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2 毫秒
1.
以选自10-A/88-1643//川育12号的60个小麦异源(黑麦)重组系为供试材料,对籽粒蛋白南含量进行了检测,并分析了籽粒蛋白南含量与农芤及产量性状的相关性质与程度。结果表明,重组系籽粒蛋白质含量存在着明显的变异,超过高亲川育12号(15.0%)的后代品系占60%。蛋白南含量高达17.0%以上的高蛋白品系占被测品系的13.3%。蛋白南含量仅与株高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穗粒重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大豆DNA导入对春小麦农艺和品质性状的影响,在2012-2014年间,对宁春4号、宁春44号、高代品系J058号及其通过花粉管通道法分别导入大豆品种铁丰31号、承豆6号、汾豆78号和铁9808号基因组DNA的后代株系进行了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及株高、穗长、穗粒数、穗粒重和千粒重等农艺性状分析,并利用RAPD标记对导入系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大豆基因组DNA导入系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与导入受体相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以宁春4号为受体、铁9808号为供体的导入系019的经济系数和千粒重分别高出亲本14.33%和14.84%,且与受体差异显著。以宁春4号为受体、承豆6号为供体的导入系013在2012年所有导入系中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均最大,两年试验的多重比较结果中仅导入系013的蛋白质含量与亲本宁春4号间差异显著,且较亲本高出13.33%。18个RAPD引物中有3个引物扩增出清晰带型,在受体小麦和供体大豆亲本间存在多态性,且部分导入系出现供体条带,如导入系013、015、019和020。试验最终获得了农艺性状优良、蛋白质含量增高的导入系013作为后续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不同甘草根系分泌物对后茬春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宁春55号、宁春50号和农麦4号三个春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于灌浆期分别喷施甘草根系分泌物草酸、乳酸、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和蒸馏水(对照组),采用随机裂区设计,分析喷施不同外源甘草根系分泌物对小麦株高、穗长、穗粒数和千粒重等产量性状及籽粒中蛋白质和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春小麦品种在DIBP处理下的株高、穗长均显著增高,在草酸处理下的穗粒数和穗粒重均显著增高。在籽粒品质方面,3种外源甘草根系分泌物处理显著降低了宁春55号和宁春50号的籽粒蛋白质含量,乳酸和DIBP处理提高了农麦4号的籽粒蛋白质含量。12种氨基酸含量与蛋白质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不同春小麦品种在相同处理下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的变化规律不同,其中,农麦4号在草酸、乳酸、DIBP处理下赖氨酸和苏氨酸含量均提高,在DIBP和乳酸处理下必需氨基酸占比显著提高。本试验结果对研究甘草根系分泌物对春小麦的影响以及甘草种植地后茬春小麦品种的选择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从三交组合10-A/88-1643/川育12号后代中选育67个重组系及其亲本和品种棉阳26号为供试材料,考察了最高小穗数、平均小穗数、平均单穗粒数、千粒重和平均单穗粒重等5个产量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遗传聚类分析。供试材料中,10-A是导入黑麦异源基因创制的小麦新品系。结果表明,重组系各产量性状的变异程度和范围均较大,有大粒型、多粒型、穗重型和多小穗类型等优良品系。对产量贡献由大到小的主成分依  相似文献   

5.
氮磷钾肥对小麦产量及主茎维管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小麦高产调优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小麦品种农麦2号和永良4号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磷钾肥处理对小麦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和主茎维管束数目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和主茎维管束数目对氮肥的反应一致;施氮显著提高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改善主茎维管束结构,且效果优于施磷、钾及不施肥处理;两个品种主茎的倒二节间维管束数均多于穗下节间维管束数,且主茎穗下节间维管束数均与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呈正相关,其中农麦2号的维管束数与籽粒蛋白质含量相关显著(r=0.65,P<0.05)。  相似文献   

