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7 毫秒
1.
  目的  花色是植物的重要观赏性状,花色苷在花色呈现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对花色苷种类及其含量进行分析,可以为解析花瓣呈色的机理奠定基础。  方法  本研究以映山红亚属3个杂交组合的双亲及其子代共36份样品为对象,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仪定性定量检测花瓣中花色苷的组分,并分析花色苷在亲子代中的分离变化规律。  结果  本研究中共检测到17种化合物,其中芍药色素3-O-半乳糖苷、飞燕草素3-半乳糖苷、锦葵素3-O-半乳糖苷和矮牵牛素3-半乳糖苷首次在映山红亚属植物中检测到。映山红亚属植物中的花青素以矢车菊素和芍药色素为主,且主要以阿拉伯糖苷的形式存在。其中矢车菊素3-阿拉伯糖苷、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和芍药色素与映山红亚属花瓣的红色着色相关。飞燕草素3-阿拉伯糖苷、飞燕草素3-O-葡萄糖苷、锦葵素3-阿拉伯糖苷和锦葵素3-O-葡萄糖苷与映山红亚属花瓣的紫色着色相关,矮牵牛素3-O-阿拉伯糖苷与花瓣紫红色着色相关。花色苷的分离分析结果表明,矢车菊素类和芍药色素类糖苷表现出超亲遗传的特性,锦葵素3-阿拉伯糖苷、锦葵素3-O-葡萄糖苷、矮牵牛素3-O-阿拉伯糖苷表现出偏向父本遗传的特性。  结论  本研究从花色苷种类和含量角度解析了映山红亚属花色呈色机制,同时也为花色育种的亲本选择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
不同成熟期南果梨果皮花色苷组分与结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不同成熟期南果梨果皮花色苷组分与结构差异,为实现南果梨花色苷稳定性代谢调控奠定基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与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电喷雾质谱联用技术分析研究了不同成熟期南果梨果皮花色苷组分与结构。结果表明,种子白色期和种子褐色期南果梨果皮中花色苷种类分别为9种和13种,相同花色苷组分为8种。主要结构差异表现为:种子白色期果皮中的飞燕草-3-葡萄糖苷在种子褐色期发生酰化,转变为飞燕草-3-(p-香豆酸酰)-葡萄糖苷。此外,在种子褐色期果皮中还形成4种新的花色苷,分别为牵牛花-3-半乳糖苷、牵牛花-3-(p-香豆酸酰)-葡萄糖苷、芍药-3-葡萄糖苷和牵牛花-3-丙二酸酰葡萄糖苷。可见,种子褐色期南果梨果皮中花色苷种类增加,酰基化程度较种子白色期提高,花色苷结构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苹果梨花色苷组分及套袋梨解袋后花色苷含量变化,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套袋苹果梨果皮花色苷组分及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成功测出苹果梨果皮中三种花色苷及含量,其中矢车菊素-3-O-半乳糖苷含量占总含量的90%,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含量较少,芍药素-3-O-半乳糖苷含量最低;套袋苹果梨解袋后果皮明显着色,且花色苷含量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4.
采用纸层析、高效液相色谱、光谱分析等方法鉴定了荸荠种杨梅的花色苷组分.结果表明,其主要组分为矢车菊花色苷元-3-葡萄糖苷,以及少量天竺葵花色苷元-3-单糖苷和飞燕草花色苷元-3-单糖苷等.  相似文献   

5.
荸荠种杨梅的花色苷组分鉴定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纸层析、高效液相色谱、光谱分析等方法鉴定了荸荠种杨梅的花色苷组分。结果表明,其主要组分为矢车菊色苷元-3-葡萄糖苷,以及少量天竺葵花色苷元-3-单糖苷和飞燕草花色苷元-3-单糖苷等。  相似文献   

6.
为了确定提取、分离纯化黑果腺肋花楸(Aronia melanocarpa)中花色苷的最佳工艺,了解黑果腺肋花楸中确切的花色苷单体结构及其抗氧化活性。以黑果腺肋花楸果实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响应面分析法探究超声波辅助提取花色苷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利用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出花色苷单体,并对其抗氧化能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提取分离纯化黑果腺肋花楸中花色苷的最佳提取条件为超声功率125 W、乙醇体积分数为56%、V(液)∶m(料)=20 mL∶1 g、超声时间4 min,花色苷的最大提取量为6.49 mg·g-1;经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制备得到3个组分(矢车菊-3-O-阿拉伯糖苷、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和飞燕草素-3-O-葡萄糖苷),且3个组分对DPPH(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率的能力依次增加。  相似文献   

