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介绍了《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以及《挥发性有机物排污收费试点办法》两种石化企业VOCs排放统计方法,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探讨,提出了VOCs排放统计工作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基于国内外关于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源研究的调查,阐述了环境空气中VOCs排放源以及来源解析的研究现状。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源最重要的排放物是异戊二烯和单萜烯;交通运输是全球最大的VOCs人为排放源,溶剂使用是第二大排放源;通过交通干道研究、隧道研究、实验室转鼓和台架实验研究,掌握了机动车不同车型尾气的VOCs组成特征;运用cMB和PMF模型得出VOCs的主要排放源有机动车尾气、燃料挥发(LPG、NG和汽油)、石油化工和涂料/溶剂的使用等,为进一步开展VOCs源解析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VOCs废气的危害,在此基础上对企业VOCs废气的治理途径和方法进行了论述。期望通过研究能够对降低VOCs废气的影响提供参考,同时也引导企业开展对VOCs废气排放进行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4.
《林产工业》2021,58(8)
木材干燥排放的尾气因含有对环境有害的VOCs而备受关注。以企业实际运行的木材干燥过程为研究对象,采样研究了松材在室干过程中VOCs的释放规律,包括VOCs采样方式、采样时间以及采样点对VOCs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松材在室干过程中释放醛类及萜烯类等化合物25种,其中甲醛与乙醛浓度高于国标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苯与丙烯醛浓度低于排放限值;采样40 min测得的VOCs释放量高于采样20 min;不同采样点的VOCs释放量有差别;采样方式对VOCs释放无明显影响。总有机挥发物释放量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在含水率为30%左右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排放会导致光化学烟雾和灰霾天气的产生,而且吸入会对人身体产生危害。VOCs的来源广、组成复杂,不同来源的VOCs采样要求各异,尤其对工业VOCs监测还没有标准方法。阐述了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产生与危害,分析了挥发性有机物(VOCs)现行监测方法的优缺点及其应用,提出了VOCs监测重点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通过高速公路隧道法测试各种机动车在正常行驶状态下的VOCs排放,研究了机动车VOCs的排放特征和排放因子。试验为避免城市内隧道实验时受交通路况和车型等因素限制,选取连霍高速的康店隧道作为研究对象,得到31种C3~C12范围内的VOCs排放因子,排放因子由大到小前三位是甲苯(8.74±6.12)mg/(km·辆)、萘(8.06±7.04)mg/(km·辆)、苯(5.63±2.88)mg/(km·辆),轻型车、重型车和客车的排放因子依次为:4.89mg/(km·辆)、4.87 mg/(km·辆)和8.46mg/(km·辆)。试验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机动车匀速行驶条件下的VOCs排放状况,可为机动车污染控制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7.
基于安阳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调查数据,对安阳市工业源涉及VOCs排放的企业进行分类、汇总、分析。并通过按行政区划、行业分类、排放设施等进行分源研究,旨在摸清当前全市不同行业、领域污染源总体分布和排放情况。分析了影响安阳市生态环境质量的重点污染源,提出了通过建立完善、统一的安阳市工业源VOCs数据信息管理系统,为安阳市VOCs污染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于南京市2014~2016年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空间分配实践,梳理了影响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空间精准分配的因素,探讨了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空间分配优化途径及方法。针对空间分配方法优劣、分配原则匹配度、分配参数匹配及提取精准度、技术人员专业度均为影响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空间精准分配的重要影响因素,提出了提高空间分配分辨率、提高点源占比率、细化大气污染源分类分级、精确分配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优化空间分配参数等优化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空间分配的有效途径及办法。  相似文献   

9.
2021年6~8月,利用在线气相色谱系统在宿迁城郊对环境空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了观测,分析了组分特征、臭氧生成潜势并对来源进行了解析.VOCs源解析结果显示:宿迁市2021年6月1日至8月31日VOCs排放源中,工业排放占40.4%,机动车尾气排放占24.5%,燃烧源排放占19.0%,植物排放占9.6%,...  相似文献   

10.
基于本地化改进的GLOBEIS模型,运用遥感图像解译的土地利用类型数据以及实际观测的小时气象数据,对天津市2013年植被排放VOCs进行了估算和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天津市2013年植被排放VOCs总量为7 678.35t C,其中,异戊二烯的排放量为693.43t,占9.0%;单萜烯的排放量为2 877.80t,占37.5%;其他VOCs的排放量为4 107.12t,占53.5%。在时间分布上,植被VOCs的排放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和月变化特征:中午高,夜间低;8月份最高,1月份最低。在空间分布上,其空间分布特征与土地利用类型密切相关,植被VOCs排放主要集中在林区较为密集的区域,在蓟县北部排放量较大,在滨海新区和市内6区排放量较小。最后,对植被VOCs排放估算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来源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以清远市为例,在参考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和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研究并完善了市县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的相关方法,并对2010、2012、2014和2015年清远废弃物处理领域温室气体清单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清远废弃物处理领域温室气体总排放量呈现不断升高的趋势,占清远各领域总排放的比例也不断升高,主要来源为废弃物填埋处理排放甲烷,约占清远废弃物处理总排放的88%~91%。  相似文献   

