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enetrating keratoplasty,PKP)又称全层角膜移植术,指用健康供眼全层角膜置换患眼全层角膜的手术.人类角膜移植术的成功率很高,其中PKP术后植片透明率可达到65%~90%,已成为人类眼科临床主要的复明手术之一[1].  相似文献   

2.
犬角膜移植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角膜移植术是用健康透明的供体角膜替换病变角膜。临床上常用的手术方式有穿透性(全层)角膜移植术与板层角膜移植术两种。1 角膜移植的历史沿革 角膜移植是器官和组织移植的组成部分。早在公元前,我国和古希腊都有用  相似文献   

3.
犬穿透性移植角膜病理形态学与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犬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角膜愈合及其病理组织学变化特点,本试验进行了11只犬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结果显示,完全透明的移植角膜与植床对合良好,各层结构一致,仅对合处上1/2厚度的基质纤维排列紊乱,而下方纤维排列整齐;中央透明的移植角膜与植床有互相嵌入现象,植片后弹力层皱缩、折叠,植片后方有来自植床的基质层纤维而增厚。试验结果表明,优良的角膜缝合能够保持角膜各层结构不变,维持角膜的透明性;缝合不良可引起角膜组织结构不同程度的改变,导致角膜透明性降低以致于浑浊。本试验对小动物临床开展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角膜疾病引起的失明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TGF-β1蛋白溶液点眼对犬穿透性角膜移植后免疫排斥发生时间和角膜组织结构的变化。将健康本地杂交犬进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PKP)后分别用TGF-β1蛋白溶液,生理盐水连续点眼。TGF-β1蛋白溶液点眼组与生理盐水点眼组角膜植片发生免疫排斥反应的平均时间差异极显著(P0.01)。经角膜切片观察角膜组织结构变化,TGF-β1蛋白溶液点眼组术后14 d后基本正常,生理盐水点眼组3 d内皮层有部分损失,7 d内皮层脱落,基质层中度水肿,14 d后内皮层完全脱落,基质层严重水肿,后弹力层部分缺失,上皮层部分缺失。  相似文献   

5.
据统计,在犬病临床上,眼部的外科疾病占犬外科疾病的三成以上,其中角膜疾病是宠物常见疾病。目前,有关宠物角膜移植术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例如手术后的眼部护理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使宠物角膜移植术广泛地应用于临床。犬的第三眼睑又称为瞬膜,位于眼球与下眼睑之间,覆盖在结膜上以保护角膜及清除异物,并防止眼睛出现过分干燥的情况。犬角膜移植同步第三眼睑覆盖手术是在角膜移植完成后,将第三眼睑拉出与上眼睑缝合,使第三眼睑完全遮盖住移植的角膜,以  相似文献   

6.
《畜牧与兽医》2020,(2):120-124
为探索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犬穿透性角膜移植(PKP)术后角膜愈合效果,选取24只健康犬接受角膜移植,随机分为4组:手术对照组(A)、地塞米松组(B)、地塞米松+环孢菌素A组(C)、地塞米松+环孢菌素A+bFGF组(D),所有犬术后均接受妥布霉素点眼,在术前(0 d)和术后14 d、35 d制作角膜组织切片,观察角膜结构变化。结果显示:A组犬角膜基质层纤维排列混乱,上皮恢复速度较慢,35 d时存在上皮与基质层分离现象;B、C组角膜基质层纤维排列不规则,上皮细胞完整覆盖创面;D组角膜基质层纤维排列整齐,上皮层恢复速度最快,角膜表面平滑。结果表明:bFGF与妥布霉素、地塞米松和环孢菌素A联用可促进PKP术后角膜上皮层和基质层的愈合,为临床上犬角膜移植的术后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小动物临床角膜移植的方法,选用6只临床健康的本地幼犬进行了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结果显示,植片与植床良好吻合是保证植片透明和移植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在犬尤其需要确实可靠而且容易控制时间的麻醉。此外,角膜移植的成功率还与术后感染及免疫排斥反应有关,前者通过术前严格的无菌准备和术中细致的无菌操作可以有效预防,后者可通过选择适当的角膜植片得以减轻或避免。  相似文献   