7.
黑果枸杞花色苷色素微波辅助提取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优化黑果枸杞花色苷色素的提取方法.[方法]以色素含量为指标,通过提取溶剂、辐射功率、提取时间、料液比和浸泡时间5个因素,对黑果枸杞花色苷色素提取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结果]各因素对黑果枸杞花色苷色素含量的影响依次为:料液比>乙醇浓度>辐射功率>提取时间>浸泡时间;黑果枸杞花色苷色素的优化提取条件为:提取溶剂75;乙醇,辐射功率70 W,提取时间20 min,料液比1∶50,浸泡时间20 h,在此条件下花色苷色素提取率为15.32;,总花色苷含量936.27 mg/100 g.[结论]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提取时间短、提取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紫菜薹花色苷组分鉴定及其稳定性和抗氧化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鉴定紫菜薹色素中花色苷类物质种类及其组成,并研究其呈色稳定性和抗氧化活性,为紫菜薹及其色素的深加工和在食品加工中的广泛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电喷雾电离质谱联用技术(HPLC-PDA-ESI-MS)分析紫菜薹色素提取物中花色苷组分,探讨pH值和SO2对紫菜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并采用自由基清除和还原能力测试等方法探讨其抗氧化能力。【结果】首次鉴定出紫菜薹中15种花色苷,主要由9种高度酰基化的矢车菊花色苷(矢车菊素 3-槐糖苷-5-丙二酰葡糖苷、矢车菊素 3-咖啡酰槐糖苷-5-丙二酰葡糖苷、矢车菊素 3-香豆酰槐糖苷-5-葡萄糖、矢车菊素 3-阿魏酰槐糖苷-5-葡萄糖、矢车菊素 3-香豆酰槐糖苷-5-丙二酰葡糖苷、矢车菊素 3-阿魏酰槐糖苷-5-丙二酰葡糖苷、矢车菊素3-芥子酰槐糖苷-5-丙二酰葡糖苷、矢车菊素3-(6′-丙二酰葡糖苷-2′-(6″-香豆酰-2″-羟基苯甲酰葡糖苷))-5-(6-丙二酰葡糖苷)、矢车菊素3-(6′-丙二酰葡糖苷-2′-(6″-阿魏酰-2″-羟基苯甲酰葡糖苷))-5-(6-丙二酰葡糖苷))及2种非酰基化的单糖苷和二糖苷矢车菊(矢车菊素3-葡糖苷、矢车菊素3-槐糖苷-5-葡糖苷)组成,另含少量非酰基化单糖苷和二糖苷的飞燕草素(飞燕草素3-葡糖苷、飞燕草素3-葡糖苷-5-葡糖苷),以及牵牛花素(牵牛花素3-葡糖苷、牵牛花素3-槐糖苷-5-葡糖苷);紫菜薹色素pH稳定性与简单花色苷一致,酸性条件下较稳定,随着pH值的增加稳定性下降;但抗SO2漂白稳定性高。紫菜薹色素清除自由基能力和氧化物的还原能力均随其浓度增加而增强,同等浓度下紫菜薹色素清除·OH能力与Vc相当(P>0.05),还原能力低于Vc,而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强于Vc。【结论】紫菜薹含有丰富的高度酰基化和糖苷化的花色苷(呈片状紫色晶体光泽),具有较高稳定性和很强抗氧化活性,是一种值得开发的新型功能性配料及花色苷应用产品资源。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不同红梨品种果皮中花色素苷组分及含量特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37个红梨品种成熟期梨果皮中花色素苷组分及含量进行测定,并进行差异显著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成熟期梨红色果皮中花色素苷主要由矢车菊素-3-半乳糖苷、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矢车菊素-3-阿拉伯糖苷、芍药素-3-半乳糖苷和芍药素-3-葡萄糖苷组成。其中矢车菊素-3-半乳糖苷含量最高,占花色素苷总量的66.37%,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和芍药素-3-半乳糖苷分别占总花色素苷的11.43%和9.70%,而矢车菊素-3-阿拉伯糖苷与芍药素-3-葡萄糖苷的含量较少。西洋梨、白梨、秋子梨中以矢车菊素-3-半乳糖苷和芍药素-3-半乳糖苷为主,分别占花色素苷总量的72.72%和16.04%;而砂梨主要以矢车菊素-3-半乳糖苷和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为主,分别占花色素苷总量的59.66%和22.08%。结论:矢车菊素-3-半乳糖苷是梨花色素苷的最主要成分。不同栽培种的红梨花色素苷组分存在差异。通过综合评价,筛选出优异红皮梨品种,如秋子梨的‘官红宵’,白梨的‘洋红宵’,砂梨的‘弥渡玉梨’‘弥渡红梨’和‘丽江甜中古’,以及杂交品种‘八月红’‘红香酥’等。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不同红梨品种果皮中花色素苷组分及含量特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37个红梨品种成熟期梨果皮中花色素苷组分及含量进行测定,并进行差异显著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成熟期梨红色果皮中花色素苷主要由矢车菊素-3-半乳糖苷、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矢车菊素-3-阿拉伯糖苷、芍药素-3-半乳糖苷和芍药素-3-葡萄糖苷组成。其中矢车菊素-3-半乳糖苷含量最高,占花色素苷总量的66.37%,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和芍药素-3-半乳糖苷分别占总花色素苷的11.43%和9.70%,而矢车菊素-3-阿拉伯糖苷与芍药素-3-葡萄糖苷的含量较少。西洋梨、白梨、秋子梨中以矢车菊素-3-半乳糖苷和芍药素-3-半乳糖苷为主,分别占花色素苷总量的72.72%和16.04%;而砂梨主要以矢车菊素-3-半乳糖苷和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为主,分别占花色素苷总量的59.66%和22.08%。结论:矢车菊素-3-半乳糖苷是梨花色素苷的最主要成分。不同栽培种的红梨花色素苷组分存在差异。通过综合评价,筛选出优异红皮梨品种,如秋子梨的‘官红宵’,白梨的‘洋红宵’,砂梨的‘弥渡玉梨’‘弥渡红梨’和‘丽江甜中古’,以及杂交品种‘八月红’‘红香酥’等。  相似文献   

