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协调应用蝗虫微孢子虫与卡死克防治东亚飞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天津市大港区东亚飞蝗发生区,采用条带交替式超低量喷雾,施用蝗虫微孢子虫与卡死克防治东亚飞蝗,3个处理的卡死克(5%水剂)使用量均为150ml/hm2,微孢子虫使用量分别为15×109、22.5×109和30×109孢子/hm2。处理时东亚飞蝗为3龄末盛期,虫口密度分别为26.38、11.63和29.88头/m2。防治后第7天虫口减退率分别为89.65%、75.91%和89.76%,存活蝗虫的感病率分别为37.5%、55.0%和52.5%。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东亚飞蝗暴发情况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辽宁省连续干旱,造成河道、水库干,蝗虫孳生的有利环境条件增加,使得2001以来在辽西的葫芦岛、锦州、盘锦市发现东亚蝗大面积发生为害。这在本省最近70a来还第一次,对农业生产构成新的严重威胁。发生情况辽宁省东亚飞蝗2001年发生9.77万m2,重发面积4.67万hm2,防治11.3万hm2。中葫芦岛市发生8.77万hm2、锦州市发生1hm2。2002年全省发生7.74万hm2,重发面积.67万hm2,夏蝗防治2.28万hm2。除葫芦岛、州市继续发生外,还在盘锦市羊圈子苇场新现东亚飞蝗发生,其中重发生面积26…  相似文献   

3.
用亚蝗微粒子虫毒饵在室内和田间防治东亚飞蝗的试验结果表明,饵料含孢量约1×1012个/kg,投放量2kg/667m,于蝗蝻2龄期施用,14d内可获得87.8%的杀蝻效果  相似文献   

4.
零频率估计二化螟危害株密度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零频率估计二化螟危害株密度的3种方法为:(1)X=0.8743(P0-1.1438-1);(2)X=exp{[ln(-lnP0)+0.6997]÷0.9514};(3)X=2.0131(-lnP0)1.0153。其中以第3种方法估计精度最高,误差小,应用效果最好。依据Gerrard方法建立了理论抽样数模型:n=b2(1-P0)/P0(lnP0)2(cv)2。田间验证表明,样本数50~100丛,即可把抽样误差控制在20%以内,完全符合田间调查精度要求,可提高工效3~5倍  相似文献   

5.
1993年衡水湖第一代东亚飞蝗大发生陈新刚(河北衡水市植保站,053000)地处衡水南部的衡水湖,总面积5.6万亩。由于1992、1993年遇到近百年未有的持续干旱,湖区干涸,导致了该区域蝗虫的大发生。据6月1日调查:第一代东亚飞蝗发生面积4.2万亩...  相似文献   

6.
田间施放绿僵菌防治稻水象甲效果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稻水象甲成虫怀卵期,田间用绿僵菌(10^14孢子/hm^2)喷雾防治,13天后对成虫的防治效果达92.5%。经防治后的幼虫和次代成虫平均虫口分别为2.12和0.30头/从,而对照分别为8.40和4.17头/丛,差异均达极显著(t〉0.01)。对虫口密度高发地块,若采取菌剂和化学膛药配合使用,效果则更佳。  相似文献   

7.
稻飞虱(含白背飞虱与褐飞虱)是岑溪县目前发生危害最大的水稻害虫,一年发生8个世代。经19年的冬后调查说明有本地虫源,其中以白背飞虱为多。早稻秧田虫量与3月上中旬沟边若虫量有一定关联性(r=0.6730);外地虫源迁入盛期一般在5月中下旬;第三代系主害代,其若虫高峰期与早稻抽穗盛期至灌浆初期相吻合;经十多年调查资料整理筛选出预测第三代高峰期成若虫密度的相关因子:3月上中旬沟边若虫平均密度(x_1)、3月中下旬秧田成若虫平均密度(x_2)、5月份降雨量(x_5)及5月15~25日平均成若虫密度(x_6)、5月份降雨系数(x_7)等,分别建立、修订预测式:y=0.176x_1+0.222x_2+0.203x_5+2.302(级)……Ⅰ'、y=2.507+0.340x_6+0.171x_1(级)…Ⅱ'。R值和F值均达极显著水平,历史符合率为94.7%~100%。  相似文献   

