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从梨黑星病(Venturia nashicola)病原菌、发病条件、抗病性及抗病机制等方面对梨黑星病的抗病性及其抗性机理研究进行了系统综述。表明,梨黑星病的病原菌有2种,侵染中国梨的为纳雪黑星菌(Venturia nashicola Tanaket Yamamota),侵染西洋梨的为梨黑星菌(Venturia pirina Aderh);梨对黑星病的抗性呈显性遗传,抗病性对感病性为显性;目前,对梨黑星病的抗性机理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2.
《中国果树》2017,(Z1):78-82
梨黑星病(Pear scab)也称为疮痂病,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发生的梨树重要病害之一。其病原菌为梨黑星菌(Venturia pirina Aderh)和纳雪黑星菌(V.nashicola Tanaka et Yamamoto)。梨黑星病主要危害梨果实和叶片,梨对黑星病的抗性与栽培措施和气候条件、品种抗病性和黑星病菌生理小种等有关,而品种的抗病性与其抗病性遗传、组织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特性等有关。就梨抗黑星病的抗病性遗传、抗病机制、抗病基因分子标记与定位等进行概述,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梨黑星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梨黑星病(Venturia nashicola)病原菌、发病条件、抗病机制、抗性遗传等方面对梨黑星病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综述。梨黑星病的病原菌有2种,侵染中国梨的为纳雪黑星菌(Venturia nashicola Tanak et Yamamota),侵染西洋梨的为梨黑星菌(Venturia pirina Aderh);梨对黑星病的抗性呈显性遗传,抗病性对感病性为显性;目前,梨树对梨黑星病的抗性机理尚不清楚;通过分子标记标记出的抗梨黑星病基因Vnk,和Vf一样均在第1连锁群;通过多种育种手段已培育出一些抗梨黑星病品种并在生产中得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梨黑星病是梨树的重要病害。常用的药剂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由于抗性,药效差,持效短;代森类药剂治疗作用差,且易产生药害。近年推广应用的三唑类杀菌剂特普唑(烯唑醇)、腈菌唑等属防治梨黑星病的高效药剂,但其主要剂型均为可湿性粉剂。由于其药液展着、润  相似文献   

5.
用20%梨菌克800倍、1000倍、1200倍和2000倍液,分别对梨黑星病、梨轮纹病进行田问防治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梨菌克800—1200倍液对叶片和果实梨黑星病及轮纹病的防效均在91%以上,田间防治适宜浓度为800—1200倍。  相似文献   

6.
用生物间遗传学的原理和方法对8个梨黑星菌单孢分离物与10个梨品种相互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梨品种中至少含有6个抗梨黑星病基因。其中,鸭梨不含抗病基因,菊水梨只含1个抗病基因,金川梨、金花梨、苍溪梨可能分别含1~2、1~3、1~4个抗病基因,其余品种可能分别含有1~5或1~6个抗病基因;根据分离物与梨品种相互作用的抗感表现,可把8个梨黑星菌划分为5~6个不同的类型。  相似文献   

7.
梨黑星病是我国梨树的主要病害,分布广泛且危害严重。梨黑星病病菌能以不同的形式越冬,病芽梢一直被认为是主要初侵染来源[1-3],但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梨黑星病病菌有性生殖不需要特殊的条件,假囊壳和子囊孢子在我国北方地区梨园内的越冬病叶上都能形成,子囊孢子是梨黑星病的另一重要初侵染来源,对于某些梨园来说是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初侵染菌源[4]。因此,有效控制子囊孢子形成,降低初侵染菌源量,对于控制梨黑星病的发生与流行有重要作用。福星是目前防治梨黑星病的有效药剂,尿素能有效地抑制苹果黑星病菌(Venturia inae-qualis)和柑桔球…  相似文献   

8.
梨抗黑星病基因的AFLP分子标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梨黑星病抗性遗传规律并为梨黑星病抗性育种早期选择提供理论依据,以新苹梨(梨黑星病抗性品种)×雪花梨(梨黑星病易感品种)的杂交后代为试材,进行了田间自然感病和棚内接种梨黑星病(Venturia nashicolaTanak et Yamamota)病菌后的抗性调查,并进行了AFLP分子标记的研究。结果表明,棚内接种梨黑星病菌后,杂交后代抗感分离规律符合双假测交的遗传规律;研究建立的AFLP分子标记体系可以用于梨黑星病的抗性基因标记,并初步找到了与梨黑星病抗性基因相关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9.
梨黑星病(pear scab)又名疮痂病,病原物为梨黑星菌(venturia nashicola),是梨的一大主要病害,每年给果农造成直接和间接损失高达30%。2006年3~6月,我们在陕西渭南蒲城梨  相似文献   

