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1 毫秒
1.
指出了雨水花园是自20世纪90年代新兴的一种用来控制雨洪与利用雨水的雨水管理系统,是建设海绵城市最为有效的措施。阐述了寒地城市雨水花园的基本结构以及在步行街中的应用。以沈阳市为例,探讨了雨水花园在寒地城市应用要点,通过对雨水花园试点的实地调研和具体量化的试验分析,探索了寒地城市步行街的雨水花园应用模式,提出了雨水花园在经济、景观、生态等多因素下对寒地城市的最优组合方式,以体现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理念,为沈阳市建设海绵城市提供数据和模式参考。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传统的雨水解决方案已不能良好地解决快速城市化下日益严重的城市雨水管理问题,在此背景下,海绵城市作为解决城市雨水问题的新途径之一被提出。在建设海绵城市的理论框架下,构建了城市雨水管理系统与城市绿地系统相结合的新型城市绿地雨水管理系统模式,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城市绿地系统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载体。笔者依据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分析了太原市建设海绵城市的必要性和现阶段存在的制约因素。提出依托生态湿地、城市道路、雨水花园及立体(屋顶)绿化等多项基础设施,对现有水资源进行综合利用,结合城市绿地构建一个新型的城市用水循环系统,以期为推动太原市城市园林的发展,构建生态、绿色、环保的城市生态环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花园城市建设不仅仅意味着在城市中增加绿地和公园,而且需要更广泛地融合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和人居舒适性的理念。花园城市建设的意义在于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要实施花园城市建设,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一、打造“海绵”意识,共创花园城市格局。花园城市建设应秉承海绵城市理念,拥有“海绵”意识,注重空间的多功能性和弹性,为城市创造灵活的布局。以城市河道建设为例,城市格局的构想应当遵循千百年来的自然规律,为河道留下合理的摆动范围,在合理范围内为河道留下自然生长的空间,寻找“宽度里的海绵”。此外,还要重视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为绿地和自然景观预留足够空间。通过合理规划城市格局,打造宜居、生态、可持续的花园城市。苏州金鸡湖是一个很好的典范,作为AECOM在中国市场着力打造的滨湖城市空间,其前瞻性的设计理念不仅提升了姑苏城与水共生的城市形象,为苏州市实施海绵城市规划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更催生了此后中国众多以水体为中心的新城建设,增进城市空间美感与经济活力。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南昌市蔡家桥电排站场地雨水花园的构建进行分析,探究了海绵城市理念在电排站环境建设中的应用方法,结果表明:海绵城市理念能够很好地指导区域生态环境的营造,彰显生态水利形象,改变区域脏、乱、差等特征。蔡家桥电排站雨水花园的建设突破了已往单一的钢筋混凝土形象,构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良性互动的生态场所,为后续城市电排站景观环境的建设提供了较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水资源大国同时也是水资源严重紧缺的国家,如何在城市的有限空间中实现雨水收集利用已经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海绵城市的实体单元——雨水花园,承载着控制雨洪和优化生态、促进水净化循环等主要任务。而如何有效地选择适宜的植物材料,通过构建高效的群落生态系统达到预期效益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在搜集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对雅安境内的典型雨水花园进行调查。采用综合分析法对雨水花园植物进行综合评价,从3个准则层和9个指标层构建植物评价体系。结果表明:抗旱性、抗涝性、绿化美化特性、去污降污能力4个指标对于雨水花园植物的选择具有重要影响;千屈菜、红蓼、东方狼尾草、鸢尾、细叶芒、花叶芒是雅安地区建设雨水花园的首选植物;再力花、常夏石竹、八宝景天、美人蕉、金鸡菊、马鞭草、大丽花是建设雨水花园慎重选择的植物材料;其余植物根据雨水花园种植区不同的水淹情况,选择合适的区域如蓄水区、缓冲区、边缘区进行雨水花园植物的种植。研究结果可为雅安乃至川蜀地区雨水花园植物的筛选和海绵城市的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增加了城市内涝风险和雨水径流污染。建设海绵城市要求加大城市径流雨水源头减排的刚性约束,削减城市径流污染负荷,充分发挥从源头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雨水花园和绿色屋顶作为海绵城市建设中常用的LID措施,在减少径流量和改善径流水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介绍了雨水花园和绿色屋顶的组成结构,并对雨水花园和绿色屋顶截流减污效率进行了分析,为城市化过程中的居民小区和广场建设优选工程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随着我国大规模的城镇化进程,热岛效应、城市缺水、"路上行船"等城市问题的盛行,"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应运而生。公园绿地作为城市建设的海绵体也逐渐摒弃传统园林绿地建设模式,优先考虑采取植草沟、生态旱溪、雨水花园、小微湿地等生态措施来解决雨水径流,采用"慢排缓释"和"分散源头"的方式来缓解城市雨水问题。以徐州市五山公园广山片区生态修复工程运用海绵城市理念建设的海绵设施为例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公园绿地运用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海绵城市建设是我国当前城市建设重点项目,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以安徽科技学院为对象,在现状调研和相关案例总结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安徽科技学院海绵校园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并因地制宜地提出了解决途径,从地面铺装、屋顶绿化、雨水花园等方面实现雨水的“排”、“渗”、“储”、“用”。以期为其他高校海绵校园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公告,批准《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51345-2018,自2019年8月1日起实施。标准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评价内容、评价方法等作了规定。要求海绵城市的建设要保护自然生态格局,按照"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的理念系统谋划,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方法实现海绵城市建设的综合目标。  相似文献   

11.
