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鹅ACSL1基因克隆及其在鹅肥肝形成中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研究旨在克隆鹅长链酯酰辅酶A合成酶1(ACSL1)基因,并研究其在填饲诱导鹅肥肝形成中的作用,为揭示ACSL1在鹅肥肝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依据。以前期抑制消减杂交文库筛选的部分ESTs序列为基础,通过RT-PCR扩增鹅ACSL1基因CDS、并用实时定量等技术检测该基因在皮脂、腹脂、肝脏等10个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填饲对其在肝脏中表达的影响,同时与填饲后鹅肝脏总脂质、甘油三酯(TG)、肝质量等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发现:鹅ACSL1基因CDS全长2100bp,编码699个氨基酸。保守结构区预测发现,其蛋白质跟其他物种一样,也存在2个保守功能区(ATP/AMPmotif和FACSmotif)和1个跨膜结构域,它与鸡、牛、人、小鼠ACSL1基因的同源性分别为93%、80.4%、78.5%、77.3%;该基因主要表达于腹脂、皮脂、肝脏,而在其他组织表达相对较低;填饲能引起ACSL1mRNA在鹅肝脏的表达丰度极显著增加(P0.01),且与肝质量、肝内TG和总脂质呈显著正相关;同时,填饲导致其在朗德鹅肝脏中的表达丰度显著高于四川白鹅(P0.05)。结果提示:填饲引起ACSL1mR-NA在鹅肝脏中极显著增加(P0.01),且其增加幅度存在着品种间差异(P0.05)。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旨在克隆鹅围脂滴蛋白(Perilipin)基因,并探讨填饲对其在四川白鹅和朗德鹅肝脏中表达的影响,为从脂滴角度研究鹅肥肝分子机理提供依据。试验选取12只朗德鹅和12只四川白鹅为研究对象,通过RT-PCR方法扩增鹅Perilipin基因部分序列,采用实时定量技术研究了该基因在皮脂、腹脂、肝脏等10个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最后检测填饲后两品种鹅肝脏总脂质含量、甘油三酯(TG)水平、肝质量以及Perilipin基因表达变化。结果表明:获得的鹅Perilipin基因序列与原鸡的同源性最高,与哺乳动物的同源性也达到70%以上;从组织表达上看,该基因主要表达于腹脂和皮脂,而在其他组织几乎不表达;填饲引起鹅肝脏Perilipin mRNA表达丰度的极显著增加(P0.01),且与肝质量、肝内TG和总脂质呈显著正相关;此外,填饲导致其在朗德鹅肝脏中的表达丰度显著高于四川白鹅(P0.05)。结果提示:填饲会引起Perilipin mRNA在鹅肝脏中表达丰度的极显著增加(P0.01),且其增加幅度存在着品种间差异(P0.05)。  相似文献   

3.
鹅LXRα基因的克隆及填饲对其mRNA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填饲对LxRα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本试验以四川白鹅和朗德鹅为试验对象,通过RT-PCR方法克隆了鹅肝脏X受体α(LXRα)基因部分序列,并采用SYBR-Green法研究了填饲对LXRα基因在肝脏和脂肪组织中转录水平的影响.结果获得了1005 bp的鹅LXRα部分序列,且与其它物种有较高的相似性,但存在8个氨基酸变异位点.LXRα基因在肝脏、腹脂和皮脂中都有表达,但在肝脏中的表达量最高.填饲引起鹅皮脂、腹脂和肝脏的LXRα mRNA表达丰度的显著增加.对照组中,LXRα在朗德鹅肝中的表达量高于四川白鹅(P<0.05),而在皮脂、腹脂中朗德鹅的表达量低于四川白鹅(P<0.05).填饲组,在肝和腹脂中LXRα的表达量四川白鹅显著高于朗德鹅(P<0.05),皮脂中表达量品种间差异不显著.填饲后LXRα mRNA表达丰度与皮脂、腹脂和肝脏的相对质量呈显著正相关,并且朗德鹅的相关性要强于四川白鹅.结论:填饲引起鹅肝脏和脂肪组织的LXRα mR-NA表达丰度的显著增加,填饲对LXRα mRNA表达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品种差异.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番鸭肝脏为试验材料,通过RT-PCR扩增出番鸭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部分CDS序列,利用相关分子生物学软件对其进行分析,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FAS基因在成年番鸭各组织中的表达特性及填饲对番鸭肝脏和腹脂中该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克隆出的番鸭FAS基因CDS片段大小为1122 bp,编码374个氨基酸,与近缘物种禽类核苷酸同源性为92%~99%;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番鸭FAS基因在肝脏和腹脂中高表达,说明FAS具有组织表达特异性;填饲导致肝脏中FAS基因表达显著升高(P<0.05)。