8.
广西东亚飞蝗监测调查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广西属东亚飞蝗偶发区,常年零星发生,但遇条件适宜,仍可暴发成灾。蝗情调查是治蝗工作的关键技术。广西飞蝗监测调查方法强调了监测对于指导防治的实用性功能,将监测的重点放在蝗蝻的调查上。本文还列举了东亚飞蝗蝗卵胚胎发育形态特征、蝗蝻龄期特征、广西常见蝗虫成虫的识别、飞蝗与车蝗若虫的区别、东亚飞蝗在广西的年生活史以及蝗灾与气象因素的关系等蝗情监测相关资料。  相似文献   

9.
保护地蔬菜病虫发生的主要条件是温度、湿度、菌源和虫源、品种抗病性及栽培措施等。研究保护地蔬菜的生态控制,就是通过以上生态因素的调控,达到减少化学农药的用量,使病虫得到控制的目的。1茄果类、瓜类灰霉病、疫病等的生态控制1)温度条件的调控。深冬季节遇上连阴等灾害性天气,棚室温度低是茄果、瓜类灰霉等病害发生为害的主要原因。实践中,采用高畦、双膜覆盖,棚室每3m留1通风窗(离地面1~1.2m,规格为0.4m×0.5m),晴天早揭草帘,下午及时盖帘,保持棚膜干净透明等措施可有效地提高棚室内温度。温度超过30℃…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水稻条纹叶枯病在兴化市呈明显上升趋势。为了解其发病特点及为害损失,笔者于1999~2000年对该病进行了初步研究。1发病概况多年来水稻叶枯病在兴化市为零星发生,1998年病田率仅10%左右。1999年该病发生较为普遍,病田率达60%左右,但病穴率较低,仅为1.3%(0~5.4%)。2000年全市种植水稻8万hm2,其中粳稻6.7万hm2,杂交稻1.3万hm2。当年,该病在粳稻田全面暴发,病田率达93.2%,病穴率平均5.4%(2%~23%),病株率0.82%(0.5%~2.1%),部分…  相似文献   

11.
试验表明,水稻孕穗期每丛水稻茎毛眼水蝇卵数()、被害穗数()与产量损失()的关系符合下列方程:=-2.01+4.524±2.2,=0.9914;=-0.076+4.912±2.78,=0.9863。产量损失的主导因素是水稻受害后,早稻实粒数减少,晚稻总粒数和实粒数减少。根据防治费用,稻谷价格等,导出孕穗期稻茎毛眼水蝇的经济阈值为每丛禾1.9粒卵或1.34株受害穗。经大田验证,与实际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2.
安徽省中华稻蝗的发生及防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80年代后期以来中华稻蝗在安徽稻区逐年加重的情况,作者经过近5a的调查研究工作,初步摸清了其发生为害规律,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技术措施。现将几年来研究成果整理报道如下:1发生动态60年代前,东亚飞蝗在安徽省为害猖獗,而土蝗(非迁移蝗)多栖息于荒地、田...  相似文献   

13.
应用绿僵菜油剂防治内蒙草原蝗虫的效果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1999年在内蒙古草原进行了用绿僵菌油剂超低量喷雾防治蝗虫的试验。表明,对5种蝗虫(亚洲小车蝗、红翅皱膝蝗、毛足棒角蝗、白边痂蝗、轮纹异痂蝗)的防效显著。喷药后8天,对主要蝗虫亚洲小车蝗(占混合虫口的92.2%)的防盗和达48.0%,12天后增至88.1%。蝗虫死亡后2~3天,失水形成僵虫,7~10天虫尸上出现绿色粉 绿例题菌孢子。孢子的扩散有可能继续起着控制蝗虫虫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棉铃虫病毒杀虫剂新剂型—乳悬剂应用效果的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研制的棉铃虫病毒(NPV)杀虫剂乳悬剂,经河南、湖北、河北3省4年棉田试验,证明防治棉铃虫的效果,相当于当前推广的化学杀虫剂,优于原病毒可湿性粉剂。乳悬剂(1.2×10^12 ̄2.4×10^12PIB/hm^2)可使虫口减退91.7%,而PIB含量相同的可湿性粉剂,虫口减退率为83.7%。百株残存幼虫,前者平均为4.2头,后者为8.1头。在常温条件下,经过14 ̄16个月的室内贮存,病毒乳悬剂的防  相似文献   