11.
陶明  黄燕  罗茜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380+10386
[目的]建立鉴别毒清药和香樟根药材的红外指纹图谱。[方法]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对毒清药和香樟根进行红外指纹图谱分析。[结果]毒清药和香樟根药材具有各自不同的红外特征指纹图谱。[结论]试验所得毒清药和香樟根药材的红外特征指纹图谱可作为这2种药材的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12.
电导法测大叶樟和小叶樟的抗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比较大叶樟、小叶樟的耐寒性,采用电导法测定不同低温处理下大叶樟和小叶樟叶片的电导率,通过Logistic方程计算其半致死温度,并对其大田越冬成活率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小叶樟、大叶樟叶片的半致死温度分别为-31.931 8、-23.509 8℃。大叶樟、小叶樟在新郑的越冬成活率分别为16.7%、85.7%。小叶樟的耐寒性强于大叶樟。  相似文献   

13.
香樟黄化主要生理指标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以校园内发生不同黄化程度的香樟树叶片为测定材料,对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POD(过氧化物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等4项生理指标进行了分析和测定。结果表明,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和POD活性随着香樟叶片黄化程度的加剧呈下降趋势;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着香樟叶片黄化加剧而呈上升趋势。香樟黄化程度与叶绿素含量呈正相关关系,因此可以作为香樟黄化判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香樟红蜘蛛为刺吸性害虫,主要以群居刺吸树叶汁液而对香樟造成危害。近几年,江南部分城市经常出现红蜘蛛大发生现象,其主要原因除红蜘蛛生命力顽强,繁殖速度快、周期短,传播途径广、个体较小、肉眼不易发现及易产生抗药性等个体原因外,还与树种单一、树冠密度大、通风透光差及防治措施不当等有密切关系。因此,香樟红蜘蛛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从试验结果看,综合采用生物调节、物理防治,充分利用天敌资源及生物农药防治等多种措施效果非常明显,基本上能控制红蜘蛛对香樟的危害,不再出现红蜘蛛大发生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温小玲  吴希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9):9309-9310
主要介绍了樟巢螟(Orthaga a chatatina Butier)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危害特点,分析了暴发成灾的原因及其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四川退耕还林优良乡土树种资源不同培育模式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四川退耕还林优良乡土树种(香樟、油樟、岩桂、檫木、四川大头茶等)进行了不同培育模式的造林试验,并通过方差分析了此5种乡土树种的苗高和地径.结果表明:在3种培育模式中,油樟、香樟材叶兼用培育模式可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开展基于诊断施肥综合法(DRIS)的樟树人工林营养诊断,为培育高效樟树人工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依据DRIS图解法求得樟树叶片各营养元素诊断参数最适比范围及低产组需肥紧迫程度排序,依据DRIS指数法求得各样地樟树需肥紧迫程度排序及养分不平衡指数(NII),初步制定樟树营养元素DRIS指数分级标准.