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0 毫秒
1.
杉木中密度幼林光环境与生长修枝效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LAI-2000冠层分析仪对不同修枝高度处理条件下杉木人工幼林光环境及叶面积指数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生长量的修枝效应,初步得到4点主要结论:(1)修枝明显提高了林内透光率,林内透光率随着修枝强度的增大而增大,且修枝强度愈大,林内透光率恢复至干扰前状态的趋势愈明显;(2)修枝明显降低了林分叶面积指数,随着修枝强度的增大,林分叶面积指数呈线性下降,修枝强度高的林分叶面积指数的增长百分率相对愈高,修枝所引起的林分叶面积指数下降的程度远远低于林分透光率的增大;(3)不同修枝强度对隔行修枝林分的总生长量影响不显著,但过度修枝会对修枝木胸径生长产生抑制,而对修枝木高生长影响不显著;(4)强度为40%的修枝方式以约20%的叶面积损耗换取了透光率1倍左右的提高,且对修枝木材积生长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修枝对云南松人工幼林林分结构和生长的影响,对宜良禄丰村林场尖山林区1 m×2 m×5 m非均匀密度控制营造10年生人工林,采用L4(23)正交设计(增加不修枝和重度修枝的2个对照)开展不同修枝方式和强度的试验,并于修枝前及修枝2 a后开展林分调查。结果表明:修枝前后林分径阶分别为2~14 cm和2~16 cm,8、10和10、12 cm径阶是构成林分此2个阶段的主要成分;修枝后,正交试验修枝4个处理组合的林分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分别为增加23.4%~28.7%、28.6%~34.2%、83.6%~100.3%,不修枝的此3个指标分别是21.9%、20.2%、68.9%,重度修枝的则分别为20.3%、21.4%、63.4%;以上3个指标增长率最大的都为手锯修枝保留3轮侧枝组合的,且正交试验修枝的均高于不修枝和重度修枝的。适宜的修枝方式及强度组合极显著地促进云南松幼林的生长。  相似文献   

3.
修枝对红松人工林林木生长和木材力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修枝与未修枝的红松人工林林木棰长和木木材力学性质等指标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红松人工林生长速率、生长轮宽度、晚材率都是修枝林分大于未修枝林分,茯中只有晚材率差异显著;主要力学指标中除顺纹抗压强度,均是修技林分大于未修枝林分,其中只有抗弯强度差异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4.
红松疱锈病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红松人工林疱锈病(Cronartium ribicola)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基础上,又对不同发病林分累积3年病情损失、各项防治措施的效益和成本进行了分析,确定林分发病率5%为该林分红松疱锈病的经济阀值。因此防治指标是:林分发病率在5%以下时可以不防;林分发病率在5%—9.5%时,采用修枝结合药防措施(修除1.5—1.8 m以下侧枝,松焦油+柴油涂干防治);林分发病率在9.5%以上时,应用间伐+修枝+药防措施(间伐强度20%—30%,然后修技和药剂防治。这样应用该指标管理病害,以3年为一个防治周期,可获显著的防治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红松疱锈病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自1984年以来对20a生红松(Pinus koraiensis)人工林疤锈病(Cronartium ribicola)进行了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在该病发生发展规律研究基础上,对发病率为16.9%的重病林分,采取间伐、修枝和药剂防治等进行综合防治;其间伐强度20—30%,保留密度约1700株/ha,修除1.5m以下侧枝,松焦油涂柴油(1∶1)涂干防治保留的轻病株。防治后3a,林分发病率降至4%,林分蓄积生长量显著增加,防治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6.
1998年 ,对林龄为 2 0~ 30a的白桦天然林进行了不同强度的修枝和间伐处理 ,并于 2 0 0 3年春对林分生长状况进行了复查 ,结果表明 :不同强度的间伐和修枝处理对白桦天然林林木胸径生长和冠幅具有显著影响。强度修枝 (2 /3树高 )后 ,林木的胸径生长比弱度修枝降低 8%~ 10 %。中度间伐和强度间伐对保留木胸径生长和冠幅影响较为接近 ,但显著高于弱度间伐。树干解析结果表明 :间伐后 ,林分的材积生长量以中度间伐为最大 (6 .99m3 ·hm-2 ·a-1) ,强度间伐最小 (4.6 1m3 ·hm-2 ·a-1)。 5a的研究结果表明 ,林龄 2 0~ 30a的白桦天然林最适林分密度为 110 0株·hm-2 ,修枝强度不应超过 1/2树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针对北京西山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林可燃物分布特征,实施不同强度可燃物调控措施,并依据调控后林下植被的生物多样性和光合特性的变化,对可燃物调控措施的影响进行评价。  方法  在北京西山试验林场,选取华北地区针叶林—侧柏林,通过对林分可燃物分布特征的调查和分析,制定以修枝、割灌为主的调控措施,分别为未调控(ck)、修枝高度2.5 m并适当清理地表凋落物(P1)、修枝高度3.0 m和割灌并适当清理地表凋落物(P2)、修枝高度3.5 m和割灌并适当清理地表凋落物(P3),每个处理设置3块20 m×20 m的标准地,对比调控与未调控林分的林下植物多样性和优势灌木的光合特性变化。  结果  不同强度可燃物调控措施均改变了林下植被的生物多样性,其中P2调控下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优势度和多样性及灌木层的物种均匀度显著高于对照;调控林分的林下优势灌木(主要是孩儿拳头Grewia biloba var. parviflora和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光补偿点、暗呼吸速率均比对照增加,而表观量子效率则减小,其中P2调控措施下的林下植物光合产物的积累更明显。  结论  调控措施改变了林分结构,使林下光照强度增加。不同调控强度对植被生物多样性和光合特性的影响存在差异,P2调控最有利于研究区域的林分恢复。图2表4参26  相似文献   

