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解决海河平原区苜蓿第3~5茬草雨季收获难的问题。于2011-2016年在位于河北衡水的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所试验站开展了单作紫花苜蓿田夏季套作5种不同饲草作物模式评价研究,以及单作紫花苜蓿田夏季套作青贮玉米的生产性能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单作紫花苜蓿田夏季套作不同饲草作物模式评价研究得出,30-30 cm、20-40 cm两种行距处理下的单作苜蓿小区干草产量无显著差异(P>0.05);套作高丹草处理下苜蓿第2年前2茬干草产量显著低于单作苜蓿小区干草产量(P<0.05);套作青贮玉米处理后的总食物当量数显著高于单作苜蓿小区(P<0.05),但套作青贮玉米处理后的总经济效益与单作苜蓿小区无显著差异(P>0.05);套作青贮玉米处理下的平均光能利用率、水分利用效率、土地当量比均显著高于单作苜蓿小区(P<0.05)。单作紫花苜蓿田夏季套作青贮玉米的生产性能比较研究得出,30-30 cm、20-40 cm行距套作青贮玉米处理下的苜蓿前2茬干草产量、总食物当量数、总经济效益、平均光能利用率、水分利用效率、土地当量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得出,海河平原区单作紫花苜蓿田夏季套作青贮玉米的关键种植技术为:单作苜蓿田采用20-40 cm宽窄行秋播种植,于第2年前2茬苜蓿草收获后,在宽行中间套作青贮玉米,青贮玉米密度在6 万株·hm-2以内,9月底将套作的青贮玉米与苜蓿一起收获,之后苜蓿田苜蓿正常越冬,下一年再重复种植青贮玉米。该模式在保证与单作苜蓿同等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可有效解决苜蓿3~5茬草雨季收获难、资源利用效率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海河平原区苜蓿第3~5茬草雨季收获难的问题。于2011-2016年在位于河北衡水的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所试验站开展了单作紫花苜蓿田夏季套作5种不同饲草作物模式评价研究,以及单作紫花苜蓿田夏季套作青贮玉米的生产性能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单作紫花苜蓿田夏季套作不同饲草作物模式评价研究得出,30-30cm、20-40cm两种行距处理下的单作苜蓿小区干草产量无显著差异(P0.05);套作高丹草处理下苜蓿第2年前2茬干草产量显著低于单作苜蓿小区干草产量(P0.05);套作青贮玉米处理后的总食物当量数显著高于单作苜蓿小区(P0.05),但套作青贮玉米处理后的总经济效益与单作苜蓿小区无显著差异(P0.05);套作青贮玉米处理下的平均光能利用率、水分利用效率、土地当量比均显著高于单作苜蓿小区(P0.05)。单作紫花苜蓿田夏季套作青贮玉米的生产性能比较研究得出,30-30cm、20-40cm行距套作青贮玉米处理下的苜蓿前2茬干草产量、总食物当量数、总经济效益、平均光能利用率、水分利用效率、土地当量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得出,海河平原区单作紫花苜蓿田夏季套作青贮玉米的关键种植技术为:单作苜蓿田采用20-40cm宽窄行秋播种植,于第2年前2茬苜蓿草收获后,在宽行中间套作青贮玉米,青贮玉米密度在6万株·hm-2以内,9月底将套作的青贮玉米与苜蓿一起收获,之后苜蓿田苜蓿正常越冬,下一年再重复种植青贮玉米。该模式在保证与单作苜蓿同等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可有效解决苜蓿3~5茬草雨季收获难、资源利用效率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沧州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大量的降水基本集中在6月中旬至8月底,也就是苜蓿第二、三茬的收获时间,此期间调制苜蓿干草成功率极低。据统计,每年因霉烂引起的苜蓿鲜草直接损失超过1万吨发上,加工成干草的苜蓿营养价值损失也很巨大。应用苜蓿青贮技术保存第二、三茬苜蓿,可以最大限度地保存苜蓿鲜草的营养,降低因加工干草引起霉变造成的损失。一、苜蓿规模青贮试验为了能够充分地把握苜蓿青贮生产技术,我们在奶牛场进行了规模化生产试验,将技术由试验室转移到奶  相似文献   

