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推进丘陵烟区烟叶生产全程机械化,探索出科学合理的丘陵烟区不同生态环境下烟叶生产机械化路径。本文在全面综述丘陵烟区烟叶生产主要环节机械化作业现状的基础上,针对贵州省代表性烟叶生产基地单元(遵义县鸭溪、普安县青山和黔西市林泉)的生产实际开展全程机械化测试。首先,通过专家咨询和实际考察,明确了丘陵烟区烟叶生产机械化主要环节农机农艺融合参数;其次,基于烟草农机全程机械化测试结果,确定了丘陵烟区烟叶生产主要环节机型选择原则、作业时限、储备系数和农机配置方法;最后,制定出适合于“坝区”和“山区”烟叶主要生产环节农机千亩配置选择标准。通过上述研究,可以加快农机农艺融合水平,优化农机配置选型,为丘陵烟区不同生态环境烟叶生产全程机械化推广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
农机田间作业是把高科技、高效率的农机具运用在农业劳动生产过程中。掌握农机田间作业安全操作技巧和维护保养知识,能有效确保农机安全作业,提高农机具的使用效率和农业生产效率。本文主要阐述了农机田间作业安全操作技巧与维护保养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3.
开展农机标准化工作 促进垦区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龙江垦区农机化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开展以农机田间作业为核心的农机管理标准化活动,建立了农机规章制度,加强了农机队伍建设,改善农机基础条件,提高了农机装备与管理水平,农机作业质量提高了,农机作业成本降低了,实现了农机作业“实时、优质、高效、低耗、安全”,促进了农机化全面发展,为实现农业生产集约化,改善劳动条件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产品商品率提供了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4.
农业生产及经济效益的核心是农机管理、田间作业标准化的实施.提高农机管理和田间作业标准化是目前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农业机械在棉花生产中的推广应用,减轻了人们繁重的体力劳动,减少了农业成本,农机作业在棉花田间的规范化、标准化也尤为重要起来。一、播前处理1.犁地①犁地前准备拾净地块中残膜,修直地边拉线。在浅埋有水管的地方竖立木棍等标记,以防拖拉机作业拉坏管线。根据地形确定翻土方向,一般平整的地块应为内、外翻顺年交替使用。②冬翻秋冬犁地交替采取32~35厘米、24~26厘米2种深度,避免长期使用同一深度使地块形成  相似文献   

6.
农机社会化服务可以解决分散的农户生产经营难以使用机械化作业的问题.但在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情况下,地块规模过小会影响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效率.该文利用从江苏扬州调查获得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从不同规模的地块对是否采用农机社会化服务以及不同地块规模的农户采用农机社会化服务的价格差异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土地规模对农机化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块规模越大,机械化使用程度越高,农机社会化服务的价格越低,采用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可能性也随之降低.  相似文献   