本试验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FAS基因在番鸭肝脏脂质代谢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鹅填饲前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PPAR)基因的表达模式,并检测鹅脂肪肝和腹脂中的PPAR表达量,试验测定了填饲前后鹅的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胃、小肠、大脑、胸肌、腿肌和腹脂中的PPAR基因RT-PCR产物,并采用RT-PCR检测了PPAR基因在各组织中的表达量。试验以GAPDH基因的表达量作为对照,应用系统软件Quantity one进行了吸光值分析。结果表明,填饲前,除腹脂中没有检测到PPAR-α的表达外,其余组织中PPAR-α表达量均相对较高;填饲后,PPAR-α在肺脏中的表达量显著增加,在腹脂中也可检测到有PPAR-α表达,在其余组织中呈降低趋势。填饲前,PPAR-γ在肝脏、脾脏、肺脏、小肠和腹脂中的表达量相对较高,在其余组织中PPAR-γ的表达量相对较低;填饲后,PPAR-γ的表达量在肝脏、脾脏、肺脏、胃、肾脏中呈升高趋势,在腹脂中呈降低趋势,在其余组织中无明显改变。PPAR基因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而且,填饲后,PPAR-α的表达模式与PPAR-γ并不一致。说明填饲后PPAR亚型在不同组织中具有不同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研究旨在探讨填饲对朗德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GFBP2)基因在肝脏、胸肌和腹脂中表达的影响,将30只70日龄朗德鹅分为填饲组(15只)和对照组(15只),分别于77(填饲7 d)、84(填饲14 d)和89(填饲19 d)日龄采集填饲组和对照组的组织样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朗德鹅不同填饲阶段IGFBP2基因在肝脏、胸肌和腹脂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各阶段填饲组肝脏中IGFBP2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填饲时间的延长,表达水平下降趋势更加显著;胸肌中IGFBP2基因的表达量在填饲的第7和19天与对照组相当,而在第14天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腹脂中IGFBP2基因的表达量在填饲的第7天和第14天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在填饲第19天时,IGFBP2基因的表达量在填饲组与对照组间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IGFBP2基因的表达与鹅肥肝的形成密切相关,为深入研究IGFBP2基因在肥肝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了填饲、未填饲朗德鹅肝脏、皮下脂肪、腹脂和肌肉组织PPARγ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并与谷丙转氨酶等6种血清生化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肝脏组织中,填饲组PPARγ 基因mRNA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中该基因的表达量(P〈0.01);肝脏组织PPARγ 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肝脏指数、血清谷丙转氨酶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腹脂PPARγ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肝脏指数、血清谷丙转氨酶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皮下脂肪PPARγ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肝脏指数、血清谷丙转氨酶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果表明肝脏、皮下脂肪、腹脂组织PPARγ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与朗德鹅肥肝形成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填饲后朗德鹅肝脏和小肠组织中MTP基因表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填饲对MTP基因表达的影响,本研究采用RT-PCR法检测了填饲后MTP基因在朗德鹅肝脏和小肠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对6种体组成参数和甘油三酯等4种血清生化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填饲后,各体组成参数和血清生化指标的水平都显著升高;MTP基因在朗德鹅的肝脏和小肠组织中都有表达;填饲后肝脏组织中MTP基因的表达无显著性变化(P>0.05),而小肠组织中的MTP基因的表达水平却显著升高(P<0.05).结论:填饲引起MTP基因在小肠和肝脏中的变化差异可能与肝细胞中可利用脂类物质的水平、其它调控因子及填饲的高脂食物有关.  相似文献   

9.
