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变异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鸡和火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2.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发病率高、传播快,并能导致发病鸡的免疫抑制,给养鸡业造成极大的危害。赤峰地区,法氏囊病(IBD)的流行随着规模化养鸡业的发展而不断蔓延。据笔者调查,该病的发病率为  相似文献   

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传染性法氏囊炎、传染性腔上囊炎、甘博罗病、传染性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鸡的一种高度接触传染性疾病。  相似文献   

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腔上囊病,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雏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上以法氏囊肿大、肾脏损害为特征.  相似文献   

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由双RNA病毒科、禽双RNA病毒属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幼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  相似文献   

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疾病.该病发病突然、病程短以及死亡率高,且能够引起鸡体免疫抑制,成为养鸡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基于此,笔者对IBD进行了综合阐述,旨在为本病的防治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鸡法氏囊病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由于该病毒侵害鸡体的法氏囊后,能使其机能减退或消失,从而导致免疫功能低下,出现免疫抑制现象,降低了对其它疾病的抵抗力,且经常会免疫失败.  相似文献   

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的以破坏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为主要发病机制的病毒性传染病,是以法氏囊肿大、肾脏损害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所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痫传染性法氏囊病强毒(vvIBDV)主要侵害鸡的体液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导致雏鸡免疫抑制,严重影响禽病疫苗的免疫保护作用.其免疫抑制机理尚不十分清楚。Vasconcelos.A.C等(1994.1995)、Tham.K.M  相似文献   

10.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以破坏鸡免疫器官——法氏囊为特征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近几年,传染性法氏囊病出现了一些新变化、新特征。  相似文献   

1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一种主要危害鸡的体液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的病毒性疾病。法氏囊为周围淋巴组织产生纯系B 细胞。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侵袭法氏囊(BF)后,以B 细胞当作靶细胞而繁殖,使其产生坏死性变化。所以IBD 能引起免疫机能不全而降低疫苗的免疫效果;降低宿主抵抗力而诱发其它疫病。因此IBD 的危害不仅表现在疫病本身而且表现在由它造成的免疫抑制和降低宿主抵抗力等。1957年IBD 在美国首先报  相似文献   

1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发生面广,发病率高,并容易并发和继发其他传染病,对养禽业的发展造成极大威胁。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以往我们主要采用多种西药治疗,效果都不十分理想,采用IBD高免蛋黄液和高免血清治疗,又存在隐性垂直感染因子危害的弊端。从1998年开始我们应用纯中药制剂——囊炎康防治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供同行参考。(一)临床症状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也称传染性囊病或腔上囊炎,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幼鸡(青年鸡)急性接触性免疫抑制性传染病。该病主要特性是因免疫失…  相似文献   

1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传染性传染病.病原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属于双股RNA病毒科禽双股RNA病毒属,又叫双股双节RNA病毒.该病以法氏囊发炎、坏死、萎缩和法氏囊内淋巴细胞严重受损为特征,从而引起鸡的免疫机能障碍,造成免疫抑制,干扰各种疫苗的免疫效果,使鸡群对其他病原体的易感性增加,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4.
鸡传染病性法氏囊病(简称IBD)是一种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主要危害幼龄仔鸡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该病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生,严重威胁养鸡业的发展.笔者通过几年来的临床试验,采用中药治疗取到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用"黄连解毒汤"方剂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做治疗试验和抑制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致鸡胚死亡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黄连解毒汤对人工致病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治愈率为83.3%,差异显著(P<0.05);临床治疗治愈率为90.2%.抑制IBDV致死鸡胚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幼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养鸡生产中的一个常见病和多发病,偶有非典型传染性法氏囊病变出现,严重威胁着养鸡业的健康发展。现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剖检病变以及预防治疗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IBDV主要侵害3~12周龄雏鸡的免疫器官—法氏囊,在孵化后3~6周,当法氏  相似文献   

1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双RNA病毒科双RNA病毒属的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自该病传入我国以来,就一直严重危害着我国的养禽业发展,尤其是变异株和超强毒株的出现,给该病的防制带来了困难,尽管我国采取了控制与扑灭IBD的措施,但由于目前养禽业管理的不规范化和污染源的存在,IBD迄今仍然是威胁养鸡业的头号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19.
威力克(VAXXITEK(R)HVT+IBD)是梅里亚动物保健有限公司于2011年在中国推出的一种新型传染性法氏囊病活载体疫苗,当年即在国内市场销售了近8亿羽份.威力克为载体疫苗,是将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病毒的VP2基因片段插入火鸡疱疹病毒(HVT)的基因内,重新组成新的疫苗.VP2片段携带宿主保护性抗原决定簇基因,可以诱导免疫系统产生抗IBD的VP2抗体,因此威力克虽然不含有IBD病毒,但免疫后可以激发鸡免疫系统产生抗IBD抗体,从而预防IBD的感染.  相似文献   

20.
朱子洁 《兽医导刊》2009,(7):29-29,3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雏鸡和青年鸡的法氏囊等器官,破坏法氏囊中的B淋巴细胞,导致免疫抑制,使病鸡更易感染其它疾病.上世纪80年代末,欧洲、亚洲等国家开始逐渐有超强毒IBDV(vvlBDV)的流行.致使IBD的流行出现发病鸡群的死亡率可达到90%,发病年龄增高的新特点,使IBD成为严重影响养鸡业发展的主要的烈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