10.
梨黑星病是一种真菌病害,一般由无性的分生孢子随风雨进行传播。高温高湿的年份发病偏重,干旱年份较轻。根据梨黑星病的侵染循环规律和多年的防治实践,笔者认为对该病的综合防治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梨黑星病主要以病芽梢作为初侵染源。病芽梢在新梢基部出现小块微黄色斑,很快长出黑霉。病芽梢以新梢及叶丛枝最多,果台枝也有发生。一般从花后开始出现,所以花后剪除病芽梢及花后喷药很关键,此时期控制得好,就可  相似文献   

11.
梨黑星病是梨产区危害梨树的主要病害 ,近几年在我区梨种植区金溪、崇仁等县发生流行为害 ,严重影响梨产量和品质。据金溪县调查 ,梨黑星病发病面积占种植面积的6 0 %~ 70 % ,病叶率一般 35 %~ 45 % ,高的达90 % ;病果率一般 2 1 .4%~ 35 .2 % ,高的为92 .3%。据调查分析 ,造成梨黑星病流行的原因 ,除了气候条件适宜 ,品种抗病性差等原因外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户不能掌握正确的药剂防治技术。在具体实施药剂防治梨黑星病时关键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1 了解梨黑星病的发病条件 造成梨黑星病流行的因素有品种抗病性、田间菌源数量、气…  相似文献   

12.
针对梨黑星病的夏季防治,选用4种杀菌剂进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6 000倍液、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600倍液、30%吡唑醚菌酯悬浮剂2 000倍液、430 g/L戊唑醇悬浮剂4 000倍液4个处理对梨黑星病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防效为89.13%~93.51%。  相似文献   

13.
梨黑星病(Venturia pirina)是梨区普遍发生的重要病害.从落花到梨果采收期间都可发病,如防治不当,会严重影响梨的品质和产量.目前生产上用于该病防治的药剂很多,2002年采用生长速率法做了7种杀菌剂对梨黑星病菌的毒力测定.  相似文献   

14.
药剂防治梨黑星病试验结果表明:40%腈菌唑40mg/kg、10%苯醚甲环唑20mg/kg、400g/L氟哇唑44.4mg/kg、12.5%烯唑醇41.7mg/kg、430g/L戊唑醇107.5mg/kg对梨黑星病的防效均为90%以上。  相似文献   

15.
梨黑星病免疫新品种金玉梨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玉梨是我们1980年从鸭梨自然实生树选出的对梨黑星病免疫新品种,通过观察和接种梨黑星病病菌均证明其对梨黑星病免疫,该品种果实外观与鸭梨相似,品质优良,丰产。1997年通过河北省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6.
马广民 《北方园艺》2007,(10):212-212
梨黑星病(Venturia nashicola Tanaka et Yamamo)是鸭梨上发生的一种主要病害,每年鸭梨收获时,梨黑星病在鸭梨果实上大量发生,对鸭梨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现对目前市场上9种用于防治梨黑星病的杀菌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通过试验为生产上推荐理想的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17.
李美娜  常凤江 《中国果树》1995,(3):30-30,19
梨黑星病防治技术研究李美娜,王金友常凤江,刘学文(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辽宁兴城125100)(葫芦岛市寺儿卜乡果树站)梨黑星病是我国梨树的主要病害,在多雨年份或多雨地区,如果防治不当,感病品种发病严重,给生产造成巨大损失。近年来,我国北方许多梨...  相似文献   

18.
毒力测定结果表明,430克/升戊唑醇SC、10%苯醚甲环唑WG、12.5%烯唑醇WP、5%己唑醇ME和40%腈菌唑SC对梨黑星病菌的EC_(50)值小于或接近1毫克/升,毒力最大。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它们对梨黑星病的防效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9.
梨黑星病是泸西县梨最主要的病害之一,2022年泸西梨黑星病大发生,果树受害严重。对部分梨园进行了调查,分析了黑星病大发生的原因,提出了防治梨黑星病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黄瓜黑星病是近几年发生的主要病害,特别是在东北地区的温室、大棚黄瓜上发生尤为普遍,该病还可危害西葫芦、甜瓜、南瓜等。黑星病病原菌属于半知菌亚门枝孢霉属的疮痂枝孢霉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