12.
指出了塑料行业的生产制造过程包括造粒、注塑、喷涂、印刷等工序,由于使用了助剂、涂料、油墨、稀释剂等挥发性有机溶剂,故塑料生产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排放的重要行业之一。采用工艺调研及资料调查的方式,探讨了塑料行业原辅材料、生产工艺对VOCs排放的影响,分析理清了塑料行业的VOCs产生环节,对于获取塑料行业VOCs化学组分成分谱,有针对性实施VOCs污染防治,提供工作依据。  相似文献   

13.
《林业资源管理》2013,(3):17-22
基于温室气体清单编制,综述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领域的排放源确定、碳库选择与碳计量方法。根据收集到的UNFCCC附件I国家与非附件I国家缔约方向UNFCCC递交的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数据,对比分析其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碳汇在国家温室气体清单中所占的比重及源汇情况。我国在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碳计量方面与主要发达国家差距较大,需要加强研究,完善我国森林资源清查体系,提高我国的履约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为建立贵州省高空间分辨率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提供技术依据,以黔东南州现有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为基础,采用GIS技术开展了3 km×3 km空间分配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黔东南州各市(县)排放的污染物分布不均衡,与人类活动区域基本呈一致分布。不同污染物在不同市(县)单位面积排放量、总排放量的排序不同,凯里市最大。  相似文献   

15.
为全面落实生态环境部《2020年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攻坚方案》(环大气[2020]33号),大力推进挥发性有机物的综合治理,降低VOCs排放总量,有效控制臭氧污染,切实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探讨了常州市重点工业园区挥发性有机物防治方案,从摸排排放源清单、开展专题培训、推进源头替代、建设示范项目、加强过程控制、提升治理水平和强化环保监管7个方面提出了管控思路,建议联合多方力量、强化监督执法、健全帮扶机制,以期对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烟煤、无烟煤、蜂窝煤等典型民用燃煤燃烧烟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组成特征及臭氧形成潜势(OFP).结果表明:燃煤烟气的VOCs物种组成随着煤种类及燃烧温度的变化而呈现较大差异,烟煤在较低燃烧温度下(460℃)排放的VOCs物种种类较多且T VOC浓度较高,排放的VOCs种类和T VOC浓度均随着燃烧温度的增...  相似文献   

17.
正据涂料市场、上海市环保局消息,3月28日,上海市环保局公布了《上海市固定污染源废气挥发性有机物监测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同时还公布了《重点VOCs企业清单(征求意见稿)》。其中,巴斯夫化工有限公司、科思创聚合物(中国)有限公司、赢创特种化学(上海)有限公司、上海亨斯迈聚氨酯有限公司、三菱瓦斯化学工程塑料(上海)有限公司、璐彩特国际(中国)化工有限公司等原材料巨头被纳入了重点VOCs企业清单。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基本定义、产生和排放的情况,重点介绍了VOCs现状治理措施,并按照回收与销毁两种分类方式进行了分类,针对原理、成本、优缺点等方面进行了对比,根据科技前沿动态探讨了VOCs处理措施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指出了VOCs是挥发性有机物,具有成分杂、种类多、性质各异的特点,如何治理是一个重难点。分析了工业固定源VOCs的排放特点,阐述了沸石转轮吸附浓缩+催化燃烧工艺的原理和特点,探讨了转轮吸附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VOCs处理工艺优化的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目前我国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放,VOCs包括烃、醛、醇、醚、酮、酯、羧酸等。活性炭吸附VOCs已成为目前的主要环保技术,然而,在活性炭吸附VOCs过程中,由于吸附热的产生容易导致活性炭床层温度升高,从而引发活性炭床层起火是重大安全隐患。因此,本文从活性炭的结构、性质,吸附操作方式和条件,以及VOCs组分等方面,具体综述和分析活性炭的生产原料、制备方法和后处理过程等影响活性炭着火点的主要因素,以及气流的湿度、氧气含量等性质,气体流速、活性炭床层厚度、吸附工况等吸附工艺对活性炭床层温升产生的影响,为系统掌握和评价活性炭在气相吸附过程中应用安全性提供了参考。在此基础上,针对活性炭吸附床吸附净化含VOCs废气的安全使用提出了具体的建议。最后,指出了在该领域还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