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再生水是城市的第二水源。城市污水再生景观利用是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率,减轻水体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再生水景观回用既能减少水环境污染,又可以缓解水资源紧缺的矛盾,是贯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污水的再生利用和资源化具有可观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已经成为大多数城市景观水体的必选。而国内外学者对如何有效的修复再生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做了很多研究,笔者总结了国内外关于再生水体富营养化的机理,化学修复、物理修复、生物修复及新型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2.
郑剑锋  贾泽宇 《安徽农业科学》2014,(8):2436-2437,2444
[目的]研究天津滨海地区景观水体富营养化的特征及成因。[方法]根据2013年3~9月天津滨海地区典型景观水体——清净湖富营养化监测数据,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清净湖景观水体的营养状态及其成因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清净湖景观水体属中-重度富营养化水平,综合营养状态指数随季节变化十分明显,呈春季低、夏秋季高,尤其是7、8月较为严重,为重度富营养状态;富营养化成因分析表明,雨水、再生水补水携带的污染物聚积及高氮磷底泥释放是清净湖景观水体富营养化加剧的主要原因。[结论]该研究为天津滨海地区景观水体富营养化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人工湖水环境分析及其污染控制措施(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寻找解决景观水体富营养化的有效措施。[方法]在综述城市景观水体特点和防治现状的基础上,以西安市某高校校区人工湖为例,对比分析了修远湖和明远湖景观水体污染现状,并提出控制水体水质富营养化污染的治理及修复措施。[结果]修远湖与明远湖景观水体水质TN、TP、Chl-a、NH3-N、CODMn等指标均严重超标,水体呈现重度富营养化状态。大气降水及其产生的径流所携带的N、P营养盐,以及人类活动产生的生活垃圾是人工湖的主要外源污染源,人工湖的底泥污染物释放是导致水体水质变差的内源污染源。[结论]该研究提出了控制人工湖水体污染的措施,为人工湖的建设、运行管理以及人工湖水环境维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姜灵彦  李庆召  刘蕾  张翠芬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896-21898
评价郑州市景观河流的富营养化现状可为科学防治景观水体富营养化提供科学依据。选取人民公园和紫荆山公园的景观湖为研究对象,供选定7个采样点,于2010年3~4月每周进行GPS定位采样。选取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和修正的卡尔森营养状态指数法评价郑州市2座公园景观水体营养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公园和紫荆山公园取样点的水体TLI均值分别为66.80、64.74,TSIM为58.615,9.94。由此可知,2座公园景观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均为中度富营养化,应及时控制与治理。对此,笔者提出利用植物净化水体,减少内源营养,控制外源营养的水体富营养化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5.
北京景观水环境综合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北京景观水环境治理的实验研究发现:对于富营养化程度较轻(未产生水华)的景观水环境,主要采用生物方法,种植水生植物,吸收水环境中的总氮、总磷,控制水环境富营养化,辅助采用化学方法,降低水环境中总磷的数量,打破TN/]rP比例,控制水华生成;对于富营养化程度较高(发生水华)的景观水环境,可采用化学与生物措施相结合方法,通过除藻剂进行投药,去除水体中藻类数量,防止水体恶化,同时种植水生植物,吸收水环境中的总氮、总磷,破坏水环境中藻类繁殖。  相似文献   

6.
为改善校园景观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选取绿萝作为试验对象,与无绿萝的对照组进行比对;同时选取不同的绿萝种植密度来进行横向对比,分析绿萝对校园景观水体的富营养化改善作用。结果表明:当种植密度为9株时,绿萝对景观水体中TN、TP、CODCr和NH3-N的去除率分别为63.4%、57.9%、74.3%和47.9%,均高于无绿萝的对照组;各项富营养化指标的去除率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与绿萝的种植密度成正比关系。由此可见,绿萝对景观水体的水质改善具有一定的价值,可在校园景观水体的污染治理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7.
赵湘  惠峰  芦建国 《现代农业科技》2013,(4):237-238,244
水生植物是一种景观造景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治理效果也很显著。该文介绍了水生植物及其生态功能、在富营养化水体修复中的净化效果以及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状况,展望了今后水生植物修复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8.
农业立体污染与水体富营养化解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我国富营养化水体的现状、危害的全面分析基础上,从农业立体污染的角度解析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原因、污染方式和治理对策,阐释了农业立体污染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及采取综合防治措施的必要性。提出从农业立体污染防治的思路和措施入手控制水体富营养化是解决我国水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川蔓藻(Ruppia maritime)对滨海城市再生水的净化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实验室大型光照培养箱方法,研究了生长于滨海咸水湖泊中的沉水植物川蔓藻(Ruppiamaritime)对再生水景观河道水质中营养盐(根据景观河道再生水盐度实际上下波动范围设TDS为5.67、8.19、10.65g·L-13个盐度梯度,在静水中经过川蔓藻净化10d。)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再生水中总磷和氨氮的去除率为94.41% ̄95.32%和96.5% ̄99.8%,总氮和硝酸盐氮的去除率为43.4% ̄45.7%和44.08% ̄46.2%;再生水中的溶解氧由6.6mg·L-1提高到10.4mg·L-1。盐度对川蔓藻吸收再生水中营养盐没有显著影响。经计算1kg鲜重的川蔓藻每天可去除252mg总氮、83.16mg总磷。川蔓藻是控制含盐量较高的景观水体富营养化的一种优选沉水植物种。  相似文献   

