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来的生产实践说明,用褶纹冠蚌育出的珍珠珠质,不如用三角帆蚌育出的珍珠珠质,这不仅直接影响到国家创汇和集体经济的收入,甚至会影响到珍珠养殖业发展的方向。为此,我们开展了三角帆蚌育珠的研究,期望通过改革养殖工艺,改善管理办法,提高二足龄三角帆蚌优质珠的比例和成活率。  相似文献   

2.
我市三县二区有高产精养鱼塘6600 ha,其中鱼蚌混养池的面积约占70%。随着池塘养殖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养殖模式已由原来以鱼为主、养蚌为次逐年转为鱼蚌并重或以蚌为主,养鱼为次,此乃养蚌的经济效益高于养鱼之故。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我市产无核珍珠近100 t,但五级及五级以下的等外珠约占85%左右,等级珠,特别是三级以上的优质珠比例太少。所以,当务之急是提高育珠技术水平,培育优质高产珍珠,以提高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3.
河蚌育珠是一项投资省、成本低、收益高的养殖业,是农村致富的一条好门路。近几年来巢湖地区群众积极育珠,并在实践中摸索到提高育珠产量和质量的6条技术措施。一、选择适龄优质手术蚌选择适龄的手术蚌,即取外套膜切成小片作为插核用的称为手术蚌;选择  相似文献   

4.
<正> 河蚌育珠是门新兴学科,自从六十年代获得生产性突破以来,尚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索、去揭示,而如何提高珍珠质量问题则是众多问题中较为重要和迫在眉捷的。江苏省1979年珍珠总产量为16吨(包括历年积压的次珠在内),而1、2、3级珠只占少数。不同地区、不同生产单位之间的差别也很大,质量好的单位,1~2级珠占40~  相似文献   

5.
1979年以来,我县三角帆蚌蚌病蔓延严重,育珠蚌的成活率甚低,严重的地方甚至全部死亡。据统计,1979年以前,全县养殖的三角帆蚌要占总数的80%左右,三级以上的优质珠占21.6%。尔后,随着蚌病的蔓延,三角帆蚌的比例下降到10~20%(1981),三级以上的优质珠下降到3.2%;当年繁殖的三角帆蚌幼蚌也只长到3~4厘米,到第三年后  相似文献   

6.
毛主席教导我们:“有了优良的品种,不增加劳力和肥料也能增产”。几年来,我们深刻体会到,要育好珠,也必须要有优良的蚌种。在育珠蚌中,以三角帆蚌出优质珠比例较高,病害少,成活率高。所以我县从1973年开始就狠抓育珠良种的培育,在重点社队进行了三角帆蚌人工繁殖试验,逐年积  相似文献   

7.
马氏珠母贝术前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劳赞  邓陈茂  梁盛 《水产科学》2003,22(4):27-29
实验结果表明:经术前处理后的插核贝休养期存活率为95 2%,育珠期存活率达85 5%,每贝只插1个核,休养期留核率为0 86,育珠期留核率达0 71。珍珠的质量明显提高,优质珍珠的生成率高达34 6%,比对照组高出27 5%。  相似文献   

8.
为了筛选优质的珍珠蚌插片组合,探究不同种类珍珠蚌相互插片后生长性状间的差异和相关性,以及各组合无核珍珠成珠率和大小的差异,利用三角帆蚌(S)、池蝶蚌(C)和褶纹冠蚌(Z)分别作为供片蚌和育珠蚌,获得9个育珠蚌组合,测量各育珠组合的体质量、壳长、壳高和壳宽,比较9个育珠蚌组合及3个未插片的三角帆蚌、池蝶蚌和褶纹冠蚌对照组在1年后生长性状的差异,对各生长性状相关性进行分析。测量每个育珠蚌所产无核珍珠的数量和大小,计算成珠率和圆度,分析不同组合之间无核珍珠的差异。结果显示,无核育珠手术影响珍珠蚌的生长性能,以三角帆蚌和池蝶蚌为育珠蚌的组合生长性状均优于对照组,S-S育珠组合在以三角帆蚌为育珠蚌组合内生长最优,SC和C-C育珠组合在以池蝶蚌为育珠蚌组合中生长最优,而以褶纹冠蚌为育珠蚌的组合插片后生长性状指标均小于对照组。其中除了池蝶蚌同种插片组合(C-C育珠组合)外,其余各育珠组合壳长与体质量间相关系数均高于其他生长性状间相关系数,C-C育珠组合壳宽与体质量相关系数最大;三角帆蚌和池蝶蚌之间的插片组合(S-S、C-S、S-C和C-C育珠组合)及褶纹冠蚌同种插片组合(Z-Z育珠组合)成珠率较高(91.67%~100%)。S-S、S-C和C-C育珠组合所育珍珠较圆但珍珠大小在各育珠组合内处于中等。研究表明,无核育珠手术改变珍珠蚌的生长性能,不同育珠组合生长性能存在差异,S-S、S-C和CC育珠组合插片后生长性能较好,成珠率高,珍珠较圆但珍珠大小在各育珠组合中处于中等,该结果为探索不同珍珠蚌生长性状差异和相关性及其所产无核珍珠成珠率、大小的比较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李晓红  詹毅  虞立  金伟锋 《淡水渔业》2022,52(2):98-104
在淡水有核珍珠培育中,植核手术后的育珠蚌高死亡率和高吐核率一直影响着珍珠的品质和珍珠养殖户的收益.研究包药珠核药物的最佳浓度,提高珍珠的品质.实验设对照组1组,植入普通珠核,正交试验组16组,分别植入不同浓度的混合药液制作的包药珠核;比较各组的成活率、留核率和优质珠率的差异;采用熵权法确定成活率、留核率和优质珠率的权重...  相似文献   

