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肃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自然地理概况、生态系统特征、区位发展功能,结合新时代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两大任务对水土保持工作的要求,针对甘肃黄河流域水土流失特点、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新时代甘肃水土保持防治目标、战略定位、发展对策,提出了水土保持监管体系与治理能力建设、甘南高原草原区重点预防区生态保护与水源涵养区、黄土丘陵(高塬)沟壑区重点治理区梯田、淤地坝、水土保持林等主要措施提质增效的方向与措施。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黄河流域水土保持与生态保护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黄河流域在国家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在总结水土保持和生态保护所取得的主要成效的基础上,阐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解决水沙关系不协调问题的关键措施,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作用。当前黄河流域仍然面临水土流失严重和生态环境脆弱特性没有改变、不同侵蚀类型区治理空间不均衡和治理格局亟待调整、传统水土流失治理模式与金山银山的要求存在差距、水少沙多和水沙关系不协调特性没有改变等诸多挑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新时期黄河流域水土保持与生态保护的战略举措,包括:全面加强生态保护,提升河源区和河口三角洲的水源涵养能力与生态质量;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推进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推进黄河下游滩区治理升级,实现滩区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黄河流域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补给区,水土流失严重。经过多年的治理,甘肃省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还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下一步要紧抓机遇,继续推进规划编制完善,做好重点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深入落实最严格的水土保持管控制度,全力推进水土保持监测和信息化建设,持续深化水土保持改革发展,科学推进黄河流域甘肃段水土保持工作。  相似文献   

4.
从新时期黄河治理国家战略对水土保持工作的需求出发,回顾了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科研进展,包括水土流失规律研究、淤地坝拦沙减蚀作用研究、土壤侵蚀预测预报技术研究、水土保持减水减沙效益分析、水土流失治理技术研究、水土保持科研平台建设等。同时,对近年来取得的重大科研成果进行了系统总结,包括黄河多沙粗沙区分布式土壤流失模型、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界定与水沙变化、黄河流域砒砂岩区辨识与抗蚀促生关键技术及应用等。对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科研进展及成效进行了梳理,以期为保障黄河长治久安、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黄河重点支流源头区是黄河流域的水源地,其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状况对维护黄河流域及国家的水资源安全、生态安全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各种开发建设和人为活动加剧,导致黄河重点支流源头区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基于对黄河8条重点支流(渭河、汾河、泾河、北洛河、无定河、湟水、洮河、窟野河)源头区水土保持预防保护情况的调查,从区域基本情况、水土流失情况、预防保护情况等方面介绍了黄河重点支流源头区的水土保持情况,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推进黄河重点支流源头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和治理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水土保持》2019,(6):F0004-F0004
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是黄河上中游管理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其主要职责是:负责黄河流域片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工作,督促、指导、协调流域(片)各省(区)省级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和典型水土流失监测站点运行管理等相关工作,负责相关规划、技术规程、管理办法等编制任务和相关水土保持科学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7.
杭州市地处东南沿海浙江省北部,是我国著名的旅游城市。总土地面积16 850.0 km~2,目前水土流失面积1 094.84 km~2,占6.50%。在分析全市水土流失状况与水土保持需求的基础上,划分了东北部平原人居环境维护与水质维护区、中南部低丘河谷生态维护与水源涵养区、西北部中低山水源涵养与土壤保持区、西南部中低山水源涵养与生态维护区等四大水土保持分区,提出了"三江两湖一片"的预防治理重点战略布局与措施。  相似文献   

8.
青海省黄河流域生态修复适宜性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省黄河流域不仅是黄河发源地,也是黄河流域主要产流区和水量的供给区之一,对黄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决定性影响.由于地处特殊地理位置和不利自然条件,生态修复尤为重要.生态修复范围可分为黄河河源区生态建设区、东部黄土高原水蚀生态建设区,通过对分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适宜性初步分析,认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是改善青海省黄河流域生态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依据全国水土保持区划体系,可以将珠江流域划分为南岭山地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区、岭南山地丘陵土壤保持水源涵养区、桂中低山丘陵土壤保持区、华南沿海丘陵台地人居环境维护区、黔中山地土壤保持区、滇黔川高原山地保土蓄水区、黔桂山地水源涵养区、滇黔桂峰丛洼地蓄水保土区8个三级区。根据分区特点,提出了各分区的水土流失防治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黄河上中游地区经济活动越来越频繁,生产建设项目数量日益增多,人为水土流失已成为当前入黄泥沙的重要来源之一。新形势下,做好黄河流域(片)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掌握项目区水土流失情况,提出水土保持改进措施,不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而且是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分析了新形势下黄河流域(片)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面临的新挑战、新要求,总结了黄河流域(片)积极采取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保障措施,如认真贯彻落实水土保持监测新规程,引进新技术提升监测水平等,助推流域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1.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抓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我们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和历史使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重点在陕西,减少入黄泥沙的关键在陕西,抓好陕西的水土保持工作,就抓住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陕西全省上下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重点研究当前陕西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的薄弱环节,加强水土保持科研工作,找准水土保持攻坚点和难点,进一步研究淤地坝、旱作梯田等水土保持措施对黄河水沙调控的作用及综合影响,解决黄河流域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的制约性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水土流失分布特征、构建水土保持区划指标体系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及ArcGIS空间叠置等方法划定了昌吉州水土保持四级区划,即南部中高山冻融区、南部中低山丘陵水源涵养生态保护区、南部低山丘陵土壤保持区、中部绿洲人居环境农田防护区、北部荒漠生态维护防风治沙区、北部中低山水源涵养生态维护区,并提出了各分区水土流失防治布局。  相似文献   

