低于20厘米时,用量可增至10~15克/立方米,能起到吸附、  相似文献   

6.
即使是最有进取心的养猪生产者也会忽视水质对猪生产性能的影响。尽管水质检验表明猪场水质仍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但水管内积聚起的水藻、细  相似文献   

7.
水质管理的重要性就生物学而言,每一种水产动物都需要有适合其生存的水质条件,水质若能满足要求,养殖动物就能顺利生长发育;如果水质的某些指标超出生物的适应和忍耐范围,轻者动物不能正常生长,重者可能造成养殖动物的大批死亡,引起经济损失。渔谚有“养好一池鱼虾蟹,先要管好一池水”的说法,可见水质管理对于水产养殖的重要性。在养殖生产中,渔民仅仅是在水质恶化时采取措施调节、改善水质,一方面未能认识到日常管理水质的重要性,另一方面管理水质不知从何入手。笔者认为,应充分认识到日常管理水质的重要性,且可以从下面五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避免鱼塘水质恶化四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学 《四川畜牧兽医》2004,31(12):53-53
鱼塘水质严重恶化会造成鱼类死亡。避免鱼塘水质恶化应采取以下四项措施:1适时适量清淤精养鱼塘的积淤厚度一般以每年10cm左右的速度递增。池塘保留15~20cm的适宜淤泥厚度可起到保肥、供肥和缓解水质的作用。但淤泥过厚,会对鱼类造成危害,因此,必须进行清淤改良。池塘清淤一般在冬春两季进行。清淤时要先排干池水,然后进行人工或机械清淤,最后进行冻土晒塘。在进水投入使用前要先用生石灰进行1次消毒。如果条件允许,也可在池塘内种植浮水或沉水植物,改良鱼塘底质。2适量使用漂白粉为了杀灭池塘内的病毒、寄生虫等,一些养殖户或养殖场大量使…  相似文献   

9.
不同水质的水色变化及调控技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水质优劣直接影响到鱼、虾、蟹等水生动物的生长和发育,是决定水产养殖产量和养殖效益的关键因素,水质恶化通常是引起养殖对象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了解与掌握养殖水体的水色变化,并通过科学调控技术措施来达到所要求的水色,是水产养殖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针对不同水色的变化及调控技术进行了阐述,以期为水产养殖户进行水质调整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鱼塘水质一旦恶化,会使鱼类缺氧、中毒,甚至死亡。因此,搞好水质调制管理非常重要。 1.适时清淤。精养鱼塘的积淤厚度一般以每年10厘米左右的速度递增。池塘保留适宜厚度(15~20厘米)的淤泥能起到保肥、供肥和缓冲水质等作用,但淤泥过厚,会对水产养殖带来危害,必须清淤改良。池塘清淤时先排干池水,进行人工或机械(泥浆泵)清淤或借助潜走式水下清淤机进行带水清淤,也可以在池塘中种植一些挺水或沉水植物,改良底质。 2.施用漂白粉。为了杀灭池塘中的病菌、寄生虫等,一些养殖场或养殖户大量使用生石灰和漂白粉。岂不知在杀灭病菌及寄生虫的…  相似文献   

11.
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一切生命将不复存在。目前全球水资源状况不容乐观,主要问题是水资源短缺,水质恶化,人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面对如此大的挑战,我们必须采取必要措施对水资源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12.
韩江上游跨省界流域水质状况不容乐观,两江跨界流域的部分水库水质已经恶化。跨界污染的法律法规制定相对滞后,这样造成跨省上游对下游污染的环境保护执法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因此,强化水质保护责任机制,将河流水质保护工作列入环境保护责任考核之一,明确各级政府部门环境保护目标工作;根据流域环境容量,与现状环境过境通量比较,核定需要削减的污染物量,研究通过以排污权交易的方式进行流域跨界生态补偿。在水质达标的情况,制定详细补偿补贴方案;反之,核定超标污染物通量,制定相应的赔偿标准与方案。  相似文献   

13.
四、水质调控 养殖前期(投苗1个月内)基本上不换水,以添加水为主,直到注满水,同时施放有机肥或无机肥培育水色,使池水保持浅褐色或黄绿色、绿色,透明度控制在30~40厘米;中期采取逐步添补水或少许换水的方法;后期(投苗2个月以后)根据水质情况和水色变化适当换水,减少水质恶化的情况发生。如水色过浓  相似文献   

14.
高密度鱼虾养殖池水体中残饵、粪便量大.水质易恶化。生物活性水质改良剂能将水体和底泥中的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转变为有益物质,从而改良水质,促进鱼、虾生长,增产增收。常用的生物活性改良剂有下列六种:  相似文献   

15.
养殖水质的好坏是水产养殖的关键。适时监测养殖水体、明辨水质优劣,及时调控水质对水产养殖非常重要。水质好坏的判断有水色观察法、水质监测设备监测法等。在了解水质情况的基础上,水质调控更有针对性。水质调控的方法通常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该文概述了养殖水体水质好坏的具体判断方法、水质的具体调控方法,以期为养殖户提供相关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来自安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的消息:进入8月份,全省气温较高,平均水温可能在29℃左右,鱼类生长旺盛。受高温、鱼载量、投喂量增大的影响,养殖池塘水质、底质趋于恶化,部分池塘水质老化,尤其是氨氮、亚硝  相似文献   

17.
池塘养鱼的各季管理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春季1.1池塘水位早春池塘里面的水不能太深,通常水深要保持在1米左右,这样能使池塘内的水增温更快,有利于水生植物的繁殖,使鱼更早的进食并生长。1.2鱼塘水质肥沃的水质有利于鱼的生长,但如果水质富营养化,那么就不利鱼生长。若水质老化、偏酸性,应该及时的注入新水,或者按照150~220千克/公顷泼撒生石灰水。如果水质的营养不够,就施入一定量的化肥,始终保持水质的活、肥、爽、嫩,使水的颜色呈黄绿色或是油绿色。  相似文献   

18.
渔弛中大量的害藻会使水质恶化,影响鱼类生长。现介绍几种主受害藻的防除方法:  相似文献   

19.
微生态制剂养鱼对水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水质的恶化是影响鱼类存活率和产量的主要障碍。随着水质恶化的日益严重 ,已经开始尝试在水体中使用微生态制剂来改善养殖生态环境。研究以鲫鱼为对象 ,对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等微生态制剂净化养鱼水质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作用机理。结果显示 ,单独添加光合细菌降解水体氨氮的能力十分显著 ,E1组氨氮的浓度由 1.6 2mg/L下降到 0 .4 5mg/L左右 ;单独添加芽孢杆菌可以显著同化水体中的亚硝酸盐 ,E2 组亚硝酸盐含量下降幅度达 5 0 % ;复合微生态制剂无论降低氨氮、亚硝酸盐含量还是COD含量 ,均优于单独制剂 ;与对照组相比 ,微生态制剂缓和了pH值的大幅度变化。这为微生态制剂合理有效地使用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高产养殖水体的载鱼量较高,投饲施肥的数量大,残剩饲料、肥料和鱼类排泄物增多,在缺少有效水质管理技术的情况下,水质迅速恶化,鱼病和泛池事故频繁发生而难以达到预期的养殖效益。渔业生产实践表明,提高水质管理技术水平,创造良好生态环境,不仅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鱼类生长潜力,增加养殖产量;而且发病和泛池死鱼事故的机率明昆减少,是提高养殖效益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