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十年来,在全体阜新市水土保持工作者的努力下,阜新市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生态环境明显好转,但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全市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还任重而道远。通过总结近十年来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实践经验,针对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科学制定"十三五"期间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规划,为阜新市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自1995年纳雍县被列为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以来,坚持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指导思想,对水土流失区实施重点治理,全县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20年来,28条小流域经过综合治理,成效显著。国债生态修复试点项目、云贵鄂渝世界银行贷款/欧盟赠款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推进了纳雍县生态修复和小流域治理进程。分析了项目实施后取得的成效,总结了20年来的生态建设经验,以期为今后同类项目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生态修复的要点与思考   总被引:69,自引:10,他引:69  
开展生态修复,关键是实施封禁保护措施,突破口是退耕还林、以粮代赈,根本是加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生态修复是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深化和发展,是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思路的重大调整。各地的成功实践表明,实施生态修复,效果明显,费省效宏。  相似文献   

4.
在以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基础上,全面推进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充分发挥生态自然修复能力,是新时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一举多得、费省效宏的好措施。本文对寿宁县在实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中的做法和取得的成效进行了剖析,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宁夏水土保持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宁夏水土保持工作坚持政府引导、项目带动、社会参与,采取政策引导、资金扶持、技术服务、监督指导等多种措施,提出了水土流失"分区防治"的思路,并在全区积极推广"彭阳经验",大力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初步形成了预防监督、生态修复、综合治理、监测预报四大布局,全区水土保持工作呈现出全面推进、蓬勃发展,生态、社会、经济效益显著的良好局面。在介绍宁夏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做法与经验的基础上,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延安市水利水土保持局积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把水土保持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要务 ,建设基本农田 ,开展综合治理 ,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兼顾 ,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 ,稳定解决了群众的温饱问题 ,加快了群众致富奔小康 ;在新的形势下 ,把生态自我修复纳入水土保持工作 ,加强沟道治理 ,加大预防监督力度 ,深化产权制度改革 ,开创了全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7.
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对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分析甘肃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特征,探讨了基于宏观调控、生态防护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与配套设施、梯田建设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甘肃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治理模式。并建议今后应进一步加大投入,保障水土流失生态建设项目的实施;继续搞好重点工程建设,推进区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注重产业开发,保证效益持续发挥;加大预防保护力度,强化监督管理工作等。  相似文献   

8.
门头沟区被定位为生态涵养发展区,这对门头沟区水土保持来说既是一个发展的机遇,同时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水土保持是门头沟区农业生产的基础、安全生产的保障、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但目前治理任务艰巨、水土保持资金投入远远不够、技术人员缺乏。今后应将水土保持规划纳入区域建设总体规划之中,努力实现多行业、多部门合作,建设中强调水土保持设施的美学观,加强对水土保持工程的后期维护,加大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模式的研究、总结与推广,加强水土保持机构建设,不断提高技术队伍素质,把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意识作为评价生态涵养发展区生态建设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多年来 ,甘肃省委、省政府及各级党政领导十分重视水土保持工作 ,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土流失治理 ,取得了显著成效。根据甘肃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到 2 0 15年 ,全省计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11 7万km2 ,适宜修建梯田的 67个县全面实现梯田化。针对新时期水土保持工作的总体目标、任务及要求 ,全省要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坚持保护为主、生态优先和实行以小流域为单元、科学防治、综合治理的原则 ,抓好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梯田建设与径流调控、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三个结合 ,在加强预防监督、发展流域经济、加快大示范区建设、建设精品工程四个方面取得突破 ,推动全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0.
密云县是北京市重要的地表饮用水源地和生态屏障,"十一五"时期,县委、县政府明确了水源涵养发展区工作方略、"三个走在前列"的奋斗目标和"绿色国际休闲之都"的发展定位,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保护了水源;二是促进了新农村建设;三是带动了产业发展。新水土保持法的施行,是加强水土流失防治的重要举措,密云县将以贯彻落实新水土保持法为契机,进一步做好全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即:做好全县水土流失区划工作;制定全县水土保持规划;按照规划进一步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依法加强水土流失预防和监督工作;完善监测网络,提高水土保持监测预报水平。  相似文献   

