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5 a生天红2号/SH40/八棱海棠为试材,研究了苹果树生长期覆盖白色地膜、塑料地膜和黑色地布对冠层环境以及叶片光合作用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覆盖处理的树冠内相对光照强度顺序为白色地膜塑料地膜黑色地布,但冠层内的温度和湿度差异均不明显;叶片SPAD值和Pn顺序均表现为白色地膜黑色地布塑料地膜;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果形指数顺序均表现为白色地膜黑色地布塑料地膜,着色指数和光洁指数顺序均表现为白色地膜塑料地膜黑色地布。苹果树盘覆盖白色地膜有利于提高冠层内的光照强度,提高叶片光合能力和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2.
地膜颜色和厚度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不同颜色和厚度的塑料薄膜覆盖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绿洲灌区风沙土覆盖薄膜厚度为0.012 mm时,以覆盖黑色地膜的玉米折合产量最高,为15 583.3kg/hm~2;覆盖白色地膜的折合产量次之,为15 375.0 kg/hm~2;覆盖蓝色地膜时,玉米前期生长较快,但折合产量较覆盖白色地膜下降。且薄膜厚度为0.012 mm时有利于废旧薄膜的回收利用。白色地膜随着厚度的增加,玉米产量呈逐渐增大的趋势,覆盖薄膜厚度超过0.012 mm时,玉米产量反而随薄膜厚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3.
在陇东旱塬生态条件下,试验测定了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田覆盖化学除草地膜对后茬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田覆盖化学除草地膜,后茬大豆株高在三叶一心期和始花期较覆盖白色地膜分别降低0.02、0.84 cm,2种地膜间无显著差异;大豆下、中、上部及全株叶片在三叶一心期的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较覆盖白色地膜分别增加1.62、降低0.42、降低0.87和增加0.10,但在2种地膜间均无显著差异;单株结荚数、单荚粒数较覆盖白色地膜分别增加3.40个和降低0.10粒,但在2种地膜间均无显著差异;百粒重和单株产量均显著低于白色地膜,降幅分别为2.24 g和9.27%。可见,在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田覆盖化学除草地膜对后茬大豆主要农艺性状均无明显影响,但对大豆的百粒重和单株产量有显著影响。因此,在覆盖化学除草地膜的玉米田不宜安排种植大豆。  相似文献   

4.
烤烟黑白地膜覆盖栽培增温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烤烟垄体上分别设置覆盖白色(透明)地膜、黑色地膜、不盖膜对照,研究其对垄体表层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白色地膜增加垄体内温度的效应显著优于覆盖黑色地膜和不盖膜对照,覆盖黑色地膜增加垄体内温度的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试验以玉米覆盖普通白色地膜、降解白色地膜、普通黑色地膜与露天栽培作比较,研究了玉米覆盖不同材质农用地膜的降解及其对玉米的增产效应。结果表明,玉米覆盖"智能"牌降解农用地膜栽培,具有与普通农用地膜相同的增温、保湿作用;并能100%发生自然降解,其降解速度呈"先慢后快"趋势,可彻底解决普通农用地膜残留造成的土壤污染。  相似文献   

