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分析了精制白桦木醋液与日本花柏和侧柏精油的提取得率及挥发性活性成分,寻找活性化合物.精制白桦木醋液、日本花柏和侧柏精油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结果表明,贮藏桶上部和下部精制白桦木醋液提取得率(0.36、0.46 g/L)相近;主要挥发性成分相近,质量分数略有不同,共有化合物主要由酚类、酮类、醛类化合物组成,愈创木酚是共有质量分数最高的化合物,贮藏桶上部和下部精制白桦木醋液可以合并开发利用.日本花柏和侧柏精油主要由醇类和萜烯类化合物组成,α-杜松醇和柏木醇是其主要共有化合物,α-杜松醇是日本花柏精油质量分数最高的化合物,柏木醇是侧柏精油质量分数最高的化合物.愈创木酚、α-杜松醇和柏木醇是具有开发潜力的活性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桑叶正己烷提取物的活性组分,探究桑叶中的活性化合物。[方法]桑叶正己烷提取物进行抑菌试验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抑菌活性最强的桑叶正己烷提取物的挥发性组分。[结果]抑菌试验结果表明6、7、8月桑叶正己烷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均无抑制作用;且6月桑叶正己烷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作用最强(抑菌圈直径为10.95mm)。6月桑叶正己烷提取物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结果表明其主要挥发性组分为十四烷(16.76%),十二烷(13.20%),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10.26%),癸烷(9.10%),十六烷(8.71%),亚麻醇(7.25%),十八烷(5.88%),二十烷(3.26%),邻苯二甲酸二丁酯(2.59%)。[结论]亚麻醇是具有抑菌潜力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桑叶和日本花柏心材外缘精油的组成。[方法]通过气相色谱-质谱分别分析了桑叶精油和日本花柏心材外缘精油的挥发性成分。[结果]醇类[植醇(59.47%,桑叶3h提取)、α-杜松醇(38.77%,日本花柏心材外缘6h提取)]是它们第一挥发性主成分。植醇通常用作药用原料,α-杜松醇是具有抑菌功能的活性有机化合物。[结论]水蒸馏提取的桑叶精油和日本花柏心材外缘精油具有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桑叶和日本花柏心材外缘精油的组成。[方法]通过气相色谱-质谱分别分析了桑叶精油和日本花柏心材外缘精油的挥发性成分。[结果]醇类[植醇(59.47%,桑叶3h提取)、α-杜松醇(38.77%,日本花柏心材外缘6h提取)]是它们第一挥发性主成分。植醇通常用作药用原料,α-杜松醇是具有抑菌功能的活性有机化合物。[结论]水蒸馏提取的桑叶精油和日本花柏心材外缘精油具有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段晓玲  王海英  杨国亭  冯晨  崔莹 《安徽农业科学》2014,(33):11746-11748,11777
[目的]探究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叶精油的抑菌和抗氧化活性成分,为白桦木醋液、精油等高附加值植物天然产品的加工利用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白桦叶为原料,采用多相同时蒸馏萃取(SDE)法提取白桦叶精油,研究其抑菌、抗氧化活性,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分析其挥发性化学成分。[结果]白桦叶精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均具有抑制作用,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1.90±2.17和(9.01±1.31)mm;白桦叶精油对羟自由基具有较好的清除作用,其EC50为2.294mg/ml;白桦叶精油主要由烷烃类、酯类、酮类、酚类、醇类、醛类等化合物组成,GC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十一烷(58.02%)。[结论]白桦叶精油在抑菌和抗氧化等深加工产品领域具有潜在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6.