采用RT-PCR分析填饲前后朗德鹅11种组织PPAR基因的表达差异性,结果显示,除腹脂外,PPAR-α在其他10种组织中都有表达,其中较高表达于心脏、肝脏、肾脏、十二指肠和胸肌;中等程度表达于肌胃、全脑、腿肌;较低表达于脾脏和肺脏.填饲后发现该基因在肾脏中依然高表达,除肺脏中表达量升高外,在其他组织中表达量均下降.PPAR-γ较高表达于肝脏、脾脏、肾脏、十二指肠和腹脂,较低表达于其他组织.填饲后发现该基因在心脏、脾脏、肺脏、肾脏、肌胃中表达量升高,在肝脏、十二指肠、全脑、胸肌、腿肌中表达量基本保持不变,在腹脂中表达量降低.结果表明PPARs风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填饲前后的表达量变化反映PPARs基因影响鹅肥肝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旨在探究鹅乙酰辅酶A酰基转移酶1(ACAA1)基因的分子结构和功能特性,及其在鹅肥肝形成过程肝脏中的表达变化。选用体型和体重相当的70日龄健康朗德鹅42只,正常填饲,填饲到21 d转为限制饲养。然后分别在填饲前(OF0)、填饲第7天(OF7)、填饲第14天(OF14)、填饲第21天(OF21)、限制饲养第7天(F7)、限制饲养第14天(F14)和限制饲养第21天(F21)7个填饲阶段各采集6只鹅肝脏组织样本;采用RT-PCR和RACE方法克隆获得朗德鹅ACAA1基因cDNA全长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ACAA1基因在朗德鹅不同填饲阶段肝脏中的表达。结果表明:鹅ACAA1基因cDNA全长为3 352 bp,其中CDS区为1 323 bp,5'UTR长度为77 bp,3'UTR长度为1 952 bp,编码441个氨基酸;在朗德鹅肥肝形成过程中,ACAA1基因在肝脏中的表达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在填饲14 d的鹅肝脏中表达量最高(P0.05),在填饲结束限饲阶段的鹅肝脏中表达最低(P0.05),限饲到21 d,其表达量恢复到填饲前水平。结果提示,ACAA1基因的表达与鹅肥肝的形成密切相关,为研究ACAA1基因在鹅肥肝形成中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试验旨在克隆草原红牛长链酰基辅酶A合成酶3(long-chain acyl-CoA synthetase 3,ACSL3)基因编码区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上分析ACSL3基因在草原红牛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利用RT-PCR技术和TA克隆的方法获得草原红牛ACSL3基因CDS序列;利用在线软件对ACSL3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分析ACSL3基因与其他物种的同源性并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ACSL3基因编码蛋白质的基本理化性质、潜在磷酸化位点、O-糖基化位点、N-糖基化位点、信号肽、二硫键、跨膜区结构、亚细胞定位及该基因编码蛋白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ACSL3基因在草原红牛各组织间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试验成功克隆了草原红牛ACSL3基因CDS区,全长2 163 bp,编码720个氨基酸,蛋白分子质量为80.28 ku,理论等电点为8.74,属于亲水性蛋白。通过NCBI中BLAST比对发现,草原红牛与牛、绵羊、猪、人、大鼠、小鼠、鸡的ACSL3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97%、93%、91%、88%、88%和78%;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草原红牛与牛、绵羊的亲缘关系最近,与鸡的亲缘关系最远。该蛋白序列有7个二硫键,66个磷酸化位点,9个O-糖基化位点,3个N-糖基化位点,不存在信号肽,但存在1个跨膜区。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分析结果表明,ACSL3蛋白通过无规则卷曲连接,蛋白质结构以α-螺旋和β-转角为主,为混合型蛋白。mRNA和蛋白表达量检测结果显示,ACSL3基因在肾脏和肌肉组织中表达量较高,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在胃、肝脏和心脏中中度表达,显著高于脾脏、肺脏、肠和脂肪(P<0.05);在脾脏、肺脏、肠和脂肪中相对低表达,说明草原红牛ACSL3基因可能与体内脂肪沉积和脂质代谢等调控功能有关。