4.
苜蓿是优质的多年生豆科牧草,因其蛋白质含量可高达20%以上,气味芳香,适口性好,而享有“牧草之王”的美称。近年来,山东省大力发展优质饲草生产,在规模养殖场推广优质饲草基地建设,苜蓿生产发展迅速。2013年统计显示,全省苜蓿保留种植面积达94万亩,按平均亩产1t干草计,年生产干草达到94万t,是奶牛场优质饲草的有效补充。山东地区种植苜蓿,年可收获四至五茬草,第一茬在5月上旬,之后每月余可收获一茬草,9月中旬收获最后一茬草,亩干草产量可达到1-1.5t,是我国苜蓿种植的高产区域。然而,山东是季风气候区,雨热集中在6-9月份,尤其是降雨量,可占全年的70%以上,达到400mm左右。雨季里,过于频繁的降雨常导致干草晒制受阻,牧草因淋雨而使养分流失,品质下降,甚至发霉变质,对草农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其实,苜蓿在雨季难以晒制干草的季节里,种植户可采用青贮方式贮存饲草,或者直接进行青饲,或者采用压扁茎秆、喷洒干燥剂等方法达到快速干燥的目的,以达到饲草的有效收获和养分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高丹草因水分高造成青贮发酵品质不佳的问题,通过添加不同种类干草(玉米秸秆、小麦秸秆和苜蓿干草)及干草添加量(12.5,25.0,37.5和50.0kg/t)对混贮高丹草营养价值、青贮发酵品质及体外产气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独青贮高丹草的丁酸含量较高,弗氏评分等级仅为"可",添加干草混贮可显著提高青贮高丹草的发酵品质,从添加干草的种类来看,添加小麦秸秆组青贮发酵品质最高,添加苜蓿干草组营养价值最高,苜蓿干草组的体外72h干物质消失率(IVDMD)、产气速率(c)和达到最大产气量1/2时的产气速率(AGPR)均为最高,3种干草在72h累积产气量、理论最大产气量以及产气延滞时期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从干草的添加量来看,添加25.0kg/t干草的青贮发酵品质最优,达到产气量1/2所需要时间也最长,添加50.0kg/t干草的营养价值和IVDMD最高,添加37.5kg/t干草的产气速率和AGPR最大,添加不同重量干草对混贮高丹草的72h累积产气量、理论最大产气量以及产气延滞时期无显著影响(P0.05)。综合考虑青贮发酵品质和饲料营养价值,得出最佳的混贮模式为在高丹草中添加37.5kg/t小麦秸秆,添加50.0kg/t苜蓿干草混贮高丹草的体外干物质消失率最高,添加37.5kg/t苜蓿干草组产气速率最快,添加50.0kg/t小麦秸秆组的72h累积产气量和理论最大产气量最高。  相似文献   

6.
新牧1号杂花苜蓿不同处理青贮效果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头年生新牧1号杂花苜蓿(Medicago varia)的第一、二、三茬为试验材料,采用鲜贮、鲜革+发酵液、半干发酵和半干+发酵液青贮方法,比较分析了新牧1号杂花苜蓿不同茬次营养变化和不同处理条件下苜蓿青贮效果。结果表明:每一茬次各种处理中,半干+发酵液青贮效果最好,其次是半干发酵组,鲜贮青贮效果最差。每一茬半干发酵组粗蛋白含量和原料草差异不大(分别相差1.54%,1.26%,0.89%),第3茬半干+发酵液组和原料草粗蛋白仅相差0.24%。表明半干+发酵液和半干发酵组能较好地保持苜蓿的营养价值。各种处理中半干+发酵液组NH3^-N最低,说明半干草添加绿汁发酵液后能有效降低NH3^-N。各种处理中,每一茬半半干发酵组NDF和ADF含量基本与原料草差异不大,半干+发畔液组和与原料差异更小。各种处理半干+发酵液组pH最低,说明绿汁发酵液能促进乳酸发酵,pH较低。半干草添加绿汁发酵液后,能有效地改善首蓿青贮的发酵品质,提高青贮饲料质量。  相似文献   

7.
笔者曾赴苏摩尔达维亚考察,现将马拉耶斯特国营农场和农场联合体苜蓿半干青贮料制作工艺介绍如下:该农场利用自给生产加工调制的饲草干草、甜菜、青贮料和半干青贮料饲养奶牛,其中苜蓿半干青贮已推广使用多年。经加工调制后的半干肯贮苜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和畜牧业的快速发展,饲草饲料作物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特别是紫花苜蓿种植倍受人们的关注,种植面积达200万公顷以上。在我国北方地区苜蓿利用多以调制干草为主,在收获二茬草或三茬草时,正值雨季,苜蓿遇雨淋后,难以进行优质干草的调制和生产,加之生产机械设备不  相似文献   

