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直纹稻弄蝶的幼虫通称稻苞虫,是水稻主要害虫之一。该虫70年代中期以前,在陕西稻区的丘陵和浅山区的部分稻田发生为害,发生面积约2万亩左右,目前,稻苞虫发生已增至40万亩左右。已由少量发生局部为害演变为大量发生普遍为害,成为水稻大面积均衡增产的制约因素之一。近年来,我们分析了历年资料,对其为害演变的主要原因作了一些研究,并对稻苞虫的防治对策进行了实践,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2.
五十至七十年代,桂东曾经是水稻弄蝶间歇成灾的地区,受害严重的稻田稻谷损失30—50%,甚至局部颗粒无收.该地区的水稻弄蝶主要有直纹稻弄蝶、曲纹稻弄蝶、么纹稻弄蝶、南亚谷弄蝶等,其发生量,不同的年份及不同的世代变动很大,其中影响害虫发生量诸因素中,寄生天敌是主要因素之  相似文献   

3.
弄蝶绒茧蜂Apanteles baoris Wilkinson,又名稻苞虫绒茧蜂,是直纹稻苞虫幼虫期寄生天敌的优势种.近年调查,稻苞虫各代自然寄生率一般为26.7-35.5%,最高达85.7%.稻苞虫幼虫被寄生后,食叶量减少28-63%,一般不结大苞,对抑制稻苞虫,减轻水稻被害程度作用明显.因此,1980年我们对此蜂的生物学特性作了进一步的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1980年9月中旬,在广东省恩平县的水稻上,发现隐纹稻苞虫Pelopidas mathiasFabricius幼虫发生一种病毒病。用其病原体在室内对两种稻苞虫进行重复感染和交叉感染试验,结果表明,这种病原体只感染隐纹稻苞虫幼虫,不感染直纹稻苞虫幼虫。隐纹稻苞虫幼虫感病后,初期症状不明显,一般照常取食,在稻叶上结苞;随着病情的发展,幼虫表皮逐渐失去光泽,食欲减退,对刺激反应迟钝,发育受阻;  相似文献   

5.
8~11月在福建省沙县稻田调查,发现稻弄蝶卵寄生蜂4种,其中以拟澳洲赤眼蜂、稻螟赤眼蜂和稻苞虫黑卵蜂为主。同期在稻田内挂卵调查,寄生率为5.3~14.7%,平均10.4%,10~11月初田边杂草上卵寄生率为10~39.3%,平均28.6%。11月中下旬采的卵中发现有越冬的寄生蜂,翌年3月陆续羽化。弄蝶幼虫期有7种原寄生天敌和3种重寄生天敌;前者以稻苞虫凹眼姬蜂、银颜筒寄蝇和弄蝶绒茧蜂为主,寄主多在3~5龄时被杀死。8~9月田间幼虫寄生率为30.3~75.7%,平均为48.2%,对稻弄蝶虫口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直纹稻苞虫虫源性质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有关文献均记载直纹稻苞虫以幼虫或卵、蛹在当地越冬.本研究通过两年对南阳市直纹稻苞虫初见雌成虫卵巢发育情况解剖分析和对当地发生情况系统调查表明本地每年始见雌成虫卵巢发育均在四级以上,且均已交配,末代幼虫在杂草上不能发育到蛹即死亡;越冬期多处调查未发现任何虫态;当地上、下两代幼虫发生数量悬殊;该虫成虫和稻纵卷时螟成虫有明显的同步发生现象.据此认为,河南南阳直纹稻苞虫每年初始虫源来自南方.  相似文献   

7.
直纹稻苞虫虫源性质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有关稻苞虫专著中均记载直纹稻苞虫,以老熟幼虫或蛹在当地越冬,但我们1990—1992年研究结果表明:雌成虫卵巢发育为6级;而每年始见雌成虫卵巢发育均在4级以上,且均已交配,末代幼虫在杂草上不能发育到蛹而死亡;越冬期多处调查未发现稻苞虫的任何虫态;稻苞虫成虫和稻纵卷叶螟有明显的同步发生现象,据此,我们认为稻苞虫在河南南阳地区每年初始虫源来自外地。  相似文献   

