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纪念性景观是景观设计的重要类型,是社会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形式之一,以人物为纪念对象的纪念性景观,更加注重人物精神传承和生平事迹的展示。本文以李元龙纪念林景观设计为例,对人物类纪念性景观设计表达方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纪念性场所是承载人们缅怀沉思的精神场所。对纪念性景观营造手法的研究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场地的景观效果,实现在纪念场所的物质载体设计中激发观赏者的情感体验。以景观设计逻辑思维为基础,通过现状分析和经典案例文本解析,归纳纪念性园林中如何通过景观设计营造场所精神。研究结果表明,纪念性园林设计应以周边环境为切入点,在确定物质空间的精神表达的基础上,合理组织设计语言,同时考虑材料及光影结合设计来提高场所体验性感知。  相似文献   

3.
城市公共空间是民众日常活动、娱乐、休闲、观光、运动的主要场所,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目的是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提升城市形象,满足民众对观光、活动体验、休闲娱乐上的个性化需求。基于此,阐述了装置艺术与城市公共空间景观涵义,分析了装置艺术应用于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中的作用,并从建立纪念性景观、塑造奇异空间、创造标志性景观、设计个性化景观道路4个方面,探讨了装置艺术在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期提升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质量和城市建设规划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4.
裴梓博 《现代园艺》2023,(16):24-27
基于Arc Gis10.2,运用最邻近指数和核密度估计法,分析黑龙江省范围内的红色景观资源空间分布集聚程度,研究黑龙江红色景观的空间分布与空间格局的现状特点,运用网络分析工具对黑龙江红色景观进行了可达性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的红色景观资源在空间上呈现出中南部地区集聚分布,而西北、北部以及东部边缘地区的红色景观资源分布较为稀疏,整体呈不均衡态势;(2)黑龙江纪念性景点的平均通行时间在0.0212~9.3564h,其平均值为4.1790h,景观可达性系数极差为562.3705;(3)研究区内红色旅游景点的可达性主要是中南部地区与东南角的可达性较好,北部和西北部以及东部边缘地区的可达性较差。最后为黑龙江省的红色纪念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5.
张文娟 《现代园艺》2023,(18):100-102
在“文化强则民族强“”绿色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精神指引下,地域文化与景观设计的结合,促进景观特色再生已经成为现代景观设计的一种表达方法。在众多的景观空间中,公园作为特色文化景观空间具有重要发展潜能。基于此,以文化表达和再生为视角,重点探究地域文化在公园景观中的应用,探索城市公园景观文化激活实践方式。结果表明,地域文化作为人与场所之间的一种联系和“语言”,强化了人与场所之间互动和地域文化的延续,更有利于优化景观设计,促使景观表达更富有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6.
以北京大学为例,对校园纪念性景观的植物配置从种植形式、色彩、形态、文化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出一些经验并提出建议,以期对以后的纪念性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电影实例中景观设计要素的分析入手,找出在电影场景画面营建过程中各种景观要素的应用及其设计方法。在电影场景设计中寻找景观设计要素的表达方法,达到用动态化的电影语言展示景观设计作品,寻求设计教学过程中如何增强各种要素视觉景观效果,用电影场景的画面感营造出更多参与体验性的人性化景观作品。  相似文献   

8.
设计符号应用于纪念性景观中,可以唤起观者的记忆,触动观者的情感,提升环境空间的可理解性,是对纪念景观中文脉传承和记忆故事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以纪念性景观为研究对象,对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为案例,从宏观、中观、微观3层次,分析设计符号在纪念性公园景观中的作用和具体应用方式。  相似文献   