本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ACSL3基因在草原红牛中脂质代谢及脂肪沉积等方面的调控作用提供了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鹅FoxO1(forkhead box O1)基因的功能,根据GenBank已收录的鸡(Gallus gallus)、人(Homo sapiens)和小鼠(Mus musculus)等物种FoxO1基因序列的同源保守区域,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RT-PCR技术克隆鹅FoxO1基因cDNA序列,并对基因序列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成功克隆得到了鹅FoxO1基因cDNA序列,通过BLAST比对,鹅FoxO1基因与原鸡、人、小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7%、83%、82%,FoxO1基因在四川白鹅中表达水平总体表现为:皮脂>腹脂>腿肌>胸肌>肝脏。因此,FoxO1基因在多个组织中都有表达,且表达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研究不同浓度葡萄糖和胰岛素诱导鹅肝脂肪变性过程中苹果酸酶(Malic enzyme,ME)的活性及其mRNA表达情况,以探讨ME在鹅肝脂肪变性中的作用。根据鸡ME基因序列保守区设计引物,通过RT-PCR、克隆测序等技术扩增鹅ME基因;分离、培养四川白鹅原代肝细胞,添加不同浓度葡萄糖和胰岛素诱导肝细胞脂肪变性,检测细胞内甘油三酯(TG)含量、ME活性及其mRNA表达情况。结果发现,鹅ME基因跟原鸡同源性最高;与对照组相比,葡萄糖及其与胰岛素协同作用均能显著促进肝细胞内甘油三酯(TG)沉积,且呈现出剂量递增效应,而胰岛素对细胞内TG含量影响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得出:ME的活性和mRNA表达水平随着葡萄糖浓度升高而增加,30mmol.L-1葡萄糖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P<0.05);低浓度(50nmol.L-1)胰岛素显著增加ME的活性和mRNA表达水平(P<0.05),当胰岛素浓度达到200nmol.L-1时,ME的活性和mRNA表达水平受到一定抑制;葡萄糖和低浓度胰岛素(50nmol.L-1)协同能促进ME的活性和mRNA表达水平。本研究扩增获得了鹅ME基因部分序列,且发现葡萄糖和胰岛素协同可以增强ME的活性和mRNA表达水平,从而显著增加肝脏中TG的含量,诱导鹅肝脂肪变性。  相似文献   

14.
旨在克隆山羊DGAT1基因序列,明确DGAT1基因在山羊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并进一步揭示过表达DGAT1基因对山羊肌内前体脂肪细胞脂质代谢的影响。本试验以10月龄健康简州大耳公羊(n=7)为试验动物。采用RT-PCR法克隆山羊DGAT1基因序列,并对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检测DGAT1在山羊不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水平;采用双酶切法构建pcDNA3.1-DGAT1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至山羊肌内前体脂肪细胞;使用RT-qPCR检测DGAT1过表达效率及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通过油红O染色法观察过表达DGAT1对脂滴形成的影响,利用GPO-Trinder酶学反应检测甘油三酯含量。结果显示,获得山羊DGAT1基因序列全长1 651 bp (GenBank登录号:MT221183),包含5'UTR 125 bp,CDS 1 470 bp,3'UTR 56 bp,编码489个氨基酸残基;山羊DGAT1基因在小肠中的表达量最高,在脾中表达量最低;RT-qPCR检测结果显示,DGAT1在细胞中过表达极显著(P<0.01),GPAM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ADRPACOX1基因极显著上调(P<0.01),而AGPAT6基因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MLYCDHSL基因极显著下调(P<0.01);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过表达DGAT1后脂滴聚积相较于对照组极显著增多(P<0.01),甘油三酯测定结果显示,过表达DGAT1基因可极显著增加山羊肌内脂肪细胞甘油三酯含量(P<0.01)。本研究成功获得山羊DGAT1基因CDS区序列并构建了pcDNA3.1-DGAT1真核表达载体,过表达DGAT1可显著促进山羊肌内前体脂肪细胞脂质沉积,并显著影响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这些结果为进一步阐明DGAT1对调控山羊肌内脂肪代谢的作用机制提供了重要数据。  相似文献   

15.