8.
抚育间伐和修枝对落叶松用材林生长和冠层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更好地揭示抚育对林木生长的影响,确定森林抚育经营方式,以大兴安岭林区兴安落叶松用材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间伐强度(10种)和不同修枝强度(4种)对林分生长和冠层的影响。结果表明:抚育间伐强度对林分生长和冠层的主效应显著。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胸径和单株材积4 a总生长量逐渐增加,且各抚育间伐强度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抚育间伐强度下,树高4 a总生长量间差异性不显著,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再减的趋势。在不同修枝强度下,胸径年平均生长量、单木材积年平均生长量与抚育间伐强度的关系符合指数模型,树高年平均生长量与抚育间伐强度呈现二次多项式的关系。各抚育间伐样地冠层的叶面积指数、冠下总辐射通量存在显著性差异,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叶面积指数呈现先增再减的趋势,冠下总辐射通量呈现先减再增的变化趋势。不同修枝强度间各项指标差异性不显著,综合分析来看,兴安落叶松用材林最适宜的修枝强度为1/2。  相似文献   

9.
托里桉修枝伤口愈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3 a生托里桉进行修枝强度为树干直径5,6,7和8 cm的4种修枝试验。修枝3个月和7个月后对修枝伤口进行跟踪测量分析,结果表明:修枝强度越大或伤口位置越低,伤口愈合速度越慢;涂漆的伤口处理比涂蜡更能加快伤口愈合;小于25 mm的伤口中,小伤口比中等伤口愈合快,而大于25 mm的伤口愈合速度则高于小伤口和中等伤口;冠幅增长对各个等级伤口的愈合速率影响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生长空间对人工林红松建筑材材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不同生长空间(修枝与未修枝)的人工林红松(Pinus koraisensis)建筑材材质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木材的纤丝角、生长轮密度、生长速率、生长轮宽度和绝大多数力学性质指标差异不显著。木材的晚材率、抗弯强度和抗拉强度差异显著。采用综合坐标法,对不同生长空间(修枝与未修枝)的林分建筑材材质评定结果为生长空间较大的林分好于生长空间较小的林分。因此,适宜的生长空间可以提高林木材质。  相似文献   

11.
连皮平茬修剪方式较平茬修剪方式萌芽数少,新萌芽形成的主杆树形粗度均高于平茬修剪方式。平茬后一年内无效的萌芽数需要人工抹除,增加了管理成本。平茬修剪的植株死亡率高于连皮平茬修剪方式。连皮平茬应用在弯曲树型培养成新主杆型树上是值得推广的一种平茬方式。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夏季不同修剪方法对梨树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夏季不同修剪方法对树高、干高和干周的生长有一定影响,但差异不显著;(2)与对照树体相比,春梢短截(1/4)处理树体营养生长得到缓和,二次梢生长总量最大。(3)春梢短截(1/3)处理下,春梢与主干之间的角度越小和春梢在母枝上的位置越靠上部,二次梢的发生量和生长量越大。  相似文献   

13.
以福建省邵武卫闽国有林场的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探索人工修枝对杉木人工林生长的影响,以期为杉木无节材的科学培育提供理论依据。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4年生杉木林中建立4种不同修枝强度(修掉树干直径6、8、10、12 cm位置以下的枝条)的试验小区30个,在各试验小区中随机选择修枝木和不修枝对照木,修枝木每年修枝1次直至修枝高度达7 m后停止修枝。试验后连续20 a调查试验林杉木生长情况。结果表明,修枝对杉木树高生长没有显著影响;修枝后1 a(5年生)至修枝后8 a(12年生),6 cm和8 cm的高强度修枝对杉木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量有显著抑制作用,10 cm和12 cm的中低强度修枝对杉木胸径和单株生长量有显著促进作用;杉木修枝后20 a与未修枝杉木相比,6 cm强度修枝处理杉木的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量分别降低了0.4%、3.7%和3.7%,8 cm强度修枝处理杉木树高增加了2.0%,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量分别降低了4.4%和2.2%,10 cm强度修枝处理杉木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量分别增加了6.5%、8.0%和6.7%,12 cm强度修枝处理杉木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量分别增加了5.5%、6.2%和8.5%,但不同修枝强度与对照杉木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总生长量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进一步揭示再生对茄子产量的影响,试验以嫁接茄子为试材,采用三种密度(4.1万株/hm~2、4.8万株/hm~2、5.5万株/hm~2),三种再生方式(长截、中截和短截),日光温室吊绳栽培,探讨不同再生方式、密度对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适当密植配合短截再生使茄子根系和茎生长增强,增加了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和在植株体内的运输,从而使产量增加。  相似文献   

