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海水池塘鱼虾贝综合混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海水池塘混养青石斑鱼、南美白对虾、翡翠贻贝试验,探索海水鱼虾贝的综合混养模式。试验表明,通过10个月的养殖,收获青石斑鱼规格平均体重0.5 kg,产量12.375 t/hm2;南美白对虾平均体重43 g,产量3 750 kg/hm2;翡翠贻贝平均体重12 g,产量2 400 kg/hm2。  相似文献   

2.
采用南美白对虾套养青虾高效养殖模式,南美白对虾平均产量580kg/667m2,青虾产量60kg/667m2,总效益6600元/667m2。为促进该养殖模式的推广应用,对相关养殖技术进行了总结,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2010年、2011年利用"南美白对虾疫病政策性互助保险"这一平台,对慈溪市凡纳滨对虾生产进行了全面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1)凡纳滨对虾池塘进行套养鱼类能有效提高对虾产量,降低饲料系数,2010年提高产量0.026 kg/m2;2011年提高产量0.029 kg/m2,饲料系数降低21.4%;(2)凡纳滨对虾池塘套养银鲫与鳙鱼模式,凡纳滨对虾池塘套养甲鱼模式其产量与效益均好于其它模式。  相似文献   

4.
南美白对虾因其适应性强、适盐性广、生长快、抗病力强、易管理等优点,近几年养殖南美白对虾在全国沿海地区迅速发展,慈溪市在2015年养殖南美白对虾面积就达2666.67余公顷。但随着高密度大面积的养殖,对虾病害严重威胁南美白对虾的养殖发展,其塘内排放出的大量池水也易引起养殖污染。本课题组在淡水养殖区进行试验,现将南美白对虾池塘高效健康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 Boone,1931)自2001年逐步得到推广养殖以来,在近年来成为沿杭州湾一带重要的水产养殖经济品种,养殖面积达20余万亩。但由于种质资源退化,高密度养殖病害高发,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等多种不利因素,导致养殖风险急剧提高,养殖效益大幅下降。为转变水产养殖增长方式,开拓健康养殖思路,笔者提出在南美白对虾养殖池塘中进行中华鳖套养试验,利用中华鳖食性,并控制适当数量的中华鳖来防治南美白对虾病害发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平均亩产南美白对虾409.2kg,中华鳖7.2kg,亩产值10809元。为该地区南美白对虾养殖探索了一条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南美白对虾与罗氏沼虾池塘套养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南美白对虾是宁海的养殖主导品种,但近年来养殖病害频繁发生,养殖效益逐年下降,严重影响产业的持续发展。罗氏沼虾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南美白对虾与罗氏沼虾混养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养殖模式。2016年宁海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对南美白对虾与罗氏沼虾混养模式进行了验证试验,在3口面积0.4 hm~2的池塘中开展了南美白对虾与罗氏沼虾不同养殖密度与搭配比例试验放养量分别为1#南美白对虾60.0万尾/hm~2+罗氏沼虾10.5万尾/hm~2、2#南美白对虾22.5万尾/hm~2+罗氏沼虾27.0万尾/hm~2、3#南美白对虾52.5万尾/hm~2+罗氏沼虾22.5万尾/hm~2,结果表明,3组试验中,以2#池塘的最终养殖效果最好,全程没有发生病害,0.4 hm~2塘共产南美白对虾900 kg、罗氏沼虾1 050 kg,收益达179 250元/hm~2;3口塘平均收益151 140元/hm~2。套养罗氏沼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南美白对虾发病。建议套养塘总密度控制在60万尾/hm~2左右,南美白对虾和罗氏沼虾的比例1.0~1.5∶1.0。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虱目鱼和南美白对虾的养殖成活率,并获得较为稳定的养殖效果。[方法]通过优化虱目鱼与南美白对虾高效生态混养的投放规格、顺序、密度比等,利用二者生态位差异,提高水体利用率。同时,在池塘生态系统中引入水生植物空心菜等,优化微生态制剂使用方法。[结果]收获虱目鱼平均规格0.52 kg/尾,单产5 010 kg/hm~2,成活率43%;收获南美白对虾平均规格90只/kg,单产6 795 kg/hm~2,成活率51%。[结论]生态混养模式能够显著提高单位水体养殖效率,同时实现养殖生态环保、达标排放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南美白对虾原产于南美洲太平洋沿岸的暖水水域,主要分布秘鲁北部至墨西哥湾沿岸,我国于1988年首次从美洲引进。南美白对虾是目前世界上三大养殖对虾中单产量最高的虾种之一。文章就池塘淡水南美白对虾的养殖技术给予阐述。  相似文献   