8.
犬角膜疾病广泛存在于小动物临床,严重的高危角膜病例往往让医师们感到棘手,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作为眼科复明手术的重要治疗方法,将有效地解决以上问题,给患犬带来光明。1角膜的组织结构与生理功能1.1角膜的组织结构角膜(corneal)为眼球组织中外纤维膜的前1/6  相似文献   

9.
使用环孢霉素A(CSA)滴眼液和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联合用药,对犬高危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术后进行抗免疫排斥治疗,以探讨其对该手术术后的疗效.选择30只健康本地犬建立犬角膜高危病理模型,继而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术后将试验犬随即分为2组,生理盐水对照组15只,环孢霉素A滴眼液+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组15只,分别于术后第2天进行滴眼治疗,6次/d,2滴/次,用药组进行交替药物滴眼,两次滴眼间隔2h,并对术眼进行眼压测定、组织病理学检查和裂隙灯检查,观察术后各组角膜免疫排斥情况和角膜组织结构情况.试验结果显示,用药组角膜发生免疫排斥的平均时间为49.33±9.61d,生理盐水组角膜发生免疫排斥的平均时间为10.83±2.93d,两组相比差异性极显著(P<0.01).术后第5天测定所有术犬术眼眼压,结果均在正常范围内(10~20 mmHg).生理盐水组角膜组织结构发生了严重的变化和破坏,随着时间的推移呈严重发展趋势,用药组整个观察期角膜组织结构未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选择犬为试验动物,构建角膜高危病例后进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P).术后将45只犬随机分为3组,分别使用环孢霉素、雷帕霉素滴眼液和生理盐水进行滴眼治疗,并分别于术后10 d、30 d和60 d三个时间点每组随机抽取3只术犬,摘眼后进行角膜组织切片,对角膜各层组织结构的形态进行观察.结果显示,生理盐水组术犬角膜随着时间推移,出现了结构层次的变化,细胞破裂、丢失,大量新生血管浸润,内皮细胞丢失.环孢霉素组术犬角膜组织结构无明显改变,基质层出现少量红细胞,内皮细胞轻微丢失.雷帕霉素组术犬角膜组织结构无明显改变,未见新生血管浸润.  相似文献   

11.
犬的天性活泼,再加之各种疾病的影响,角膜十分容易受到损伤.如深度久治不愈的角膜溃疡[2-5],严重机械性、化学性损伤,真菌感染[6-7],传染病继发等等高危病例.在经过长时间的治疗或行结膜瓣遮盖术均无效的情况下,角膜移植手术成为最为理想的治疗方法.而前房的成功建立又是该手术的关键步骤,故本文对犬高危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前房的建立进行了探讨,旨在为该手术在小动物临床上的开展提供帮助.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购买本地杂交犬27只,8~12月龄,体重5~8 kg,经实验室诊断无严重传染病后,分别注射英特威4联苗,并定期进行驱虫.  相似文献   

