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健 《畜禽业》2013,(5):82-83
<正>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又被成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由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引起,以成年猪生殖障碍、早产、流产和死胎,以及仔猪呼吸异常为特征的传染病,是一种免疫抑制病,常常继发其他病原感染,呈地方流行性。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发生过猪蓝耳病。该病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传入中国,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中国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相似文献   

2.
影响动物免疫效果的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我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颁布和实施,使我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纳入了法制化管理轨道,对最大限度地预防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高致病性禽流感以及小反刍兽疫等动物疫病的发生和蔓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动物免疫作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关键环节,仍存在免疫抗体检测不达标甚至免疫失败等问题。现就影响动物免疫效果的因素与对策作一下探讨。  相似文献   

3.
《畜禽业》2017,(8)
<正>随着服务型政府的加快建设和公共财政体系的不断健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将成为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方式。村级动物防疫工作一直是我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基础,按照《动物防疫法》的要求,畜牧部门和各乡镇人民政府对村级动物防疫工作负责,其服务的对象就是广大农户。因此,村级动物防疫工作也属于公共服务。目前,村级动物防疫工作主要是对农村散养畜禽进行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的病种包括:猪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高致病性  相似文献   

4.
重大动物疫病的病种有: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小反刍兽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1])。搞好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工作是控制动物疫病传播,最大限度减少动物疫病危害的关键措施,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保证。对做好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工作相关措施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5.
《畜禽业》2014,(5)
蓝耳病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的俗称。世界各地都有发生,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是一种新的病毒性传染病。文章就猪蓝耳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诊断进行总结,介绍猪蓝耳病的综合防治方法。为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畜禽业》2007,(6):48-49
<正>新华社北京5月16日电(记者董峻)农业部部长孙政才16日说,当前即将进入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高发季节,防控形势十分严峻。猪蓝耳病虽不属于一类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但如  相似文献   

7.
张榜  张晖 《畜禽业》2009,(9):10-11
<正>生猪是我市的畜牧优势产业,我市年饲养生猪260多万头,2007年以来,陕西省人民政府将猪瘟,猪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列入重大动物疫病的强制免疫病种,加之其他疫病  相似文献   

8.
《畜禽业》2016,(8)
正口蹄疫(FMD)俗名"口疮"、"辟癀",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所引起的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猪、牛、羊等家畜和其它家养、野生偶蹄动物。其临诊特征是在口腔黏膜、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疱。鉴于口蹄疫病传播途径多、速度快、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的严重危害,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A类法定报告疫病,《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国  相似文献   

9.
<正>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俗称蓝耳病)病毒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疫病。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育肥猪也可发病死亡。1猪蓝耳病传播途径猪蓝耳病病毒可以通过多种途径  相似文献   

10.
<正>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是由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属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烈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A类动物疫病,我国《动物防疫法》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禽流感病毒感染后可以表现为呼吸道症状、消化道症状,或表现为较严重的全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在我国南方各省陆续发生,严重威胁着生猪生产的安全,制约着生猪产业的发展。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俗称蓝耳病)病毒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疫病。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育肥猪也可发  相似文献   

12.
《畜禽业》2007,(5):44
近日,农业部发出通知,要求各地提早做好以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为主的猪病防控工作,确保养猪业的健康发展。通知要求,各级兽医部门要组织技术力量,按照《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技术规范》和《猪病免疫推荐方案(试行)》要求,开展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主要猪病防控技术培训,做好防控猪病各项应对准备工作,确保发生疫情时,能够及时诊断,及时处置,防止疫情扩散蔓延。要求各地在5月中旬猪病高发季节前,完成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主要猪病免疫和强化免疫工作,建立预防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猪瘟等主要猪病的有效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13.
《畜禽业》2014,(5)
<正>自2007年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被纳入国家重大动物疫病管理范畴后,生猪的强制免疫病种由以前的猪瘟、猪口蹄疫2种增加至3种,使基层动物防疫人员的工作量也随之增加,免疫工作任务加重,难度增大。针对这一实际问题,结合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目标要求,于2012年2—3月在潼南县11个镇街的11个村(社)的39家散养户及2个规模猪场,在以往免疫程序(如仔猪30日龄阉割时,同时给仔猪、母猪注射猪瘟、猪口蹄疫疫苗;后备母猪在配种前1个月同时免疫1次猪瘟、猪口蹄疫疫苗等)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严芳  朱锡龙 《畜禽业》2004,(8):52-52
猪繁殖———呼吸综合征(PRRS)俗称“神秘猪病”、“蓝耳病”、“猪流行性流产和呼吸综合征”“猪不育和呼吸综合征”等不同名称。该病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出现的猪的一种新病毒性高度传染性疫病,于1987年首先在美国的北卡罗那州、明尼苏达州及衣阿华州猪群中暴发。1995年在我国大陆首次发生,至今已有9年多了,在这短短的9年里,PRRS蔓延到全国所有省份,因为该病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发病率和死率高,对养猪业的危害极大,因此,我国《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中将PRRS列为二类动物疫病进行法定管理。1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怀孕母猪…  相似文献   

15.
<正>近几年来,临海市及附近县市"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陆续发生,严重威胁着生猪生产的安全,制约着生猪产业的发展。"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俗称蓝耳病)病毒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疫病。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育肥猪也可发生本病死亡。为及时、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高致  相似文献   

16.
<正>猪水疱病(SVD)又称猪传染性水疱病,是由猪水疱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是病猪的蹄部、口腔、鼻端和母猪乳头周围发生水疱。该病首次发现于1966年,是猪的一种比较新的传染病,由于其流行性强、发病率高,严重影响猪和猪产品的流通与国际贸易,所以国际兽疫局将其列为A类动物疫病,我国《动物防疫法》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近年来,该病对养殖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威胁到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应引起养殖企业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正>鸡新城疫(ND)俗称鸡瘟,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鸡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上以高热、呼吸困难、下痢、神经紊乱、黏膜和浆膜出血为特征,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常给养殖场户的造成较大经济损失。OIE将其列为A类法定报告疫病。我国《动物防疫法》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将新城疫列为16种优先防治的国内动物疫病之一。笔者就鸡新城疫的诊断及防制措  相似文献   

18.
《畜禽业》2015,(10)
<正>对重大动物疫病和对养殖生产危害较大的动物疫病采取免疫注射方法,是预防动物疫病非常关键和有效的防治措施之一。秋防中,各规模场和散养养殖户的畜禽要通过实施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猪瘟  相似文献   

19.
《畜禽业》2017,(5):7-8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毒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传染性、高致病性的疫病,以母猪繁殖障碍以及仔猪和育肥猪的严重呼吸道症状为特征,并常继发其他病原感染。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分子生物学诊断和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为临床上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畜禽业》2014,(7)
<正>畜牧要发展,防疫必先行。当前国内外动物疫情非常复杂,特别是猪瘟、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一直威胁着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及社会稳定。因此,要促进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保护人民身体健康,维护社会公共安全,就必须要进一步提高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有效预防动物疫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