11.
根据新时期的新要求,结合我国水土保持工作成功经验,《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拟定了重要江河源头区、重要水源地和水蚀风蚀交错区3个重点预防项目,以及重点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坡耕地综合治理、侵蚀沟综合治理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示范区建设4个重点治理项目。介绍了重点项目选择原则,阐述了项目基本情况和主要任务,为下阶段规划的贯彻落实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2.
甘肃省会宁县委、县政府长期以来始终把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作为改善生产条件、发展旱作农业、促进群众脱贫致富、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措施来抓,多方衔接项目,精心规划实施,把梯田建设、生态建设和小流域综合治理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发展抓开发。特别是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以国家加大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投入为契机,相继实施了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国家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等一大批水土保持项目,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截至2017年底,人均基本农田达到0.2 hm~2以上,累计治理程度达到58.1%,林草覆盖率达到30.7%,水保防护体系综合蓄水效率和拦泥效率分别达到30%和42%,对全县及其周边小流域综合治理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十二五"期间,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在完善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体系、强化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扎实开展重点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搞好以规划为主的顶层设计、夯实基础性工作、深化水土保持改革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十三五"期间的工作目标是推广应用"十二五"期间取得的十分珍贵的经验和做法,直面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深入实施水土保持法,落实国务院批复的《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不断开创水土保持工作新局面。工作重点是以贯彻落实水土保持法为重点,认真履行社会管理职责;以全国水土保持规划为引领,推进水土保持工作全面发展;以重点工程为龙头,加快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步伐;以深化改革为核心,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着力提高监管效能;以国策宣传教育为抓手,切实增强公众水保意识。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进步,生态环保意识逐渐加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已成为基本国策。水土保持方案落实情况是实现开发建设项目生态环保目标的关键。如何做好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治理工作已成为水土保持领域重要课题。以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南四湖片治理工程为例,从水土保持后续设计、明确工作任务、建立考核机制、重要工作节点把控4方面论述项目建设过程中水土保持治理工程管理方法,为同类项目水土保持治理工作开展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5.
赣南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30年实践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世纪80年代,赣州市以兴国县水土流失治理为序幕,开展了一系列的国家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如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国债水土保持项目、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工程等。通过调查和搜集大量的水土保持治理资料,对赣南历年来所开展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进行了总结,并对今后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达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和管理的成功经验,指出了达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了加强预防监督与监测工作,以生态工程项目为依托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积极探索经果林栽植方式及管护长效机制、地方和群众投入长效机制、群众利益均衡及补偿机制等对策。  相似文献   

17.
贵州是全国水土流失程度最为严重、农村贫困人口最多的西部省份之一。自1989年以来,国家先后在贵州实施了长江上中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等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至2004年,全省共完成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面积2.22万km2。针对目前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新形势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总体思路与目标。今后一个时期,通过抓好前期工作、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完善激励机制、依靠科技进步、强化队伍素质建设等措施,围绕山、水、田、林、路、居六个方面,扎实推进贵州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8.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开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新局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10年来,我国水土保持工作取得巨大成效:水土保持法深入实施,全国共出台县级以上水土保持配套法规3 000多个,生产建设单位防治水土流失面积8万km2;工程建设力度不断加大,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8万km2;共实施生态自然修复72万km2;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加强水土保持是搞好江河治理、保障防洪安全,改善山丘区民生、建设小康社会,保护水土资源、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迫切需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我国水土保持工作必须实施保护优先、综合治理、分区防治、项目带动、生态修复和科技支撑六大战略,着力抓好预防监督、综合治理、生态修复、监测评价、水源保护、人居环境改善等6个方面的重点工作。明确了今后15~20年的水土保持工作目标和工作要求,提出了6项水土保持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9.
密云县是北京市重要的地表饮用水源地和生态屏障。长期以来,密云县以水源保护为中心,积极推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得到了全社会的普遍重视,并在实践中摸索出“以环境优美乡镇和新农村建设为依托,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引导和培育生态友好型产业发展”这一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面对新的形势,密云县积极调整思路,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实施生态补偿和生态移民;科学规划,以水定区,划分水土保持功能区;加强生态修复,提高森林涵养水源的能力;因地制宜,深入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依托资源,构建生态廊道和节点;广泛宣传,提高全社会的水土保持意识。这些措施都将有力地推动全县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保障北京市饮水安全和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20.
立足江河源头生态维护,以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为主线,开展了大凌河上游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项目从水质维护、景观修复、美丽乡村建设、有机果品优质栽培示范、侵蚀瘠薄型坡耕地高效利用、侵蚀沟道治理示范、荒山荒坡水土保持林草多效配置等方面进行治理。目的是将先进的水土保持治理技术成果引进、改进、提高后进行组装集成,将其建设成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科学研究与科技示范推广、科普宣传与休闲观光为一体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示范平台,为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与产业开发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