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00—2014年乌鲁木齐市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乌鲁木齐市2000,2006,2010和2014年TM/ETM+/OLI影像为数据源,基于NDVI的像元二分模型生成植被覆盖度图,再与ASTER GDEM数据生成的海拔、坡度、坡向图进行空间图像叠加,分析植被覆盖分布特征和变化原因。15年来研究区植被覆盖度总体呈现先整体下降,然后以2006年为拐点显著回升的U型趋势。较2006年,2014年乌鲁木齐县北部和米东区东北部的温带半灌木、矮半灌木荒漠有一定改善;米东区北部温带矮半乔木荒漠和达坂城区的温带丛生矮禾草、矮半灌木荒漠草原改善显著。地形因子和植被覆盖类型影响了植被覆盖水平的分布格局,夏季当月及上月降水量对研究区植被覆盖尤其荒漠草地影响显著,草地与灌丛的变动性大于林地。经济活动与生态工程建设等是植被覆盖变化的驱动因素。荒漠草原覆盖度受自然和人为因子的耦合作用大,应加强保护力度。近年来大规模实施系列林草业工程对全市植被覆盖度提高、生态环境改善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山桐子的地理分布及其潜在适宜栽培区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为探明山桐子的地理分布范围和潜在适宜栽培区划,[方法]本文基于气候、海拔和土壤因子数据集,结合野生山桐子地理分布数据,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进行山桐子潜在适宜栽培区预测和区划。[结果]表明:山桐子的水平分布范围为23°10'35°30'N,102°45'121°40'E,垂直分布点位于海拔14 2 500 m。温度和降雨对山桐子分布的影响较大,而土壤条件次之,这与山桐子耐贫瘠的特性相一致。山桐子分布区的适宜年均气温为13 21℃,适宜年降水量为800 1 800 mm,适宜越冬的极端最低气温为-3 8℃,适宜越夏的极端最高气温为34℃。山桐子的潜在最适宜和较高适宜栽培区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周山区、大巴山、武陵山、苗岭、雪峰山、武功山、武夷山、九连山、戴云山、大别山、伏牛山、云贵高原以东、大瑶山和云开大山以北地区;四川盆中丘陵区、两湖平原和鄱阳湖平原地区为一般适宜区。[结论]本文阐明了山桐子在我国的地理分布范围和主要气候特征,并采用Maxent进行了山桐子潜在分布区预测和适宜栽培区区划,为我国山桐子的推广栽培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的森林火灾进行预测,为森林防火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支持。[方法 ]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为研究对象,结合MCD64 A1月度火点产品、地形、气候等数据,构建森林火灾潜在影响因子数据集,分别利用卷积神经网络、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模型对研究区森林火灾的发生概率进行预测与可视化,在此基础上对模型效果进行评价并分析森林火灾空间分布特征。[结果 ]大兴安岭的主要林火驱动因子按重要性值由高到低排序为海拔、平均气温、总降水量、与水域的距离等;CNN、RF、SVM预测森林火灾发生概率的AUC值分别为0.838、0.794、0.788,CNN的精度最高;CNN能够有效划分出森林火灾易感性极高、极低的区域,有利于划分森林火灾的警示区。[结论 ]CNN模型比RF、SVM模型更适用于大兴安岭林火发生概率的预测;大兴安岭林火风险的空间分布有明显的区域性,主要发生在东南地区。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连续12 a对金斑喙凤蝶的野外调查观察,研究成虫活动规律,并利用仿生态养殖,观察金斑喙凤蝶卵和幼虫的形态特征与生活习性,研究其生物学特性,以期为金斑喙凤蝶研究与保护提供有效数据。[方法]根据2004—2012年对金斑喙凤蝶成虫活动规律的观察研究,2013—2015年,在金斑喙凤蝶成虫活动期,采用样线踏查的方法,自海拔450 m往山顶海拔1 200 m搜索,调查视野内木兰科植物分布情况,寻找卵和幼虫,收集后带回驻地进行仿生态养殖,观察其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结果]金斑喙凤蝶在九连山为一年二代,以蛹越冬,第一代成虫发生期为4月上旬至5月中旬,第二代成虫发生期为8月下旬至9月中旬;2013年在木兰科植物金叶含笑上发现卵和幼虫,2014和2015年在深山含笑上发现卵和幼虫,深山含笑为新发现寄主植物,目前除九连山外尚未有报道;幼虫5龄,各龄级幼虫差异较大;预蛹成蛹经历两次蜕皮过程,这是金斑喙凤蝶研究中的一项重大发现。[结论]1)金斑喙凤蝶卵和幼虫的分布与寄主植物分布密切相关,且对生境质量有较高要求,成虫活动范围主要在寄主植物分布范围及其周边;2)金斑喙凤蝶选择生长良好的金叶含笑和深山含笑叶片上产卵,或嗜食深山含笑;3)温度、湿度等环境因子对卵的孵化、幼虫的生长发育以及化蛹和羽化影响较大;4)金斑喙凤蝶雌蝶少,卵孵化率低,幼虫发育历期长,幼虫成活率低,化蛹和羽化率低等是导致其种群数量稀少的主要原因。5)据查,目前尚未有其它蝶类化蛹过程中经历两次蜕皮的报道,预蛹化蛹蜕两次皮是金斑喙凤蝶异于其他蝶类的特殊现象。  相似文献   

