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辽宁省玉米顶腐病发生情况及防治建议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玉米顶腐病(Fusariummoniliformevar.subglutinansWr.&Renik)是玉米上发生的一种重要病害,国外许多国家和地区曾有报道。在我国,此病于1998年在辽宁省阜新地区首次发现,为我国玉米上一种新的病害。据调查,当年阜新县发病面积达60万hm2,占玉米种植面积的1/3。此外山东、吉林、黑龙江等省也有此病发生。2002年,玉米顶腐病在辽宁省玉米产区普遍发生和流行,造成玉米生产上严重的产量损失。许多地块因此病造成毁种,农民和生产部门对此反应强烈。针对这一生产上的新问题,对辽宁省玉米顶腐病的发…  相似文献   

2.
玉米茎腐病研究现状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论述了玉米茎腐病的优势病原菌、发病规律及其防治对策,阐明了玉米茎腐病的侵染机制是腐霉菌在高温条件下主要的初侵染原,而镰刀菌因其超强的定殖能力而进行二次侵染,两种病原菌侵染致病的主要活性物质为糖蛋白毒素。筛选功能菌株研制生防制剂和采取农业综合栽培措施将成为取代化学药剂防治该病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玉米穗粒腐病的发生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地综述了近年来玉米穗粒腐病的研究现状,主要包括玉米穗粒腐病的发生危害、症状类型、病原类型、发生流行规律及防治现状。  相似文献   

4.
玉米茎基腐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对玉米茎基腐的致病菌分离鉴定、致病过程,玉米发病、抗病机制及抗病规律研究等进行了评述,并对玉米茎基腐的研究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总结玉米穗腐病最新研究进展,从发病症状、侵染途径、病原菌种类、抗性鉴定方法、抗性种质鉴定、抗病遗传机制解析等方面进行综述,结合当前玉米穗腐病的抗病育种研究现状进行展望,为玉米穗腐病抗病种质资源的创制及抗病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玉米抗茎腐病育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玉米高产栽培中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是品种的根茎品质。而根茎品质中除了本身的形态特征外最重要的是对茎腐病的抗性。玉米茎腐病是一种致病菌种众多,土壤传染的病害。发病组织表现在茎秆,主要侵染途径则经由根部,故亦有通称为根茎腐病或茎基腐病。国内黄河流域玉米产区乳熟期发病时往往伴随整株突发性失水枯死症状,故又称为青枯病。世界玉米产区茎腐病均有发生,产量损失一般10%左右,最高可达30~50%。  相似文献   

7.
穗轴作为拟轮枝镰孢菌侵染果穗引发玉米穗腐病的重要途径之一,能够影响病原菌的侵染和扩散。为了深入开展玉米穗轴对拟轮枝镰孢菌抗性的研究以及了解玉米穗腐病子粒与穗轴抗性的差异,进行抗性鉴定体系的优化,利用164份国内外玉米骨干自交系进行两年两点的接种鉴定筛选优异抗源,对发病边长、发病芯长、发病面积、发病相对面积等4个抗性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发病边长能较大程度地区分不同自交系间的抗感差异且又在材料内具有较好的重演性。把发病边长确定为玉米穗腐病穗轴抗性鉴定指标,对参试自交系进行抗性评价,鉴定出CML27、BT-1、CML274等58份穗轴高抗自交系,筛选出BT-1、CML173、CML193等8份子粒与穗轴均抗穗腐病的优异抗源。  相似文献   

8.
冀东地区花生果腐病发生动态及致病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冀东地区花生果腐病发生情况,调查了果腐病发生动态,研究了致病影响因子(包括气象因子、土壤因子、连作、施肥、品种)对果腐病发生的影响,为花生果腐病病原菌发病规律及其科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果腐病在7月5日结荚期始发,到8月5日果腐病危害逐渐加重,到8月20日饱果成熟期以后病情达到最高点.果腐病发病程度受温...  相似文献   

9.
玉米品种对鞘腐病的抗性评价及产量损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中国北方生产主栽玉米品种和常用自交系,通过人工接种的方法进行玉米鞘腐病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139份玉米杂交种中,免疫品种3份,高抗品种124份,抗病品种12份,无感病品种,表明目前生产上推广的玉米杂交种对鞘腐病的抗性较好,鞘腐病的发率病与病情指数正在逐年上升。供试12份自交系的平均抗性水平明显低于杂交种,发率病明显高于杂交种。测产结果表明,产量损失同玉米鞘腐病发病程度呈正比。  相似文献   

10.
针对辽宁省玉米生产中发生较为严重的玉米茎腐病问题。利用当地36个品种,通过设置5个播期、4个施肥量、4-6个种植密度。研究播期、种植密度、施肥量对茎腐病发病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越旱茎腐病发病越重,不同品种对播期的反应程度不同:增施肥料、增加密度对茎腐病发病率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