7.
通过文献梳理和田间调查,总结乡土社会下关系网络影响农机本地作业服务市场形成机制,进一步以水稻收割环节为例,利用湖北省监利市和江陵县139户水稻种植户和33位农机手调查数据,对农机本地作业服务市场中的关系网络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关系网络主要通过冲突避免、风险规避、降低交易费用和维护社会关系4条机制影响本地化农机作业服务市场的形成,农户更倾向于选择与其为熟人关系的农机手;农机手在本小组的作业累计面积大于村内他组、其他村镇和县外区域的;通过关系网络选择熟人作业对农户和农机手都是有利的。最后,提出建立本地化农机服务组织,整合农户需求,进而提高市场效率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实现农机作业服务的规模经济是我国促进农业机械化的政策取向。本文基于规模经济理论,以江苏省水稻收割为例,利用4县289块作业地块调查数据,采用双对数模型,分析农机户农机服务供给成本,探讨农机服务供给中地块的内在和外在规模经济特征。结果表明,地块规模越大,相应的单位机械作业成本越低,相比于不足0.07 hm2的地块,超过0.17 hm2的地块的机械收割成本平均减少了444.1元/hm2。并且连片作业比例高、地块易抵达、作物留茬短和未倒伏也会显著地降低机收作业成本。特别地,地块规模每扩大1倍,机械作业总成本增加81.9%,机械能源成本和机械与人工成本分别增加85.6%和70.3%,均小于1倍,即存在源于能源成本和机械与人工成本节约的单个地块的内在规模经济。而连片作业比例每扩大1%,机械作业总成本减少0.1%,机械与人工成本减少0.2%,即存在源于机械与人工成本节约的跨地块的外在规模经济。因此,提出鼓励通过整片流转、土地整理等促进地块规模经营,结合当地情况适当引导农户连片种植和组织农户间联合外包,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经过两年多的研制、试验和不断改进,大连恒丰农机制造有限公司开发生产出了新型沃野版1DWG—4型多功能田园管理机。该机是一种小型、多用途的田间作业机具,其配套动力为3~4KW柴油机,悬挂配套的系列农机具可在平原、山地、果园、温室等地块完成各种水、旱田作业。该机结构简单、小巧轻便、价格低廉、使用费用低,而且一机多能,利用率高,完全可以代替人工和畜力作业,是农民生产、致富的好帮手。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现代与传统农业区域农村居民点格局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寻黑龙江省现代农业区即垦区与传统农业区即农区农村居民点格局的差异及农业发展状态对居民点格局的影响,基于抚远市现代与传统农业区农村居民点的布局现状,运用空间统计分析与景观格局指数相结合的方法对两类农村居民点即聚居居民点与田间散居住宅进行定量化研究。结果表明:现代农业区与传统农业区聚居态主要农村居民点标准差椭圆的长短轴差值、形状指数以及居民点规模全局聚类值与显著性检验分别为:8 743.39与13 426.64 m、10.98与15.18、0.107 478与0.000 015、2.26与0.67,田间散居住宅的数量依次为1 742与487个现代农业区散居住宅核密度远高于传统农业区,表明二者的农村居民点格局存在显著的差异,现代农业区聚居态主要农村居民点规模呈现出全局高值的集聚特征,空间分布较为均匀,形状较为简单,其田间散居住宅密度较高分布较为密集,传统农业区聚居态主要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随机,形状相对复杂,其零星分布散居住宅;现代农业区水田种植比例与耕作半径较大耕作强度较高耕种期内农民选择在田块间建立散居住宅以提高耕作效率,即水田种植比例与耕作半径是导致现代与传统农业区田间散居住宅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传统农业区的农田基础设施与田块特征尚不完善,而聚居态主要农村居民点布局对农业生产条件的依赖性较大,即农田基础设施与田块特征是造成现代与传统农业区聚居态主要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差异的关键因素。未来黑龙江省在进行农村居民点整治时应对现代与传统农业区进行分区整治,现代农业区应充分考虑耕地结构与耕作半径,传统农业区应注重农田基础设施与田块的特征,以实现黑龙江省现代与传统农业区土地的高效与集约利用。  相似文献   

11.
文章提出适宜规模化种植条件下3种玉米后茬耕整地工艺方案;选择5种典型玉米后茬耕整地机组,采用定距多点同步跟踪试验方法,测试各机组耕整地季节发生时间项目及其数值;建立耕整地机组时间利用率随地块条件变化数学模型,分析规模化生产典型耕整地机组时间利用率随地块条件变化规律。提供玉米茬机械化耕整地工艺方案,明确当地块长度不变时,耕整地机组时间利用率随地块面积增加而增加,当地块面积不变时,耕整地机组时间利用率随地块长度增加而增加,不同机组增加幅度不同。研究旨在完善农业机械运用理论,填补规模生产条件下耕整地机组无定量选型依据空白。  相似文献   

