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塑料大棚小白菜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包括撒施底肥、耕整地、播种、田间管理、收获 等5 个生产环节7 个技术节点,可显著提高小白菜生产各环节的作业效率,减少用工量, 收获效率是人工收获的40 倍。  相似文献   

2.
《西北园艺》2019,(1):52-52
2018年11月21日,由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果蔬茶类收获机械创新团队完成的“6种茎叶类蔬菜机械化生产关键技术与装备的研究开发”在江苏南京通过成果评价。相关机械设备作业效率是人工的20~30倍,机具利用率提高了7~10倍,综合效益提高30%,实现了茎叶类蔬菜生产全程机械化。其中,茎叶类蔬菜有序收获装备技术,能有效解决蔬菜收获散乱的难题,收获的茎叶类蔬菜商品性好;创制的跨行高地隙通用型动力平台及模块化割台,通过更换割台或关键部件,可收获小白菜、甘蓝、芦蒿、芹菜、苋菜、菠菜等多种蔬菜。  相似文献   

3.
露地甘蓝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露地甘蓝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包括地块规划整理、底肥撒施、耕整地、集约化育苗、移栽、田间管理、收获7个生产环节26个技术节点。连续3 a(年)示范结果表明,甘蓝的产量、品质不仅与当地传统人工生产水平相当,而且节约用工72.9%,效率提高269%,在国内率先实现了露地甘蓝全程机械化生产。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蔬菜生产和消费国家,但蔬菜生产方式仍以人工作业为主,蔬菜机  相似文献   

4.
正江苏省芦蒿生产目前仅在整地和施药环节有部分机械投入使用,扦插、采收和包装环节主要依靠人工完成,生产成本高且劳动强度大。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蔬菜机械化团队对芦蒿耕整地、扦插、收获和包装等主要环节进行机具选型和配套,初步提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芦蒿机械化生产方案,有助于降低芦蒿生产成本,提高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5.
为了推进上海市闵行区蔬菜生产专业化、机械化,我们根据本区的设施条件和生产实践制定了鸡毛菜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给本区域蔬菜(绿叶菜)生产实现全程机械化提供技术指导和参考。该文介绍了鸡毛菜生产的耕整地、播种、田间管理、收获4个环节机械化作业的机具选择、作业要点、作业质量,规定了适用于闵行区鸡毛菜生产的机械化作业全过程。  相似文献   

6.
蔬菜生产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城郊劳动力日益老龄化,劳动力逐渐减少,劳动力成本逐年攀升,蔬菜产业用工矛盾越来越凸显.以人工精耕细作的零散种植已无法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需要,蔬菜生产对实现全程机械化的需求日益迫切.然而目前,无锡城市圈蔬菜生产基地深翻、起垄、开沟、移栽、播种、采收等关键环节仍以人工精耕细作为主,机械数量少,机具种类单一,主要是针对作业某个环节配套单一农机具,前后环节难以配套,且不连贯.近一年多来,无锡市通过农业生产用地发展方向调整,去除部分生产落后产能,以设施蔬菜基地提标改造为契机,引导专业生产大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逐步探索开展蔬菜全程机械化生产,扩大生产规模,提升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生产的规模效益.在此期间,无锡市惠山区农业农村局和无锡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等单位,于2020年9月起在无锡市惠山区精细蔬菜产业园万寿河蔬菜专业合作社基地探索了金花菜、鸡毛菜等设施速生绿叶蔬菜全程机械化生产,从关键作业环节的农机具选型、配置方案、大棚构造等方面入手,以期推进全市设施蔬菜生产全程机械化、创制蔬菜生产"机器换人"的先行模式.  相似文献   