6.
饲用大麦扬饲麦3号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不同密度、氮肥用量及运筹比例对饲用大麦扬饲麦3号籽粒产量及主要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籽粒产量构成因素中穗数对于产量的贡献占主要作用,穗数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2、适当增加施氮量和氮肥运筹比例后移可以明显提高籽粒蛋白质与赖氨酸含量,饲用大麦扬饲麦3号籽粒的产量与蛋白质含量、赖氨酸含量呈正相关关系;3、扬饲麦3号以225万/hm2密度、氮肥用量225kgN/hm2、采用基肥∶壮蘖肥∶拔节肥为3∶3∶4运筹比例有利获得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7.
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几个籽粒高蛋白大麦品种的蛋白质含量与农艺性状进行了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几个性状对蛋白质含量影响大小的顺序为:千粒重穗长株高主穗粒数成穗数产量穗下节长分蘖穗粒数分蘖数。  相似文献   

8.
为掌握近十年来黄淮麦区小麦遗传改良的进展和性状间的遗传差异,选用黄淮麦区骨干亲本周麦22及其衍生的22个小麦新品种为材料,研究其产量性状和品质指标,并对其衍生方式、遗传进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周麦22衍生系的平均产量和穗数分别较周麦22提高598.7kg·hm~(-2)和12.6个·m~(-1),遗传增益分别为10.1%和17.6%,差异均达显著水平;而周麦22衍生系的千粒重、穗粒数和株高与周麦22均无显著差异。通过周麦22培育出4个优质强筋小麦品种,占衍生品种总数的18.2%。周麦22衍生系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SDS沉淀值和吸水率较周麦22均显著降低,遗传增益分别为-4.6%、-11.1%、-5.2%和-1.7%;面筋指数和面团稳定时间较周麦22均显著提高,遗传增益分别为148.2%和41.2%;籽粒硬度和面团形成时间较周麦22略有降低,但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周麦22衍生品种产量的提高主要来源于穗数和千粒重的提高,蛋白质质量性状在遗传改良中有所提高,但蛋白质数量性状呈下降趋势。加强蛋白质质量与数量性状的协调改良已成为当前小麦品质改良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小麦产量和品质对不同类型土壤和施氮处理的响应,以津强1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类型土壤(黑土、潮土)和施氮处理(不施肥、底施、三叶期施、拔节期施、抽穗期施)对春小麦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土壤养分含量较高的黑土更有利于小麦穗部性状及产量和品质的提高,黑土处理小麦的总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籽粒产量较潮土分别提高5.76%、28.07%、18.37%和38.4%,蛋白质含量及其产量提高14.35%和38.37%,差异均极显著(P<0.01)。不同施氮处理间比较,穗部性状与籽粒产量均以拔节期施氮最高;各施氮处理较不施氮处理籽粒谷蛋白含量均大幅度提高,以抽穗期施氮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最高。黑土和潮土中,在拔节期或抽穗期追肥均可以有效提高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籽粒圆度表现为潮土>黑土,其他籽粒性状在各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采用控制土壤水分方法,研究了不同生育阶段土壤水势(-30~-35 kPa和-60~-65 kPa和正常灌水0 kPa)对水稻上育397、绥粳3号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长穗期处理对2个品种穗部各性状的影响最大,此处理下上育397、绥粳3号的穗数显著高于对照,而穗长、穗节数、穗颈节枝梗数均极显著低于对照及其他处理,但同一时期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显著。2个品种长穗期处理时的产量极显著低于对照,其次是分蘖期和抽穗后1~10 d的处理对产量影响较大,多数处理与对照的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穗长、穗节数、穗颈节枝梗数与各粒位籽粒产量均呈正相关,且与中位粒和劣势粒产量的相关系数均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关键词  相似文献   

11.
安徽沿淮和淮北地区小麦穗粒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重穗型小麦新品种选育及高产育种提供参考依据,以24个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对穗粒重与产量、产量三要素及其他18个性状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品种间穗粒重、收获指数、产量及产量三要素存在着极显著差异;穗粒重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与穗粒数、收获指数、单茎生物产量、单茎草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倒三叶的面积呈显著正相关,与穗数、籽粒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根据穗粒重把小麦品种划分为三大类:重穗型,穗粒重≥1.8g;中穗型,穗粒重为1.4~1.8g;轻穗型,穗粒重≤1.4g。沿淮和淮北地区可通过着重提高穗粒数、同步提高单茎生物产量与收获指数的途径提高穗粒重。  相似文献   

