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采用不同植物材料作硝化/脲酶抑制剂进行室内培养试验,研究抑制剂用量、环境温度、pH值和土壤性质等对抑制剂作用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材料P5,P7作硝化抑制剂的效果最好,其适宜用量为0.5 g/10 g土;不同植物材料对铵态氮硝化作用抑制的最适温度不同,同一土壤中各植物材料的抑制效果存在差异;同一植物材料在不同土壤条件下抑制作用大小各异。植物材料P1,P2,P3,P4在15,25,37℃时对土壤脲酶的抑制作用均随温度升高而逐渐增强;各种植物材料对脲酶的抑制作用以石灰性土>中性土>酸性土;在缓冲液pH值为6~8范围内,脲酶活性和各抑制剂对脲酶的抑制效果随pH值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砖红壤中施用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CD)时,DCD添加量及土壤理化性质如温度、含水量、有机质含量、pH等对硝化抑制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室内好气培养方法。[结果]当DCD添加量为10mg/kg(土)时,硝化作用出现明显的延迟期,且抑制效果可持续至少56d。培养温度由10℃升高到30℃,硝化抑制作用持续时间由90d降为30d。DCD的硝化抑制效果随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含量和pH升高而减弱,硝化抑制作用持续时间随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含量和土壤pH降低而延长。[结论]增加施用量,降低土壤温度、含水量、有机质含量和pH值均可增强DCD在砖红壤中的硝化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3.
双氰胺(DCD)在砖红壤中硝化抑制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史云峰  赵牧秋  张丽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437-20440
[目的]研究砖红壤中施用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CD)时,DCD添加量及土壤理化性质如温度、含水量、有机质含量、pH等对硝化抑制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室内好气培养方法。[结果]当DCD添加量为10 mg/kg(土)时,硝化作用出现明显的延迟期,且抑制效果可持续至少56 d。培养温度由10℃升高到30℃,硝化抑制作用持续时间由90 d降为30 d。DCD的硝化抑制效果随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含量和pH升高而减弱,硝化抑制作用持续时间随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含量和土壤pH降低而延长。[结论]增加施用量,降低土壤温度、含水量、有机质含量和pH均可增强DCD在砖红壤中的硝化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4.
羊粪和化肥配施对复垦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玉米为供试作物,采用完全组合设计,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用量的羊粪和化肥配施对矿区复垦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化肥用量一定时,幼苗期、抽雄期土壤脲酶、磷酸酶活性随羊粪用量的增加而升高;羊粪用量一定时,随化肥用量的增加,土壤脲酶、磷酸酶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并在N 0.24g·kg-1、P2O50.08g·kg-1时达到最大,成熟期则随化肥用量的增加而升高;施肥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苗期。综合考虑,不同处理以羊粪32g·kg-1与N 0.24g·kg-1、P2O50.08g·kg-1配施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较好。  相似文献   

5.
不同硝化抑制剂对尿素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不同硝化抑制剂在石灰性土壤上对氮素转化的抑制效果,旨在选择石灰性土壤上较理想的硝化抑制剂,为进一步提高氮素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提供依据。【方法】以单纯施用尿素为对照,采用室内土壤培养试验法,将硝化抑制剂3,4-二甲基吡唑磷酸(DMPP)、双氰胺(DCD)、2-氨基-4-氯-6-甲基嘧啶(AM)和硫脲(TU)施入土壤,在培养一定时间(1~50 d)后采样,测定土壤的NH4+-N、NO3--N、NO2--N含量及pH和电导率(EC)。【结果】硝化抑制剂DMPP、DCD和AM不仅能够有效延缓尿素的水解,显著抑制土壤中NH4+-N的氧化作用,而且能够较长时间保持较高的NH4+-N含量,使硝化作用延滞35~38 d。各硝化抑制剂(TU除外)处理明显推迟了NO3--N的释放高峰期,对硝化过程均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各硝化抑制剂处理的NO3--N、NH4+-N、电导率和pH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土壤NO3--N含量与EC值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pH值呈显著负相关(P<0.05);土壤NH4+-N含量与EC值和pH值的相关性则与NO3--N相反。【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TU未表现出对石灰性土壤氮损失的抑制效果,其他3种硝化抑制剂的抑制能力强弱顺序为DMPP>DCD>AM(P<0.05)。  相似文献   