6.
以红色、蓝色、黑色、白色地膜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颜色地膜对马铃薯生育期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覆盖白色地膜相比,覆盖蓝地膜、红地膜有利于马铃薯出苗及幼苗的形态形成,但随着幼苗的生长发育,可能黑色地膜的除草作用及在高温期间增温较慢有利于马铃薯薯块膨大的影响逐步显现,最终使覆盖黑膜产量最高。因此,建议大田垄膜栽培推广黑色地膜。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全生物降解地膜在荆门区域的应用效果,2021-2022年在早春西瓜种植上开展了全生物降解地膜的应用试验,验证早春西瓜移栽覆膜后的应用特性、耕作层地温、大棚内湿度和西瓜产量,并对西瓜品质开展糖度监测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颜色的全降解地膜覆盖下西瓜栽培的生育期差异不大;全生物降解白色地膜的增温效果略高于全生物降解黑色地膜,PE白色地膜的增温效果略高于全降解白色地膜;不同处理覆盖地膜处理的西瓜产量差异不明显;拉伸负荷值PE白色地膜最高,全生物降解白色地膜次之,全生物降解黑色地膜最低;断裂伸长率全生物降解黑色地膜最高,全生物降解白色地膜次之,PE白色地膜最低;全生物降解地膜前期温度低裂解速度慢,后期温度高裂解速度快。全生物降解地膜自然裂解不需要回收,可以直接旋耕整地,不产生白色污染。本试验结果说明全生物降解白色地膜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前景,但黑色地膜在西瓜栽培上应用价值不高。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不同覆盖材料对宁夏旱作区土壤性状及玉米前期生长的影响,通过覆盖白色地膜、黑色地膜、麻地膜和秸秆4种材料,以裸地为对照,分析不同覆盖材料对土壤水温、养分状况及玉米前期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玉米苗期至大喇叭口期,白色地膜和黑色地膜处理0~10cm土层土壤温度较对照显著增高1.3℃和2.2℃,而秸秆和麻地膜处理略低于对照;麻地膜和秸秆处理对玉米生育前期0~20cm土层土壤水分的保水保墒效果显著,较对照分别提高38.1%和34.4%,白色地膜和黑色地膜次之。在麻地膜、秸秆处理下0~20cm土层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而速效钾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白色地膜和黑色地膜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玉米生育前期,麻地膜、秸秆处理分别比对照提前7d和8d进入大喇叭口期。麻地膜、秸秆处理玉米前期株高及地上部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而白色地膜和黑色地膜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见,采用麻地膜和秸秆覆盖,具有较好的降温和保水保墒效果,土壤养分含量明显增加,显著促进了玉米前期的生长。  相似文献   

9.
在西藏主要粮食作物青稞藏青-2000栽培中,应用可降解性农用黑色地膜、白色地膜,以常规不覆盖地膜种植方式作对照,分析可降解性地膜覆盖对土壤表层温度、藏青-2000幼苗发芽率以及水分保持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色可降解性农用地膜增加地表温度、青稞出苗率等指标的效应显著优于黑色可降解性农用地膜以及常规不覆盖地膜种植,其中黑色可降解性农用地膜优于不覆盖地膜种植。  相似文献   

10.
通过可降解性农用黑色地膜、白色地膜分别设置在西藏主要粮食作物藏青-2000进行栽培种植,在与常规不覆盖地膜种植方式对照,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研究可降解性地膜覆盖对土壤表层温度、藏青-2000幼苗发芽率以及水分保持度等影响,结果表明白色可降解性农用地膜增加地表温度等指标的效应显著优于黑色可降解性农用地膜以及常规不覆盖地膜种植,其中黑色可降解性农用地膜优于不覆盖地膜种植。  相似文献   

11.
作者利用无色透明、绿色和黑色三种极薄的塑料薄膜给各种蔬菜进行地面覆盖。结果证明在低温季节里三种地膜均有明显的提高地温效果和保水效果。有色地膜还有很好的除草效果。三种地膜均能促进蔬菜地上部和根系的生长发育,显著增产,尤以前期增产更为突出。蔬菜塑料薄膜地面覆盖在我国研究、示范和推广已有三年的历史。主要是采用无色透明地膜进行地面覆盖,对透明地膜研究的比较多。我们在1980年的试验结果也充分证明了透明地膜的性能和覆盖蔬菜的增产效果。但是对目前国内生产的一些有色地膜却研究极少,为了解有色地膜的性能和覆盖效应,找出适合蔬菜地面覆盖的地膜种类,扩大地膜在蔬菜上的应用,我们于1981年和1982年在本校标本园进行了无色透明膜、绿膜和黑膜三种地膜覆盖蔬菜的试验。 1981年对三种地膜的增温、保水、保肥、除草等性能进行了观测,并对促进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长发育以及增产效果进行了调查记载。1982年对三种地膜覆盖后,蔬菜的肯绿素含量、光合同化量、气孔状况、抗病性能、果实品质以及产量进行了观测。以便叶定增产效果,力争找出增产机理。  相似文献   

12.
进行马铃薯多种覆盖物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地膜覆盖栽培可促进马铃薯早出苗,提高出苗率;稻草包芯处理比无覆盖物处理增收10%;覆盖地膜处理比稻草包芯处理增产增收显著,覆盖白色地膜和黑色地膜处理间产量无显著差异;覆盖地膜并稻草包芯处理未显现叠加增产效应,而且成本增加、效益降低.  相似文献   