15.
修枝强度对杉木幼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在福建洋口林场4年生的杉木人工林建立固定试验标准地。选择修枝木,每年对其进行1次修枝,修枝强度为4种规定树干直径(6、8、10和12 cm)以下的所有枝条。试验5 a后研究不同修枝强度对9年生杉木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修枝木的胸径和单株材积均随修枝强度的增加而显著减小,修枝对树高生长量的影响不显著。适当修枝(12 cm强度)有利于杉木的生长,虽然其效果不显著;较大的修枝强度(6 cm)不利于杉木胸径的生长。建议以10和12 cm作为杉木的适宜修枝强度。  相似文献   

16.
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测定,研究了剪秧频率和剪秧强度对甘草茎叶以及根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时期及不同强度的剪秧对甘草茎叶及根系生长的影响不同,在落叶期进行植株高度1/4的剪秧,茎叶鲜重、干重都明显增加,收获时分别达到了37.40 g.株-1和15.99 g.株-1,且不影响甘草根长、根粗、根鲜重和根干重.在落叶期进行植株高度1/4的剪秧,可导致茎叶的超补偿性生长和甘草根部的等量补偿生长,既保证了甘草的产量,又提高了甘草茎叶的饲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切花月季修剪反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切花月季上 ,进行了不同部位和不同粗度的修剪试验。结果表明 :在开花天数、花枝长度及粗度方面 ,各处理之间存在差异。综合分析 ,在七叶中部修剪 ,新发枝条的开花天数较短 ,花枝长度和粗度最大 ,是最佳修剪部位。枝条的长度和粗度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 (r=0 .96 87) ;只有在直径大于 5 .85 mm以上的枝条上施剪 ,才能形成符合质量标准的切花  相似文献   

18.
红锥优质用材林间伐整枝与中期施肥试验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对红锥人工纯林开展间伐整枝和中期施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间伐整枝或适量中期施肥均能有效提高林分生长量,不同程度地改善林分质量和林分结构,尤其是适当间伐整枝配合适量施肥效果最好,实施1年后林分平均树高、胸径和材积增量分别比间伐整枝、施肥的单项效应和对照林分提高37.0%~113.5%、50.0%~134.2%和36.8%~194.2%。此外,间伐整枝也明显改善了林分小气候环境。研究还表明,在红锥人工林高度郁蔽后(七年生左右),间伐30%(伐去生长不良和干形较差的林木)并剪去保留木下脚枝和分叉枝(修枝高度为树冠长1/2),同时配合每株沟施复合肥120g、尿素65g、氯化钾22g的方案是可行的,可进一步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9.
限根栽培对设施大樱桃幼树控冠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解决设施大樱桃树冠生长旺盛、结果晚、产量低的问题,采用槽式、箱筐式以及结合根系断根修剪的限根技术,研究了不同限根方式对设施大樱桃幼树的控冠效果。结果表明,环形断根抑制株高和新梢生长的作用大于平行行向两侧纵向断根的抑制作用,其中环形断根抑制株高首年和次年分别为20.4%和19.1%,平行行向两侧纵向断根抑制株高首年和次年分别为18.3%和11.4%;环形断根抑制新梢生长长度首年和次年分别为23.7%和25.3%,平行行向两侧纵向断根抑制新梢长度首年和次年分别为18.4%和15.3%。限根栽培第2年,环形断根和平行行向两侧纵向断根处理每株花芽形成数量分别高于对照51.6%和61.7%,每株花束状果枝数分别高于对照84.6%和67.0%。限根栽培改变了树体内赤霉素水平。研究认为,限根栽培明显抑制设施大樱桃的生长,并能显著提高设施大樱桃花芽分化数量;设施大樱桃限根栽培方式可以采用断根修剪处理和箱框式限根处理,断根处理的限根栽培方式以平行行向距主干30cm处两侧纵向断根为宜。  相似文献   

20.
节痕是影响杨木质量的最主要因子。有效地控制杨木节痕和减少虫眼是提高杨木质量的关键技术之一。研究表明:整枝、控制虫眼和科学造林是提高杨木无节化程度的重要措施。可根据加工工艺要求, 采用等高整枝或等径整枝。加强对天牛的预防是减少杨木木材虫眼的重要手段。若发现天牛危害, 采用甲胺磷原液注射或用40 %氧化乐果药棉堵塞。引进抗虫能力强的杨树优良无性系, 采用多无性系造林、萌蘖造林和2 根1 干苗造林, 可以大大提高杨木自然无节的比例。图1 表2 参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