12.
为了给高产、优质小麦育种和栽培提供参考依据,以50个小麦基因型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小麦基因型间灌浆中期旗叶黄化速率的差异及其与产量性状和部分品质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小麦基因型间灌浆中期旗叶黄化速率差异极显著;(2)灌浆中期旗叶黄化速率与穗粒数、千粒重和穗粒重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171、-0.405**和-0.369**;(3)灌浆中期旗叶黄化速率与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085、-0.111和-0.045,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C、N供给时期和供给水平对小麦籽粒建成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以冬小麦品种济麦22为材料,采用离体穗培养的方法,设置了三个蔗糖浓度(C1:20 g·L~(-1);C2:40g·L~(-1);C3:80g·L~(-1))和四个硝酸铵水平(N1:0.57g·L~(-1);N2:1.14g·L~(-1);N3:2.28g·L~(-1);N4:4.56g·L~(-1)),比较分析了开花期和花后7d培养的小麦穗粒数、粒重及籽粒蛋白质含量对C、N供响应的差异。结果表明,1)开花期增加C、N供给可明显提高小麦穗粒数,C3的穗粒数相比于C1、N3的穗粒数相比于N1分别增加23.5%和8.2%,且弱势粒增幅显著高于强势粒,高氮(N4)下穗粒数显著下降,N4的强、弱势粒数相比于N3分别降低4.8%和29.6%;花后7 d增加C、N供给对穗粒数无显著影响;两个时期比较,以开花期培养的小麦穗粒数更高。2)开花期和花后7 d增加C供给均能显著提高小麦粒重,C3的粒重相对于C1分别提高84.9%和41.5%,且弱势粒增幅大于强势粒;开花期适当增加N供给也能提高小麦粒重,N3的粒重相对于N1增加10.2%,花后7 d适当增加N供给对粒重无显著影响,高氮(N4)下粒重显著下降,且以弱势粒降幅较大;两个时期比较,以花后7 d培养的小麦粒重较高。3)小麦穗粒重随培养基C、N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高氮下穗粒重显著降低,且穗粒重受粒重的影响较大。4)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积累量随C浓度的增加而持续降低,随N浓度的增加而持续增加。综上可知,离体穗培养条件下C、N供给水平对小麦穗粒数、粒重及蛋白质含量的调控作用明显,其中开花期增加C、N供给的增粒增重效果更显著,以弱势粒反应更敏感;另外,穗粒数与粒重、粒重与蛋白质含量的调控具有一定矛盾性,其平衡协调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对2004至2007年云南省22品种次的二棱大麦在云南省(高、中、低)3个不同海拔环境下进行产量构成因素变化及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有效穗、千粒重和生育期在不同环境下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穗粒数和株高差异不显著;平均产量在低海拔环境最高,高海拔环境下最低;在低海拔环境下,有效穗和千粒重都显著高于其它两个环境,生育期在高海拔环境下最长,平均比低海拔环境下长2d。相关分析表明在高海拔环境下产量构成三因素与产量的相关性大小为有效穗>千粒重>穗粒数,且穗粒数与产量负相关;在中海拔环境下穗粒数>有效穗>千粒重;低海拔环境下则为千粒重>有效穗>穗粒数。通径分析表明在中海拔环境下穗粒数对产量的直接效应最大,其余环境都是千粒重的直接效应最大;而在高海拔环境下穗粒数对产量的直接效应为负值。  相似文献   