9.
目前,辽宁省牧草和饲料作物的加工调制方式主要以豆科牧草(苜蓿)加工调制青干草,饲料作物的青贮、半干贮为主,青贮方式为窖贮。豆科牧草调制青干草易遭受雨淋的危险,单贮不易成功;饲料作物以窖贮形式的青贮、半干贮的缺点为饲喂不方便、取用过程中易出现二次发酵现象、损失浪费较大等。能否找到一种较适宜的青贮方式来解决豆科牧草不易单贮,  相似文献   

10.
黄河三角洲地区14个苜蓿品种旱作产量性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2017年,在山东东营地区对14个苜蓿品种进行生产适应性评价,以期筛选适宜黄河三角洲地区种植的苜蓿品种。结果表明:苜蓿年产量在不同年份间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14个苜蓿品种中4年平均年干草产量居前三位的是中苜3号、中苜2号和WL-SALT;干草产量在各茬次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第1茬产量最高,约占年总产量的38%~46%,年产量最高的两个品种的第一茬产量也最高。综合分析4年结果,中苜3号、中苜2号生产性能最好,其次国外品种WL-SALT和WL363HQ表现良好,这4个品种较适宜在黄河三角洲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1.
目前,辽宁省牧草和饲料作物的加工调制方式主要以豆科牧草(苜蓿)加工调制青干草,饲料作物的青贮、半干贮为主,青贮方式为窖贮。豆科牧草调制青干草易遭受雨淋的危险,单贮不易成功;饲料作物以窖贮形式的青贮、半干贮的缺点为饲喂不方便、取用过程中易出现二次发酵现象、损失浪费较大等。能否找到一种较适宜的青贮方式来解决豆科牧草不易单贮,  相似文献   

12.
<正>目前,牧草和饲料作物的加工调制方式主要以豆科牧草(苜蓿)加工调制青干草和饲料作物的青贮、半干贮为主,青贮方式为窖贮。豆科牧草调制青干草容易遭受雨淋的危险,单贮不易成功。饲料作物以窖贮形式的青贮、半干贮的缺点为饲喂不方便,取用过程中容易出现二次发酵现象,浪费较大。为了寻找到一种较适宜的青贮方式来解决豆科牧草不易单贮,饲料  相似文献   

13.
半干青贮亦称半干青贮,是使苜蓿迅速风干,含水量降到40%-50%再进行青贮,兼有干草和青贮的优点。由于苜蓿常规青贮不易成功,近年来,欧美各国采用低水分青贮法,用此方法调制的青贮料,基本上保持了原饲料的营养成分,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旨在评估4种粗饲料对西门塔尔杂交牛生产性能、肉品质及瘤胃微生物的影响。将100头12~14月龄、体重(400.81±1.98)kg的健康西门塔尔杂交牛随机分为花生秧干草组、苜蓿干草组、苜蓿青贮组和构树青贮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肉牛。4种粗饲料的添加比例均为19.61%,精粗比45:55。预试期10 d,正试期90 d。结果显示:(1)苜蓿青贮组和构树青贮组平均日采食量均高于花生秧干草组和苜蓿干草组(P<0.01),苜蓿青贮组平均日采食量高于构树青贮组(P<0.05);构树青贮组平均日增重低于其他组(P<0.01),苜蓿干草组平均日增重高于花生秧干草组(P<0.05);构树青贮组耗料增重比高于其他组(P<0.01),花生秧干草组和苜蓿青贮组耗料增重比高于苜蓿干草组(P<0.05);4组中苜蓿干草组饲料利用率最高,经济效益最好,其次是花生秧干草组。(2)苜蓿干草组的净肉率高于花生秧干草组(P<0.05),大理石花纹评分高于花生秧干草组和构树青贮组(P<0.01);构树青贮组剪切力最大,苜蓿青贮组剪切力最小,各组间差异极显著;苜蓿...  相似文献   