10.
马氏珠母贝分段育珠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09年进行了马氏珠母贝分段育珠试验.在河口内湾进行插核母贝的术前处理和后期育珠管养,在池塘进行术后休养和前期育珠管理,以避开台风和河口内湾的淡水期.试验结果表明:手术后休养期珠母贝的成活率平均为87.4%,留核率达78.2%;育珠期珠母贝的成活率平均为73.6%,收获时成珠率为29.5%,插核万贝收珠1.96 kg.与传统育珠模式相比,育珠贝的成活率、成珠率及珍珠质量都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比较了不同术前处理方式和不同规格珠核对企鹅珍珠贝(Pteria penguin)游离珍珠培育效果的影响。术前处理方式分别为抑制母贝性腺发育和促进性腺发育排精产卵,珠核规格分别为5.0 mm、6.0 mm、7.0 mm和8.0 mm,手术贝休养期为1个月,育珠期为18个月。结果显示:术前处理和珠核规格对育珠贝成活率、留核率和成珠率存在显著影响(P0.05),促进性腺发育排精产卵处理的育珠贝休养期、育珠期成活率、留核率和成珠率最高(62.0%、54.0%、21.0%和48.0%),未经术前处理的对照组最低(50.0%、38.0%、11.0%和32.0%),珠核直径5.0 mm组休养期、育珠期手术贝成活率、留核率和成珠率最高(64.0%、54.0%、22.0%和45.0%),8.0mm最低(42.0%、33.0%、8.0%和22.0%)。本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手术前处理可以显著提高企鹅珍珠贝育珠贝的成活率、留核率和成珠率,企鹅珍珠贝游离珍珠培育的合适的珠核规格为5.0~6.0 mm。  相似文献   

12.
为了筛选优质的珍珠蚌插片组合,探究不同种类珍珠蚌相互插片后生长性状间的差异和相关性,以及各组合无核珍珠成珠率和大小的差异,利用三角帆蚌(S)、池蝶蚌(C)和褶纹冠蚌(Z)分别作为供片蚌和育珠蚌,获得9个育珠蚌组合,测量各育珠组合的体质量、壳长、壳高和壳宽,比较9个育珠蚌组合及3个未插片的三角帆蚌、池蝶蚌和褶纹冠蚌对照组在1年后生长性状的差异,对各生长性状相关性进行分析。测量每个育珠蚌所产无核珍珠的数量和大小,计算成珠率和圆度,分析不同组合之间无核珍珠的差异。结果显示,无核育珠手术影响珍珠蚌的生长性能,以三角帆蚌和池蝶蚌为育珠蚌的组合生长性状均优于对照组,S-S育珠组合在以三角帆蚌为育珠蚌组合内生长最优,S-C和C-C育珠组合在以池蝶蚌为育珠蚌组合中生长最优,而以褶纹冠蚌为育珠蚌的组合插片后生长性状指标均小于对照组。其中除了池蝶蚌同种插片组合(C-C育珠组合)外,其余各育珠组合壳长与体质量间相关系数均高于其他生长性状间相关系数,C-C育珠组合壳宽与体质量相关系数最大;三角帆蚌和池蝶蚌之间的插片组合(S-S、C-S、S-C和C-C育珠组合)及褶纹冠蚌同种插片组合(Z-Z育珠组合)成珠率较高(91.67%~100%)。S-S、S-C和C-C育珠组合所育珍珠较圆但珍珠大小在各育珠组合内处于中等。研究表明,无核育珠手术改变珍珠蚌的生长性能,不同育珠组合生长性能存在差异,S-S、S-C和C-C育珠组合插片后生长性能较好,成珠率高,珍珠较圆但珍珠大小在各育珠组合中处于中等,该结果为探索不同珍珠蚌生长性状差异和相关性及其所产无核珍珠成珠率、大小的比较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水产科技情报》1977,(3):18-20
毛主席教导我们:“有了优良的品种,不增加劳力和肥料也能增产”。几年来,我们深刻体会到,要育好珠,也必须要有优良的蚌种。在育珠蚌中,以三角帆蚌出优质珠比例较高,病害少,成活率高。所以我县从1973年开始就狠抓育珠良种的培育,在重点社队进行了三角帆蚌人工繁殖试验,逐年积累了一些经验。去年我县广泛推广,现将我县各地三角帆蚌人工繁殖的初步经验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4.
《水产科技情报》1972,(6):25-26
在毛主席关于“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伟大方针指引下。近几年来,上海市淡水珠珍养殖事业迅速发展。市水产局为总结、交流经验。提高育珠和珍珠质量。于8月30日,31日在嘉定召开了河蚌育珠会议。参加会议的有郊区十个县的育珠干部以及本市有关单位的代表.共120余人。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武进县洛阳镇陆家头鱼池,七十年代鱼蚌混养技术就获省水产局科技奖,到八十年代中期,为提高优质珠比率,改用三角帆蚌育珠,但因病死蚌90%左右,且屡接屡死,损失惨重。1990年与费国平联合承包,采用费的全新工艺,  相似文献   