5.
[目的]土壤密度是最基本的森林土壤水文物理性质参数,为了定量描述土壤密度随坡位的变化和影响因素,研究不同坡面土壤密度的空间异质性。[方法]在宁夏六盘山半湿润区香水河小流域,选择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和天然灌丛2个典型坡面,按坡位从上到下设置连续样地。2014年进行了森林土壤调查,在样地内掘土壤剖面,采用环刀法,分层测定土壤密度。[结果]在1 m深土层内,土壤密度(Y,g.cm-3)随土层(X,cm)加深呈线性增大,拟合关系式:华北落叶松坡面为Y1=0.755 5+0.007 7X(R2=0.99),天然灌丛坡面为Y2=0.919 5+0.004 7X(R2=0.98),其原因包括植被根系活动、土壤生物活动、砾石含量等的土层差异;在2个坡面上,0 100 cm土层平均土壤密度均有明显坡位差异,且2个坡面的沿坡整体变化趋势不相同,华北落叶松坡面从坡顶到坡脚是先逐渐增大,后趋于稳定;天然灌丛坡面从坡顶到坡脚是"增大-减小-增大"的趋势,不同土层土壤密度的坡面变化也各不相同。在华北落叶松林坡面引起土壤密度坡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海拔,而在天然灌丛坡面是植物生长状况;2个坡面的土壤密度平均值均出现在相对坡长的0.4 0.5处。坡面上各样地的平均土壤密度和坡面平均值的差值(Z,g.cm-3)随相对水平坡长(样地离开坡顶水平距离和整个坡面水平坡长的比)(X,m)变化的回归关系式分别为:华北落叶松坡面Z1=-0.139X2+0.25X-0.080 1(R2=0.93),天然灌丛坡面Z2=0.494 4X3-0.767 2X2+0.340 3X-0.040 5(R2=0.95)。[结论]华北落叶松林坡面和天然灌丛坡面的土壤密度都存在明显的坡位变化,但变化格局和主要影响因素不同。基于土壤密度坡面变化的拟合关系,可实现从特定坡位测定值推算坡面平均值的尺度转换。  相似文献   