Glucose oversupply promotes formation of fatty liver, and fatty liver is usually accompanied with hyperglycemia. However, the mechanism by which glucose promotes formation of fatty liver is not very clear. In this study, fatty liver was successfully induced in Landes goose by 19 days of overfeeding with corn-based feed, the overfed geese ha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level of blood glucose than the normally fed geese (control group). In goose primary liver cells, high level of glucose promoted fat deposition and induced the expression of SREBF2(or SREBP2), a key regulator of lipid metabolism, and its intronic gene, miR-33. Moreover, overexpression of miRNA-33(miR-33) promotes lipid accumulation in goose primary liver cells. Consistently, miR-33 inhibitor suppressed glucose induced lipid accumulation in liver cells. Interestingly, the relative abundance of miR-33 in goose fatty liver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normal liver, while the relative mRNA and protein abundances of CROT, the target gene of miR-33, in goose fatty liver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goose normal liver. Taken together,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miR-33 mediates glucose promotion of lipid accumulation in goose primary liver cells, and that glucose participates in formation of goose fatty liver by regulating the expression of miR-33/CROT.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填饲对鹅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4(MAPK14)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本实验克隆了鹅MAPK14部分编码区序列,并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了填饲对四川白鹅和朗德鹅肝组织MAPK14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获得鹅MAPK14基因cDNA 951 bp序列,可编码316个氨基酸残基。经分析,鹅MAPK14部分核苷酸序列与原鸡MAPK14基因的同源性为94.8%,对应的氨基酸同源性为99.7%;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无论在对照组还是填饲组,四川白鹅的MAPK14表达量均高于朗德鹅,填饲能显著上调MAPK14 mRNA在2个鹅品种中的表达丰度。结果提示,填饲能够引起鹅肝组织中MAPK14表达丰度显著增加,且该影响存在显著的品种差异。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脂肪甘油三酯脂肪酶(ATGL)和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1(ACSL1)基因在鹅的不同组织器官中的表达差异,并探索2个基因表达对机体脂肪沉积和血清脂类代谢的调控。选取16周龄五龙鹅30只(公母各占1/2),屠宰后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不同组织器官(肝脏、心脏、皮下脂肪、腹部脂肪、胸肌、腿肌、肌胃、腺胃、小肠、肾脏、大脑、肺、脾脏)中A TG L、A CSL1基因表达量。结果表明:1)在鹅的皮下脂肪、腹部脂肪、肝脏、脾脏、肾脏、心脏、胸肌和腿肌中均检测出ATGL和ACSL1基因的表达;ATGL基因在皮下脂肪和腹部脂肪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肝脏和脾脏,在肾脏、心脏、胸肌和腿肌中只有少量表达;ACSL1基因在皮下脂肪、腹部脂肪、肝脏、脾脏中表达量较高,在肾脏、心脏、胸肌和腿肌中有少量表达,而在肌胃、腺胃和肺中几乎不表达。