随着《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的发布,我国海绵城市建设被推上日程。分析美国西雅图雨水管理系统由传统排水到可持续排水的过程以及可持续雨水管理的思想、行政管理及工程措施的导控机制对雨水管理系统的能动作用,同时反思我国海绵城市体系在规划体系、实施过程和多学科融合等方面的弊端和发展方向,以期为我国海绵城市和雨水管理体系的建立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该文分析了园林绿地的雨水截留原理和有效的雨水设施,在对保定市区绿地建设现状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提出综合运用雨水设施、合理选择植物种类、丰富植物群落结构、加强养护管理等利于低影响开发的绿地建设思路,为促进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指出了雨水花园是一种生态美观的可持续雨洪利用和管理设施,具有高效能、低成本、建造简单以及养护方便等特点。对校园雨水花园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概况进行了阐述,并详细介绍了校园雨水花园的功能与类型,提出了校园雨水花园的设计方法、建造步骤和后期维护的方法和措施,期望对城市校园雨水花园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董雷 《辽宁林业科技》2024,(1):66-68+78
城市绿化是改善城市环境和提升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该文分析了大连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现状和存在质量不均衡、养护不及时、节水措施不到位、多单位管理、绿化养护人员素质欠佳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包括均衡布局、加强管理机制建设、应用节水植物和技术、提升绿化养护人员素质、加强节水措施应用、利用智能管理系统、增强公众参与等旨在提高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导致城市出现许多环境问题,如何在低碳的基础上进行海绵城市建设,是低碳生态建设的重点。文章通过对晋中市海绵城市规划中的几项海绵城市措施碳排放源进行计算分析,结果如下:1)材料生产的碳排放量是建设施工阶段中最重要的碳排放量;2)所研究的4项典型措施中建设施工阶段单位面积碳排放量顺序为:雨水花园透水铺装蓄水池屋顶绿化;3)建设施工阶段中对于碳排放量影响最大的材料是混凝土。  相似文献   

16.
阐述海绵城市、雨水花园的相关概念,提出在雨水花园设计中要注意在地形设计时保留高差,排水设计中结合绿色设施,从功能和审美角度优先考虑乡土树种等设计要素。以雨水花园经典案例——中航山水间公园为例对其设计亮点进行解析,并对入口景观区、生态湖区、阿基米德花园、儿童活动区、山林步道区等重点功能区景观及雨水循环系统进行详解,指出海绵城市雨水花园的设计手法应注意维持景观的持续性,功能、景观、生态需相互协调,不能脱离现有的城市问题和场地现状等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7.
雨水花园是海绵城市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就是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按照雨水花园建设的通用结构,重点介绍上海公园九号小区建设中雨水花园构架与布局、园林植物选择与配置等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城市绿地具有调蓄雨水的功能,将城市绿地与海绵城市建设有效结合,有利于缓解城市雨水水文、水质等问题。文章依次从城市绿地规划建设,城市各类绿地不同的雨洪管理功能和具体的公园建设3个方面探讨了城市绿地规划、建设和海绵城市建设结合的方法,即将绿地整合为一个完整的雨洪管理系统,保证各类绿地之间能够相互补充,相互支持,构建从源头到末端的管理全过程,实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并阐述了这一方法在孟州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具体应用。通过论述,期望对城市绿地与海绵城市建设的结合提供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19.
指出了海绵城市建设是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战略举措和重要手段,科学合理地对海绵城市建设风险进行评价有利于海绵城市推广和新型城镇化推进。从经济、技术管理、生态和社会4个方面构建了海绵城市投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引入层次分析与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考虑到评价因素的不确定性和评价过程的模糊性,并通过案例研究表明,该评价方法对海绵城市风险评价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良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0.
位于我国东南部有“海上花园”之美誉的厦门市,在2002年10月德国斯图加特举行的2002年度国际“花园城市竞赛中获得了最大规模城市组(人口超100万)第一名。厦门何以在绿化美化方面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主要是做了八件事:一、依据和利用现有的自然山水资源在城市中的合理分布,科学规划城市绿地系统 到1996年厦门就已完成对全市的绿地系统规划。并立法规定城市园林绿化“统一规划、配套建设、建设与养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