16.
<正> 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是当前淡水蚌珠生产中最佳的蚌种,一直为育珠者广泛采用。但是,自1975年以来,多数育珠地区,经插珠和未插珠的三角帆蚌均常因发病而导致大批死亡,造成重大损失。生产单位被迫改用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育珠,但珍珠质量不如三角帆蚌的好。因此,防治流行广,危害大的三角帆蚌病的问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长期来,我国淡水育珠的质量不高,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能力,如何提高淡水珠的质量,已成为育珠生产单位和养殖户们最为关切的问题,有的来信本社询问,有的直接向育珠历史较久的养殖场请教。本刊在第八期及过去都曾刊登过有关知识,现由武穴市水产养殖场伍建明同志,对提高育珠质量和防治蚌病方面的有关技术问题,先后作个解答。  相似文献   

18.
老塘用三角帆蚌育珠,蚌病猖獗,病死蚌有的高达90%左右,且优质珠极少。这成了多年来严重困扰育珠户的老大难问题。然而,武进县洛阳镇的“培育珍珠状元”费国平,经过26年艰苦探索,终于找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新方法。 1990年,费国平见本镇陆家头鱼池用三角蚌育珠屡接屡死,便与该池原承包人联合承包,采用他的全新工艺,老塘育珠出现奇  相似文献   

19.
影响马氏珠母贝植核育珠绩效的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在海水珍珠养殖核心区域流沙湾,通过设置不同术前处理方法、不同配液进行小片保养和不同模式育珠三个实验,比较其对马氏珠母贝植核育珠绩效的影响。术前处理方法分别为抑制性腺、温度差促排、盐度差促排和对照组(A_1、A_2、A_3、AD);小片保养分别为配液1号、配液2号、配液3号、和对照组(B_1、B_2、B_3、BD);育珠模式分别为海区休养与育珠、池塘休养与育珠和池塘休养与海区育珠(C_1、C_2、C_3)。经休养、育珠结束后,比较其育珠绩效相关指标值的差异。实验结果显示:实验Ⅰ中各术前处理组间育珠贝的育珠绩效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处理组(A_1、A_2、A_3)育珠贝的成活率、留核率、成珠率、优良珠率和育珠绩效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AD)(P0.05),其中温度差促排组(A_2)具有最高的育珠绩效值;实验Ⅱ中各不同配液保养组间育珠贝的育珠绩效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通过细胞小片保养各组(B_1、B_2、B_3)的育珠绩效值都显著高于对照组(BD)(P0.05)。其中配液1号组(B_1)具有最高的育珠绩效值;实验Ⅲ中各不同育珠模式组间育珠贝的成活率和留核率:(C_1)与(C_2)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和(C_3)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育珠贝的成珠率、优良珠率和育珠绩效值:(C_1)与(C_3)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和(C_2)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池塘休养与海区育珠组(C_3)具有最高的育珠绩效值。  相似文献   

20.
珍珠一般是用来做工艺品。1932年,安徽省科委下达了关于河蚌育珠方面的研究课题,并在它的主持下,成立了由安徽省水产局(系项目的牵头单位)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系(系项目的承担单位)等单位组成的河蚌育珠科研协作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