10.
包静  何起利  汪维峰  黄栋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736-12738,12741
针对约400m^2小面积景观水体存在的问题,采取以沉水植物恢复技术为核心,辅以阿科蔓生态基、生态浮床建设、生物操纵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经过12个月的施工和调试后,其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COD、BOD、氨氮、总磷、总氮、SS分别由4.24、7.62、2.24、0.49、9.31、11.00mg/L下降至2.04、4.76、0.69、0.27、3.72、6.00mg/L。经过治理后,该景观水体的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藻类水华的暴发得到了缓解,水体由治理前的暗绿色转变为黄绿色,透明度由50cm提高至近65cm。该修复工程的成功实施为城市小面积景观水体的治理提供了一定的指导范式。  相似文献   

11.
园林水体的格局对地表水质改变具有很大影响,但现在只有很少人注意园林水体生态化处理,而且现有的处理方式也相对简单,造成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现象极其严重。在此,笔者从景观生态水体质量的防控方面,阐述园林水体生态化处理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陈江  汪丽  王东洲  孙永健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0):4439-4441,4612
在无锡蠡溪公园西苑水体中采用了水动力循环复氧控藻(HAAC)技术,研究了该技术对城市景观水体富营养化的处理效果。结果显示:在实施水动力循环复氧控藻(HAAC)技术的8个月期间,CODMn、TN、NH4+-N和TP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28.0%、35.7%、49.7%和37.0%;藻类叶绿素a平均去除率达40.2%,藻类总丰度平均下降率达56.0%,藻类群落从单一结构转变为多种优势种共存的结构。水华现象得到了有效控制,水体生态环境明显转好,处理期结束时西苑水体已达到IV类水标准。研究表明,水动力循环复氧控藻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水生态修复技术在城市景观水体富营养化治理工程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曝气-生态浮床处理景观水体富营养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曝气与生态浮床组合处理景观水体富营养化的效果。[方法]选取黄花鸢尾和花叶菖蒲组合作为生态浮床,将生态浮床和曝气-生态浮床进行对比研究,研究曝气-生态浮床对景观水体中总氮(TN)、总磷(TP)的去除效果。[结果]生态浮床对景观水体中的TN、TP的去除率分别为85.14%和40.98%;曝气-生态浮床对景观水体中的TN、TP的去除率分别为93.17%和53.28%。在生态浮床处理景观水体中,增加曝气能够对景观水体中TN、TP的去除率提高10%左右。[结论]曝气-生态浮床能够很好地去除景观水体中TN、TP,是处理景观水体富营养化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徐小生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7912-7913
合肥市环城公园作为合肥市的"翡翠项链"在全国闻名遐迩。2004年实施的中水回用工程,实现了水体的经常流动,使环城水体按照"雨花塘—银河—包河"、"琥珀潭—黑池坝—杏花公园—逍遥津"两条水路流通,使合肥市环城公园赢得了"中国第一个中水回用公园"的称号。针对中水回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环城公园中水回用工程面临问题的措施,探索中水回用于公园景观用水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城市再生水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及灌溉规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再生水灌溉农田是再生水回用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概述了城市再生水农田灌溉控制项目和指标的制定原则,对城市再生水农田灌溉用水的水质控制项目、水质及处理要求进行了详细分析和阐述.将城市再生水用于农业灌溉的水质要求与国内外农田灌溉水质控制项目和指标进行了对比.结合我国农业灌溉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城市再生水农田安全灌溉的控制规范和要求.  相似文献   

16.
洪湖及其周边水域若干水质指标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8月,在洪湖大面积撤除围栏之际,在洪湖及周边水域采集15个水体样本,对其主要水质指标进行测定,分析了洪湖水体的氮磷营养物浓度的状况,并且进行了主导因子分析,得出3组主成分。结果表明,围栏撤除前后水质有明显差异;洪湖属于中-富营养化水平,其中磷是影响因素之一;洪湖水质受到生物活动、离子属性、磷盐特性等主要因素的控制;人为干扰是洪湖水质下降的一大原因。  相似文献   

17.
2011-2013年,经过3年小区实验,分析了再生水灌溉对土壤和葡萄品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再生水区的土壤总氮、总磷和有机质的含量呈现低于清水对照区的趋势,而硝态氮与碱解氮含量却高于清水对照区。再生水灌溉区土壤Cd含量高于清水对照区,而Pb、Cu的含量均低于清水对照区。土壤中重金属有一定的积累现象,但均未超出《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中的重金属限量值,说明短期再生水灌溉未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再生水灌溉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葡萄的产量,但对葡萄的品质未产生有利的影响。3年实验中,再生水灌溉区葡萄的重金属含量低于清水灌溉区,说明短期再生水灌溉对葡萄重金属含量的影响不大。研究表明再生水可以用作灌溉用水,但再生水中重金属对环境的影响是长期的、积累的、复杂的,要确保再生水灌溉的安全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余海静  王献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938-18941
我国水资源短缺,中水回用是污水资源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中水是自来水的替代,可以认为是另一种形式的水资源,针对中水资源系统的复杂性,采用模糊数学方法继而建立起中水资源价值模型,再根据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理论,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和水商品的特征,提出了基于市场与计划共同作用的实用中水水价模型。选用了平顶山市中水回用工程,运用此模型计算出该中水水价,并讨论了相关问题。为中水回用企业招标提供理论的中水水价模型,并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陈治江  师秋菊  陈晓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6979+16986
[目的]研究乌鲁木齐市再生水用于农业灌溉的可行性。[方法]以小白菜为研究对象,分别用清水对照、浓度50%的再生水和浓度100%的再生水浇灌,测定小白菜内部微生物菌群数。[结果]浓度50%的再生水增加了小白菜68.94%的湿重,但是随着外源微生物内化程度的加深,小白菜体内菌群总数和大肠菌群数都在0.05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结论]再生水在提高小白菜质量的同时能增加内部细菌含量,不宜用于小白菜等可食用性作物的浇灌。若在污水处理时加强消毒措施,则可以解决该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