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使花棒更新复壮后及早达到一定的生长量,研究了不同平茬高度对死亡率、枝条生长和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0a生花棒平茬高度10、20、30、40cm均降低了死亡率,提高了枝条生长量和根系数量,其中平茬高度20cm处理的死亡率最低,为2.60%,较对照(CK)降低了10.23个百分点,萌枝数、新梢长、新梢粗、冠幅和直径≤2mm、2~10mm、≥10mm根系数量均最高,分别为21.85条/株、192.32cm、1.56cm、1.92m、148.32条/株、60.34条/株和26.08条/株,较对照(CK)分别提高了79.46%、106.29%、64.21%、54.84%、104.13%、111.65%和140.15%,且生长势表现为旺盛,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因此,建议多年生花棒采用20cm平茬来更新复壮,提高防沙固沙能力。  相似文献   

2.
红皮沙拐枣在腾格里沙漠南缘造林及人工复壮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春季和秋季(雨季)采用红皮沙拐枣实生苗和插穗扦插造林,研究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同时将4年生红皮沙拐枣防风固沙林采用不同季节和不同留茬高度平茬措施复壮。研究表明:春季采用实生苗造林的效果最好,尤其采用泥浆蘸根造林可提高造林成活率;平茬是促进红皮沙拐枣复壮的有效措施,4月份平茬后萌发新枝的数量和植物生长量都大于6月份,平茬高度在10~40 cm范围,随着平茬高度的增加,萌发新枝的数量也在增加。  相似文献   

3.
李根前  唐德瑞  赵一庆 《沙棘》2007,20(4):10-12
根据样地每木(丛)调查资料,分析了中国沙棘平茬萌蘖种群的结构动态、生长调节规律和数量恢复能力.结果表明,平茬是对中国沙棘进行利用和更新复壮的有效途径,其4a、9a种群的密度和生物量分别是未平茬同龄种群的1倍及4倍以上.尽管如此,平茬萌蘖种群最终将趋于衰退,它的再次更新复壮还必须依赖林窗出现或人工平茬.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引黄灌区沙地花棒林进行不同留茬高度的平茬试验,其新萌发枝条数和生长量有所不同:在新萌发枝条数目上,留茬高度5cm和10cm时较高,2cm和20cm较低;新生枝条生长过程中,其生长量与留茬高度成负相关关系。试验表明研究区花棒林适宜的平茬高度为2~5cm。  相似文献   

5.
沙棘平茬复壮更新技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沙棘林不同龄组、不同季节平茬复壮效果的研究表明:沙棘林栽植后5~7a进行平茬更新效果最佳,萌蘖株数达到3.89万株/hm2,幼树生长旺盛,在平茬时间上以春季平茬效果最佳。沙棘根部萌蘖的苗木生长格外旺盛,雨季平茬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6.
以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丘间地筐柳天然林为研究对象,根据该灌木树种的生长特性,在盖度30%以上、母株基径19.73 mm以上的筐柳林地,于冬末至翌春平茬,平茬周期为7~9年,平茬方式为机械带状平茬,留茬高度0~5 cm,平茬带宽20 m,保留带宽120~160 m,逐年循环进行。通过平茬能够解决筐柳林多年不平茬出现的生长衰退、干枯死亡问题,明显地延长平茬周期,大幅度降低抚育成本,保持筐柳林的正常生长和健康。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中国沙棘内源激素对平茬措施的响应规律,采用单因素回归设计,进行留桩高度为0cm、10cm、20cm 3个水平的平茬试验,以不平茬为对照,分析其内源激素含量、比值与平茬时间及平茬高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平茬提高了萌蘖期的GA_3、ZR、IAA含量,以及整个萌蘖出生、生长过程中的GA_3/ABA、ZR/ABA、IAA/ABA比值,降低了ABA含量。而且,萌蘖出生、生长过程与GA_3/ABA、ZR/ABA、IAA/ABA比值的变化趋势一致,与ABA含量的变化趋势相反,萌蘖出生高峰及萌蘖第一次生长高峰与萌蘖初期GA_3、ZR、IAA含量的提高吻合。由此可知,萌蘖的出生、生长过程与平茬后的内源激素含量、比值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尤其是GA_3/ABA、ZR/ABA、IAA/ABA比值的提高具有更加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退化白刺进行3种方式机械平茬复壮试验,结果表明:(1)平茬白刺冠幅、萌条数量、萌条枝长和地径较未平茬植株均显著提高,表明平茬能促进白刺生长,有助于提高单位面积白刺的生物量;(2)平茬白刺根系对水分的吸收量高于未平茬的白刺,平茬的白刺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地上部分生长迅速;(3)3种平茬方式生长表现存在差异,全面平茬在各项指标上具有优势。若后期注重的是平茬以后的萌发以及高生长,建议采用全面平茬方式;若注重林分防风固沙效能,建议采用平茬一半或者间隔平茬。  相似文献   

