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白术在浙南的规范化栽培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的要求,将原产浙江中部的中药材白术引入浙南山区种植,并开展白术种栽(根状块茎,下同)培育、生物学特性观察、适宜种植期、种栽大小、种植密度等试验研究,探讨浙南新区的白术规范化种植技术.结果表明,白术在浙江文成山区(海拔650 m)进行种植是可行的,存苗率达80%以上、每667 m2产鲜术660kg以上,达到产区水平;产品质量检测达到2005版中国药典规定的标准,实现了白术种植区南移1~2个纬度,促进中药白术的可持续发展;浙南具备白术育种的自然条件,但播种期以3月下旬~4月中旬、育地应选择在海拔600m以上的新开垦山地为宜;种植时采用80~120个/500 g大小的种栽、株行距25 cm×30 cm种植产量最高;在浙南地区种植时,尽量做到鲜术下种,不须贮藏,时间以12月前后为妥.  相似文献   

2.
从块茎采收、块茎贮藏2个方面介绍美人蕉块茎越冬贮藏技术,为解决其种苗生产的实际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研究马铃薯传统窑洞库、普通冷库和智能通风窑洞库对马铃薯的贮藏效果,为优化马铃薯的贮藏条件提供理论依据。对3种不同贮藏条件下环境温湿度、CO2浓度以及晋薯16号马铃薯块茎采后生理、贮藏效果的相关指标变化趋势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智能通风窑洞库可有效抑制马铃薯块茎呼吸代谢速率,降低马铃薯块茎中干物质、淀粉、还原糖营养物质以及Vc的消耗,但不同处理对块茎中粗蛋白含量变化影响均不显著;智能通风窑洞库减缓了马铃薯块茎失重率和腐烂率的上升,适用于马铃薯块茎的长期贮藏,贮藏180 d时,智能通风窑洞库的贮藏效果与普通冷库基本相当,且显著优于传统窑洞库。  相似文献   

4.
以宁薯14号试管薯为材料,将试管薯分装在藤条筐、保鲜盒、纸盒和筛网袋中,分别贮藏于冰箱、恒温箱和保鲜柜中,研究12种贮藏方法对试管薯出苗率、贮藏损失率和块茎鲜重损失率影响。结果表明,冰箱保鲜盒贮藏试管薯的贮藏损失率和块茎鲜重损失率最小,保鲜柜藤条筐贮藏试管薯出苗率最高。综合试管薯贮藏损失率、块茎鲜重损失率和试管薯出苗率3个指标,保鲜柜藤条筐处理贮藏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天麻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栽培好天麻,种栽是关键.天麻采收一般都在秋末至初冬.虽然在天麻种植区有部分药农采取边采收边种植的办法,但绝大数药农还需将种栽贮藏,以后再种.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为一年生草本块茎植物,别名土豆、洋芋、山药蛋等。其块茎富含淀粉,主要作粮食、蔬菜和饲料,也是轻工业、化学工业和食品工业的原料。因其营养丰富,口味佳,近几年,在浙江省经贮藏常用以调节蔬菜的淡季供应,丰富居民的菜篮子,提高经济效益。现将贮藏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天麻被列为名贵为中药材,笔从1993年开始引进丽红2号蜜环菌,次年引进天麻有性杂交种子繁殖的块茎和无性繁殖的块驱散和蜜环菌伴栽天麻试验,历时5a,在天水栽培获得成功,其生物产量,经济效益较为可观,并探索出了适宜当地栽培管理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8.
<正>1、搞好田间管理要保证贮藏质量,首先要从夏秋田间管理抓起。提高块茎耐贮能力,块茎入窖质量的高低,关系到马铃薯能否贮藏成功,而块茎耐贮能力的强弱,又对入窖有直接的影响。1)搞好田间病害防治。入窖块茎的病斑和烂薯是贮藏的最大隐患,而病薯和烂薯都来自田间。搞  相似文献   

9.
贵州中药材白及病虫害种类的调查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摸清贵州中药材白及的病虫害种类及发生情况,为其防治提供参考,2010-2011年采用踏查、普查和定点定时系统调查的方式对贵州白及中药材的病虫害种类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贵州白及共有常见病虫害9种,病害主要为块茎腐烂病(Rhizoctonia sp)、块茎生理性腐烂病、白及叶褐斑病和白及叶斑灰霉病4种,虫害为菜蚜(Lipaphi serysimi)、细胸金针虫(Agriotes fuscicollis)和螨3种,其他有2种,即蜗牛(Fruticicola ravida)和鼠害。根据种植基地的病虫害发生情况,提出了白及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贮藏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马铃薯的质量。种薯贮藏重点是延迟发芽,减少淀粉的降解和还原糖的增加,保持块茎有旺盛的生命力及质量。商品薯贮藏的重点是减少贮藏期间的营养物质消耗,避免薯皮变绿和食味变劣,使块茎始终保持新鲜状态。近年来,湟中县结合财  相似文献   

