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温室膜下滴灌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水量对番茄产量、品质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量对番茄产量和果实品质有显著的影响。灌水量为375mm的处理产量达到138108kg/hm~2,比对照增产74.96%,达到极显著水平,水分利用率为1.60kg/m~3;降低灌水量可提高果实中硝酸盐、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等可溶物的含量。  相似文献   

2.
以西瓜为试材,针对压砂保墒问题,选择压砂时期和灌溉定额作为研究因素,采用对比试验方法研究了压砂保墒效果及其种植西瓜的生产潜力。结果表明:压砂覆盖能够有效保持土壤水分,上年雨季前压砂与雨季后压砂相比较,播种初期前者处理土壤质量含水率可达10.8%以上,而后者仅为8.9%;补水条件下前者比后者处理西瓜纵径大2.8cm,西瓜横径大3.1cm,未补水条件下前者比后者处理西瓜纵径大3.9cm,西瓜横径大2.7cm;补水条件下,前者处理西瓜产量为12 301.0kg·hm~(-2),后者处理西瓜产量为7 549.1kg·hm~(-2),未补水条件下,前者处理西瓜产量为6 723.3kg·hm~(~(-2)),后者处理西瓜产量为3 829.5kg·hm~(-2),可见,压砂保水能够明显提高西瓜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3.
吴兴彪 《蔬菜》2021,(7):71-74
为了明确京郊日光温室越冬茬黄瓜高产栽培所需的适宜滴灌量,以黄瓜"津优35"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滴灌量对黄瓜灌溉水分配、产量、品质、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85%农户常规灌溉量处理较对照节水50.8 mm,深层渗漏量减少42.6%,黄瓜产量提高3.6 t/hm~2,可溶性糖含量提高17.3%,硝酸盐含量降低5.0 mg/kg,果实品质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提高3.61 kg/m~3,增收1.42万元/hm~2。综合来看,85%农户常规灌溉量处理是京郊日光温室越冬茬黄瓜适宜滴灌量,全生育期灌溉总量为327.9 mm,其中苗期41.7 mm,初瓜期43.1 mm,结果期243.1 mm,当埋深20 cm的土壤张力计读数为-21.6 kPa时需进行灌溉。  相似文献   

4.
《中国瓜菜》2016,(4):27-30
为建立西瓜高产的肥水耦合模式,以三倍体西瓜品种‘黑帝’为试验材料,在伸蔓期和膨瓜期设置不同肥水组合,探讨其对西瓜苗期植株干物质积累、膨瓜速度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T3(灌水2次,每次灌水量225 m~3·hm~(-2),冲施复合肥112.5 kg·hm~(-2)有利于西瓜苗期植株干物质积累,明显提高了西瓜果实生长速度,日平均膨瓜量为122.91 cm~3;其产量最高,可达59 894.6 kg·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在总灌水量和施肥量相同的条件下,处理T3的肥水耦合方式可起到以水调肥的协同作用,提高西瓜膨瓜速度和产量。试验结果为实际生产中肥水耦合模式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南疆苹果水分利用率和制定高产高效的灌溉模式。【方法】2019—2020年以5年生矮砧密植皇家嘎拉为研究对象,设置W1(13.5 mm)、W2(18 mm)、W3(22.5 mm)、W4(27 mm)及W5(31.5 mm)5个灌水定额,研究不同灌水定额对苹果生长、耗水特性、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苹果新梢长度随灌水定额的增加而增加,达显著水平(p 0.05);各灌水处理间耗水量、耗水强度及作物系数均随灌水定额的增加而增大,呈显著差异性(p 0.05),且随生育期推进,耗水量、耗水强度及作物系数呈单峰曲线,果实膨大期达到峰值;苹果产量以W4处理最高,W3处理次之,两年均值分别为30 540.8 kg·hm-2和31 144 kg·hm-2,两处理产量无显著差异,水分利用效率以W1处理最高,W4和W3处理较高,两年均值分别为6.59 kg·m-3、6.46 kg·m-3和5.49 kg·m-3,灌溉水利用效率与水分利用效率变化规律一致,并通过拟合分析可知,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随灌水量增加呈下降趋势,产量、WUE和IWUE与灌水量拟合曲线交点所对应的灌水量区间为400~500 mm。【结论】综合苹果生长、耗水、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分析可知,生育期灌水定额为22.5 mm,灌水次数21次为南疆矮砧密植苹果适宜的灌溉模式。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设施西瓜栽培的最优灌水策略,以“早佳8424”西瓜为研究对象,在早春塑料大棚栽培模式下,以常规滴灌为对照,设置3个交替根区滴灌处理(灌水上限分别为70%、80%、90%田间持水量),研究不同灌溉模式对西瓜生长、产量、品质、养分吸收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交替根区滴灌处理(灌水上限和下限分别为90%和60%田间持水量)的综合性状最好,其主蔓长、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平均单果质量、产量及果实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全氮含量、全钾含量均较对照显著提高;理论产量达48 217.5 kg/hm2,水分利用效率达78.21 kg/m3,较对照分别增长11.09%和35.50%;且较对照节水33.01%,具有明显的节水效果和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不仅促进了西瓜生长、品质提升以及养分吸收,同时可以实现高产、节水,有效提升灌溉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7.
不同氮钾用量对设施西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西瓜为试材,通过不同氮钾用量试验,研究了不同肥料用量对西瓜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氮用量的上升,西瓜产量增加。当每667m~2氮用量达到10kg以后,西瓜产量开始呈下降趋势;钾对提升西瓜品质有较大作用,高钾处理(每667m~2施用16kg K_2O)比低钾处理(每667m~2施用14kg K_2O)糖酸比提高4.57%~6.27%。该试验条件下每667m2氮、钾推荐用量分别为6.73kg和16kg。  相似文献   