12.
<正>角膜穿孔多见于眼科急诊,常需要紧急手术治疗以保留眼球及其视觉功能。若是由于深层溃疡等原因造成的角膜穿孔面积较大,无法直接对合缝合时,通常需要进行修补性手术。在兽医临床中常用的方法包括结膜瓣遮盖术、角膜结膜移植术、全层角膜移植术等。相比较之下,角膜结膜移植术具有创口稳定性好、术后角膜透明度好、不需要异体组织移植等优势,但其对技术要求较高。现将笔者参与的1例角膜结膜移植术治疗猫角膜穿孔的病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对大泡技术辅助深板层角膜移植术(DLK)治疗犬角膜高危损伤的术式进行初步探讨。随机选择6只健康本地犬构建角膜重度碱烧伤模型,进行大泡技术辅助下的深板层角膜移植术,并详细记录手术过程。分别于术后第3 d、7 d、14 d、21 d、28 d、35 d、42 d、49 d、56 d、63 d对术眼角膜移植片的透明度、角膜新生血管情况、角膜水肿情况、角膜浑浊度、角膜上皮缺损程度以及眼压、泪液量等进行观察、测量,并记录结果。结果表明,术后42 d,6只试验犬的RI指数5,角膜上皮缺损情况分值处于较低水平,角膜上皮爬行良好,植片保持透明,眼压值及泪液值稳定。采用大泡技术辅助下的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犬高危角膜损伤,其临床效果理想,术后排斥反应率低,可作为犬角膜溃疡等严重角膜损伤疾病的理想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犬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眼压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本试验以扬州本地犬为试验动物,分别采用异氟烷吸入麻醉与速眠新配合氯胺酮肌肉注射麻醉进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测定麻醉前后眼压,并观察术中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新型人工角膜治疗犬高危角膜移植病例效果,使用新型人工角膜对一例本地犬进行了高危角膜损伤的板层移植手术,对相关操作进行分析讨论,并观察术后恢复效果。结果显示,术后患眼角膜逐步恢复透明,未见明显的免疫排斥反应。表明新型人工角膜材料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能够提供较好的光学效果,有望在小动物临床上广泛使用,为兽医眼表移植学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犬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的免疫排斥反应、炎症反应与疼痛反应,在选择11只6-12月龄、体重为4.0-6.5 kg的西施犬、北京犬和小型杂交犬进行穿透性角膜移植后,每天观察受体犬的全身及眼部表现,并于术后30 d内每5 d和30 d后每10 d采集1次受体犬外周静脉血,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的TNF-α、IL-2与β-EP含量,研究其动态变化。试验结果显示,术后第5-10天各受体犬血清TNF-α、IL-2、β-EP含量均表现不同程度的升高;从术后第15天开始,受体犬血清TNF-α、IL-2、β-EP含量则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发生不同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犬同种异体穿透性角膜移植和术后局部使用地塞米松,基本不出现亚急性免疫排斥反应或排斥反应程度很轻,术后血清TNF-α含量的动态变化不宜用于免疫排斥反应的早期预测及诊断;犬同种异体穿透性角膜移植后,血清IL-2含量可随眼部炎症程度的改变而发生相应变化,术后监测其变化可作为判断角膜移植术后炎症程度及其转归的重要指标;角膜创伤及其表面线结可引起犬的疼痛反应和血清β-EP含量显著升高,术后监测血清β-EP含量的动态变化能够准确反映角膜移植后犬对角膜疼痛的应激程度。  相似文献   

17.
正犬角膜穿孔是宠物临床的常见疾病,多由于外伤、严重的感染、有毒物质的刺激等引发。角膜穿孔后一般需要及时手术治疗,否则可能会导致失明、晶状体脱出、全眼球炎甚至眼球摘除。一般会根据穿孔位置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常用的手术方法有带蒂结膜瓣遮盖术、全结膜瓣遮盖术、第三眼睑遮盖术、岛状结膜瓣遮盖术等,术后积极用药和耐心护理,大多预后良好。笔者在临床上接诊了一例患有眼科  相似文献   

18.
犬的角膜由外向内分为上皮细胞层、上皮下基膜、基质层、后弹力层和内皮细胞层.板层角膜移植是指移植部分角膜,角膜的切除通常只达基质层.犬板层角膜移植对于治疗药物难以控制的角膜炎症、角膜表层肿瘤、高度睑球粘连和边缘性角膜变性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PKP)目前是人眼科复明手术之一[1],笔者对犬的高危病例进行了角膜移植手术,报告如下.1 材料1.1 试验动物 购买本地杂交犬9只,10~12月龄,体重5~8 kg.随机抽取6只犬作为试验犬,分别编号为1、2、3、4、5、6号试验犬,3只犬作为供体犬.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犬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penetrating keratoplasty,PKP)的关键技术,为其在小动物临床中的开展奠定基础,试验选取9只试验用比格犬,随机分为供体组和受体组,供体组3只,受体组6只。受体组进行PKP及第三眼睑遮盖术,术后试验犬局部应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和环孢霉素A滴眼液,全身应用头孢噻呋、氟尼辛葡甲胺和地塞米松,每天用裂隙灯检查创口和角膜愈合情况。结果表明:4只受体犬角膜愈合良好,无角膜浑浊和新生血管,2只受体犬因术后并发症导致角膜愈合不良。说明PKP是治疗严重角膜疾病的有效方法,但仍有很多细节有待研究和改进,以促进其在临床更好地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