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农技服务》2009,26(3):127-127
<正>1现状与趋势植物配置,是以植物材料为主体进行合理的搭配。合理的植物配置,对生态园林建设,经济可持续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诸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植物配置的研究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乡土树种的驯化及大量引种使得造园植物不断丰富,植物配置理论的发展使得植物不再只是建筑  相似文献   

2.
低温胁迫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每年都有农作物因低温危害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冷驯化是植物应答低温做出的自我保护响应,在农业生产中对提高作物的低温适应性具有重要作用。为同类研究及生产应用提供借鉴参考,从生理变化、细胞结构变化、相关功能基因及信号转导等方面对植物冷驯化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兰州城市园林植物应用现状及多样性思考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在分析兰州城市绿地园林植物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应用植物物种多样性原则,提出丰富城市植物多样性的发展对策:适地适树,加大乡土树种的示范推广应用;充分挖掘野生植物资源,加强引种驯化研究;加大园林植物新品种引种、驯化、推广工作;加强植物群落的科学配置;加强风景名胜区植物资源多样性保护,制定保护措施;加强保护和发展城市公园及绿地系统植物物种多样性工作;加强苗圃植物和园林植物设计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以多环芳烃为碳源对活性污泥进行驯化.选取未受污染的土壤、农业植物废物、树叶和锯屑加入菲配成模拟含菲堆制原料,分别采用添加经驯化的活性污泥和不添加活性污泥2种方法进行实验室规模的堆制,通过测定菲的残留率、堆体pH值、挥发性固体含量及种子发芽率研究了2个过程中菲的降解及堆肥过程的进展.结果表明:添加驯化的活性污泥大大加快了堆肥过程和菲的降解过程,并进一步降低了堆料中的菲含量:添加经驯化的活性污泥的堆体堆制20 d后菲的残留率可降至4.3%,堆制31 d后菲的残留率可降至1.5%;而未添加经驯化的活性污泥的堆体堆制31 d后菲的残留率才降至4.5%.本实验条件下,堆制31 d后,基本消除了堆料及菲对植物的毒害作用;不需额外调节pH、有机物含量,堆肥过程可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5.
新疆地处大西北,生境脆弱,生态条件差,长期以来绿化材料单一。引种驯化野生花卉可有效地丰富城市绿化材料。2004年,我所在新疆自治区科技厅申请立项科技攻关《新疆(伊犁)野生花卉引种驯化繁育技术试验研究》项目,引种驯化繁育新疆境内野生花卉,开发利用野生花卉资源,广泛调查收集有观赏价值、绿化价值的野生种。通过大苗移植栽培驯化繁育等多种形式,以新的植物类型和品种,充实和丰富城乡园林绿化植物。  相似文献   

6.
<正>植物营养概念的形成和植物营养理论的发展和应用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人类自从真正结束穴居生活从山区走向肥美的平原并开始驯化养殖动物和种植植物时就开创了农业,使自己的营养和食物逐渐丰富。同时人类也开始不断探索使养殖动物和种植植物的产品进一步丰富的经验和方法。这些,为植物营养概念的形成和植物营养理论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用之不竭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7.
前言根据我国土壤含钾情况及农业生产发展对钾肥的要求和实际供应情况,已有许多资料报道,在全国范围内,都需要提供更多的钾肥。因此开辟多种途径,寻找钾肥资源,是一个迫切有待研究的新课题。据研究,空心莲子草是一种高钾植物。为发展生产和对钾肥资源的研究积累资料,我们对空心莲子草的根、茎、叶的结构以及钾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驯化的鹿在经营上有许多好处,对驯化鹿进行放牧,可使鹿采食的饲料广泛、节约饲料、降低成本;在管理方面,能减少和避免鹿的逃逸;收茸时拨鹿方便,而且很少发生伤茸、伤鹿和人畜伤亡事故;驯化可以增强鹿对疾病的抵抗力,便于捕捉和治疗.鹿被驯化后也给科学研究工作创造了很多有利条件,如能让人接近,测定生理指数较未驯化前更为准确等.  相似文献   

9.
农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一万年前人类对野生动植物的驯化,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写道:“家养族的最显著的特色之一,是我们所看到的它们,确实不是适应动物或植物自身的利益,而是适应人的使用或爱好”。据D·R·马歇尔的研究,人类曾栽培过3000多种植物,当今全球种植的150多种作物,几乎都是原始农业时期驯化完成的,马、牛、羊、豕、犬、鸡等“六畜”也都是距今1.1万年到5000年间开始驯化家养的。  相似文献   