8.
以番茄为试材,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在日光温室条件下,设置单次灌水量分别为75、150、225、300、375m~3·hm~(-2),研究了不同灌水量对温室番茄的生长、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以期为番茄合理节水灌溉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生长发育指标对灌水量处理的反应具有阶段性。在番茄需水量较大的盛果期株高、Fv/Fm和光合速率显现缺水限制效应,荧光反应显现进入采收期以后,而叶片数则在第5穗果坐果到摘心前显现。灌水量与番茄产量及田间耗水量均为二次曲线关系,灌水量低于75m~3·hm~(-2)显著降低产量,低于对照26.72%;随着灌水减少,水分利用效率显著增高,与对照相比增高16.19%~121.62%。综合考虑番茄生长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等指标,秋冬茬温室番茄覆膜沟灌方式灌溉以灌水量为930~1 230m~3·hm~(-2)。  相似文献   

9.
采用二因子五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建立了灌水量、施氮量对新疆南部红富士苹果产量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二因子对苹果产量的耦合作用为正效应,表现为氮素效应大于水分效应。以苹果产量为目标时,各个因素的最佳组合为:灌溉水量5 914.34m~3/hm~2,氮肥施入量390.09 kg/hm~2,此时苹果产量达66008.75 kg/hm~2。  相似文献   

10.
以番茄为试材,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膜下暗灌(G1)、膜下滴灌(G2)、隔沟交替灌溉(G3)和普通沟灌(G4)4种灌水方式对塑料大棚番茄植株生长、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筛选出适合当地番茄的灌溉方式。结果表明:G1、G3和G4 3种灌溉方式较G2灌水方式均显著提高了番茄株高和茎粗。G2灌水量最少,为1 146m~3·hm~(-2),G3次之为1 601m~3·hm~(-2),G1和G4 2种灌水方式灌水量最大,约为2 000m~3·hm~(-2)。G2、G3较G4灌水方式分别节水44.2%和22.1%。G2灌水利用效率最高为48.1kg·m~-3,G1、G4最低为27kg·m~-3。与其它灌溉方式相比,G3显著增加了番茄地上部和地下部干质量;而普通沟灌根系干质量最小,根/冠比最低。综上可见,膜下滴灌和隔沟交替灌溉在不降低产量的前提下,可显著降低灌水量,提高灌水利用效率,为塑料大棚番茄合适的灌水方式。  相似文献   

11.
不同灌水量对设施番茄产量和耗水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宁夏中东部干旱地区设施番茄需水规律,在宁夏盐池进行了小区栽培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水量对番茄产量和耗水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番茄的耗水量不同,平均耗水量为1.31~3.73 mm/d;开花坐果期耗水量最大,达到7.31 mm/d;不同灌水量处理对番茄的茎叶、根的生物量及产量有显著的影响,灌水量为375 mm时产量达138 108 kg/hm2,比对照(灌水75 mm)增产75%,达到显著水平,水分利用率达到1.60 kg/m3,并初步制定了适合该地区设施番茄栽培的灌溉制度。  相似文献   