2)ATGL基因表达量与腿肌肌内脂肪率、胸肌肌内脂肪率、腹部脂肪率、胸肌率和腿肌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P0.05或P0.01),与皮下脂肪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ACSL1基因表达量与腿肌肌内脂肪率、胸肌肌内脂肪率、胸肌率呈正相关(P0.05),与腿肌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皮下脂肪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3)ATGL基因表达量与血清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葡萄糖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ACSL1基因表达量与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葡萄糖含量呈负相关(P0.05),与甘油三酯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由此可见,ATGL和ACSL1基因在鹅的不同组织器官中的表达具有明显差异性,对机体脂肪沉积和血清脂类代谢具有反向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确定2020年江苏盐城一鹅场雏鹅痛风的病原,试验对病料样品进行宏病毒组测序,通过比对分析原始数据发现疑似病原;通过从头组装获得其全基因组序列,并进行相似性比对和遗传进化分析;通过对疑似病毒的分离、鉴定和动物回归试验进行验证。宏病毒组学测序结果显示,在获得的全部599 733条原始读长(reads)中,病毒reads有278 593条,其中鹅星状病毒序列占95%,未发现其他疑似病毒序列;经从头组装获得了一条完整的鹅星状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命名为YC20,该病毒基因组全长7 137 nt,GenBank登录号为:MW536497,基因组结构及特征与其他星状病毒相同。全基因组序列相似性比对结果显示,YC20与新型鹅星状病毒SD01相似性最高,达98.2%;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YC20与其他新型鹅星状病毒在同一分支,属于新型鹅星状病毒。禽胚分离结果显示,用鹅胚进行病原分离时,前3代次未出现死亡,第5代次后,可对鹅胚100%致死,而用SPF鸡胚或SPF鸭胚分离病原时,均未出现病变或死亡,PCR检测亦为阴性;纯化的尿囊液经负染后,电镜下可见大小约25 nm的病毒粒子。雏鹅回归试验结果显示,YC20接种3日龄雏鹅后,第6~8天出现死亡高峰期,死亡率为58.3%,剖检死亡鹅可见心脏、肝脏表面覆盖一层白色包膜,膝关节有大量白色颗粒样沉淀,肾脏充血肿大。以上结果说明,该鹅场痛风的病原为新型鹅星状病毒。本研究将宏病毒组学与传统的病毒分离鉴定技术相结合,证实了鹅痛风的病原,对病原的鉴定和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克隆秦川牛CAP2基因的编码区序列(CDS),分析该基因在不同组织及原代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特征。[方法]采用RT-PCR方法扩增秦川牛CAP2基因的CDS区,运用ProtPram、TMpred、ProtFun 2.1 Server等在线网站进行CAP2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油红O染色和qPCR检测成脂标志基因PPARγFABP4基因的表达水平以构建牛原代脂肪细胞诱导分化体系;利用qPCR检测分析CAP2基因在秦川牛7种组织(心、肝、脾、肺、肾、肌肉和背脂)和原代脂肪细胞分化过程(0~10 d)中的表达。[结果]秦川牛CAP2基因CDS区长1 461 bp,编码486 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主要由无规卷曲和α-螺旋构成。CAP2基因在脂肪组织中高表达,极显著(P<0.01)高于其他组织。牛原代脂肪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PPARγFABP4基因的表达量逐渐上升,与第0天相比第10 天时表达量达到最大(P<0.01);与对照组相比,诱导分化组脂滴积累明显增加;CAP2基因表达量也随时间推移逐渐上升,以0 d为对照,第10天表达量最高(P<0.001)。[结论]成功克隆了秦川牛CAP2基因全长1 461 bp的编码区;CAP2基因在牛脂肪组织中以较高水平表达,且CAP2基因可能参与脂肪生成与分化过程,预测CAP2基因可能是促进成脂分化的转录因子,对维持牛脂肪细胞状态发挥关键作用,可能作为秦川牛肉质性状的候选基因,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牛CAP2基因的功能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皖西白鹅与霍尔多巴吉鹅杂交后代的外貌特征和生产性能,选用皖西白鹅公鹅与霍尔多巴吉鹅母鹅进行杂交试验。结果表明,杂交鹅体型多数与霍尔多巴吉鹅一致,少数与皖西白鹅一致;成年母鹅背部有少量灰毛,其余为白色,公鹅的羽毛全部为白色。25%的公鹅头部明显有肉瘤,但比皖西白鹅的肉瘤小,另有25%的公鹅头部有肉瘤但较小,其余公鹅头部无肉瘤;母鹅头部均无肉瘤。杂交鹅1-70日龄平均增重4 795.91 g,与皖西白鹅和霍尔多巴吉鹅相比分别提高了12.70%和8.68%,差异显著(P〈0.05﹚;杂交鹅的平均产蛋量(40.4枚/只)、种蛋的受精率(90.0%)和受精蛋的孵化率(91.0%)都高于皖西白鹅,且差异显著(P〈0.05﹚,但与霍尔多巴吉鹅相比产蛋量有所下降,种蛋的受精率和受精蛋的孵化率相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