7.
叶菜类蔬菜是我国蔬菜作物中的重要种类,其品类繁多且种植区域广泛,但生产过程中机械化水平仍然较低。通过测试表明,在农艺条件满足机具作业要求的前提下,市场上主流蔬菜移栽机和叶菜类蔬菜收获机的作业性能均能满足结球甘蓝和小白菜(鸡毛菜)的生产要求;全自动是蔬菜移栽机械发展的方向,从经济性上考虑宜选择作业效率高的移栽机具;结球类蔬菜和小叶菜类蔬菜机械化收获已具备推广条件,但前期配套环节机械化作业的标准化、规范化程度是关键;国产小叶菜类蔬菜收获机性价比高,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蔬菜》2018,(12):16-16
正2018年11月30日,由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果蔬茶类收获机械创新团队完成的"6种茎叶类蔬菜机械化生产关键技术与装备的研究开发"在江苏南京通过成果评价。相关机械设备作业效率是人工的20~30倍,机具利用率提高了7~10倍,综合效益提高30%。经评审专家组评议,该成果总体达到同类研究国际先进水平,其中茎叶类蔬菜有序收获装备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9.
蔬菜机械化生产亟需强化农机农艺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长期以来蔬菜生产从育苗到收获都依赖大量人工,而采用机械化作业能够有效缓解用工难这一问题。国外蔬菜机械化生产以欧洲和美国为代表,从20世纪40年代就已开始,并随着其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从蔬菜生产的整地施肥直至收获全程都配有机械。目前,我国蔬菜生产机械化水平整体还很低,很多作业环节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其中蔬菜种类繁多、种植方式复杂多变是制约蔬菜机械化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促进蔬菜机械化生产,本期业界观察特别邀请专家从加强农机农艺融合的角度分析了我国蔬菜机械化生产的现状和问题,并给出了促进蔬菜生产农机农艺融合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茎叶类蔬菜生产技术装备应用与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我国茎叶类蔬菜机械化生产水平低,存在机具功能单一、适应性差、生产效率低、作业质量差以及各环节机具不配套、与叶菜类蔬菜种植农艺不匹配等问题。本文结合我国国情,选取鸡毛菜、芦蒿、西芹等茎叶类蔬菜,研究其生长特性和种植农艺,总结分析国内茎叶类蔬菜生产技术与装备的研究现状,并以自主研制的整地播种、收获作业装备举例分析,提出茎叶类蔬菜生产机械化当前急需突破的关键技术和未来发展趋势,对今后研究开发茎叶类蔬菜生产技术装备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设施温室因空间限制导致农机设备进门难、掉头难的问题,提高耕整地、田间管理与收获环节的作业效率,实现设施蔬菜生产机械化作业的智能操作,北京市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推广站研发了设施温室智能化平台。平台以电源为动力,可将设施蔬菜生产中各环节所需的农机具集合安装在该平台上,实现一机多用;并采用程序化设计实现自动化或半自动化控制功能。工作时,主机平台配套农机具后可实现纵向行走、横向行走和上下升降三维化运动,作业高效无死角,大幅度提高设施蔬菜生产综合机械化作业水平和作业质量。在同一园区,可实现主机平台在设施温室间转移作业,充分发挥主机效率,提高设备利用率。  相似文献   

12.
葡萄生产机械化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蓬莱葡萄种植面积已近6700hm2,但是作为葡萄生产理想的操作方式——机械化,在蓬莱市甚至在全国还刚刚起步。从目前葡萄生产的现状和经济技术发展水平来看,要实现葡萄生产全程机械化还有相当的难度。因此,应因地制宜地选择主要环节的机械化,逐步推进全程机械化。1葡萄生产对机械化的需求目前葡萄生产作业环节是:春天扒藤—上架—绑藤—除草—施肥—浇水—喷药—收获—越冬培土等。其中扒藤、绑藤、收获完全依靠人工作业,劳动强度大;越冬培土作业目前仍以人工为主,存在劳动效率低、埋不匀、土块大、容易漏风的缺点,极易造成葡萄风干死亡,农民…  相似文献   