[结果]樟树人工林营养诊断的各营养元素比最适范围:氮/磷为3.795~5.689,钾/磷为1.761~2.405,钾/氮为0.396~0.510,氮/钙为0.677~0.856,镁/氮为1.022~1.306,钙/磷为5.255~7.167,镁/磷为4.516~6.222,钾/钙为0.305~0.373,镁/钾为2.371~2.819,镁/钙为0.788~0.957.根据低产组各营养元素比偏离最适范围的程度,得出樟树人工林低产组需肥紧迫程度排序为磷>钙>氮>钾>镁,其中磷、钙和氮养分处于缺乏状态,镁含量相对过剩;高产组和低产组樟树的平均NII分别为3.748和7.540,高产组樟树各营养元素相对平衡.DRIS指数初步分级结果表明,樟树的氮、磷、钾、钙和镁DRIS指数最适范围分别为-0.838~0.185、-0.903~0.602、-0.154~0.941、-0.790~0.329和-0.357~0.985.[结论]根据DRIS诊断,江西省丰城市樟树人工林的氮、磷和钙养分含量均呈缺乏状态,镁含量相对过剩,且以诊断的需肥紧迫程度排序及制定的指数分级标准能直观判断樟树树体各营养元素的平衡状况,可用于生产上指导樟树人工林进行及时合理施肥.  相似文献   

18.
沧浪亭古树树体现状和症状及保护技术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魏胜林  茅晓伟  肖湘东  付哓渝  张重阳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11603-11605,11617
调研了沧浪亭现存古树的生长现状与病状,得知沧浪亭现有古树14株,分别属于9科10属,树龄为120~260年。沧浪亭古树总体得到了较好的保护,长势良好的古树9株,占64.29%,分别为银杏、柏树、罗汉松、榉树、香樟、瓜子黄杨、紫藤;需重点保护的古树5株,占35.71%,分别为女贞、桂花、枫杨,具体病状表现为树干腐蚀中空和洞穴状。基于需重点保护的5株古树的病状,笔者提出女贞和桂花的保护措施为:①对主干上穴口进行封实处理,②清除主干表层已腐烂木质并消毒、涂抹防腐蚀保护剂,③填补树干洞穴;枫杨的保护措施为:①清理洞穴内部、内壁,②对树干进行防腐消毒处理,③涂抹防腐保护剂。  相似文献   

19.
试验探讨了低温处理后,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香樟叶片细胞膜透性和保护酶活性等生理代谢的影响,以期客观地评价香樟的抗寒力和引种到暖温带地区应用的可行性,为北方地区引种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低温处理后,香樟叶片的细胞膜透性和保护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当植物生长调节剂喷施的质量浓度达到300 mg/L时,香樟叶片的SOD、POD、CAT活性明显提高,相对电导率、Pro和MDA含量相对下降。  相似文献   

20.
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果实酪氨酸酶的分离纯化及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并分离香樟果实中的酪氨酸酶。[方法]从香樟成熟果实中分离和纯化出酪氨酸酶,研究该酶的酶活、蛋白质含量、最适pH值、最适温度、动力学特性和稳定性,并分析了不同金属离子、化合物和中药对其酶活的影响。[结果]经分离和纯化,获得43 kD的酪氨酸酶。该酶的最适pH值和最适温度分别为7.5和50℃。以L-DOPA为底物,测得Km和Vmax分别为12.83 mmol/L和180.65U/mg。该酶在pH值4~7和较高温度时均较为稳定。Al3+和Cu2+对该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而Zn2+、Mg2+等则有激活作用。250mmol/LEDTA对该酶有激活作用,抗坏血酸和1 mmol/Lβ-巯基乙醇有完全抑制作用。中药女贞对其有强激活作用,乌梅对其抑制作用最明显。[结论]香樟果实中酪氨酸酶同工酶的存在为该酶的纯化带来一定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