芳香植物日本花柏天然耐久,富含精油。日本花柏心材和边材的精油组分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结果表明其心材与边材精油组分均主要由醇类和萜烯类化合物组成;心材精油主要挥发性组分为δ-杜松醇(40.64%)和β-荜澄茄油烯(12.67%);边材精油主要挥发性组分为α-杜松醇(29.98%)和α-依兰油烯(10.18%)。日本花柏心材和边材精油的挥发性组分不同,日本花柏心材精油中最高含量的δ-杜松醇为木材抗白蚁活性成分,萜烯类化合物具有化感作用。日本花柏心材精油在环境友好型农药开发上具有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并比较香椿(Toona sinensis)叶和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叶的挥发性成分。[方法]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探讨样品的差异。[结果]从同一地区采集的香椿叶和臭椿叶的挥发性成分存在明显的不同。在臭椿叶挥发性成分中共鉴别出19种化合物,其中主要成分为乙酸叶醇酯(88.77%)和叶醇(9.03%);在香椿叶挥发性成分中共鉴定出32种化合物,其主要成分为乙酸叶醇酯(34.29%)、叶醇(33.50%)、石竹烯(6.33%)和3-己烯基丁酯(4.61%)。[结论]该研究为鉴别和利用香椿叶和臭椿叶这2种食用和药用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四种菊科蒿属植物精油杀螨活性及茵陈蒿挥发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筛选生物杀螨剂并分析和测定防治效果和毒力,为新型生物杀螨剂生物防治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分析4种菊科蒿属植物精油的杀螨活性,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植物的精油,用叶片浸渍法测定不同植物精油对土耳其斯坦叶螨的毒力。【结果】 茵陈蒿、一枝蒿、蒌蒿精油对土耳其斯坦叶螨的触杀活性较好,LC50分别为17.49、18.17、22.26 mg/mL,其中茵陈蒿的活性最好,LC50是阳性对照除虫菊提取物(LC50=4.12 mg/mL)的4.24倍,稍弱于除虫菊提取物;黄花蒿精油的触杀活性最弱,半 深度LC50为54.00 mg/mL。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活性植物茵陈蒿的精油进行成分分析,从茵陈蒿精油中分离鉴定出33个化合物,主要成分为其主要成分为大根香叶烯 D(16.16%)、氧化石竹烯(10.42%)、石竹烯(8.70%)、a-毕橙茄醇(7.03%)、依兰油醇(4.83%)。【结论】 茵陈蒿对土耳其斯坦叶螨具有较好的触杀活性,有发展为天然杀螨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陆静金  夏泉  刘守金  潘成罡  李言 《安徽农业科学》2017,45(31):137-138,147
[目的]对比分析黄芩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中挥发性化学成分差异。[方法]采用正己烷蒸馏法从黄芩中提取挥发性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黄芩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在黄芩地上和地下部分各鉴定出27种化学成分,其中地上部分含量较高的主要有新植二烯(7.26%)、维生素E(7.42%)和5-烯-3-豆甾酮(11.31%)等,地下部分高含量的成分主要为亚油酸(14.05%)、油酸(8.47%)、Bis(2-乙基己基)邻苯二甲酸(5.29%)和麦角醇(4.51%)。虽然地上和地下部分在主成分上存在较大差异,但也含有部分相同化合物,如橙花叔醇、棕榈酸、邻苯二甲酸、角鲨烯、4-烯-3-豆甾酮及部分烷烃类。[结论]黄芩地上和地下部分的挥发性成分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烷烃、酸、烯烃、酯、醛、甾醇等类,该研究为充分利用黄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柏木木屑为原料进行柏木精油的提取,实现柏木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柏木精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精油成分,采用滤纸片扩散法测定精油和链霉素分别单独使用以及两者联合使用时对供试细菌的抑制情况,并测定了精油的总还原力以及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羟基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清除能力。【结果】结果表明:精油主要成分为柏木醇(26.06%)、罗汉柏烯(18.25%)、α-柏木烯(15.06%)、(+)-花侧柏烯(8.23%)、α-姜黄烯(3.20%)、i-石竹烯(2.83%)、β-雪松烯(2.69%)和(+)-β-柏木烯(2.48%)等。柏木精油单独使用时对沙门氏菌的抑菌效果属高度敏感,对其他供试菌的抑菌效果属中度敏感。