9.
优质对虾饲料的研制与推广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制了蛋白质含量为40%南美白对虾饲料配方,在饲料中添加免疫多糖能提高南美白对虾的免疫力,增强抵抗白斑病毒感染的能力,降低死亡率。在钦州、防城、北海推广养殖59.06hm^2,共投放虾苗2676万尾,投喂优质对虾饲料307738kg,收获对虾275868kg,平均每公顷产值4671kg,平均饲料系数为1.12。  相似文献   

10.
丰年虫,又称盐水卤虫,是一种普遍应用于水产苗种培育的饵料生物。依据我国水产养殖标准GB/T 30890-2014《凡纳滨对虾育苗技术规范》,丰年虫无节幼体应用于南美白对虾糠虾与仔虾阶段。为提高池塘养殖南美白对虾苗的成活率,本文就水泥池培育丰年虫喂养南美白对虾苗进行方法探讨。  相似文献   

11.
许靖浦 《吉林农业》2014,(15):58+79
笔者根据多年的海水养殖南美白对虾经验,分别从池塘基本条件、池塘的清淤、晒塘和消毒、水质选择、苗种选择及放苗、饵料的选择和控制、水质调控及病害防治等7个方面介绍了南美白对虾高密度海水养殖技术,为今后实际养殖南美白对虾提供可行的有效的技术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2.
日本锦鲤为一种大型观赏鱼类,贵州省水产研究所进行了日本锦鲤池塘高效养殖试验,结果表明:经过145 d的饲养,平均尾重从4.68 g增长至126 g,尾日增重0.837 g/(尾.日)。每667m2净产量670 kg,平均成本7 405.6元/667m2,纯收入为7 958.65元,较常规的大宗水产品(如鲤鱼等)养殖增收4 978.09元/667m2,投入产出比达1∶2.07。池塘高密度养殖日本锦鲤经济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微生物对南美白对虾养殖中的影响情况,以达到增加南美白对虾养殖产量和质量的目的。本实验选取了两个水产养殖池塘,分别在这两个水产养殖池塘中投入等量的南美白对虾虾苗。实验中,在A池塘中放入生物发酵鸡粪进行发酵。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殖后发现,在A水产养殖池塘养殖的南美白对虾的养殖情况要优于在B养殖池塘养殖的南美白对虾。根据实验得出的结果发现该品种发酵剂不仅产生了较为优质的微生物对南美白对虾养殖的水质能起到改善的作用,同时也有助于南美白对虾适应生长环境的改变。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微生物对南美白对虾养殖中的影响情况,以达到增加南美白对虾养殖产量和质量的目的。本实验选取了两个水产养殖池塘,分别在这两个水产养殖池塘中投入等量的南美白对虾虾苗。实验中,在A池塘中放入生物发酵鸡粪进行发酵。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殖后发现,在A水产养殖池塘养殖的南美白对虾的养殖情况要优于在B养殖池塘养殖的南美白对虾。根据实验得出的结果发现该品种发酵剂不仅产生了较为优质的微生物对南美白对虾养殖的水质能起到改善的作用,同时也有助于南美白对虾适应生长环境的改变。  相似文献   