9.
景观设计是工作人员依照特定的思想内涵、社会功能而构建的景观工程,主要包含风景与园林的规划设计。我国城市景观空间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造成城市景观建设质量下降。本文对景观空间视觉吸引要素及其机制进行分析,以期为城市景观空间建设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现代园艺》2021,(2):50-52
以弘扬中国红色革命文化为出发点,通过挖掘鄂豫皖红色革命文化,对鄂豫皖红色纪念馆的周边景观进行再设计改造,为塑造具有红色革命文化特色的高品质纪念性景观环境提供新的理论和方法借鉴,从而引导大学生礼敬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涵养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1.
乡村公共空间景观设计是乡村建设的重点内容,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利用有限资金和资源建设乡村景观成了乡村建设的重要议题。梳理低成本景观的概念及研究现状,采用AHP层次分析法构建乡村公共空间低成本景观评价体系,根据评价体系指标权重对低成本景观设计要素进行排序,进而提出乡村公共空间低成本景观设计方法,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杨新宁 《花卉》2021,(4):60-61
景区纪念性广场的景观设计一方面要满足纪念氛围的象征要求,另一方面也要具有一定的景区生活功能,应在设计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笔者将结合自己所参与的厚畛子镇滨河广场景观提升设计浅谈一些对景区纪念性广场设计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刘林 《现代园艺》2023,(8):108-110
校园环境建设是高校教育发展中重要的一环,景观设计旨在为师生提供良好的校园环境。红色文化与校园景观的融合,能够发挥环境思政育人的功能,同时也是营造积极健康的社会环境和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一种重要途径。通过在高校景观设计中融合红色文化的思想内涵,在构建有特色校园景观的同时,营造更符合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需求以及传承红色文化的环境氛围,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培育优秀的“时代新人”,提升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地域特征对园林景观设计带来的影响,本文深入分析地域特征、内涵,以沈阳商业街为例,详细分析了地域景观的作用,介绍了其中存在的影响因素。通过多角度的分析,把握景观设计的具体特征,并且根据城市商业街景观设计原则,对地域景观表达方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5.
红色文化景观作为一种特殊的主题景观形式,它承载着众多革命先辈的伟大革命精神。在当今弘扬红色文化的时代背景下,对其历史景观遗址的设计研究显得尤为迫切。为大力张扬优秀的红色文化,以徐州淮海战役景观遗址为例,探究红色文化遗址的景观设计,在剖析徐州淮海战役的历史背景及意义的基础上,为当代红色景观设计提供设计思路和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6.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晋江市美丽乡村的建设已有显著成效,乡村景观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文章从景观设计学角度对乡村中散落荒置的点状公共空间进行研究,分析乡村中点状公共空间的四个特征,针对其特征分别提出其在景观设计中应遵循的一些原则,并将之运用到晋江市上垵村村口处点状公共空间景观建设实践中,以期为今后的乡村点状公共空间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植物作为重要的景观元素,在纪念性空间中占据着大量的篇幅,其在空间塑造、文化表达、情感烘托上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当前针对郑州市纪念性空间植物造景的专类研究较少,不够充分,因此,以地下空间中的植物景观作为切入点,从植物构成、空间营造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8.
宋嘉怡  郭玉笑  洪丽 《现代园艺》2023,(5):128-130+133
景观叙事学作为叙事学的空间维度分支,在城市开发、城镇化建设、历史文化传承中均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将文学领域中的叙事手法与景观设计相结合,以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纪念馆广场设计实践为例,探索景观叙事理念与叙事表达设计策略。研究将整个叙事的拓展表达过程分为3个层次——文脉、主题、线索,并遵循5个基本步骤“体—点—线—面—体”,将景观叙事的主题从抽象的地域文脉与文化背景中提炼出来作为核心,再从核心向外发散丰富其叙事内容,旨在为纪念性园林场所精神的表达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乡村景观设计是一种具有一定特定景观形态、内涵和功能的地域性景观综合设计体系,分析乡村景观设计中空间形态组织的构建、整体景观车技空间和特质形态,可以提高针对乡村景观设计空间形态组织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广西平乐县中山公园的纪念性空间营造现状展开调查与分析,总结其纪念性空间表达的特色与不足,探讨其纪念性空间优化的建议:加强公园管理力度,引导市民游客文明游园;重视纪念性空间周边景观营造;增加纪念性空间的互动参与性。希望通过本研究以充实纪念性空间研究的内容,并为其他纪念性空间的营造、改造等提供一些参考,同时呼吁市民游客重视中山公园的重要历史意义,学习和弘扬中山精神,保护好纪念性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