8.
九江直纹稻苞虫寄生性天敌昆虫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苞虫是我区重要水稻害虫,田间以直纹稻苞虫Parnara guttata Bremer et Grey为主,约占总产生量的95.1%(1981年)。自1973年起,作者对其天敌进行了调查,发现以寄生性天敌昆虫的作用明显。为了加以保护利用,1980年以来对直纹稻苞虫(以下简称稻苞虫)寄生性天敌昆虫作了较系统的调查研究。现将有关种类、优势种及保护利  相似文献   

9.
稻苞虫腹柄姬小蜂Pediobius mitsukurii(Ashmead)属膜翅目寡节小蜂科,是我区直纹稻苞虫蛹期寄生天敌优势种。1974年以来田间调查,寄生率2.38—58.06%,1980至1981年连续十代平均寄生率16.85%。对抑制稻苞虫种群数量,减轻水稻受害有一定的作用。为保护利用这种天敌,自1980年起,通过田间调查和以直纹稻苞虫(下称稻苞虫)为寄主接种饲养,对该蜂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10.
根据多年观察,贺县水稻弄蝶的发生量,不同年份及不同世代间变动很大,其中影响害虫发生量诸因素中,寄生性天敌是主要因素之一。 我区稻弄蝶寄生天敌已知有2目13科57种。在贺县发生量最多的有广黑点瘤姬蜂、苞虫黄姬蜂、稻苞虫凹眼姬蜂、螟蛉悬茧姬蜂(异名:螟蛉瘦姬蜂)、稻苞虫姬小蜂、螟蛉绒茧蜂、斑翅悬茧蜂(异名:螟蛉黄茧蜂)、广大腿小蜂、银颜筒寄蝇、赛寄蝇、黑盾阿克寄蝇、黑胫鞘寄蝇及四种卵寄生蜂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探索水稻稻弄蝶有效的监控技术,解决传统固定花圃定时系统观察法受气象影响大、监测费时、确定虫种难等问题。【方法】于2017年在稻弄蝶发生期应用带蜜紫色粘虫板的害虫诱测装置与固定花圃系统观察法开展了害虫的对比监测试验研究。【结果】带蜜紫色粘虫板的害虫诱测装置与固定花圃观察法监测稻弄蝶主害时期的成虫种群数量发生动态趋势及成虫高峰期趋于一致,成虫高峰期与田间成虫羽化高峰期也相吻合,以害虫诱测装置监测效果最为明显,具有诱集量大、峰型明显、预测准确性高等特点,优于固定花圃系统观察法,气象因子和非靶标昆虫对其诱测影响较小。【结论】带蜜紫色粘虫板的害虫诱测装置监测稻弄蝶成虫简便易行,监测效率高,监控效果好,成虫高峰期及诱量,可作为简化精准预测害虫发生防治时期及程度的重要依据,适宜于水稻稻弄蝶发生区的监测预警和绿色防控使用。  相似文献   

12.
第1期▲直纹稻弄蝶为害演变及防治对策探讨铁吴明庆等(1)▲稻绿蜻发生规律及防治的研究······……吴嗣勋等(3)▲保护地番茄灰霉病发生和防治·········,·…张石新(7)▲大豆食心虫发生规律及预测技术的研究·········…… .......................................·..·……顾成王等〔9)▲华北大黑鳃金龟的发生和测报·····……伍椿年等(工1)▲玉米纹枯病的发生和危害············……杨世文等(12)▲平山地区日本黄脊上蝗的研究初报……齐杰昌等(13)▲1990年晚稻纹枯病大流行的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13.
余有森 《昆虫天敌》1995,17(3):138-139
寄蝇在农林害虫寄生性天敌昆虫中是较重要的一个类群,在近年来的水稻害虫天敌资源调查工作中,收集到寄生于直纹稻苞虫Parnara gutatus的寄蝇种类比较多,发现在抑制  相似文献   