6.
新疆盐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及其分布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全面调查和样方调查的方法,研究新疆盐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及其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新疆盐生植物物种多样性十分丰富,约305种15变种7亚种.分布的一般规律为北疆多于南疆,集中分布于各种山前冲、洪积扇扇缘的地下水溢出带、河流两岸的绿洲外侧和沙漠边缘;群落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主要受土壤含盐量的制约,物种丰富度及β多样性和土壤含盐量的关系呈二次抛物线型.土壤含盐量在4%左右时盐生植物物种丰富度最高,盐生灌木、半灌木和1年生盐生草本植物种类最多,含盐量超过5%~6%时,随含盐量的增加物种丰富度和β多样性呈直线下降,含盐量超过12%时,物种多样性最低,1年生草本植物基本不存在,仅可见到2~4种盐生灌木或半灌木.随土壤含盐量变化,群落中不同生活型植物所占比重有不同的变化趋势,1年生草本植物比重随土壤含盐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灌木半灌木植物比重则随土壤含盐量的增加而增加.此外,对几种盐生植被建群种或优势种生态分布特点的研究表明:12种高分布频率盐生植物的耐盐能力和对盐分的适应幅度有很大差异.柽柳、盐穗木、白刺可广泛分布于0.2%~27.0%的盐分范围内,并形成优势群落,盐节木很少见于轻度盐渍化环境,主要分布于含盐量2%以上的重度盐渍化环境,芦苇可分布于含盐量17%以下的生境,盐爪爪、骆驼刺常见于含盐量8%以下的生境,黑果枸杞和花花柴则常见于含盐量6%以下的生境,碱蓬、猪毛菜仅见于含盐量8%以下的生境,琵琶柴一般生长于4%以下的土壤中.在各种植物分布的盐分区间内,柽柳、盐穗木、盐节木、骆驼刺和花花柴随土壤含盐量的增加分布频率直线增加,白刺、芦苇、盐爪爪、黑果枸杞随土壤含盐量的增加分布频率呈抛物线型变化,其中白刺、芦苇在土壤含盐量10%左右分布频率最高,盐爪爪则在4%含盐量附近分布频率最大,而碱蓬、猪毛菜、琵琶柴则随土壤含盐量的增加分布频率呈直线降低.结合野外调查观察结果,对新疆盐生植物群落的形成与演替过程进行了设想,提出新疆盐生植物群落的形成与演替过程实质上就是土壤盐分和水分的演变过程,这一过程伴随着生物多样性的增加或降低.  相似文献   

7.
砾质戈壁区应用保水剂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天山南北坡冲积扇扇缘分布着大量的砾质戈壁,保水保肥性极差,常规造林成活率、保存率低,灌溉投入高,采用保水剂蘸根、坑施,对提高造林成活率起到了积极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在滴灌条件下,采用保水剂造林,灌溉定额4 500 m3.hm-2是经济合理的;幼树新造林地,合理的保水剂用量为60 g.株-1。  相似文献   

8.
路面基层材料水泥稳定沙砾抗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隋姗姗  韩琪 《森林工程》2011,27(2):77-79
水泥稳定砂砾以其强度高,板体性好以及一定的水稳定性和耐久性,广泛应用于公路路面基层,但也存在一定的抗冻性问题。以半刚性基层材料水泥稳定沙砾为研究对象,在总结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室内试验确定不同级配的水泥稳定砂砾在不同含水量、不同温度下、经冻融循环后的耐久性。对水泥稳定砂砾的低温性能进行比较,以确定保证半刚性基层材料水泥稳定砂砾强度的最佳配合比,以期指导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9.
梁伟 《林业科技情报》2002,34(2):105-106
结合水稳砂砾在民航路中的施工经验,着重阐述了水稳砂砾机械化施工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避免桥头跳车桥涵台背回填在施工中从材料的选择上,以及施工安排及具体施工方法做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1.
在调查的基础上,对砂砾类园林铺装材料的使用情况进行研究,并对其使用方法进行分类,总结在其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史云龙 《森林工程》2009,25(4):68-69,87
水泥稳定砂砾基层具有强度高、造价低廉及原材料来源广等优点,能够很好地适应当前黑龙江省的交通条件、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针对齐齐哈尔当地的天然砂砾,进行室内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水稳定性试验和抗冻性试验,分析水泥稳定砂砾的强度变化规律,得出适合当地基层施工的合理配比。  相似文献   

13.
水泥稳定层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论述了水泥稳定层施工的准备工作及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4.
本文作者通过自己多年的施工实践,对水泥稳定砂砾基层结构的使用特性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一些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结合黑龙江省水泥稳定砂砾施工裂缝的防治、分析及处理办法,从选定料源,进场材料控制,施工含水量、摊铺时间进行控制,就能有效减少裂缝病害的出现。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苏州绕城高速HAL2标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实践,就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应用,施工工艺,工程实践中应注意的事项做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