10.
河南传统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河南传统农业作物种植历史悠久,其耕作制度以精耕细作为主要特征,以多熟种植和间、混、套作为主要方式。从野生植物驯化为粮食作物到农作物育种;从传统农具的发明创造到精耕细作这种北方旱地典型耕作制度的建立和演变,河南传统农业长盛不衰,许多方面都处于当时全国乃至世界领先地位。河南传统农业作物起源以及耕作制度的演变过程,为当今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和农业资源环境高效利用,为新时期粮食安全和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益思考。  相似文献   

11.
翁屹  葛威  王昌燧 《农业考古》2007,200(1):235-241
家畜的起源是农业的产生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从旧石器到新石器的进化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家畜是由野生动物驯化而来的观点已经没有异议,研究家畜的起源就是研究人类驯化家畜的历程。因此研究家畜起源对于了解家畜发展史、揭示人类生活和生产  相似文献   

12.
世界上的农业已有一万多年历史。经过了一万年之久在人手中、在全世界各个不同地方(特别是在落后的地区)或在特殊的地块或畜群中的演变之后,目前所有的驯化植物和驯化动物的种里,不可避免地全都含有许多性质上的变异,例如对环境的适应性不同,对病虫害的抗性或耐性不同,以及在使用者的各种各样的特殊要求上的不同等。这篇文章谈的虽然是栽培植物,但是有不少内容对于家畜也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13.
人类科学的发展速度是十分惊人的,科学研究成果的取得到生产应用之间所需的时间,和二十年代相比也相应缩短了4—5倍。植物生理学的研究亦不例外,虽然与电子技术在工业中的作用相比,显著性差一些,但在当代科学面临新的飞跃中,植物生理学在农业生产中能发挥的作用是值得注目的。 在许多国家的农业研究计划中都有植物生理  相似文献   

14.
柳絮 《广西农学报》2007,22(5):43-43
美国一个研究小组提出,在墨西哥巴尔萨斯中央河谷地区出土的一种树枝和植物木炭的微型化石,证实了新大陆玉米驯化过程的演变与该地区环境变化的关系,表明该地区的农业是在冰川时期后的炎热、潮湿时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5.
为揭示野生马铃薯的耐冻性机理,对野生马铃薯幼苗的耐冻性和冷驯化能力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耐冻性越强的品系,POD酶带颜色越深、酶带宽度越宽;冷驯化能力越强的材料在冷驯化后酶带颜色越深,没有冷驯化能力的材料冷驯化后POD酶带颜色深浅不变。认为:S.acaule无性系材料的耐冻性和冷驯化能力与POD同工酶酶带的颜色的深浅、酶带的宽度有密切关系;冷驯化能力的高低主要与冷驯化后酶带颜色深浅有关。  相似文献   

16.
植物分子农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人们对此很是关注。目前,植物分子农业的发展仍然有许多的限制因素。如蛋白产量低、下游加工困难、蛋白产品的异质性等等。研究人员正致力于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技术方案。这些问题的解决,将使植物分子农业的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7.
《新农村》2017,(2)
正最近,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完成了“葫芦科作物苦味性状的趋同驯化与差异进化”研究,这是将大数据应用到植物次生代谢研究,改良蔬菜瓜果品质的又一成功实践。经过两年时间的研究,科研团队揭示了葫芦科植物具有非常相似的苦味性状驯化历  相似文献   

18.
为将紫堇属植物有效地应用于园林建设中,对紫堇属植物园林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主要有地被植物、花境自然造景、花坛镶边、盆栽观赏和专类园绿化;并进一步探讨了其开发利用途径,即加强其种质资源保护,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引种驯化和生理生化方面的研究;总结了该属植物今后进一步的开发研究方向,以期为该属植物在园林中的引种驯化及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借鉴,进而丰富园林植物资源,更好地服务于城市园林建设。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中国种质资源引种驯化、遗传育种、栽培繁殖等方面的分析归纳,论述了中国观赏植物研究的进展。中国特有的植物资源为观赏植物多样性提供了本底素材,国内外引种驯化理论的相互渗透,为不断增加的新优植物引进提供了理念支撑,遗传育种不断创新,现代技术逐步融合,通过连续的理论总结和实践探索,城市绿化的植物不断涌现,开放空间的植物材料逐步多样化,中国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脚步逐步加快。  相似文献   

20.
正动植物的驯化在人类的发展历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家蚕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昆虫,也是目前唯一被人类完全驯化的无脊椎动物。以蚕丝贸易为代表开辟的古老丝绸之路,更是孕育了早期的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传播。尽管前期研究已经表明家蚕驯化起源于中国,并源自单一的驯化事件,但受限于品种选择和测序深度,家蚕各品系的详细驯化历程和传播历史仍不清楚。7月2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詹帅研究组与华南师范大学、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