13.
“十五”期间,黄委会、水利部先后在黄河流域7省(区)37个县(旗、区)开展的黄河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项目和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项目均取得了显著成效,区内植被状况明显改善,水土流失明显减弱。在试点工程的带动下,以封禁为主的生态修复在黄土高原地区迅速发展,目前黄河上中游7省(区)已有54个地(市)的294个县(旗、区)开展了以封禁为主的生态修复,实施封禁保护面积近30万km2。介绍了具体的工作成效和经验。  相似文献   

14.
青海省三江源地区是黄河、长江、澜沧江的发源地,也是我国重要的淡水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功能区。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指明了三江源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努力的新方向。一年来,源区各级政府及水利水保部门积极进行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实践,勇于探索,积极打造青海省三江源地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升级版,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5.
基于化州市水土保持现状及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与发展目标,制定了化州市近、远期水土保持规划,并结合全国及广东省水土保持规划,因地制宜地将化州市划分为北部低山丘陵水源涵养及土壤保持区、南部平原水质维护及人居环境维护区2个水土保持分区,基于各分区水土流失特点,针对性地提出近、远期各分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提前谋划,分区施策,以促进化州市水土保持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化州市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宁波市水土保持区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波市的水土保持区划工作始于2000年.当时主要依据宁波市地形地貌特点的水土保持区划,已不能适应新时期水土保持工作的需求.为科学指导宁波市今后的水土保持工作,在全国水土保持三级区划的基础上,结合宁波市的自然条件、水土流失发生发展趋势和社会经济发展对水土保持的需求,有必要重新进行水土保持分区.作者采用叠图分析法,将全市划分为北部农田防护水质维护区、中部人居环境水质维护区、东南土壤保持水质维护区和西部水源涵养生态维护区等4个不同的水土保持分区.北部农田防护水质维护区,重点加强耕地、园地和林地等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土地的保护,改善平原河网水质;中部人居环境水质维护区,重点加强城市开发建设中土石弃渣和泥浆处置的管理,构建生态走廊,改善人居环境和河湖水质;东南土壤保持水质维护区,重点改造治理低质林地,完善沿海防护林建设,对经济林园地实施保土耕作措施,提高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西部水源涵养生态维护区,重点采取封山育林措施,充分发挥植被拦截泥沙、调蓄径流、涵养水源和治理面源污染的能力.通过合理的区划,以期科学指导宁波市今后的水土保持工作.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黄河流域水土保持战略目标的转变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遵循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简称“黄河国家战略”)赋予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的新使命,分析黄河流域水土保持面临的重大挑战,旨在为黄河流域生态建设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黄河国家战略”的需求,结合长期的野外考察和学术研究成果,对新时期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发展战略目标的转变进行了重点分析和探讨。[结果] 新中国成立以来,通过70 a余的持续治理,黄河泥沙显著减少,流域生态环境明显好转,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①空间治理不均衡,局部地区水土流失依然严重;②人工植被系统空间结构雷同化,生态系统不稳定;③缺乏景观格局优化配置,难以有效解决黄土高原生态系统由“绿”变“稳”的问题;④生态治理的功能性机制性问题凸显,影响水土保持的可持续发展。新时期的水土保持肩负着高质量发展根基的新使命,其本身也面临着战略定位和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及传统理论内涵和理念更新的重大挑战。因此,迫切需要研究严重制约生态治理效益与生态经济协同发展提质增效的关键技术难题,以及促进新时期黄河流域水土保持事业发展的对策。[结论] “黄河国家战略”的实施必将大大推进黄河流域水土保持事业的发展。黄河流域生态治理研究应着力解决高质量发展中生态保护治理的一系列关键科技问题,将水土保持战略目标由低标准大面积治理转向精致和精准治理,提升水土保持在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官厅水库上游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分区及实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官厅水库上游生态环境修复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具有不可忽视的战略意义。以距库区和主要河流水域距离、地形地貌、水土流失情况、植被情况、耕地情况、荒山荒坡和未利用地情况等指标为基础,结合官厅水库上游流域6区5县水土保持主导功能的不同及河北省水土保持区划结果,将官厅水库上游流域分为官厅库区周边水域防护生态修复区、桑干河洋河两岸河道防护生态修复区、接坝区山地水源涵养生态修复区、冀西北间山盆地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区4个生态修复区,并根据不同生态修复区特点提出了生态修复实用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9.
宁夏长期干旱少雨、风大沙多、缺林少绿、水土流失严重,是我国典型的生态脆弱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区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施生态立区战略,全面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为维护黄河健康生命、区域群众脱贫致富、构建多样性生态廊道做出了积极贡献。今后一个时期,宁夏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坚持预防保护、综合监管、系统治理,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贡献水土保持力量。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细化水土保持分区,科学指导枣庄市市中区今后的水土保持工作,在国家、省、市三级水土保持规划的基础上,结合枣庄市市中区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采用叠图分析法,划分水土保持区并确定各区的水土保持基础功能。将枣庄市市中区划分为北部及东部低山丘陵水源涵养区、西南部低山丘陵生态维护蓄水保水区、东南部低山丘陵蓄水保水区、中部平原农田防护水质维护区、西部平原城区人居环境维护区5个水土保持功能区,并确定了各区水土流失治理的重点。通过合理分区,有利于建立完善的防治措施体系,为枣庄市市中区防治水土流失与合理利用、开发和保护水土资源提供重要规划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