12.
常见叶菜测土配方施肥计算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菜心和生菜为试材,采用多点采土盆栽试验,建立氮、磷、钾与菜心和生菜产量的回归方程,求解方程最高产量与营养素需要量理论配方,再进行小区的正交和"3414"试验验证和修正,得到营养素需要量推荐配方,并按推荐配方进行大田试验。结果表明:回归方程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和有效性,菜心和生菜推荐的N、P、K营养素需要量推荐配方分别为:360.0、95.0、465.0kg/hm~2和360.02、82.5、480.0 kg/hm~2;常见叶菜测土配方施肥的计算公式是,施肥量(kg/hm~2)=营养素推荐需要量(kg/hm~2)—土壤有效养分实测值(mg/kg)×2.25。  相似文献   

13.
氮素用量对菠菜生长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伟  徐坤  王惠林  苏华 《中国蔬菜》2007,1(1):21-23
研究了氮素用量对菠菜生长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菠菜生长势增强,产量增加,但氮素用量过多会导致产量下降。本试验条件下,施氮量为40kg·(667m2)-1时菠菜产量较高,达3218.3kg·(667m2)-1,而60kg·(667m2)-1时仅为3001.5kg·(667m2)-1,前者比后者增产7.2%,但二者分别比CK增产88.0%和75.3%。此外,增施氮素可降低菠菜干物质、纤维素、有机酸及可溶性糖含量,但却显著提高了硝酸盐含量。  相似文献   

14.
在基肥中使用有机肥相同的情况下,研究不同种类氮肥和不同磷、钾肥用量对夏秋浅水芹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夏秋浅水芹生产的最优施肥配方为:每667 m2基肥施鸡粪500 kg、尿素19 kg、硫酸钾25 kg,追肥施尿素8 kg、硫酸钾7 kg;氮肥尿素优于碳酸氢铵,减少磷肥用量,对产量无影响,不施钾肥更能增产;追肥中需加入一定量的钾肥,满足水芹后期生长需求。  相似文献   

15.
采用称重式蒸渗仪法,在贵州省黔西南地区研究了不同修剪留茬高度对沟叶结缕草的水分利用效率和耗水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修剪留茬高度由3 cm增至不修剪,沟叶结缕草的耗水量由96.33 mm增至386.60 mm,水分利用效率8月份高于7月和9月,以留茬高度6cm的水分利用效率高达0.75 kg·mm-1·hm-2。因此对黔西南地区的7、8、9月的沟叶结缕草地区夏剪,留茬高度定在6 cm较为理想,既可以节水又能达到美观效果。  相似文献   

16.
王海鹏  孙振荣  袁宁  薛莲  蒲明  井彩巧 《蔬菜》2019,(10):24-27
为了研究水肥耦合一体化对设施番瓜生长的影响,试验进行了滴灌施肥与叶面喷肥相结合的模式探索。结果表明:设施番瓜灌溉量为4 260 m~3/hm~2,滴施氮磷钾平衡型大量元素水溶性肥料(20-20-20)255 kg/hm~2,叶面喷施水溶肥1 000倍液6次(苗期喷施1次,开花期喷施2次,结果采收期喷施3次,每次喷施21 kg/hm~2),可明显改善番瓜植株农艺性状和商品性能,折合产量可达74 227.3 kg/hm~2,较常规滴施磷酸二铵(345 kg/hm~2)增产20 500.0 kg/hm~2,增产率38.16%。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宁夏南部山区自然降水条件下露地青花菜的最佳补灌灌溉方案,采用大田田间对比试验,设置5个补灌水平,在宁夏原州区冷凉蔬菜基地开展补灌水平对土壤水分分布、青花菜产量、品质、水分利用效率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青花菜全生育期自然降雨主要集中在7月份,且占全生育期降雨量的78.49%,此月份无需补灌即可满足生育后期对水分的需求;不同处理青花菜生育期内土层深度20 cm处土壤含水率总体表现为W5(27mm·667m-2)>W4(22.5mm·667 m-2)>W3(18 mm·667 m-2)>W2(13.5 mm·667 m-2)>W1(9 mm·667 m-2),补灌后各处理土壤含水率均达到田间持水量的85%以上;补灌灌溉水平对青花菜花球产量性状、营养品质均有显著影响,W3处理经济总产量最高,达1524.10 kg·667 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6.28%~33.24%;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也最高,W3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W1、W4和W5处理24.46%、12.20%、21.41%,W3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高于W135.78%,且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质量分数也较高,分别为6.26 g·100 g-1和9.57 mg·100 g-1。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青花菜膜下滴灌最优补灌方案为补灌灌溉定额为69 mm,苗期-莲座期补灌灌水2次,灌水量为33mm,莲座期-球前期补灌灌水2次,灌水量36mm,结球前期-采收期补水主要依靠自然降雨。该结果可为本区露地冷凉青花菜夏季栽培产量的积累与水资源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