12.
自主导航农业机械避障路径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实现自主导航农业机械作业时静态障碍物避障功能。【方法】在已知工作环境条件下提出2种避障路径规划算法。以农机运动规律为基础,依据障碍物位置和尺寸信息提出单障碍物避障算法。在单障碍物避障算法基础上,依据安全行驶区域大小,参考左右双向避障策略提出双/多障碍物避障算法。【结果】单障碍物位于不同位置、农机行驶速度为0.3 m·s~(-1)时,行驶路径分别比L算法减少35%、26%,行驶路径累计误差减少53%、82%,方差减少64%、66%;行驶速度为0.5 m·s~(-1)时,行驶路径减少38%、22%,行驶路径累计误差减少66%、62%,方差减少41%、71%。多障碍物路况,农机行驶速度为0.3、0.5 m·s~(-1)时,行驶路径累积误差分别为9.99、4.13 m,方差分别为0.022 1、0.027 0 m2。【结论】本文算法在行驶路径、行驶路径累计误差、规划路径跟踪稳定性和路况适应性上均体现出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农户农机需求及影响其购买行为的关键因素,运用统计描述和二元Logistics回归模型,对全国561个农户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有39.9%的农户购买农机,有70.8%农户主要从个体农户获得农机服务;机械化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运输翻耕平整收获播种栽培灌溉加工贮藏植保,农户对农机作业质量最满意,服务态度次之,收费情况最低;农机需求从大到小依次为:耕整机械收获加工机械施肥机械播种栽培机械排灌机械植保机械动力输送机械;家庭年收入、农业收入占比、示范户、农业企业、耕地总面积、距离集镇距离、农机购置补贴7个因素对农户购买农机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服务态度具有显著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4.
起垄机械化是推动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重要环节。为了深入系统了解我国起垄机械关键技术,文章综述了我国丘陵山区起垄机械及其在烟叶生产中应用现状,重点分析了丘陵山区运用较为广泛的整型式、开沟式和圆盘式起垄机研究进展。在分析总结现有研究现状基础上,指出现有丘陵山区烟叶生产起垄机械研发投入不足、宜机化条件差、耕层浅导致起垄高度不够等问题并提出相关解决对策,同时指出未来起垄机械一机多用、轻量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为起垄机械装备及其在烟叶生产起垄机械化应用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盖艳芬 《北京农业》2011,(6):236-237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驾驶环境的不断改善以及农业机械技术性能的不断完善,需要农机驾驶员必须掌握一门过硬的驾驶技术,才能适应现代农机驾驶员从事的农业生产和上路行驶,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出积极地作用。  相似文献   

16.
针对现有农业机器系统优化方法及模型存在问题,研究典型地区作物种植结构、轮作、轮耕制度及农业机械化生产特点,确定农业机械化生产工艺过程,初选农业机器型号,设计农事阶段图;设置四维下标决策变量,选择作物适时性损失,以机器系统总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规模化生产,农业机器系统优化非线性规划模型;应用该模型对1 000 hm2基准规模单作玉米、大豆轮作条件下农业机器系统优化研究。采用LINGO(V14)软件计算结果显示优化系统与现实机器系统相比,农业机器配备量减少26.21%,农业机器总投资降低20.79%,年费用降低22.57%,单位功率服务规模提高40.74%,有效降低农业机械化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经济效益。为农业生产单位科学合理选用和配置农业机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开发基于星基增强精密单点定位的农机自动导航系统。方法 以国产雷沃TX1204拖拉机为平台,采用国产星基增强定位板卡的输出数据作为农机位置反馈量,设计位速卡尔曼滤波器对定位数据进行滤波处理,开发预瞄跟随PID路径跟踪控制算法进行导航控制,整定不同行驶速度条件下的模型控制参数,采用地基增强RTK高精度定位接收机输出数据作为参考量,搭建农机自动导航测试系统并开展系统性能测试。结果 在直线跟踪误差方面,所开发的农机自动导航系统平均误差为?0.0009436 m,标准差为0.02452 m,最大误差绝对值为0.08472 m;在邻接行误差方面,平均误差为0.0007128 m,标准差为0.02986 m,最大误差绝对值为0.15444 m。这一精度可满足大部分农机自动导航作业需求。结论 将国产星基增强精密单点定位技术用于农机自动导航是可行的;本文设计的预瞄跟随PID路径跟踪控制模型和提出的不同速度条件下PID参数与前视距离的整定方法,提高了系统对不同速度的自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8.
王志刚  姚冰  王辉杰 《农业展望》2013,9(2):56-59,64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农业机械装备水平决定了农业机械化程度,而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是评价农业机械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分别分析了陕西省农业机械装备与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并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对二者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陕西省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最高的是机械耕地环节,最低的是机械收获环节,此外,受陕西省地形地貌的限制,大中型农业机械对农机化作业水平的影响程度和发展态势均落后于小型农业机械,但作用潜力更大。最后,提出了提高陕西省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作业适时性与农机作业成本在提高种植收益时呈负相关。作者就作业适时性产值损失以及与作业成本的协调等问题进行了计算与讨论。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农机作业效率的影响,采用DEA方法测算了2004—2015年我国30个省份的农机作业效率,并利用面板Tobit模型实证研究了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农机作业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2004—2015年我国农机作业效率水平较低且区域差异较大,但整体上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农机作业服务和农机科技推广培训服务对农机作业效率具有显著提升作用,但农机维修服务对农机作业效率的提升作用有限。因此,可以通过培育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完善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加强农机推广培训和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等途径来提高农机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