15.
笔者首次在内蒙古地区利用盐碱水域进行南美白对虾养殖试验,文章主要对养殖过程中南美白对虾的生长性能进行了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经过78 d的养殖周期,南美白对虾平均体长13.6 cm,体重66尾/kg。试验的成功为后续利用盐碱水养殖南美白对虾提供了科学依据,进一步为当地盐碱水域渔业开发利用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南美白对虾的养殖模式多种多样,不同的养殖模式对虾苗的品系和要求也在不断变化。采用不同品系的南美白对虾在同等养殖模式下进行室内工厂化养殖对比,选择最适宜的南美白对虾养殖品系。水质的调控采用生物絮团法控制,即往养殖水体中添加红糖和EM菌及其发酵液。经过60 d的养殖试验,不同品系间南美白对虾的产量和存活率存在差异,其中正大品系的虾苗产量最高,达到2.51 kg/m~2;SIS虾苗产量次之,为2.04 kg/m~2;莫洛凯虾苗的产量最低,为1.69kg/m~2。因此,在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模式下,正大品系虾苗最适合养殖,产量较高,个体较大,商品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7.
南美白对虾节水生态养殖技术,即在南美白对虾分级养殖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池塘养殖结构,把单一养虾变为虾鱼混养,通过定向培养光合细菌进行池塘水质调控,改大排大灌为渐进式加水,稳定池塘良好生态环境。本文从温棚标粗、成虾养殖2个方面介绍南美白对虾节水生态养殖技术,以期为提高南美白对虾的养殖效益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南美白对虾是世界三大优良虾种之一。自1993年中国对虾发病后,中国从世界第一养虾大国地位跌入低谷,中国对虾养殖陷入大萧条。科技工作者为振兴对虾养殖业在不断探索,1996年自国外引进南美白对虾并育苗成功,因其优良性能成为主要虾类养殖品种。在国内养殖面较广,虾苗经淡化后可在淡水池塘中喂养,是目前世界上三大养殖对虾中单产量最高的虾种。草鱼是中上层草食性鱼类,生长速度快,二冬龄即可达2.5~3kg,大草鱼有重几十kg的,是家鱼中生长最快的一种。  相似文献   

19.
谭凡民 《北京农业》2012,(21):129-130
由于池塘老化和养殖病害等因素影响,对虾养殖生产和发展受到了严重制约.作者在南美白对虾(P.vannamei)养殖生产中,通过投放一定数量的卵圆鲳鲹(Trachinotus ovatus)、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Forskal)],采取鱼、虾、蟹混养的养殖技术方法,有效的改善养殖生态环境,防止了养殖病害的发生和病害的蔓延,养殖效果得到明显提高,并在2007年的养殖生产试验中取得成功,平均产量达11062.0元/667 m2,盈利达6308.5元/667m2,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提高南美白对虾淡水池塘养殖综合效益,开展"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鳗鲡"生态混养模式与技术研究。[方法]试验采用10口池塘(5.33 hm~2),共设计3种不同放养密度,其中T_1组4口塘(2.00 hm~2),放养南美白对虾45.0万尾/hm~2、罗氏沼虾30.0万尾/hm~2;T_2组2口池塘(共1.33 hm~2),放养南美白对虾60.0万尾/hm~2、罗氏沼虾15.0万尾/hm~2;T_3组4口塘(共2.00 hm~2),放养南美白对虾75.0万尾/hm~2、罗氏沼虾7.5万尾/hm~2。3组均再放养鳗鲡300尾/hm~2。[结果]T_1组平均产值25.65万元/hm~2,平均利润12.75万元/hm~2;各组效益从高到低依次为T_1组、T_3组、T_2组,投入产出比从大到小依次为T_1组(T_3组)、T_2组;各组虾类养殖整体存活率从大到小依次为T_1组、T_2组、T_3组。[结论]"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鳗鲡"池塘混养是一种可行的养殖模式,推荐以南美白对虾与罗氏沼虾放养密度1.5∶1,虾苗总放养密度以75.0万尾/hm~2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