9.
砂生槐(Sophora moorcroftiana)是西藏"一江两河"地区农牧民的传统薪柴。为了合理经营砂生槐薪炭林,2012年11月,选择西藏拉萨北山封育10年的砂生槐灌丛设置试验地,研究3种平茬高度(0 cm、10 cm、20 cm)对砂生槐萌蘖、萌枝生长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萌蘖数量从大到小的排序为20 cm平茬10 cm平茬0 cm平茬;单个萌枝的生长(长度、基径)0 cm平茬10 cm平茬20 cm平茬。生物量从大到小的排序为10 cm平茬0 cm平茬和20 cm平茬。经营砂生槐薪炭林,为了获得较多的薪柴,建议采用距地面10 cm平茬。  相似文献   

10.
为了降低新栽皇冠梨越冬期间抽条率和提高萌芽后枝条生长量,研究了树干不同保护措施土袋保湿、石灰涂白、薄膜包裹和草绳缠绕对树温、树干含水量、电导率、发芽率、抽枝率和萌发后新枝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袋保湿措施的13:00树温、树干相对电导率和抽枝率相对最低分别为5.6℃、42.1%和8.6%,较对照CK分别降低了56.4%、40.0%和71.7%;土袋保湿措施的树干相对含水量、树干顶部81~120cm处的发芽率、新枝长度和粗度分别为42.5%、85.6%、72.3cm和35.5mm,较对照CK分别提高了65.4%、64.6%、121.8%和179.5%。土袋保湿措施的所有测定指标与对照CK相比,均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鉴于土袋保湿措施的相对最佳效果,建议在皇冠梨越冬期间可采用这一措施来保护树体。  相似文献   

11.
平茬高度对柽柳萌条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柽柳作为防风固沙和封沙育林的优良树种,采用平茬技术促进更新,是其复壮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在柽柳集中分布区进行了平茬复壮更新技术研究。在柽柳树液开始活动前实施平茬作业,留茬高度分别为10 cm、20 cm、30 cm、40 cm,平茬当年秋季柽柳停止生长后,调查其萌条数、萌条高生长、萌条基径生长。通过调查分析得出:留茬高度对柽柳基径生长影响最大,对高生长的影响次之,对萌条数的影响最小;留茬高度30 cm时萌条数均值最大,枝条基径粗度均值最大,萌发效果最好;留茬高度10 cm时枝条高生长均值最大。  相似文献   

12.
柠条以其根系发达、耐旱、耐寒、耐风沙等强大的生态适应性,特别适宜河北坝上地区干旱、半干旱的气候条件和沙质土壤条件,是当地主要的造林树种之一。然而随着柠条林龄的增加,在坝上地区种植较早的柠条相继出现了生长衰退、枯死等现象,生态效益显著下降。该研究通过柠条平茬试验及分析,旨在达到规范柠条平茬作业、促进柠条生长、加速衰退柠条更新、减少因柠条平茬而造成的风蚀沙化的目的。研究结果表明:平茬可促进柠条生长和新梢萌生,平茬后地上部生长量显著增加,以距地表5cm处平茬效果较好,不仅可最大限度地促进柠条生长、更新,同时也可减少风蚀的发生。11a生中龄柠条平茬后效果最佳。从有利于更新复壮的角度考虑,柠条最适平茬时期是10~15a;从促进生长和开发利用角度考虑,平茬也可在6~10a进行。  相似文献   

13.
沙棘是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广泛栽植的用于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的主要树种之一,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沙棘平茬可以促进养分吸收、减少病虫害、增强生长势。试验研究了沙棘平茬对更新复壮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树龄沙棘平茬高度以8cm最好,平茬后树高、冠幅及分枝数均较大;同一平茬高度下,以栽植7~8a的沙棘平茬后生长最好,更新复壮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采用平茬技术在天然环境中进行双因素试验的结果表明,在落叶松疏林地和灌木沼泽2种环境中平茬复壮技术均有效解决了天然笃斯越橘的种群退化问题,与对照相比,试验组的1年生枝数量、2年生枝数量及1年枝与2年枝比例分别提高了139.93%、-6.73%及156.63%,密度提高了17.71%。  相似文献   