15.
苜蓿青贮作为解决苜蓿雨季收贮问题的重要手段,笔者分析了苜蓿青贮的优势,从可发酵性和附生微生物菌群两个方面探讨了苜蓿青贮的难点,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措施以及引导苜蓿青贮准确发酵的方法,提供了苜蓿青贮添加剂的筛选方法,同时分析了窖贮与裹包青贮的利弊并指出了苜蓿青贮各环节关键点的把控,为苜蓿种植及奶牛养殖人员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6.
苜蓿青贮与苜蓿干草的营养价值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苜蓿的生物学特性、营养价值,以及青贮和干草两种不同调制方式下的营养价值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对国内外苜蓿青贮和苜蓿干草调制的研究概况做了系统总结,并在此基础上重点对比了苜蓿青贮与苜蓿干草的营养价值,旨在为不同需求下选择苜蓿加工方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分析宁夏固原地区饲喂苜蓿青贮对育肥肉牛增重效果及养殖经济效益的影响,笔者采用完全随机单位组设计方法,将18头体重、年龄接近的西门塔尔杂交育肥牛根据饲喂粗饲料情况随机分为3组:苜蓿干草组、苜蓿青贮组、苜蓿青贮+玉米青贮组,饲养管理条件一致,饲喂90 d。结果显示:(1)头均累计增重和头均日增重,苜蓿青贮组、苜蓿青贮+玉米青贮组极显著高于苜蓿干草组(P<0.01),苜蓿青贮+玉米青贮组和苜蓿青贮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苜蓿青贮+玉米青贮组的增重效果要高于苜蓿青贮组;(2)在精饲料一致的条件下,只考虑粗饲料和增重效益,苜蓿青贮+玉米青贮组比苜蓿干草组多盈利655.46元,苜蓿青贮比苜蓿干草组多盈利663.84元。研究表明:用苜蓿青贮饲喂育肥肉牛,增重和养殖经济效益都比苜蓿干草好,苜蓿青贮和玉米青贮混合饲喂有利于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8.
苜蓿营养价值的评定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感官评定法、实验室方法和动物饲养试验方法对国内外苜蓿干草和苜蓿青贮营养价值的评定方法进行综述,旨在为苜蓿在饲料生产中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不同方法调制的苜蓿主要营养成分奶牛瘤胃有效降解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旨在研究不同方法调制的苜蓿对奶牛的营养价值.试验采用3×3拉丁方设计,用3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中国荷斯坦奶牛,对加酸苜蓿青贮、半干苜蓿青贮和苜蓿干草的主要营养成分进行瘤胃有效降解率研究.结果显示:1)加酸苜蓿青贮的DM、CP、NDF和ADF的有效降解率均最高,但DM有效降解率三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O.05);2)加酸苜蓿青贮和半干苜蓿青贮的CP有效降解率显著高于苜蓿干草(P<0.05),但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O.05);3)加酸苜蓿青贮的NDF有效降解率显著高于半干苜蓿青贮和苜蓿干草(PO.05);4)加酸苜蓿青贮ADF的有效降解率显著高于苜蓿干草(P<0.05),加酸苜蓿青贮与半干苜蓿青贮之间、半干苜蓿青贮与苜蓿干草之间差异不显著(P>O.05).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不同收获期苜蓿干燥过程中叶绿素含量的变化,为包头地区优质苜蓿干草生产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对不同收获期(不同茬次、不同花期)紫花苜蓿干草调制过程中的干燥速率、叶绿素的含量以及叶绿素损失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天气晴朗的自然条件下干燥,第一茬和第二茬苜蓿干燥时间为4 d左右,秋季最后一茬苜蓿的干燥时间为5 d左右,自然干燥过程中遇到降雨会延长苜蓿的干燥时间;随着生育期的延长,苜蓿鲜草的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中花期与初花期相比总叶绿素含量降低0.12~1.11 mg/g;第一茬和第三茬初花期苜蓿干草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及总叶绿素含量最高,第二茬苜蓿现蕾期干草的叶绿素含量最高;正常气候条件下干燥,中花期调制的干草叶绿素含量是初花期调制干草的83.7%~95.0%,苜蓿在自然干燥过程中遭遇降雨总叶绿素含量损失率在83%以上,秋季最后一茬调制的干草叶绿素损失率在76%以上,调制干草的色泽整体较差。说明在包头地区第一茬和第三茬的初花期和第二茬的现蕾期调制的苜蓿干草叶绿素含量较高,色泽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