14.
稻苞虫羽角姬小蜂Dimmockia secun-ds Crawford 是稻苞虫的常见寄生蜂,在稻纵卷叶螟、稻眼蝶上也有寄生,同时还可作为重寄生蜂寄生于广黑点瘤姬蜂、横带沟姬蜂、稻苞虫凹眼姬蜂、纵卷叶螟绒茧蜂、拟螟蛉绒茧蜂及稻纵卷叶螟的寄蝇和稻苞虫的寄蝇。1980年至1981年,笔者对该蜂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5.
刘云廷 《植物保护》1979,5(1):18-19
我县地处大别山区中间地带。初苞虫,其中主要是直纹稻苞虫(Parnara guttata Ba.)是大别山区水稻重点防治对象之一。今年我所用3%呋喃丹颗粒剂等农药进行了初步的防治试验。从今年初步使用情况看,对直纹稻苞虫防治显著地比用666、889、敌百虫等常用农药效果好,同时有施药方便,无恶劣臭味,群众乐于使用等优点。兹将实验情况分述于下。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水稻纵卷叶螟防控技术进展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水稻纵卷叶螟是我国水稻上的重要害虫,近年来给我国水稻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目前,我国水稻纵卷叶螟主要有2种,即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ndinalis(Guenée)和稻显纹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exigua(Butler)。本文分别从生态学特性、测报技术和防控技术等方面对水稻纵卷叶螟的防控技术进展进行了综述。水稻纵卷叶螟的防控要坚持"绿色植保"理念,推行无害化治理;且应在测报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农业与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并配以生态工程技术进行综合治理,以达到减药控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云南西双版纳州稻田纵卷叶类害虫的发生动态和种群结构,利用LED灯和扫网法调查了稻纵卷叶螟与其近缘种宽纹刷须野螟的成虫种群数量。结果表明,西双版纳稻田中,在水稻中后期,稻纵卷叶螟与宽纹刷须野螟共同存在。其中,水稻拔节期至抽穗前期以稻纵卷叶螟为主,水稻抽穗后期至成熟期以宽纹刷须野螟为主,特别是在成熟期宽纹刷须野螟代替稻纵卷叶螟成为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18.
全国植保总站病虫测报站从1988年起主持制定的稻瘟病、稻纹枯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二化螟、小麦条锈病、麦类赤霉病、小麦丛矮病、粘虫、棉蚜、棉铃虫、棉红铃虫、棉花叶螨、东亚飞蝗、高粱蚜等15种病虫测报调查规范,作为国家标准化项目,于1991年10月通过专家审定会审定通过,已上报国家标准管理部门审批。这次编制测报调查规范的指导思想是,在农业部农作物病虫测报总站1979年制定的  相似文献   

19.
稻纵卷叶螟是平果县水稻主要害虫之一。从七十年代起,随着耕作制度改变,水稻品种的更换,施肥水平的提高,稻纵卷叶螟的发生也随之发生变化。由于稻纵卷叶螟具有远距离迁飞,又能在本地繁殖越冬,过去在测报技术上很难掌握,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根据多年的田间观察、调查结果,初步掌握了它的发生规律。从1983年至1988年间  相似文献   

20.
叉角厉蝽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涤芳 《昆虫天敌》1990,12(2):71-74
叉角厉蝽Cantheconidea furcellata属蝽科益蝽亚科厉蝽属,是一种捕食性蝽。据国外报道,该虫可捕食隐纹谷弄蝶Pelopidas mathias、茶带蛾Andraca bipunctata、尘污灯蛾Diarisia abliqua、芝麻荚野螟Antigastra catalaunalis、Crocidolomiabinotalis以及Oocassida pudibunda等多种害虫。朱耀沂等(1975)曾研究其食性。我所于1985年从泰国引进后曾作食料方面的研究,本文就其生物学特性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