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公益林是森林分类经营的产物,它存在的宗旨主要是提供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国土保安等公益性、大众性服务和产品。200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至此林权改革全面铺开。林权制度改革把所有集体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落实到农户(包含国家级公益林、省级公益林和天然林),确立农民的经营主体地位,然而公益林的生态优先属性必然制约林农的经营。通过调研,对这些潜在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自从集体林权改革后,林农所获得的收益提升极大,但是现行的林权制度也要求林农加大经营生态公益林的比重,为国家生态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做力所能及的贡献,但由于生态公益林的收益较低,导致林农对于生态公益林的经营具有较大的排斥性,不满足对于生态公益林的管护和补偿的问题日益突出,基于此,探究了这一问题对于甘肃民勤县生态公益林管护效率和机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文章分析了广东省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的形成和逐步完善的过程,即农民对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从认识、参与到接受和拥护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指出广东省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存在补偿标准偏低、补偿标准一刀切、起不到激励作用等问题,提出进一步完善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加强法制建设,分区域、分类型制定补偿标准,提高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水平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物质上的需求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就会开始对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慢慢开始有了更高的要求,茂盛的森林,涓涓的细流,清澈的湖水,总之大自然的生态色绿色是人们所希望看到的,近代以来人们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尤其是森林较为严重,我国也开始逐渐重视森林的重要性,对于一些重要的区域,列入生态公益林的计划,加以重点保护,但是生态公益林需要管理经营。为此,针对生态公益林的管理与经营进行了相关讨论。提出了对生态公益林管理体制的改革、管理模式的创新以及经营技术体系的完善,可收到很好的生态公益林管理与经营成效。结果表明:公益林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杜绝了乱砍滥伐现象,同时,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有效推进了生态公益林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生态公益林的管护工作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敏 《绿色科技》2012,(8):228-229
指出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生态公益林的管护工作和林农的切身利益是当前关注的焦点。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前后不同的管护模式,政府、护林员、林农不同主体对公益林的不同看法和公益林管护过程中取得的成效等方面对生态公益林划拨到户后,生态公益林发展与管护情况进行了探讨,为生态公益林管护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生态公益林管护和补偿机制问题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集体林权改革后,广大林农从经营商品林中获益较多,而从经营生态公益林中获益较少,生态公益林保护管理压力大。从福建省生态公益林管护现状出发,探讨了管护与补偿机制方面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提出了完善生态公益林管护办法和补偿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海南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事关海南省经济发展和国际旅游岛建设大局,对促进现代林业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针对海南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后,森林资源管理面临着生态理念薄弱,森林资源管理滞后,采伐制度不完善,公益林经营不灵活,林权流转制度不健全等问题,提出了提高生态保护意识,完善森林资源保护体系,严格采伐管理,完善公益林经营机制及规范集体林权流转等举措。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是我国最早在全省范围内实施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制度的省份,也是我国惟一的省级林业分类经营改革试验示范区。自1999年实施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制度以来,广东省的林业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我国林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许多新鲜的经验。在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方面,广东省重点抓了三方面工作:一是做好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等基础工作;二是逐步提高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标准;三是逐步规范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资金管理。在开展生态公益林建设方面,广东省大力推进“四江”流域水源涵养林、自然保护区、沿海防护林、红树林、农田林网、绿色通道、城市林业和治理水土流失八大生态工程建设,落实生态公益林目标责任制,全面开展“创建林业生态县、建设林业生态省”工作,使全省森林资源大幅度提升,生态状况明显改善、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的竞争力逐步提高,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分别调查了福建、江西省实施林业分类经营改革试点和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和管护的主要作法 ;指出了在目前国家没有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情况下 ,实施分类经营和加强生态公益林保护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对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的补偿对象、范围、标准 ,补助资金的管理形式 ,补助资金与现有生态公益林管护资金的衔接等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调研提出统一认识 ,尽快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等 5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自2001年启动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生态公益林补偿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但经过多年实践探索,辽宁省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还不尽完善,如何建设生态公益林,如何管理生态公益林,如何科学确定公益林补偿标准等问题,是生态公益林事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分析了辽宁省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的必要性,探索和完善了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从而加强生态公益林的经营、管护和建设。  相似文献   

11.
指出了随着我国的林业改革深入推进,要求林业部门高度重视对生态公益林要加强管理。对我国的森林资源进行分类经营后出现了生态公益林,其主要宗旨是保护生态平衡,从而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实现其社会公益性。林权制度进行改革后,落实了农户对林地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突出了农民在林地经营中的主体地位。但是公益林由于其生态属性,与林农经营性的开发存在一定的矛盾,基于此,深入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林改后公益林保护和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森林分类经营是新时期林业发展的基础和核心,关系到整个林业发展全局的根本性改革,提出森林分类经营工作中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的划分原则,依据和标准;森林分类区划的最小单位、调查内容和方法问题;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的比例关系;国家和地方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配套研究林业的税收和收费政策问题;资产评估和效益评价问题等。解决森林分类经营工作存在问题,应着手几个方面的工作:制定和完善森林分类经营的政策、法规;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加强生态公益林、商品林的经营管理。  相似文献   

13.
指出了在当前新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公益林管护的方式和经营管理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何更好地对当前集体林权制度的改革需求进行适当科学有效的流转资源模式管理,这是现阶段在开展生态公益林管护工作的过程中所必须考虑的一方面的内容。分析了生态公益管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基于新时期管护工作面临的挑战,给出了生态公益林管护工作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生态公益林可持续经营的探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科学合理地经营和管理生态公益林资源,可持续经营是唯一的选择。本文在解释生态公益林可持续经营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生态公益林可持续经营目标,探讨了生态公益林可持续经营的技术、对策与途径。  相似文献   

15.
崔淑军 《国土绿化》2012,(10):43-43
生态公益林在改善生态环境、抵御自然灾害、维系国土生态安全、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断完善,生态公益林的收益与商品林收益差距不断拉大,对生态公益林的管理不到位,导致破坏生态公益林现象屡禁不止,给生态公益林  相似文献   

16.
运用SWOT分析法,论述了生态公益林建设的发展过程,并对生态公益林建设的优势、劣势、机遇与威胁进行系统的分析,正确认识生态公益林建设和保护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和意义;提出了建设好生态公益林必须加大宣传力度、拓展投入渠道、强化政府行为、明确保障措施、建立补偿新机制、建立限制性利用机制等对策措施,进而推进效益补偿的市场化改革,调动生态公益林经营主体积极性,促进福建省生态公益林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青海省林地是以生态公益林为主,注重林业生态发展,实现青海以生态立省的目标。青海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针对青海省的生态特点,通过造林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国家重点公益林补偿与林改相结合以及公益林管护体制的两项创新突破,为青海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开辟的新的符合自身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经济树种生态公益林经营的内涵与意义,并对经济树种生态公益林经营的效益进行了综合评价,在确定了经济树种生态公益林经营的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经济树种生态公益林的主要经营技术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霞浦县生态公益林建设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霞浦县生态公益林建设现状,并结合生态公益林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霞浦县生态公益林可持续经营的建设性构想。  相似文献   

20.
闽北生态公益林经营类型组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明晰闽北生态公益林资源状况的条件下,经分析指出组织生态公益林经营类型的依据是经营目的、群落类型、经营等级和经营方式,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命名方式。据此,设计组成了闽北生态公益林的经营类型表,并对其经营措施体系要点作了阐述,为该地区生态公益林经营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