在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霍氏肠杆菌、克雷伯氏菌、炭疽杆菌的抑菌实验中,链霉素起主要作用;而在沙门氏菌、枯草芽孢杆菌抑菌实验中,柏木精油起主要作用。柏木精油的抗氧化活性与精油浓度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具有较强的还原力。对DPPH·、·OH、O-2·的IC50(清除率达到50%时的质量浓度)分别为2.55、2.23和1.30mg/mL,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活性。【结论】柏木木屑精油具有较强的抑菌能力以及抗氧化能力,为生物杀菌剂以及天然食品防腐剂和抗氧化剂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长白山地区不同海拔人参挥发油含量及其成分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健  张连学  赵岩  陈文学  杨琦  王寅秀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315-8318,8321
[目的]分析海拔高度对长白山地区人参挥发油含量及其成分变化的影响及规律。[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人参中的挥发油,用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体积分数,并采取气质联用(GC-MS)对挥发油中单体成分进行鉴定及含量测定。[结果]生长于不同海拔的4年生人参中挥发油的含量及其成分有显著差别。[结论]海拔高度对于人参挥发油的含量及其成分均有一定的影响,人参挥发油的含量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正交设计法提取蝴蝶果茎挥发油。[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L9(34),以得油率为指标,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结果表明,蝴蝶果茎浸泡0 h,加水量为15倍,提取4 h时得油率最高。[结论]该工艺为蝴蝶果茎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寻生物油中高附加值化合物,提高生物油的利用价值和综合竞争力。[方法]将麦秆在超临界甲醇中醇解液化所得生物油通过减压蒸馏得到轻质组分和重质组分,重质组分(重油)用不同极性及溶解性的溶剂萃取分离。[结果]生物油重质组分(重油)5个馏分中,正己烷馏分(Fz)主要含酚类化合物;苯馏分(FB)主要含酚和环戊烯醇酮;乙醚馏分(FYM)主要含吡喃糖苷和呋喃糖苷;而乙酸乙酯馏分(FY)和丙酮馏分(FBT)经GC/MS检测不到物质。[结论]麦秆超临界醇解液化得到的生物质重质油,含有大量的高附加值化合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优选薰衣草精油的制备及其微胶囊化工艺。[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制备薰衣草精油,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精油的提取率为指标,考察原料粒度、料液比、浸泡时间和提取时间对薰衣草精油制备工艺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薰衣草精油的主体呈香成分及含量;采用大豆分离蛋白、β-环糊精和麦芽糊精包埋薰衣草精油。[结果]水蒸气蒸馏法制备薰衣草精油的最优条件为原料粒度60目、料液比1∶15(g∶m L)、浸泡时间1.5 h、提取时间4.0 h,精油的平均提取率为2.34%;经GC-MS分析,薰衣草精油的主体呈香成分为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主要有芳樟醇(34.81%)、乙酸芳樟酯(22.44%)等,占精油中挥发性成分的93.48%;最优条件下,大豆分离蛋白、β-环糊精和麦芽糊精的薰衣草精油包埋率分别为64.40%、43.95%和60.84%,大豆分离蛋白的包埋效果最佳。[结论]水蒸气蒸馏法可用于薰衣草精油的制备,大豆分离蛋白可作为薰衣草精油的天然包埋材料。  相似文献   

15.
张衡锋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472-8473
[目的]测定黄秆乌哺鸡竹叶的化学成分。[方法]以当年生和3年生黄秆乌哺鸡竹成竹为试材,从竹子的顶梢、中部和基部采集样品,对其水提取物,采用硝酸铝-亚硝酸钠比色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福尔马林还原比色法测定总酚含量,凯氏定氮法和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质和总糖含量。[结果]黄秆乌哺鸡竹新叶中总黄酮含量较高,老叶中总酚含量较高,黄酮含量平均为1.65%,总酚含量平均为2.35%;竹叶的蛋白质含量平均为21.37%;竹叶的总糖含量平均为36.99%,多糖含量平均为25.01%。[结论]黄秆乌哺鸡竹叶中的水提取物含量平均为24.64%,水溶性糖含量平均为11.98%,除含糖类外,还含有黄酮、酚类和蒽醌等化合物,因此黄秆乌哺鸡竹叶具有很好的抗癌保健作用,可开发为一种代茶饮料。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6.
