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3 毫秒
1.
江西转基因抗虫棉苗期棉盲蝽发生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江西转基因抗虫棉苗期发生绿盲蝽、中黑盲蝽、杂毛合垫盲蝽3种棉盲蝽,以绿盲蝽和中黑盲蝽为主要发生种,绿盲蝽与中黑盲蝽种群为1.54∶1,绿盲蝽为优势种,但具体在各棉苗床上这些盲蝽虫口发生优势差别与附近杂草群落种类有关。棉盲蝽在苗床上虫口增长与附近杂草花期消退、除草剂使用、棉苗移栽晚苗龄大有关。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北方茶区绿盲蝽种群数量不断增加,对茶树为害越来越重。绿盲蝽以第一代若虫为害春茶为主,但是不同年份越冬卵孵化期不同,导致绿盲蝽第一代为害期也不同,给有效防治带来了困难。绿盲蝽的发生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文章依据2008年至2017年茶园绿盲蝽越冬卵春季初孵期数据,与气象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建立了茶园绿盲蝽越冬卵春季初孵期预测模型,为不同年份茶园绿盲蝽越冬卵春季初孵期的准确预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采用对比试验方法,系统调查了转基因抗虫棉田内不同种植管理方式插种向日葵对绿盲蝽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向日葵对绿盲蝽具有明显的诱集作用,向日葵施氮肥可以明显提高其对绿盲蝽的诱集能力;棉田插种向日葵能减少棉田绿盲蝽的发生危害;棉田插种向日葵、施氮肥并防治其上绿盲蝽能大大强化棉田仅插种向日葵减少棉田绿盲蝽发生危害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盲蝽是棉花的主要害虫,对蔬菜也有较大的危害。本研究利用黑光灯对蔬菜地刺吸式害虫进行调查,共发现刺吸式害虫6个科17种,其中以中黑盲蝽(Apolygus suturalis Jakovlev)和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 Meyer-Dür)为主要害虫。同时研究了蔬菜地中黑盲蝽和绿盲蝽的数量和种群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中黑盲蝽和绿盲蝽在孝感市云梦县1年发生4~5代,中黑盲蝽发生高峰期为6~8月,绿盲蝽发生高峰期为9月。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不同果园生境对绿盲蝽生殖的影响,从分子角度确定绿盲蝽适合的产卵生境,本研究首先采用绿盲蝽专用诱芯调查了枣园、葡萄园的绿盲蝽发生量,然后通过比较半翅目,直翅目,膜翅目,鳞翅目等昆虫cDNA同源序列,根据基因保守序列设计一对简并性引物,克隆绿盲蝽卵黄原蛋白(Vg)基因片段,采用RT-PCR的方法检测了2种生境中Vg基因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枣园绿盲蝽的发生量始终高于葡萄园,枣园有4个发生高峰,而葡萄园有2个。基因克隆获得一段大小为732 bp的基因片段,编码244个氨基酸;该基因序列与其他蝽类昆虫Vg基因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达80%以上;系统进化分析表明,绿盲蝽Vg基因与赤须盲蝽、烟盲蝽及黑肩绿盲蝽的亲缘关系最近,克隆的基因片段为绿盲蝽Vg基因片段,并命名为AL-Vg。不同生境Vg基因表达量比较可知,枣园的表达量低于葡萄园,结合发生量表明枣园生境更适合绿盲蝽生殖产卵。  相似文献   

6.
赵震杰 《河南农业》2009,(11):21-21
一、棉花盲蝽蟓的发生规律及危害 (一)棉盲蝽蟓的种类和形态特征棉盲蝽是为害棉花的多种盲蝽的统称,属半翅目。盲蝽科,我国各棉区常见为害棉花的有6种:绿盲蝽、三点盲蝽、苜蓿盲蝽、中黑盲蝽、牧草盲蝽及赣棉盲蝽。在南阳市范围内棉田发生的有4种盲蝽:绿盲蝽、苜蓿盲蝽、三点盲蝽、中黑盲蝽。  相似文献   

7.
北方茶区绿盲蝽的发生与绿色防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绿盲蝽成为我国北方茶区的主要害虫,对春茶的危害尤为严重。为有效控制茶园绿盲蝽危害,本文介绍了我国北方茶园绿盲蝽危害特点、预测预报、防控策略和相关绿色防控措施,为北方茶园绿盲蝽可持续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果树绿盲蝽农药减量化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种植结构的改变,绿盲蝽已成为了我国果树上的主要害虫之一。目前,国内对绿盲蝽的防治措施研究仍较为落后,主要以化学农药喷雾防治为主,但由于绿盲蝽具有较强的爬行、飞行以及繁殖能力,很难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该文介绍了果树绿盲蝽农药减量化综合防治技术,以期在减施化学农药的同时达到对果树绿盲蝽有效控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一、棉花盲蝽蟓的发生规律及危害 (一)棉盲蝽蟓的种类和形态特征棉盲蝽是为害棉花的多种盲蝽的统称,属半翅目,盲蝽科,我国各棉区常见为害棉花的有6种:绿盲蝽、三点盲蝽、苜蓿盲蝽、中黑盲蝽、牧草盲蝽及赣棉盲蝽.在南阳市范围内棉田发生的有4种盲蝽:绿盲蝽、苜蓿盲蝽、三点盲蝽、中黑盲蝽.  相似文献   