13.
以陇亚10号为指示品种,观察了不同地膜覆盖条件下胡麻田杂草的发生规律。结果表明,覆盖白色地膜时,胡麻田杂草出苗早、密度高。其中5月26日至6月24日期间杂草生长快,对胡麻生长发育有严重影响。覆盖黑色地膜时,胡麻田杂草均分布在种植穴周围,密度低、生长较慢,5月15日前对胡麻幼苗生长影响不大;5月26日至6月24日期间杂草生长快,对胡麻正常生长发育有影响。露地胡麻田杂草密度明显高于覆盖黑色地膜胡麻田杂草,但不及覆盖白色地膜胡麻田,且生长较慢;5月15日之前对胡麻幼苗生长影响不大,5月26日至6月24日期间杂草密度较高且生长快,对胡麻正常生长发育有严重影响。综合分析认为,覆盖黑色地膜结合种植穴覆土,是胡麻田杂草有效的物理防除措施。  相似文献   

14.
以5年生王林/SH40/八棱海棠为试材,研究白色地膜、黑色地布对树体的冠层环境及叶片净光合速率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色地膜明显提高树冠下层和内膛的相对光照强度,而冠层内温、湿度在各处理间差异性不明显;对提高叶片SPAD和净光合速率Pn的效果,白色地膜最好,其次为黑色地布。地膜覆盖对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升的效果均以白色地膜为最高,分别为256.15 g、16.93%;白色地膜覆盖处理的果实光洁指数为68.01%,比对照提高了1.01个百分点。综上所述,苹果树盘覆盖白色地膜利于提高冠层光照强度,提高光合能力和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5.
在马铃薯-棉花连作栽培模式中分别使用黑色地膜、黑色地膜+稻草、白色地膜、白色地膜+稻草4个不同覆盖材料组合进行试验比较,通过分析不同覆盖材料组合对马铃薯和棉花农艺性状、商品性状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综合分析不同覆盖材料组合薯-棉连作栽培模式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结果表明,黑色地膜+稻草覆盖材料组合在改善马铃薯生长环境,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种植马铃薯后改善棉花种植土壤理化指标,提高棉花纤维品质,提高棉花产量方面,优势较明显。  相似文献   

16.
<正>全棚覆盖地膜虽能降低空气湿度和病害发生几率,但这种做法也有弊端。阻碍了空气与土壤的气体交换全棚覆盖地膜后,氧气进入土壤和二氧化碳散出土壤受阻,导致土壤内二氧化碳积累、氧气缺乏,蔬菜根系呼吸强度下降,空气中也补充不到土壤产生的二氧化碳,蔬菜生长会受到影响。致使土壤中有害气体增加全棚覆盖地膜在影响土壤气体交换的基础上,由于土壤氧气含量的降低,土壤微生物进行厌  相似文献   

17.
<正>地膜覆盖种植马铃薯在武山县河谷川区已推广多年,能够提早成熟,增产增收,效果显著。为了了解马铃薯不同材料覆盖在高海拔旱地的生育状况和产量表现。今年我们在榆盘镇河程村设立白色地膜、黑色地膜及玉米秸秆三种材料覆盖马铃薯对比试验,在生长期进行了观察记载,收获期进行了测产,试验结果如下。1试验材料白色地膜和黑色均为天水塑料厂生产的厚度0.01mm,宽幅120cm的聚乙烯地膜。玉米秸秆为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缺水海岛地区的马铃薯生产方式,研究在不同底肥种类和不同覆盖方式处理下的马铃薯出苗期、产量和商品薯率。结果表明:选择适合的肥料种类作为底肥,能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菜籽饼和复合肥均能提高马铃薯产量。覆盖白色地膜出苗最早,覆盖黑色地膜的生产方式能显著提高产量,覆盖白色地膜或黑色地膜均能显著提高马铃薯商品率。在舟山地区运用菜籽饼作为底肥、黑膜覆盖的生产方式,能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商品薯率。  相似文献   

19.
《新农业》2015,(10)
<正>一、地膜使用状况喀左县是农业县,耕地面积74万亩,由于受地区气候的影响,经常遭受旱灾,严重影响该县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人均收入。自上世纪70年代地膜引入喀左县以来,给该县农业发展带来生机。近几年,全县设施蔬菜使用地膜面积达12亩,玉米使用地膜面积11万亩,裸地蔬菜、果树等作物使用地膜面积7万亩。全县使用厚度0.008mm以上的地膜24万亩。覆盖方式以高垄覆盖为主,用膜种类以0.9米膜  相似文献   

20.
冬种蔬菜覆盖地膜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秋仁  姚卉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8):291-291
对冬种蔬菜覆盖地膜栽培技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