13.
闵行区地处上海西南郊,紧邻中心城区,对保障全市蔬菜的有效供应具有重要作用。根据市区两级蔬菜生产机械化示范点建设的精神,上海市闵行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结合本区蔬菜生产的实际情况,通过改变传统蔬菜生产技术、优化蔬菜种植作业程序实现了蔬菜轻简化生产,达到了降低劳动强度和用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该文从旋耕作业、筑畦、直播、移栽、采收等环节介绍了单体八型设施大棚蔬菜轻简化栽培技术。多次试验示范表明,全程机械化模式适合大部分标准八型棚的蔬菜生产,省工节本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上海市设施土壤栽培小白菜生产管理现状调查表明,本地区小白菜生产存在种子成本高、水肥管理粗放、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建议继续加强小白菜高效安全生产模式建设,推广种子加工处理、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关键生产环节机械化等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受农村人口老龄化和机械化整体水平低的影响,蔬菜生产的劳动力成本以每年17%的速度上涨,2015年,蔬菜生产的劳动力成本已经占到其生产总成本的一半以上[1].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持续推进,设施蔬菜发展迅速,面积逐年增加,机械化是解决设施蔬菜"用工难、用工贵"的有效途径.现阶段,我国设施蔬菜种植机械化整体水平较低,主要是蔬菜设施、农机、农艺三者融合受设施结构、蔬菜品种和农艺等因素制约.农机农艺融合度不足成为蔬菜生产机械化发展的瓶颈已成为行业共识,我国设施园艺面积中设施蔬菜占比95%以上,设施园艺机械化水平约在35%[2,3].2019年12月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于浙江湖州召开全国设施农业机械化推进会,会议提出,到2025年以塑料大棚、日光温室和连栋温室为主的设施总面积稳定在200万hm2以上,设施栽培机械化水平总体达到50%以上,着力推进农机装备与种养工艺、工程设施融合发展,推动设施农业高质高效发展.作者以嘉心菜有机农业园区在园区机耕整地环节蔬菜设施宜机化规划、设施蔬菜农机选型,以及农机适应农艺,农艺适合农机的实践为基础,探讨"设施建设标准化、种植农艺标准化、设施作业机械化",缓解设施蔬菜生产"用工难、用工贵"难题.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甘蓝生产机械化水平偏低,除耕整地、育苗和田间管理(灌溉、植保)环节已基本实现机械化作业,机械撒施基肥、移栽及采后加工环节部分实现机械化外,收获环节基本为空白。整体来看,仍未形成全程机械化作业的产业闭环链。今后应面对生产和消费现实,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完善产业标准,突破装备技术瓶颈,形成整体解决方案,分区分类逐步推进和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7.
设施蔬菜生产机械化是解决当前农业劳动力日益紧缺、实现“机器换人”的必由之路,其核心是农业机械的研发和推广应用。设施蔬菜生产机械的研发应与时俱进,充分考虑科技进步、设施生产技术的发展以及农机、农技的结合,从系统性、可靠性、实用性和智慧化着手,研制稳定性好、适应性强,操作轻简化、作业智能化的农机,最终实现设施蔬菜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  相似文献   

18.
<正>陕西省蔬菜生产全程机械化现场演示会8月23日在太白县召开。现场展示了耕整地、育苗、移栽、中耕除草、植保、收获、残膜捡拾等环节的7大类20余台蔬菜生产机具,并由技术人员介绍机具性能及蔬菜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开动机械进地演  相似文献   

19.
不结球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ssp.chinensis Makino)俗称小白菜、青菜、小油菜,是重要的十字花科蔬菜,在我国南北各省均有栽培,在上海市蔬菜周年生产供应上发挥了重要作用[1].目前小白菜已在上海、江苏等地大面积种植,成为市民不可或缺的蔬菜之一,但设施小白菜生产面临着菜农老龄化、劳动力成本高、机械化水平偏低等一系列实际问题[2],实现青菜可持续生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我国大白菜生产机械化水平较低,除耕整地、播种、基肥撒施、灌溉、植保、采后冷藏环节在部分区域实现机械化作业外,收获以及采后加工环节机械化生产技术装备基本为空白。大白菜生产具有面积大、产量高、单价低的特点,其机械化作业装备市场远未饱和,应当得到更多关注。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我国大白菜生产典型种植模式及关键环节机械化水平,从土地流转、农机农艺融合、产学研推结合等方面提出推进大白菜机械化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