11.
郁金类药材贮藏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传统贮藏经验与现代贮藏新技术,从4个方面探讨温郁金类药材的贮藏方法,包括块根类药材、含挥发油类药材、姜黄属药材及贮藏过程中成分变化或产生新成分药材,类比这3种具有相同性质药材的贮藏方法,以期为温郁金科学合理贮藏提供参考,减少因贮藏不当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12.
中药材种植是我国多地的重要产业之一,近年来由于国家大力支持中医药产业发展,中药材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药材收获后贮藏是中药材保值增值的重要环节。本文选用密封塑料薄膜帐进行贮藏,给塑料帐内充入氮气,置换帐内空气,杀死帐内微生物和害虫,降低药材氧化变质,实现中药材绿色安全长期贮藏。在低氧高氮密封贮藏帐中气体浓度的监测报警是极其重要的技术环节之一。本文设计了基于互联网的中药材养护贮藏智能监测系统,方便实用,准确可靠,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3.
种子丸粒化技术是一项新型种子处理技术,现已成为现代农业种子处理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对中药材小粒种子丸粒化加工技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中药材小粒种子丸粒化加工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阐明目前不同干燥技术及干燥条件对根茎类中药材干燥特性与品质的影响,收集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分析不同干燥技术的干后品质、干燥特性及干燥过程中的湿热传递机理,对不同干燥装备的运行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对中药材品质特性与干燥特性的影响进行阐述,总结了根茎类中药材干燥目前存在的制约因素。结果表明:1)热风干燥技术操作方便,成本较低,是目前根茎类中药材产地主要干燥方式,但现代干燥技术在提高干燥效率与干后品质方面更为突出;2)联合干燥技术优势互补的特点可有效改善因物料内部水分扩散导致的干燥不均等问题,但目前干燥设备在实现机械化应用方面仍不够成熟;3)根茎类中药材干燥动力学机理研究已趋于成熟,进一步探究干燥过程中品质变化机理,丰富干燥基础理论研究是发展趋势之一;4)结合不同地区环境特点与根茎类中药材生产特点,设计节能环保、大型化、智能操控一体化干燥设备是发展趋势之二。  相似文献   

15.
对江西省鄱阳县枳壳、吴茱萸、石斛、艾叶四种中药材的种植、采收、加工、贮藏等环节,从种植基地、大棚、加工厂房、仓库、药材市场五个方面进行了调查。总结了鄱阳县中药材生产和精准扶贫的现存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对中药材传统贮藏方法-对抗同贮法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未来,中药材养护方法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梁松涛  苏红 《农业考古》2020,(1):116-122
宋代的药材种植已与日常食物生产相分离,出现了专业化种植模式,种植的药材种类逐渐增多,形成了若干地道药材的种植中心。宋人发现土质、播种时机、肥料的使用都会对药材的药性产生影响;宋代将间作法、肉引法运用于药材栽培,提高了药材的产量与品质;经过嫁接的药材会使药性下降,有的甚至不堪入药,这些技术体现了宋人在药材种植时"以药性为核心"的思想。宋代种植技术,对元、明、清乃至今天都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在中国药材栽培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客土喷播技术在高速公路边坡防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近年来高速公路边坡和开挖路段环境破坏严重、传统绿化方法覆盖率低及养护困难这些现状,以美化高速公路景观和提高生态效益为目的,探索客土喷播技术在高速公路绿化中的应用效果。总结了客土喷播技术主要应用材料、设备、施工流程及注意事项等。实践证明,客土喷播技术绿化效果好,施工进程快,有利于高速公路边坡生态环境的快速修复。  相似文献   

19.
钟霞军  谈远锋 《南方农业学报》2012,43(11):1708-1711
土壤因素对道地药材产量和品质有着直接的影响.文章对土壤因素与道地药材品质相关性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主要从土壤pH、大量及微量元素的含量等方面展开论述,指出土壤pH、大量及微量元素的含量等因素对道地药材品质和其疗效的影响是相互联系、促进和制约的.建议今后应利用学科之间的交叉、综合不同分析研究方法进一步探索土壤因素对道地药材品质影响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20.
免耕播种防堵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免耕播种技术作为保护性耕作的重要部分,具有减少机具下田次数、防止土壤养分流失等多种优势.良好的防堵技术是实现免耕播种并提高机具生产效率的关键因素,也是研究免耕播种技术的重点与难点,加快防堵关键技术的研究尤为重要.针对免耕播种作业时残茬秸秆雍堵机具等问题,基于被动式和驱动式等免耕播种防堵技术,结合切茬式、分秸式、破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