林雪容  殷希  王艳艳  纪明慧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19738-19739
[目的]研究微波辅助环己烷提取鸡屎藤茎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通过气质联用(GC-MS)技术分析挥发油成分及含量,为科学利用鸡屎藤提供参考。[方法]用微波辅助环己烷提取鸡屎藤茎挥发油,并用GC-MS对其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利用正交试验筛选挥发油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微波辅助环己烷提取鸡屎藤茎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为M鸡屎藤茎∶V环己烷=2∶60(g/ml),微波提取10min,微波功率800 W,微波温度50℃,挥发油收率可达1.32%。通过GC-MS技术从微波辅助提取的鸡屎藤茎提取物中共检测出10种组分,鉴定出7种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90.690%,提取物中主要成分为n-棕榈酸(18.424%)、邻苯二甲酸异丁基壬酯(24.243%)和油酸(15.131%)。[结论]微波辅助环己烷提取鸡屎藤茎挥发油提取速率快,出油率高,但是分离鉴定出的组分太少,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东北羊角芹籽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东北羊角芹籽中的挥发油,然后用GC-MS进行成分分析,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定量,并与水蒸汽蒸馏法获得的精油成分进行比较。[结果]用从超临界萃取法萃取挥发油中,共鉴定出18种成分,主要成分为芹菜脑(59.5%)、十一烷(18.99%)和柠檬烯(5.23%)。水蒸汽蒸馏法提取芹莱籽,共鉴定出14种成分,主要成分为芹菜脑(21.63%)、十一烷(41.14%)和柠檬烯(13.04%)阻水芹烯(6.82%)。虽然2种方法得到的东北羊角芹籽主要成分的组成不相同,但两者所含芹菜脑都较多,表明东北羊角芹籽挥发油的代表化合物为芹菜脑。[结论]该研究为东北羊角芹籽活性成分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验阔叶树是否会对临近毛竹生物量的空间分布具有显著性影响。[方法]调查江苏南京紫金山一块30 m×30 m的毛竹林地,根据毛竹胸径大小划分出案例组(胸径最大的前1/4部分)和对照组(余下部分),使用空间点格局分析方法探索案例组的空间分布类型;同时,调查样地内胸径超过5 cm阔叶树的种类和数量,将其视作点源,使用点源模型分析它们对案例组的空间分布是否具有显著性影响,并估算阔叶树的影响距离范围。[结果]在给定的距离尺度内(0~8 m),案例组毛竹呈现出泊松随机分布,样地内阔叶树有朴树和榔榆2种,每种各2棵,发现榔榆对大胸径毛竹(即案例组)的空间分布具有显著性影响,而距离样地中心较近的榔榆对案例组影响程度(P0.01)强于靠近样地边缘的榔榆(0.01P0.05),最强影响距离为0~6.1 m,然后快速递减,影响的最大距离可达15 m。[结论]虽然有的阔叶树对毛竹胸径的空间分布具有显著性影响,但并非所有阔叶树都有影响,暗示在竹阔混交的经营模式中,必须合理安排阔叶树的种类、数量和布局。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铜陵产地的生姜挥发油进行研究,为铜陵生姜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铜陵生姜挥发油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并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试验共鉴定出铜陵生姜的12种主要成分,共占挥发油总量的67.356%,其中5种成分首次在生姜中发现。另外,姜烯含量最高,达到16.730%。[结论]研究表明,铜陵生姜在化学成分种类和含量上与其他产区的生姜有所不同,具有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戴小阳  李霞  董新荣  周宝磊  谢勉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562-11564,11597
[目的]研究云南多花蒿鲜嫩枝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抑菌活性。[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萃取多花蒿鲜嫩枝叶中的挥发油成分,以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分离鉴定其化学成分,并以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为供试菌,研究其化学成分的抑菌活性。[结果]测得挥发油收率为0.16%;采用GC-MS分离出42个主要成分,并鉴定了22个组分,占挥发性化学成分总含量的66.1%(面积归一化法)。挥发油主要成分有:桉叶二烯(9.5%)、(E)-2-己烯-1-醇(7.8%)、4,11,11-三甲基-8-亚甲基双环[7.2.0]十一碳-4-烯(5.7%)、石竹烯(3.8%)、α-石竹烯(3.0%)、石竹烯氧化物(2.1%)和(+)-α-松油醇(2.1%)等。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明显,对枯草芽孢杆菌有一定的抑菌效果。[结论]云南多花蒿鲜嫩枝叶挥发油含量较高,化学成分结构丰富,香气宜人,且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极具研究与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