15.
亚洲小车蝗痘病毒室内杀虫效果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测定了亚洲小车蝗痘病毒对黄胫小车蝗的室内杀虫效果及用黄胫小车蝗增殖该病毒的最适接种剂量。亚洲小车蝗痘病毒对黄胫小车蝗的致死中量为7.4×103OBS/头。用2×106、1×107和5×107OBS/mL的包涵体悬浮液接种黄胫小车蝗3龄若虫,校正死亡率分别达31.8%、54.2%、83.0%。用黄胫小车蝗4龄若虫增殖该病毒的最适接种剂量为5×104OBS/头。  相似文献   

16.
小菜蛾犤(Plutellaxylostella(Linnaeus)犦属鳞翅目,菜蛾科,又名菜蛾。在四子王旗每年发生4~5代,主要为害十字花科蔬菜及杂草。油菜是本旗的主要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2万hm2左右。2000年小菜蛾在四子王旗曾大面积暴发,使全旗1.32万hm2油菜绝收,0.88万hm2减产40%以上。2002年在本旗再次大面积发生,发生面积1.47万hm2,油菜田虫口密度16~266头/m2,蔬菜田虫口密度36~212头/m2。小菜蛾幼虫在作物整个生育期中曾出现2次为害高峰,分别是6月19~27日和7月15~26日。由于…  相似文献   

17.
新农药介绍     
中文通用名称:氰霜唑(建议用名)英文通用名称:cyazofamid(建议用名)化学名称:4-氯-2-氰基-5-对甲基苯基-咪唑-1-N,N-二甲基磺酰胺农药登记名称和商品名称:10%氰霜唑悬浮剂(科佳)(重量/容量)理化性质:原药(93.5%)为白色无味粉状固状。蒸气压<1.33×10-5Pa,熔点152.7℃,溶解度(20℃):水中(pH5)为0.21mg/L,丙酮中40.69g/L,乙腈中28.75g/L。制剂外观为白色悬浮液,使用时须充分摇匀。毒性:原药大鼠急性经口LD50>5000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2…  相似文献   

18.
张英华 《植物检疫》1999,13(1):25-26
采用不同剂量的磷化铝,在不同处理时间,不同温度下对灰豆象进行熏节省,灰豆象对磷化铝水解后产生的磷化氢气体较敏感,耐药性较低。在30℃以下,成虫0.1mg/L,3天或0.3mg/L,2天,卵0.1mg/L,3天或0.3mg/L,2天或0.5mg/L,1天,幼虫0.1/mg/L,4天或0.3mg/L,3天或0.5mg/L,2天;蛹0.1mg/L,5天或0.5mg/L,4天均可被杀死。在29.5℃以上。  相似文献   

19.
茶黑毒蛾(DasychirabaibaranaMatsumura)属夜蛾科,又称茶茸毒蛾。该虫近几年来在旌德县部分茶区发生为害严重,,对茶叶生产影响较大。为此,我们对茶黑毒蛾在本县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防治意见。1发生规律1.1生活史茶黑毒蛾在本县1a发生4代,各代发生较整齐。第一代(又称越冬代)历期230d(包括越冬期),第二、三、四代历期均为45d左右。越冬代卵,于翌年4月初孵化,为害春季茶园。幼虫于5月中旬开始化蛹,5月下旬开始羽化出第一代成虫,羽化后1~2d成虫开始产卵;第二代发生期在5月下旬至…  相似文献   

20.
通过应用分布型指数法测定了花生田二代棉铃虫卵属一般负二项分布,聚集强度随密度的变化而变化;初步建立理论抽样模型:n=172.41/x—-27.12和序贯抽样模型:T0(N)=0.9N±2.31N;探讨了有卵墩率与卵密度的关系:x—=1.4999〔-ln(1-p)〕1.09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