15.
穗分枝突变体是大麦穗发育研究的重要种质。利用EMS诱变北青7号的成熟种子,再通过连续7年自交繁殖选育了9个裸大麦穗分枝突变(Ynbs)株系。在不同世代中9个Ynbs株系的穗分枝性状均可稳定遗传,多联穗明显退化,每个主穗着生2~5个分枝穗和10.53±0.53~13.23±0.22个多联穗,每个分枝穗具有1~3个分枝穗轴节,每个多联穗着生10~15个小花。为系统了解Ynbs株系的穗部特性差异,分析了不同材料多联穗数、小花数、结实粒数、结实率、穗茎轴长、穗长、穗轴节数和百粒重的表型差异和偏相关性。结果表明,多联穗数等8个穗部性状在不同材料间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9个Ynbs株系的多联穗数、结实率和百粒重显著低于诱变亲本,但其小花数极显著高于诱变亲本,多联穗减少、小花增多、结实率和百粒重下降是9个Ynbs株系的共有突变性状;穗分枝性状与多联穗数、结实粒数、结实率、穗长和百粒重5个穗部性状呈极显著偏相关,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524、0.584、-0.646、0.418和-0.563。9个Ynbs株系具有穗分枝、多联穗退化、小穗增多等特性,是大麦穗发育等研究的不可替代种质。  相似文献   

16.
导入谷子基因组DNA对小麦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小麦高光效育种研究,以小麦品种普冰201、长武134及分别以普冰201和长武134为受体通过花粉管通道法导入谷子品种冀谷18基因组DNA的后代株系为材料,在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分别测定其最上部叶片或旗叶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值)等光合生理指标,成熟期收获后调查单株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等农艺性状,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谷子基因组DNA导入系的光合特性及农艺性状与亲本相比发生了变化.在拔节期,以长武134为受体的导入系01-2-20-10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分别较亲本高出5.5%、12.5%和6.5%.在抽穗期,以普冰201为受体的导入系01-2-12-5的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分别高出亲本11.1%和12.5%,导入系01-2-8-4和01-2-14-2的SPAD值较亲本高出9.7%和3.2%.在灌浆期,以普冰201为受体的导入系01-2-11-3的净光合速率较亲本高出10.0%,导入系01-2-12-2的气孔导度较亲本高出11.1%.对单株穗数而言,普冰201后代导入系01-2-12-2较亲本高出3.3%,长武134后代导入系01-2-17-4较亲本高出4.6%.对穗粒数而言,普冰201后代导入系01-2-12-2较亲本多出3.8%,长武134后代导入系01-2-17-4较亲本高出24.9%.普冰201所有后代导入系的株高和千粒重均高于亲本,长武134后代导入系01-2-17-4、01-2-18-5和01-2-18-12的千粒重均高于亲本.  相似文献   

17.
Optimising assimilate partitioning to spikes is important to increase wheat yield potential. Novel winter wheat lines (HOSUT), ectopically expressing barley sucrose transporter HvSUT1 controlled by the barley Hordein B1 promoter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potential of improved sucrose uptake capacity on grain yield and quality under field-like conditions. Three independent HOSUT lines were grown over three years in micro-plots. Grain yield per plot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by 28%, together with higher protein yield per plot and higher iron and zinc concentration when compared to the non-transformed control wheat Certo. Thousand grain weight was enhanced, indicating that expression of HvSUT1 increases individual grain sink strength. HOSUT grains are larger, display increased grain width and to a lesser extent grain length, indicating transgene effects at a stage when grains grow under filial control. Grain number per spike was decreased by 15% and protein contents by 5%, on average, especially that of glutenins. Overall, despite some compensating effects on grain number per spike and protein contents, HOSUT lines generate a significant yield advantage. The findings can contribute to understanding determinants of grain size and number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grain sink strength and might identify limitations of wheat yield potential.  相似文献   

18.
稻茬小麦中高产水平下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麦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提高小麦产量是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主要途径。小麦产量由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三个因素构成,小麦产量的高低取决于产量构成因素的配置。为探究稻茬小麦中高产水平下的合理产量结构配置,本研究通过文献检索获取2001-2011年稻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相关文献,并对中高产水平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变异分析、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以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异系数为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程度为穗数>千粒重>穗粒数;偏相关分析显示,3个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偏相关系数大小为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构成因素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均为正值,大小顺序为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间接通径系数均为负值。根据中高产水平小麦产量结构的特点,在稻茬小麦的选育与栽培过程中,应以穗数为主导因素,协调穗数与穗粒数的关系,稳定千粒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