6.
新型硝化抑制剂NP对黑土无机氮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新型硝化抑制剂2-氯-6(三氯甲基)吡啶微胶囊(NP)对黑土中无机氮(NH4+-N、NO3--N、NO2--N))转化的影响,从而筛选出适宜黑土的最佳施用量,可为进一步的生产实践提供理论支持。采用室内培养的试验方法,在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65%、温度25℃条件下,设不施肥、单施尿素、尿素+0.5%硝化抑制剂、尿素+1%硝化抑制剂、尿素+3%硝化抑制剂5个处理,其中,施肥处理的N使用量均为0.6 g/kg(土),硝化抑制剂的使用量为纯N用量的比例,测定了NP不同用量对土壤NH4+-N、NO3--N和NO2--N含量以及p H值的影响,并评价了NP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施用NP处理的土壤NH4+-N含量均显著单施尿素处理,NO3--N和NO2--N含量均显著单施尿素处理;土壤NH4+-N含量与土壤p H值呈正相关;NP不同用量处理的土壤NH4+-N、NO3--N和NO2--N含量以及p H值差异均不显著;NP显著抑制了土壤NH4+-N向NO2--N的转化,进而降低了土壤NO3--N的含量。综合评价,推荐NP的使用量为纯N用量的0.5%。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不同硝化抑制剂3, 4-二甲基吡唑磷酸(DMPP)、双氰胺(DCD)、2-氨基-4-氯-6-甲基吡啶(AM)和硫脲(TU)在石灰性土壤中的抑制效果,明确其对土壤中亚硝态氮累积的影响。【方法】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比较了硝化抑制剂对石灰性土壤中铵态氮、硝态氮、亚硝态氮、pH、表观硝化率和硝化抑制率的影响。【结果】施用TU和未施用硝化抑制剂的土壤在培养初期(1—3 d)出现了亚硝态氮的累积。TU的施用导致土壤pH下降至硝化作用适宜的范围,从而促进了硝化作用进程;施用硝化抑制剂DMPP、DCD和AM的土壤几乎未检测到亚硝态氮,且硝化抑制效果明显,硝化过程延滞35—39 d。硝化抑制率强弱顺序10%DCD>1%DMPP>5%AM(这里的数值代表硝化抑制剂的施入量占施入纯N量的百分比)。【结论】DMPP、DCD和AM的施用能显著抑制亚硝态氮的产生,并能显著抑制硝化作用进程(P<0.01);相反,TU的施用却促进了硝化作用的进程。供试的4种硝化抑制剂中,以10%DCD(纯N含量)处理的硝化抑制率最高,其次是1%DMPP。  相似文献   

8.
温度和底物对陕西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在不同温度和底物浓度条件下,对陕西7种土壤19个土壤脲酶的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在一定温度和底物浓度范围内,随温度和底物浓度增加,脲酶活性升高,在不同温度和浓度区段,影响幅度有明显差异,除水稻土外,其余高肥力土样脲酶活性受其影响较大;在同一生态区中,脲酶活性与理化性质呈极正相关,土壤脲酶活性可作为土壤肥力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土壤脲酶作用的最适温度为60℃。  相似文献   

9.
在不同温度和底物浓度条件下,对陕西7种土壤19个土样脲酶的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在一定温度和底物浓度范围内,随温度和底物浓度增加,脲酶活性升高,在不同温度和浓度区段,影响幅度有明显差异,除水稻土外,其余高肥力土样脲酶活性受其影响较大;在同一生态区中,脲酶活性与理化性质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脲酶活性可作为土壤肥力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土壤脲酶作用的最适温度为60℃.  相似文献   

10.
[目的]碳酸氢铵在土壤中对尖孢镰刀菌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通过比较碳酸氢铵、亚硝酸钠和硝酸钠的抑菌作用,以期探明碳酸氢铵抑制尖孢镰刀菌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土壤培养和平板培养相结合的试验方法,研究不同含量碳酸氢铵、亚硝酸钠和硝酸钠对枯萎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黄瓜专化型、西瓜专化型以及甜瓜专化型生长的影响,同时研究了硝化抑制剂双氰胺对碳酸氢铵杀菌作用的影响,最后采用平板培养法分析了培养基pH值的变化对碳酸氢铵抑菌作用的影响。[结果]碳酸氢铵和亚硝酸钠均可以有效抑制3种专化型尖孢镰刀菌在平板上的生长和土壤中的数量,且抑制作用随其含量的增加显著增加,但硝酸钠则无影响;培养基pH值在一定范围内的变化不会对尖孢镰刀菌生长产生显著影响,碳酸氢铵对尖孢镰刀菌的抑制作用与pH值有关,但不完全取决于pH值;硝化抑制剂对尖孢镰刀菌生长没有影响,但能够抑制碳酸氢铵对尖孢镰刀菌的杀菌作用。[结论]碳酸氢铵中的氨可以杀灭尖孢镰刀菌,并且其转化产物亚硝酸根离子在土壤中也能起到一定抑制尖孢镰刀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高校基础研究经费的重要来源,作者从科研管理的实践经验出发,分析了高校争取基金项目的意义,总结了申报基金项目的管理经验,探讨了提高申报数量与质量的途径,对高校申报基金项目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文章首先指出支农资金在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的四个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5点建议:一是细化支农项目编制,强化支农资金管理,二是着力解决资金的分散问题,三是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四是做好支农资金的绩效评价工作,五是加强支农资金监管。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