10.
棉盲蝽是指棉田常见的绿盲蝽、三点盲蝽、苜蓿盲蝽和中黑盲蝽的总称,均属半翅目,盲蝽科.在临清市绿盲蝽年发生5代,三点盲蝽年发生3代,苜蓿盲蝽年发生4代,中黑盲蝽年发生4代,是棉花蕾铃期的重要害虫.  相似文献   

11.
李玉林 《农技服务》2009,26(8):89-90
将常见的几种棉盲蝽(绿盲蝽、中黑盲蝽和苜蓿盲蝽)进行了识别,并总结了其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棉花叶片中蛋白质、可溶性糖和花青素含量与绿盲蝽抗性的关系,为深入研究棉花对绿盲蝽的抗性机制及组建绿盲蝽综合治理技术体系提供依据。【方法】以田间筛选出的31个棉花品种(系)为材料,通过网室抗性鉴定和室内测定分析,系统研究了不同棉花品种(系)对绿盲蝽的抗性水平及棉花叶片蛋白质、可溶性糖和花青素含量与绿盲蝽抗性的关系。【结果】不同棉花品种(系)在苗期、蕾期和花铃期叶片中蛋白质、可溶性糖和花青素含量存在差异;苗期棉花叶片中蛋白质含量和蕾期可溶性糖含量均随着棉花对绿盲蝽抗性的增强而降低,蕾期棉花叶片中花青素含量随着棉花对绿盲蝽抗性的增强而增加。【结论】棉花叶片中蛋白质含量和蕾期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与绿盲蝽抗性呈负相关,而蕾期棉花叶片中花青素含量与绿盲蝽抗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绿盲蝽对不同处理具花枣枝挥发物的趋性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绿盲蝽对不同处理具花枣枝挥发物的趋性反应,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绿盲蝽Lygus lucorum Meyer-Dur对几种不同处理具花枣枝挥发物的趋性反应,结果表明:绿盲蝽雌虫对寄主植物挥发物表现敏感,而雄虫反应迟钝;相对于机械损伤和被不同虫口密度的绿盲蝽雌虫刺吸后的具花枣枝而言,健康具花枣枝对绿盲蝽雌虫的引诱作用最强;随着虫口密度的不断增加,接虫具花枣枝对绿盲蝽雌虫会产生明显的驱避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不同类型杀虫剂对绿盲蝽室内毒力及田间药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室内玻管药膜法和田间药效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评价了几种不同类型杀虫剂对绿盲蝽的应用前景。结果表明:锐劲特(氟虫腈)、马拉硫磷和丁硫克百威有望成为防治绿盲蝽的理想药剂。提出了科学使用现有药剂和开展绿盲蝽抗药性监测,已成为当前棉田绿盲蝽治理中势在必行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绿盲蝽成虫对几种寄主植物花器的趋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室内饲养的绿盲蝽成虫为试虫,以黄瓜、辣椒等17种作物或蔬菜的花器为研究对象,采用双向末位淘汰法,研究了绿盲蝽对各寄主植物花的趋性。结果表明:绿盲蝽成虫对向日葵花、辣椒花和豇豆花的趋性明显强于其他作物花;番茄花、草莓花、车轴草花和黄瓜花对绿盲蝽也具有较强的引诱作用。本研究将为绿盲蝽趋花特性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冬枣绿盲蝽的发生与无公害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绿盲蝽已成为我国冬枣的主要害虫。其刺吸冬枣幼嫩部分的汁液进行危害,造成花芽分化不良,落蕾落花,叶片穿孔,枣果畸形脱落,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综述了绿盲蝽的分布、发生规律和危害特点,分析了其成灾原因。针对目前绿盲蝽发生的特点以及防治中的问题,介绍了冬枣园绿盲蝽无公害化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7.
<正>本文研究了沧州地区绿盲蝽在棉田的危害特点及发生状况,分析其重发原因,并提出防治方法,为防治棉田绿盲蝽提供参考。一、绿盲蝽在棉田的发生规律绿盲蝽在棉花整个生长发育期都有发生,但从宏观上看,其发生与棉花的生育期有着密切关系。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棉花受绿盲蝽为害重的时期主要是苗期、蕾期和花铃期。这一生态规律是比较恒定的。绿盲蝽羽化后的第2代成虫极少数在枣树上产卵,大多数由枣树转主至棉田产卵,转主高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棉田主要盲蝽——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和中黑盲蝽Adelphocoris suturalis高效、环境友好的新型防治技术,选择盲蝽科昆虫寄主植物——韭菜Allium tuberosum和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种子,采用冷浸法制备其乙醇提取物,利用三臂嗅觉仪比较绿盲蝽对2种提取物和棉花叶片间的嗅觉反应,并筛选了1种具有显著协同增效作用的复配制剂。结果显示,绿盲蝽对韭菜籽提取物选择反应率最高,为56.04%±3.77%,显著高于葵花籽提取物和棉花叶片。当韭菜籽提取物和葵花籽提取物按照体积比3∶7复配后具有协同增效作用,且对绿盲蝽和中黑盲蝽均能表现出极强的引诱作用,选择反应率均在80%以上。结果表明,该复配引诱剂具备防治棉田盲蝽科害虫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绿盲蝽发生的原因①气候条件适宜。2008年蓟县雨水多,温、湿度满足了绿盲蝽孵化发生所需要的气候条件。②2007年防治不到位,加之果园清理不细致,越冬虫卵多,导致2008年绿盲蝽的爆发。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绿盲蝽在棉花上的发生特点,总结了其防治措施,以期为绿盲蝽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