15.
花棒 ,别名细枝岩黄芪、花子柴、牛尾梢 ,为豆科大灌木 ,高达 4~5m ,主要分布于宁夏沙坡头及周边周边腾格里沙漠地区。它适于流沙环境 ,喜沙埋 ,抗风蚀 ,耐严寒酷热 ,极耐干旱 ,生长迅速 ,根系发达 ,枝叶茂盛 ,萌蘖力强 ,防风固沙作用大。是西北沙荒地固沙造林的优良先锋树种。具有如下优点 :1 根系发达花棒主、侧根都极发达。一般分布于 2 0~ 6 0cm的沙层中 ,苗圃中 1年生花棒垂直根系可达 1m ,较粗壮 ,贮存较多的水分和养分 ,对成活有利。造林后 ,至根伸至含水分较多的沙层后 ,以发展水平根系为主。成年植株根幅可达 10余m ,最大…  相似文献   

16.
腾格里沙漠南缘4种沙生灌木平茬试验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平茬对恢复更新腾格里沙漠南缘沙生灌木沙拐枣、沙木蓼和花棒,提高其生长量具有明显的效果,对毛条的恢复有效果,但不十分明显。4种沙生植物的平茬时间应安排在4月中上旬植株尚未萌动以前或正在萌动时隔行或隔株进行,沙拐枣和花棒的留茬高度应选择30或40 cm,沙木蓼的留茬高度应选择20或30 cm,毛条的留茬高度为40或40 cm以上。  相似文献   

17.
为柠条平茬复壮提供依据,对乌拉特荒漠草原6龄株柠条进行1/3、1/2和100%(刈割)3种不同高度平茬处理,测定其生长特征指标(高度、盖度、新生枝数量、新生枝含水量与鲜重),并将其平茬下来的鲜枝叶装入网袋内,以监测其养分归还能力。结果显示:(1)植株生长方面,1/3和1/2高度的平茬未对柠条的生长状态产生负面影响,而其盖度在短期内得到显著提升,其新生枝在以不牺牲含水量为前提的情况下数量显著增加,刈割则不能使其生长获益,属于过度平茬。(2)土壤养分方面,1/3平茬对土壤氮和磷的归还力显著高于对照和另外两种处理,而刈割是增加土壤速效钾含量的最佳措施。研究结果提示,在荒漠草原退化草地恢复的实际工作中,对柠条进行1/3高度平茬最有利于其进行二次萌蘖与更新复壮,并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其养分归还效应。  相似文献   

18.
以鄂温克旗东苏木沙地13年生人工杨柴林为试验对象,开展了杨柴人工林更新复壮技术研究,结果表明:(1)平茬对杨柴林的复壮效果十分明显,5月份平茬各项调查指标均大于6月份。(2)5种平茬高度(0~5、10、20、30和40cm)处理中以留茬0~5cm时,新枝数、生长高度、生物量等指标最大,且与其他处理有显著差异;(3)平茬带宽对杨柴生长有显著影响,且在一定范围内,随带宽的增大,杨柴生长的高度、株数、生物量等指标明显提高。(4)带状与块状处理对杨柴生长的影响近似,随带宽的变大,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美国山核桃采穗圃穗条产量和质量,针对不同粗度枝条开展了修剪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枝条粗度为10~15mm,以留存2个芽为宜,成枝数为0.78根,新枝最大粗度为12.44mm;新枝粗度为15~20mm,以留存8个芽为宜,成枝数达4.22根,新枝粗度为13.35~14.51mm;枝条粗度为20~30mm,以留存6~8个芽为宜,成枝数达5.33~5.89根,新枝粗度为17.82~20.24mm。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在理论与技术上解决孑遗植物种质资源的保存与修复,探究沙冬青被平茬后更新恢复生长的机理和策略。【方法】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了不同平茬年限沙冬青的光合生理特性,同时分析了不同平茬年限沙冬青比叶面积(SLA)与光合速率(Pn)、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关系,从而更好地解释平茬复壮后植物补偿性生长机理与持续年限。【结果】平茬后沙冬青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显著提高,且日变化趋势一致,除平茬后恢复1 a的沙冬青为单峰型,其它平茬年限和未平茬(CK)均为双峰型,且均在11:00左右出现最大值,有第二峰值的出现在15:00左右,不同平茬年限沙冬青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趋势也呈单峰或者双峰型,但峰值出现的时间存在差异。随着平茬年限的增加,恢复生长的速度减慢,其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也逐渐降低,日均值的大小顺序均为:平茬后恢复1 a>平茬后恢复3 a>平茬后恢复8 a>未平茬CK。不同平茬年限沙冬青的比叶面积差异性显著(P <0.05),且随着平茬年限的增加,比叶面积不断减小。不同平茬年限沙冬青比叶面积与净光合速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水分利用效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随着平茬年限的增加,沙冬青比叶面积与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的回归方程斜率均逐渐减小,即植株单位叶面积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均逐渐降低。【结论】有必要通过对衰老、干枯的沙冬青进行合理平茬,以促进林分复壮和生长,同时提高生产力,有利于促进荒漠生态系统有效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